资源简介 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1.判断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叙述的正误(1)Na与O2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由于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因此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用煤油灭火( )(3)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以把Cu置换出来( )(4)Na2O2与Na2O中的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5)Na2O、Na2O2均与水反应生成NaOH,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6)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7)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均为碱性,二者属于盐( )(8)焰色试验发生了化学变化( )2.判断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叙述的正误(1)Cl2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反应时只做氧化剂( )(2)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证明Cl2有漂白性( )(3)1 mol Cl2与NaOH溶液反应,转移2 mol e-( )(4)氯气与具有变价的金属如铁反应生成低价金属氯化物( )(5)氯水光照有气泡,气泡是Cl2( )(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7)新制氯水应该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8)“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与H2O2的相同,都是利用强氧化性( )(9)氢气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的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10)氯气有毒,所以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3.判断下列有关物质的量叙述的正误(1)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单位是摩尔( )(2)标准状况下,1 mol Cl2的质量为71 g·mol-1( )(3)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 )(4)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 )(5)标准状况下,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 )(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12C18O和NO体积相同( )(7)不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CO和N2密度相同,则二者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8)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等质量的SO2和O2的压强比为2∶1( )4.判断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及配制叙述的正误(1)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2)若定容时所加液体的量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对最后结果无影响( )(3)配制950 mL某浓度的溶液应选用1 000 mL的容量瓶( )(4)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5)1 mol·L-1 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溶质NaCl为1 mol( )(6)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溶液浓度为1 mol·L-1( )(7)从100 mL 5 mol·L-1 H2SO4溶液中取出了10 mL,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8)用固体NaCl配制0.5 mol·L-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5.判断下列有关NA为载体的粒子数目叙述的正误(1)常温常压下,11.2 L 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A( )(2)常温常压下,11 g 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 )(3)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22.4 L H2,转移电子数为2NA( )(4)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0.3NA个氧原子( )(5)标准状况下,1 mol H2、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 )(6)20 g 氖气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 )(7)1 mol·L-1BaCl2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2NA( )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一)钠及其化合物 [综合训练]1.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B.将Na、Na2O和Na2O2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均会有气体产生C.Na、Na2O和Na2O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D.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2.下列关于Na2CO3、NaHCO3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②分别向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CO2气体较快的为NaHCO3溶液③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④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NaHCO3溶液⑤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⑥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的量:Na2CO3>NaHCO3A.②⑥ B.①③C.④⑤ D.⑥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准确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是( )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4.(2024·深圳罗湖期末检测)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实验装置设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还可以用于H2O2与MnO2粉末反应制取氧气B.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目的是除去装置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C.装置C中固体若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推测最终产物为Na2OD.若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说明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二)氯及其化合物 [综合训练]5.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用如下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图中3支试管口均放置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中淀粉 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Cl-C.③中的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有氧化性D.④中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6.为探究新制氯水的性质,某学生做了如表实验。由实验可得新制氯水的性质与对应的解释或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①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② 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③ 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④ KI溶液、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A.实验①说明新制氯水中含有H+、HClOB.实验②发生的反应为HCO+HClO===ClO-+CO2↑+H2OC.实验③说明新制氯水中有Cl-,Cl-+Ag+===AgCl↓D.实验④发生的反应为Cl2+2I-===2Cl-+I27.(2024·福州高一期中)为检验某漂白粉是否变质,进行下列探究实验:实验1:取5 g漂白粉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蒸馏水并搅拌,观察到有固体不溶解。实验2:静置,取少量实验1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放入红色花瓣,观察到花瓣褪色。实验3:另取5 g漂白粉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到有气体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B.实验1和实验2说明该漂白粉已部分变质C.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只有氯气D.实验3中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可表示为4HCl(浓)+Ca(C2e-lO)2===CaCl2+2Cl2↑+2H2O(三)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转化关系[综合训练]8.(2024·长沙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 mol H2O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B.CO2的摩尔质量是44C.常温常压,1 mol O2体积为22.4 LD.1 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9.(2024·保定六校联考)叠氮化钠(NaN3)是点击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催化剂,真空中加热NaN3分解成N2和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mol NaN3在真空中完全分解,转移2 mol e-B.NaN3的摩尔质量为66 g·mol-1C.NaN3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D.1 mol NaN3在真空中完全分解,产生N2的体积为33.6 L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D.48 g O2和48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及相应仪器[综合训练]1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12.(2023·黄冈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溶液及其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100 mL 0.50 mol·L-1CuSO4溶液的操作:将1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 蒸馏水中B.配制0.80 mol·L-1 NaOH溶液的实验过程:称取8.0 g 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C.配制250 mL 1.0 mol·L-1H2SO4溶液,需要用量筒量取13.6 mL 18.4 mol·L-1H2SO4溶液D.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 KMnO4溶液的操作: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13.(2024·衡水高一测试)精确配制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仪器时,使用500 mL容量瓶B.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C.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D.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课题活动 常见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及应用消毒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酒精、医用双氧水常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消毒;84消毒液、漂白粉、二氧化氯(ClO2)等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宾馆、医院、食品加工行业的消毒。通过本课题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培树终生学习化学的志向。 探究目标(一) 常规消毒剂Ⅰ.84消毒液产品的特点,本品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液体消毒剂。其原理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有效氯含量为5.1%~6.9%,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并能灭杀病毒。[注意事项]①外用消毒剂,须稀释后使用,勿口服。②如原液接触皮肤,立即用清水冲洗。③本品不适用于钢和铝制品的消毒。④本品易使有色衣物脱色,禁用于丝、毛、麻织物的消毒。⑤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⑥不得将本品与酸性产品 如洁厕类清洁产品 同时使用。Ⅱ.75%的酒精,75%的酒精穿透力较强,对细菌和病毒都均有杀灭作用,而纯度较高的95%的酒精浓度过高,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保护膜,穿透力差,难以杀死细菌。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写出制备的化学方程式。2.84消毒液和75%酒精均能消毒,二者能混用吗?为什么?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剂(含盐酸)混合使用,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4.84消毒液应置于避光、阴凉处并且密封保存的原因是什么?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5.举例说明利用强氧化性的消毒剂有哪些?探究目标(二) 新型消毒剂(高铁酸钾)高铁酸钾 K2FeO4 是极好的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消毒作用,为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主要用于饮水处理。其中的一种制备方法原理为①2Fe OH 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②Na2FeO4+2KOH===K2FeO4+2NaOH1.K2FeO4作为消毒剂,除了杀菌、消毒还能净化水中的悬浮物,其理由是什么?2.制备原理反应①中,若生成1 mol Na2FeO4,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多少?3.制备的反应②中,Na2FeO4溶液中加入KOH重结晶得到K2FeO4的原因是什么?探究目标(三) 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可以用氧化性来衡量。商业上常用“有效氯”来说明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有效氯”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定质量的这种消毒剂与多少质量的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其数值可以用此时氯气的质量对消毒剂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氧化能力可根据得失电子数多少来度量。1.若100 g某84消毒液与3.5 g Cl2的氧化能力相当,则该产品的“有效氯”为多少?2.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他有毒类物质。①实验室常用NaClO3、Na2SO3和硫酸共热生成ClO2和Na2SO4等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②根据“有效氯”的含义,ClO2的有效氯为多少?3.同质量的Cl2与ClO2的消毒能力之比为多少?[素养训练]1.人工泳池水质须符合CJ/T244 2016标准,为此在泳池里需要加入某些化学品。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明矾作净水剂B.用硫酸铜作杀藻剂C.用氯化钠作pH调节剂D.用次氯酸钠作消毒剂2.(2024·长沙四校联考)ClO2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它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实验室用NaClO2与Cl2反应制得ClO2和NaCl。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氯气并用氯气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等省略)。其中E中盛有液体(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氯气几乎不溶于饱和食盐水)。(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2)请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B、C中所盛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为ClO2收集装置,应选用如图的哪组装置来收集________(填序号),其中与装置E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填接口字母)。(5)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l2与NaOH反应可以得到以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即制得漂白粉,漂白粉在使用时会与空气中CO2反应,CO2为________(填“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第二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 1.(1)√ (2)× (3)× (4)√ (5)× (6)× (7)√ (8)×2.(1)× (2)× (3)× (4)× (5)× (6)√ (7)√ (8)√ (9)× (10)×3.(1)√ (2)× (3)× (4)× (5)× (6)√ (7)√ (8)×4.(1)× (2)× (3)√ (4)√ (5)× (6)× (7)× (8)×5.(1)× (2)√ (3)× (4)× (5)√ (6)√ (7)×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 1.选C 钠投入Cu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没有红色物质析出,A错误;Na、Na2O2与稀盐酸反应分别有氢气和氧气生成,Na2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产生,B错误;Na、Na2O和Na2O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最终都生成碳酸钠,C正确;CO2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应用饱和NaHCO3溶液,D错误。2.选A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固体受热不发生分解,①错误;Na2CO3溶液中随着盐酸的滴入先生成NaHCO3,然后生成CO2,而NaHCO3溶液中滴入盐酸即生成CO2,②正确;若将固体加热至恒重,NaHCO3固体分解为Na2CO3,③错误;澄清石灰水均能和Na2CO3、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aCO3沉淀,即利用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④错误;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⑤错误;物质的量相同时,Na2CO3消耗盐酸的量为NaHCO3消耗盐酸的量的2倍,⑥正确。3.选C A选项中采用差量法,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B选项中所得b g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钠,根据钠原子守恒和混合物总质量可列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C选项中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因此不能通过数据准确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选项中沉淀的质量即为碳酸钡的质量,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和混合物总质量可以列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选D 装置A为简易启普发生器,固体应使用不溶于水的颗粒固体,所以不可用MnO2粉末,故A错误;B中应用固体干燥剂,否则不能起到洗气作用,故B错误;若装置C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固体,不能确定最终产物为Na2O,还有可能为NaOH,故C错误;空气中的水蒸气可进入D,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确定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故D正确。5.选B 浓盐酸挥发出的HCl进入AgNO3溶液,生成AgCl白色沉淀,B错误。6.选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变红,说明新制氯水呈酸性,含有H+,后溶液褪色是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A项正确;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HClO的酸性弱于碳酸,不与HCO反应,B项错误;实验③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新制氯水中有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C项正确;实验④中淀粉变蓝,表明新制氯水中的Cl2将I-氧化生成了I2,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D项正确。7.选C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故A正确;实验1和实验2说明该漂白粉已部分变质,故B正确;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有氯气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实验3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次氯酸钙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钙和水,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和-1价归中到0价,故D正确。8.选A 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B错误;常温常压,1 mol O2体积大于22.4 L,C错误;1 mol·L-1 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D错误。9.选C NaN3在真空中完全分解生成钠与氮气,2NaN3===2Na+3N2↑,钠的化合价从+1到0,1 mol NaN3在真空中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NA。由分析可知,2.5 mol NaN3在真空中完全分解,转移2.5 mol e-,故A错误;根据化学式NaN3,NaN3的摩尔质量为65 g· mol-1,故B错误;NaN3中钠的化合价为+1,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故C正确;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计算N2的体积,故D错误。10.选D A项,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A;B项,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大于NA;C项,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2NA;D项,48 g O2和48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均是3NA。11.选B A项,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试剂时,试剂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且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B项,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溶解,正确;C项,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洒落,错误;D项,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应在容量瓶正上方悬空滴加,错误。12.选C A项,溶液的体积不是100 mL,错误;B项,NaOH溶解于水时,放热,不能立即转移,错误;D项,容量瓶中不能用于溶解,错误。13.选D A项,应选用250 mL容量瓶。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的仪器,应在烧杯中溶解。C项,应将溶解氢氧化钠后的溶液恢复到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D项,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 探究目标(一)1.提示:NaClO,Cl2+2NaOH===NaCl+NaClO+H2O2.提示:不能混用,二者反应可产生有毒气体Cl2。3.提示: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洁厕剂中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Cl2散于空气中而发生中毒。NaClO+2HCl===NaCl+Cl2↑+H2O4.提示:NaClO溶液遇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易分解,使84消毒液失效。NaClO+CO2+H2O===NaHCO3+HClO2HClO2HCl+O2↑5.提示:氯水、双氧水、臭氧、ClO2、漂白粉、过氧乙酸等。探究目标(二)1.提示:K2FeO4消毒后的产物Fe3+水解又生成胶体Fe(OH)3,吸附悬浮物而净水。2.提示:3×6.02×1023。3.提示:K2FeO4的溶解度比Na2FeO4小。探究目标(三)1.提示:×100%=3.5%2.提示:①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Na2SO3②m(Cl2)=×5××71≈263.0 g有效氯为×100%=263.0%。3.提示:×2∶×5≈1∶2.63。[素养训练]1.选C 铝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并使之沉降,可用明矾作净水剂,A正确; 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用硫酸铜作杀藻剂,B正确;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作pH 调节剂,C错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消毒剂,D正确。2.解析:(2)装置A中烧瓶内用MnO2与浓盐酸制备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3)装置B、C中分别盛放饱和NaCl溶液和浓硫酸,分别除去Cl2中的杂质HCl和水蒸气。(4)ClO2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故不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图②装置收集,ClO2密度大于空气,与装置E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c。(5)装置D中NaClO2和Cl2反应生成ClO2和NaCl,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ClO2+2NaCl。(6)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CO2为典型的酸性氧化物。答案:(1)分液漏斗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饱和NaCl溶液 浓硫酸 (4)② c(5)2NaClO2+Cl2===2ClO2+2NaCl(6)Cl2+2OH-===Cl-+ClO-+H2O 酸性氧化物(共72张PPT)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目录一、主干知识——在微点判断中澄清二、综合思维——在知识融会中贯通三、迁移应用——在课题活动中践行在微点判断中澄清一、主干知识1.判断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叙述的正误(1)Na与O2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由于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因此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用煤油灭火( )(3)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以把Cu置换出来( )(4)Na2O2与Na2O中的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5)Na2O、Na2O2均与水反应生成NaOH,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6)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7)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均为碱性,二者属于盐( )(8)焰色试验发生了化学变化( )××√×2.判断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叙述的正误(1)Cl2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反应时只做氧化剂( )(2)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证明Cl2有漂白性( )(3)1 mol Cl2与NaOH溶液反应,转移2 mol e- ( )(4)氯气与具有变价的金属如铁反应生成低价金属氯化物( )(5)氯水光照有气泡,气泡是Cl2 ( )×××××(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7)新制氯水应该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8)“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与H2O2的相同,都是利用强氧化性( )(9)氢气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的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10)氯气有毒,所以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3.判断下列有关物质的量叙述的正误(1)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单位是摩尔( )(2)标准状况下,1 mol Cl2的质量为71 g·mol-1 ( )(3)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 ( )(4)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 ( )√×××(5)标准状况下,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 )(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12C18O和NO体积相同( )(7)不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CO和N2密度相同,则二者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8)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等质量的SO2和O2的压强比为2∶1 ( )×√√×4.判断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及配制叙述的正误(1)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2)若定容时所加液体的量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对最后结果无影响( )(3)配制950 mL某浓度的溶液应选用1 000 mL的容量瓶( )(4)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5)1 mol·L-1 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溶质NaCl为1 mol( )(6)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溶液浓度为1 mol·L-1 ( )(7)从100 mL 5 mol·L-1 H2SO4溶液中取出了10 mL,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 )(8)用固体NaCl配制0.5 mol·L-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5.判断下列有关NA为载体的粒子数目叙述的正误(1)常温常压下,11.2 L 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A( )(2)常温常压下,11 g 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 ( )(3)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22.4 L H2,转移电子数为2NA ( )(4)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0.3NA个氧原子( )×√××(5)标准状况下,1 mol H2、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 )(6)20 g 氖气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 )(7)1 mol·L-1BaCl2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2NA ( )√√×在知识融会中贯通二、综合思维(一)钠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1.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B.将Na、Na2O和Na2O2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均会有气体产生C.Na、Na2O和Na2O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D.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解析:钠投入Cu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没有红色物质析出,A错误;Na、Na2O2与稀盐酸反应分别有氢气和氧气生成,Na2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产生,B错误;Na、Na2O和Na2O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最终都生成碳酸钠,C正确;CO2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应用饱和NaHCO3溶液,D错误。2.下列关于Na2CO3、NaHCO3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②分别向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CO2气体较快的为NaHCO3溶液③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④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NaHCO3溶液√⑤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⑥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的量:Na2CO3>NaHCO3A.②⑥ B.①③C.④⑤ D.⑥解析: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固体受热不发生分解,①错误;Na2CO3溶液中随着盐酸的滴入先生成NaHCO3,然后生成CO2,而NaHCO3溶液中滴入盐酸即生成CO2,②正确;若将固体加热至恒重,NaHCO3固体分解为Na2CO3,③错误;澄清石灰水均能和Na2CO3、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aCO3沉淀,即利用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④错误;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⑤错误;物质的量相同时,Na2CO3消耗盐酸的量为NaHCO3消耗盐酸的量的2倍,⑥正确。√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准确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是( )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解析:A选项中采用差量法,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B选项中所得b g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钠,根据钠原子守恒和混合物总质量可列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C选项中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因此不能通过数据准确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选项中沉淀的质量即为碳酸钡的质量,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和混合物总质量可以列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2024·深圳罗湖期末检测)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实验装置设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还可以用于H2O2与MnO2粉末反应制取氧气B.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目的是除去装置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C.装置C中固体若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推测最终产物为Na2OD.若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说明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解析:装置A为简易启普发生器,固体应使用不溶于水的颗粒固体,所以不可用MnO2粉末,故A错误;B中应用固体干燥剂,否则不能起到洗气作用,故B错误;若装置C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固体,不能确定最终产物为Na2O,还有可能为NaOH,故C错误;空气中的水蒸气可进入D,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确定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故D正确。(二)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5.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用如下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图中3支试管口均放置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中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Cl-C.③中的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有氧化性D.④中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解析:浓盐酸挥发出的HCl进入AgNO3溶液,生成AgCl白色沉淀,B错误。√6.为探究新制氯水的性质,某学生做了如表实验。由实验可得新制氯水的性质与对应的解释或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①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② 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③ 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④ KI溶液、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7.(2024·福州高一期中)为检验某漂白粉是否变质,进行下列探究实验:实验1:取5 g漂白粉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蒸馏水并搅拌,观察到有固体不溶解。实验2:静置,取少量实验1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放入红色花瓣,观察到花瓣褪色。实验3:另取5 g漂白粉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到有气体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B.实验1和实验2说明该漂白粉已部分变质C.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只有氯气D.实验3中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可表示为√解析: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故A正确;实验1和实验2说明该漂白粉已部分变质,故B正确;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有氯气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实验3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次氯酸钙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钙和水,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和-1价归中到0价,故D正确。(三)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转化关系[综合训练]8.(2024·长沙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 mol H2O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B.CO2的摩尔质量是44C.常温常压,1 mol O2体积为22.4 LD.1 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解析: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B错误;常温常压,1 mol O2体积大于22.4 L,C错误;1 mol·L-1 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D错误。√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D.48 g O2和48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解析:A项,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A;B项,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大于NA;C项,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2NA;D项,48 g O2和48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均是3NA。(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及相应仪器[综合训练]1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解析:A项,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试剂时,试剂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且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B项,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溶解,正确;C项,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洒落,错误;D项,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应在容量瓶正上方悬空滴加,错误。12.(2023·黄冈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溶液及其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100 mL 0.50 mol·L-1CuSO4溶液的操作:将1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 蒸馏水中B.配制0.80 mol·L-1 NaOH溶液的实验过程:称取8.0 g 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C.配制250 mL 1.0 mol·L-1H2SO4溶液,需要用量筒量取13.6 mL 18.4 mol·L-1H2SO4溶液D.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 KMnO4溶液的操作: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解析:A项,溶液的体积不是100 mL,错误;B项,NaOH溶解于水时,放热,不能立即转移,错误;D项,容量瓶中不能用于溶解,错误。√13.(2024·衡水高一测试)精确配制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仪器时,使用500 mL容量瓶B.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C.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D.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解析:A项,应选用250 mL容量瓶。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的仪器,应在烧杯中溶解。C项,应将溶解氢氧化钠后的溶液恢复到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D项,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在课题活动中践行三、迁移应用课题活动 常见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及应用消毒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酒精、医用双氧水常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消毒;84消毒液、漂白粉、二氧化氯(ClO2)等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宾馆、医院、食品加工行业的消毒。通过本课题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培树终生学习化学的志向。探究目标(一) 常规消毒剂Ⅰ.84消毒液产品的特点,本品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液体消毒剂。其原理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有效氯含量为5.1%~6.9%,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并能灭杀病毒。[注意事项]①外用消毒剂,须稀释后使用,勿口服。②如原液接触皮肤,立即用清水冲洗。③本品不适用于钢和铝制品的消毒。④本品易使有色衣物脱色,禁用于丝、毛、麻织物的消毒。⑤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⑥不得将本品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类清洁产品)同时使用。Ⅱ.75%的酒精,75%的酒精穿透力较强,对细菌和病毒都均有杀灭作用,而纯度较高的95%的酒精浓度过高,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保护膜,穿透力差,难以杀死细菌。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写出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提示:NaClO,Cl2+2NaOH===NaCl+NaClO+H2O2.84消毒液和75%酒精均能消毒,二者能混用吗?为什么?提示:不能混用,二者反应可产生有毒气体Cl2。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剂(含盐酸)混合使用,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提示: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洁厕剂中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Cl2散于空气中而发生中毒。NaClO+2HCl===NaCl+Cl2↑+H2O4.84消毒液应置于避光、阴凉处并且密封保存的原因是什么?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提示:NaClO溶液遇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易分解,使84消毒液失效。NaClO+CO2+H2O===NaHCO3+HClO5.举例说明利用强氧化性的消毒剂有哪些?提示:氯水、双氧水、臭氧、ClO2、漂白粉、过氧乙酸等。探究目标(二) 新型消毒剂(高铁酸钾)高铁酸钾(K2FeO4)是极好的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消毒作用,为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主要用于饮水处理。其中的一种制备方法原理为①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②Na2FeO4+2KOH===K2FeO4+2NaOH1.K2FeO4作为消毒剂,除了杀菌、消毒还能净化水中的悬浮物,其理由是什么?提示:K2FeO4消毒后的产物Fe3+水解又生成胶体Fe(OH)3,吸附悬浮物而净水。2.制备原理反应①中,若生成1 mol Na2FeO4,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多少?提示:3×6.02×1023。3.制备的反应②中,Na2FeO4溶液中加入KOH重结晶得到K2FeO4的原因是什么?提示:K2FeO4的溶解度比Na2FeO4小。探究目标(三) 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可以用氧化性来衡量。商业上常用“有效氯”来说明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有效氯”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定质量的这种消毒剂与多少质量的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其数值可以用此时氯气的质量对消毒剂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氧化能力可根据得失电子数多少来度量。1.若100 g某84消毒液与3.5 g Cl2的氧化能力相当,则该产品的“有效氯”为多少?2.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他有毒类物质。①实验室常用NaClO3、Na2SO3和硫酸共热生成ClO2和Na2SO4等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②根据“有效氯”的含义,ClO2的有效氯为多少?3.同质量的Cl2与ClO2的消毒能力之比为多少?[素养训练]1.人工泳池水质须符合CJ/T244-2016标准,为此在泳池里需要加入某些化学品。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明矾作净水剂B.用硫酸铜作杀藻剂C.用氯化钠作pH调节剂D.用次氯酸钠作消毒剂√解析:铝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并使之沉降,可用明矾作净水剂,A正确; 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用硫酸铜作杀藻剂,B正确;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作pH 调节剂,C错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消毒剂,D正确。2.(2024·长沙四校联考)ClO2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它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实验室用NaClO2与Cl2反应制得ClO2和NaCl。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氯气并用氯气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等省略)。其中E中盛有液体(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氯气几乎不溶于饱和食盐水)。(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_。(2)请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3)装置B、C中所盛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装置B、C中分别盛放饱和NaCl溶液和浓硫酸,分别除去Cl2中的杂质HCl和水蒸气。饱和NaCl溶液浓硫酸(4)F为ClO2收集装置,应选用如图的哪组装置来收集________(填序号),其中与装置E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__(填接口字母)。解析:ClO2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故不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图②装置收集,ClO2密度大于空气,与装置E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c。②c(5)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装置D中NaClO2和Cl2反应生成ClO2和NaCl,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ClO2+2NaCl。2NaClO2+Cl2===2ClO2+2NaCl(6)Cl2与NaOH反应可以得到以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即制得漂白粉,漂白粉在使用时会与空气中CO2反应,CO2为___________(填“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解析: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CO2为典型的酸性氧化物。Cl2+2OH-===Cl-+ClO-+H2O酸性氧化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docx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阶段验收评价.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