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教学设计章节 第六课 准确把握概念课题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框包括两目。第一目“推理的含义与种类”,阐明了推理的含义和结构,阐述了推理的分类标准及种类。第二目“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揭示了演绎推理的含义与实质,阐明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明确了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重要意义。 这两目内容采用渐进式阐述方式,以“推理”为主线,阐述了推理的含义与种类,着重揭示了演绎推理的核心要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理”这一核心概念。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对哲学、法律等科目的学习,在学习知识上已经有了较多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理论修养都有大幅度提高,具备了良好的归纳、综合、比较、分析和推理社会现象的能力。学生的知识体系存在差异性、层次性,每个学生都需要在课堂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三、学习目标: 1.知道推理的含义及分类、推理结构的含义及作用;认识思维的形式。 2.演绎推理的作用及必备条件,了解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认识正确的推理结构, 掌握演绎推理的条件。 3.正确理解推理的含义、种类,掌握演绎推理的条件,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合理进行演绎推理。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了解判断形成的路径,推理的含义、构成、结构、分类标准及种类。正确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意义。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推理的含义、种类和结构以及演绎推理的条件,提高辩证思维思维能力,建设理性精神素养 公共参与:正确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培养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良好习惯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推理的种类,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教学难点:怎样进行正确的演绎推理六、议学活动设计: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看这全球气候变暖的数据令人忧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未来构成了严峻挑战。2023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达到了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而2024年的气温也毫无逊色。海洋升温、冰川融化,这些现象都在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形势危急,亟待各方行动起来应对。从这些现象到得出气候变暖形势危急的结论,就是一种推理。而推理有哪些类型,演绎推理又是怎么回事?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探寻其中的逻辑规则与智慧!议学活动1:气候责任分配主张的推理分析教师活动1: 1.展示议学材料,,创设议学情景。 在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峰会因碳中和政策实施方案陷入激烈争论。发达国家主张碳排放权应完全市场化。可借助价格机制引导企业减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它们凭借先进的碳金融产品、碳减排技术,可在市场化交易中获取经济利益和规则制定权,维护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发展中国家认为历史责任需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比各种数据得出这个判断。自 19 世纪末起,发达国家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造成约 70% 的全球累积碳排放量 。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少,近期才步入工业化,从责任追溯角度,认为发达国家应优先担责 。 2.展示议学问题: 思考: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碳排放权应完全市场化”“历史责任需优先考虑”这两种判断? 2、什么是推理?这两种论证分别体现了哪种推理类型?请具体说明其推理过程。 (议学提示:发达国家认为碳排放权市场化可借助价格机制引导企业减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达国家在金融、技术等领域占据优势,期望通过碳排放权市场化巩固其在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们凭借先进的碳金融产品、碳减排技术,可在市场化交易中获取经济利益和规则制定权,维护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这一主张本质上是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与技术优势而忽视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利己行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比各种数据得出这个判断。自 19 世纪末起,发达国家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造成约 70% 的全球累积碳排放量 。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少,近期才步入工业化,从责任追溯角度,认为发达国家应优先担责 。) 4.议学活动要求:在此环节中,要求同学们上台展示作答,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1: 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本框知识回答问题,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 备注清楚。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中,旨在以“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责任争议”为现实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主张,理解“推理”的核心含义(由已知判断推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及其主要类型(如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通过对比双方论证逻辑——发达国家从“市场机制高效性”的一般原则演绎具体政策,发展中国家从“历史排放数据”归纳责任分配——学生能直观辨析两类推理的特点与应用场景。此举将抽象的逻辑学概念具象化为国际政治实例,既增强课堂的现实关联性,又训练学生运用推理方法理性分析复杂社会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知行合一”的素养目标,增强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思考全球性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用科学思维看待国际争端,树立正确的全球观与发展观。议学活动2: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演绎推理分析教师活动2: 播放《走遍中国》的相关视频,创设议学情境。 2.展示议学材料,创设议学情景。 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 能源结构革命性转型。非化石能源占比冲刺25%。煤电装机刚性管控,实施《煤电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2025年起禁止新建纯燃煤机组。工业体系深度脱碳。钢铁/水泥行业颠覆性变革。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升级,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达成95%供应链本土化。数字技术赋能减排,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工业企业全面接入工业互联网碳管理平台。森林碳汇精准提升工程。实施《科学绿化纲要》,2025年完成造林360万公顷(重点布局三北防护林六期工程),开发卫星遥感碳储量监测系统,精确核算每片林区碳汇价值。 3.展示议学问题: 1、依据中国为达成 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和措施,写一个演绎推理? 2、在演绎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确保推理的有效性? 4.议学活动要求: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2: 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相应地方做好笔记,掌握知识点。设计意图: 以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为素材,为学生搭建起理解演绎推理逻辑要义的现实情境。学生可借助熟悉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关内容,直观感受演绎推理如何从一般性前提推导出具体结论,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逻辑概念与实际案例相联系,更精准地把握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和逻辑规则。通过分析中国碳达峰举措中蕴含的演绎推理,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确保推理有效性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具体情境下,大前提、小前提的真实性以及推理结构的正确性,深化对演绎推理逻辑规则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以科学的逻辑思维看待国家发展目标和政策,培养学生用理性、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责任感。课堂小结:学以致用: 1.《吕氏春秋·察今》中写道:“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从逻辑与思维角度,这段话说明( ) A.逻辑推理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B.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获得新认识 C.逻辑推理是检验认识的重要标准 D.合乎逻辑的推理能获得新的认识 【答案】D 【详解】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逻辑推理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A错误。 B: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材料只反映了推理的作用,没有体现演绎推理,B不符合题意。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错误。 D:材料的意思是:明白事理的人,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就能够从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推知太阳、月亮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从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能够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这反映了合乎逻辑的推理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回顾历史,资本主导的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英、法、德、日、美等国伴随着国力的强大,相继走上妄图称霸的道路。所以,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一定会称霸。”对这个推理的正确分析是( ) A.作为演绎推理,其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B.作为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前件和后件都假,得不出真结论 C.该推理作为“或然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必然性 D.该推理的前提“国强必霸”不成立,故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答案】D 【详解】A:材料涉及的推理是一个演绎推理。正确的演绎推理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这个推理结构正确,A说法错误。 B:在这个推理中,“国强必霸”这个推理的前件、后件关系不成立,不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B说法错误。 C:材料涉及的推理是一个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C排除。 D:在这个推理中,其前提“国强必霸”是一个虚假的判断,故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宋朝欧阳修所创作的诗歌《画眉鸟》中写道:“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作者托物喻人,表现出诗人对禁锢人才的憎恶与否定、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②诗人对画眉鸟的生动描述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 ③我们可以运用形象思维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④作者旨在通过判断和推理来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向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①排除。 ②:诗人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画眉鸟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展现出思维的创造性和主动性,②正确。 ③:这首诗通过对画眉鸟在不同环境中的状态描写,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禁锢人才的憎恶与否定,说明我们可以运用形象思维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③正确。 ④: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画眉鸟的形象描写来托物喻人,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向往,而不是通过判断和推理,④排除。 故本题选C。2 / 2(共31张PPT)全球气候变暖正在以惊人态势发展。近年来数据触目惊心,2023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水平高1.45±0.12℃ ,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年份。2024年也毫不逊色,全球平均气温达15.10℃,比工业化前高出1.6℃,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均创纪录。同时,冰川加速融化,2022-2023水文年,全球基准冰川遭受有记录以来最大冰量损失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形势危急,亟待各方行动起来应对。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1.知道推理的含义及分类、推理结构的含义及作用;认识思维的形式。 2.演绎推理的作用及必备条件,了解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认识正确的推理结构, 掌握演绎推理的条件。 3.正确理解推理的含义、种类,掌握演绎推理的条件,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合理进行演绎推理。 政治认同:了解判断形成的路径,推理的含义、构成、结构、分类标准及种类。正确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意义。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推理的含义、种类和结构以及演绎推理的条件,提高辩证思维思维能力,建设理性精神素养。公共参与:正确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培养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良好习惯。总议题:气候责任的逻辑推演与碳达峰的实践路径01、气候责任分配主张的推理分析02、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演绎推理分析PART-01气候责任分配主张的推理分析议学情境一在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峰会因碳中和政策实施方案陷入激烈争论。发达国家主张碳排放权应完全市场化。可借助价格机制引导企业减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它们凭借先进的碳金融产品、碳减排技术,可在市场化交易中获取经济利益和规则制定权,维护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发展中国家认为历史责任需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比各种数据得出这个判断。自 19 世纪末起,发达国家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造成约 70% 的全球累积碳排放量 。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少,近期才步入工业化,从责任追溯角度,认为发达国家应优先担责 。结合材料思考: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碳排放权应完全市场化”“历史责任需优先考虑”这两种判断?2、什么是推理?这两种论证分别体现了哪种推理类型?请具体说明其推理过程。议学探究:发达国家主张碳排放权应完全市场化;发展中国家认为历史责任需优先考虑,这两个判断从何而来?议学提示一:发达国家认为碳排放权市场化可借助价格机制引导企业减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达国家在金融、技术等领域占据优势,期望通过碳排放权市场化巩固其在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们凭借先进的碳金融产品、碳减排技术,可在市场化交易中获取经济利益和规则制定权,维护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这一主张本质上是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与技术优势而忽视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利己行为。议学提示一: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比各种数据得出这个判断。自 19 世纪末起,发达国家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造成约 70% 的全球累积碳排放量 。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少,近期才步入工业化,从责任追溯角度,认为发达国家应优先担责 。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借助已有判断实践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1.判断形成的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在实践中直接观察或调查(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都来源于实践。推理属于认识层面,不是实践,不是认识的来源。有人认为,实践和推理是形成判断的两个来源。这一看法对吗?议学提示二发达国家: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大前提:市场能高效配置资源时,资源应完全市场化分配小前提:发达国家认为碳排放权配置适用市场高效配置结论:所以发达国家主张碳排放权应完全市场化发展中国家:归纳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大前提:历史贡献应与减排责任挂钩小前提:发达国家历史贡献排放量占比 70%结论:发达国家需承担更多减排责任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2. 推理的含义、构成、推理结构(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2)推理由前提和结论构成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发达国家历史累计排放量占比70%,责任应与历史贡献挂钩,所以,发达国家需承担更多减排责任。前提结论前提如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前提结论前提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3)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推理的逻辑形式是: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有S是P大前提:真小前提:真结论:真大前提:历史贡献应与减排责任挂钩小前提:发达国家历史贡献排放量占比 70%结论:发达国家需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 推理的含义、构成、推理结构难点突破:区分大项和中项和小项从结论中分析大项和小项,小项:结论的主项叫小项,表示为S;包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大项:结论的谓项叫大项,表示为P。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中项(M):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所有 M 都是 P所有 S 都是 M所以,所有 S 都是 P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中项小项大项所有水果是食物。所有苹果是水果所有苹果是食物大项小项中项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3. 推理的种类(1)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类型 含义 举例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共性到个性) 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个性到共性) 已知欧洲有矿,亚洲有矿,非洲有矿,美洲有矿……所以地球上所有大洲都有矿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高铁建造之后要试车,飞机建造之后要试飞,航母建造后也要试航。特征:前提真,结论一定真。---是必然联系特征:前提真,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是或然联系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3. 推理的种类(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类型 含义 注意 举例必然推理 如果前提真并且推理结构正确,则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核心问题:推理结构的正确性 特征:前提真,结论一定真。 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演绎推理)太平洋已经被污染;大西洋已经被污染;印度洋已经被污染;北冰洋已经被污染;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大洋已被污染。(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推理 前提对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但不能确保从真前提得真结论。 核心问题:推理结构的正确性 特征:前提真,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 已知欧洲有矿,亚洲有矿,非洲有矿,美洲有矿……所以地球上所有大洲都有矿。(不完全归纳推理)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在某程度上支持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类比推理)提示: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2.由叩击木桶、凭声音估计桶里有多少酒,人们推理出叩诊方法诊断病情。1.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所以图书馆禁止吸烟。4.短篇小说是有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情节的,所以小说都是有情节的。3.辽宁舰之后,我国的航母都是自主建造的,因此,福建舰也是我国自主建造的。5.辽宁舰下水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山东舰下水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福建舰下水后也将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所有的航母下水后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学以致用必然推理必然推理或然推理或然推理或然推理人们发现,3 -1=8,5 -1=24,7 -1=48,9 -1=80,11 -1=120,13 -1=168,…等号后面的数都是8的倍数。根据以上发现,人们推断: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思考:这个推理的结论和前提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为什么 这个推理是根据前提的特征,归纳出“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这一结论。这个结论与前提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关系,因为它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属于或然推理。注意:不能以结论的真假来断定前提和结论是否具有必然性。探究与分享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4.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1)形式逻辑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2) 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PART-02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演绎推理分析议学情境二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 能源结构革命性转型。非化石能源占比冲刺25%。煤电装机刚性管控,实施《煤电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2025年起禁止新建纯燃煤机组。工业体系深度脱碳。钢铁/水泥行业颠覆性变革。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升级,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达成95%供应链本土化。数字技术赋能减排,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工业企业全面接入工业互联网碳管理平台。森林碳汇精准提升工程。实施《科学绿化纲要》,2025年完成造林360万公顷(重点布局三北防护林六期工程),开发卫星遥感碳储量监测系统,精确核算每片林区碳汇价值。阅读材料思考:1、依据中国为达成 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和措施,写一个演绎推理?2、在演绎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确保推理的有效性?议学提示:能源转型与能效提升能够实现碳达峰;中国正推进能源转型与能效提升;所以,中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大前提)真(小前提)真(结论)真思考:在演绎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确保推理的有效性?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1.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所有的中学生都是勤奋好学的。小丽是中学生。小丽是勤奋好学的。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大前提)假(小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1.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2)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放火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电信诈骗不是放火行为,所以电信诈骗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推理结构:所有M都是P所有S都不是M所以,所有S都不是P推理结构不正确,不具有保真性,容易找到前提为真,结论为假的“反例”真真假比较:演绎推理的有效推理结构和无效推理结构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P所有M都是P所有S都不是M所以,所有S都不是P有效推理结构:不管变项代入什么概念从真前提一定能推出真结论。无效推理结构: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等逻辑错误,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可以为它找到前提为真,结论为假的“反例”。S正确的演绎推理结构具有普遍保真性错误的演绎推理结构不具有普遍保真性① 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 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③ 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个什么推理?其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一个演绎推理。推理是正确的。前提真,推理结构是有效的三段论推理。(真)(真)(真)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有S是P有效的逻辑形式结构:探究与分享学以致用1.凡是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胎生的,所以,鲸鱼是哺乳动物。2.“凡是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凡是社会主义经济都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以,凡是社会主义经济都不是市场经济。”该演绎推理前提是真实的,但是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应改为:凡是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哺乳动物。所以,鲸鱼是胎生的。这个推理结构不正确,不具有保真性。因为人们容易找到结构与其相同,前提明显为真而结论明显为假的“反例”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2.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作用(1)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2)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2025 年 4 月 23 日,习近平主席于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上发表的致辞,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与中国智慧。 习主席强调,今年作为《巴黎协定》达成 10 周年与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的特殊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虽历经波折,但绿色低碳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始终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发展血脉,在实现 “双碳” 目标的征程中稳步前行,为全球减排提供实践样板。同时,中国呼吁各国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公正转型中共享技术与资源,反对以环保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这一倡议既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深刻洞察,也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指明了务实方向。拓展升华课堂小结含义推理演绎推理构成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必然推理或然推理含义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作用学以致用1、《吕氏春秋·察今》中写道:“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从逻辑与思维角度,这段话说明( )A.逻辑推理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B.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获得新认识C.逻辑推理是检验认识的重要标准D.合乎逻辑的推理能获得新的认识D学以致用2、回顾历史,资本主导的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英、法、德、日、美等国伴随着国力的强大,相继走上妄图称霸的道路。所以,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一定会称霸。”对这个推理的正确分析是( )A.作为演绎推理,其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结论B.作为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前件和后件都假,得不出真结论C.该推理作为“或然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必然性D.该推理的前提“国强必霸”不成立,故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D学以致用3、宋朝欧阳修所创作的诗歌《画眉鸟》中写道:“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作者托物喻人,表现出诗人对禁锢人才的憎恶与否定、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②诗人对画眉鸟的生动描述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③我们可以运用形象思维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④作者旨在通过判断和推理来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向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