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总论运用分论树立科学思维观念遵循逻辑思维规则(思维的形式结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L1 思维L2 逻辑思维L3 科学思维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思维的具体内容)L11 联想思维L12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L12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L4 准确把握概念L5 正确运用判断L6 有效进行演绎推理L13 超前思维L8 辩证的分析综合方法L9 质量互变规律与适度原则L10 辩证否定观与认识发展的历程L7 归纳和类比推理逻辑与思维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她,全球唯一获奖者!caihua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1.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条件,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 2.分析创新事例,感受创新魅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克服创新惰性,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品质。 4.提高科学思维素养,掌握创新技巧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创新思维含义及特征。公共参与:通过理解创新思维的条件,创新思维的过程,树立创新思维意识,自觉进行创新思维。总议题:如何理解创新思维,提高能力?最高荣誉,领悟创新思维含义01、脱颖而出,理解创新思维特征02、caihua最高荣誉,领悟创新思维含义01PART议学活动一012025年5月10日,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2022级博士生邱月淇从全球顶尖机构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本次大会上荣获青年科学家奖,成为本年度该奖项的唯一获奖者。此次获奖不仅彰显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医工交叉领域的领先科研实力,更体现了我国在医疗设备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为推进磁共振技术的普惠化应用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观看视频、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邱月淇荣获细分领域最高荣誉,主要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任务邱月淇获奖现场创新思维的含义01人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不是简单的“照相”或“复制”,而是要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1.创新思维的可能性2.创新思维的含义≠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要坚持辩证否定议学活动二04邱月淇和团队搭建首个便携低场磁共振系统的过程便是如此,在昏暗的地下实验室里,他们日复一日地调试电路、组装部件,直到系统终于呈现出第一幅无干扰的清晰图像。低场磁共振研究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既需要解决早期磁共振发展中的经典难题,又能充分利用永磁体系统的独特优势,这为创新序列设计提供了全新可能。议学任务: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邱月淇和团队的创新思维是凭空出现的吗?创新思维的含义013.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任何创新思维都不能凭空产生(需要各种因素和条件共同起作用)。(1)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实现创新。4.创新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1)创新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活动,也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2)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注意: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的辩证统一创新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是就思维的功能而言,而非结构要素。脱颖而出,理解创新思维含义02PART议学活动三02材料任务获奖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适用于无多通道并行加速便携设备的SPEN(时空编码)采集方法。与传统的EPI(平面回波成像)技术相比,该方法的欠采样图像展现出更小的几何失真。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在评奖报告中进一步展示了SPEN技术的系列创新拓展,包括SPEN DTI、SPEN RF-encoded及xSPEN等技术在便携式磁共振设备上的转化应用,探索了低场磁共振的更多可能性,展示了多种实验设计的应用。这些突破不仅推动了低场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更为便携式MRI设备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此次研究创新成就体现了什么特点?创新思维的特征021.创新思维的特征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角度)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探试多个答案。(多方面)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转向)(1)思路具有多向性(思路新)关键词: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多关系、多条件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在评奖报告中进一步展示了SPEN技术的系列创新拓展,包括SPEN DTI、SPEN RF-encoded及xSPEN等技术在便携式磁共振设备上的转化应用,探索了低场磁共振的更多可能性,展示了多种实验设计的应用。创新思维的特征02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被披上神秘的面纱。(2)步骤具有跨越性(方法新)关键词:灵机一动、顿悟、直觉、灵感1.创新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的特征021.创新思维的特征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乎意料地得到解决。(3)结果具有独特性(结果新)关键词: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新发明、新发现与传统的EPI(平面回波成像)技术相比,该方法的欠采样图像展现出更小的几何失真。这些突破不仅推动了低场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更为便携式MRI设备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知识拓展04①三个特征不是孤立的,是紧密联系,它们统一于创新思维的过程中;②三个特征分别体现了创新思维的三个“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补充:创新思维特征之间的联系请注意创新思维的特征022.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及评价标准新”的表现:(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3)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检验标准: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知识框架创新思维的含义创新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的含义创新思维的条件创新思维与其它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及评价标准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学以致用(2024·湖北·高考真题)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竞赛中夺得头奖,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未完·待续》卖出110万元,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以上事例表明( )①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推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③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④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学以致用2025年某国在冲突中创新运用无人机战术。B蜂群无人机:通过算法将数百架无人机编组,实现“侦察-干扰-打击”一体化协同作战。自杀式无人机:突破“无人机必须回收”的传统思维,设计一次性低成本攻击机型,专用于摧毁敌方高价值目标。上述无人机战术创新,体现了创新思维具有( )①多向性,从单一作战思路转向集群协同、功能多用等多元思路②跨越性,通过个性化设计满足特定作战的需求,区别于传统战术③逆向性,突破习惯性的思维,反其道开发低成本消耗型无人机④必然性,基于战场规律的必然推导,排除偶然因素实现技术突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学以致用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全面建成。我国独创的“麦草方格”固沙法,最初发现却是个“偶然”。一职工在休息时,随手捡起驼队洒落下的一捆麦草,顺手插进沙子里固定住。一场大风过后,发现唯独这捆麦草坚强地挺立在沙丘之上。受此启发,人们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最终找到缚住“黄龙”的最好方法——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麦草方格”固沙法的发现启示我们( )①创新思维超越常规,往往源自灵感和已有经验②要不失时机迁移想象,在触类旁通中拓宽思路③要多路探索,坚持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④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实现认识完整闭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教学设计章节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课题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最后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具体目标,通过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培育其科学精神。第十一课既要实现对创新思维概括性介绍的任务,又要实现阐释联想思维的含义和方法的任务。第一框“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因此教材中所讲的创新思维不是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甚至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创新思维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就这种思维方式的功能而言的,不是就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构要素而言的。创新思维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的指向就是它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创新思维的含义”,主要阐述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产生条件。第二目“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阐述创新思维具有的三大特征。这一框内容是对本单元学习主题“创新思维”的总体概述。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理解层次浅,不能真正从学科意义上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久缺。有些学生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或由模块内知识延伸的知识没有清楚的认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努力夯实一些重要概念、讲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是我们中和本学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三、学习目标: 1.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条件,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 2.分析创新事例,感受创新魅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克服创新惰性,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品质。 4.提高科学思维素养,掌握创新技巧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创新思维含义及特征。 公共参与:通过理解创新思维的条件,创新思维的过程,树立创新思维意识,自觉进行创新思维。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思维的含义。 教学难点:创新思维的特征。六、议学活动设计: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学习逻辑与思维的目的在于创造性解决实践问题,本单元所讲的创新思维是建立在逻辑与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必须紧密地结合和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各种思维方法,同时,创新思维又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要注重利用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超前思维等,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又有什么特征与表现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探讨一下。 (播放下一页) 总议题:如何理解创新思维,提高能力?议学活动1:最高荣誉,领悟创新思维含义教师活动1: 1.展示议学材料和播放视频: 2025年5月10日,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2022级博士生邱月淇从全球顶尖机构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本次大会上荣获青年科学家奖,成为本年度该奖项的唯一获奖者。 此次获奖不仅彰显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医工交叉领域的领先科研实力,更体现了我国在医疗设备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为推进磁共振技术的普惠化应用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2.展示议学问题: 议学任务:观看视频、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邱月淇荣获细分领域最高荣誉,主要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议学提示:取得细分领域最高荣誉,离不开创新思维,那什么是创新思维呢?(播放下一页)) 4.展示知识点(展示部分) 议学活动要求:在此环节中,要求同学们积极回答,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展示议学材料 邱月淇和团队搭建首个便携低场磁共振系统的过程便是如此,在昏暗的地下实验室里,他们日复一日地调试电路、组装部件,直到系统终于呈现出第一幅无干扰的清晰图像。低场磁共振研究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既需要解决早期磁共振发展中的经典难题,又能充分利用永磁体系统的独特优势,这为创新序列设计提供了全新可能。 展示议学任务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邱月淇和团队的创新思维是凭空出现的吗? (议学提示:不是凭空出现的(教师引导:为什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呢?)在昏暗的地下实验室里,他们日复一日地调试电路、组装部件,直到系统终于呈现出第一幅无干扰的清晰图像——创新思维以实践为基础;它既需要解决早期磁共振发展中的经典难题,又能充分利用永磁体系统的独特优势,这为创新序列设计提供了全新可能——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此环节中,要求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1: 1.阅读材料,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本框知识回答问题,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 备注清楚。设计意图: 本框以邱月淇荣获细分领域最高荣誉为切入口,分为两个环节,从邱月淇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中,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环节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邱月淇荣获最高荣誉,创设议学情景,紧跟时政,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以及产生条件。议学活动2:脱颖而出,理解创新思维含义教师活动2: 展示议学材料: 获奖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适用于无多通道并行加速便携设备的SPEN(时空编码)采集方法。与传统的EPI(平面回波成像)技术相比,该方法的欠采样图像展现出更小的几何失真。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在评奖报告中进一步展示了SPEN技术的系列创新拓展,包括SPEN DTI、SPEN RF-encoded及xSPEN等技术在便携式磁共振设备上的转化应用,探索了低场磁共振的更多可能性,展示了多种实验设计的应用。 这些突破不仅推动了低场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更为便携式MRI设备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示议学任务: 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此次研究创新成就体现了什么特点? (议学提示: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在评奖报告中进一步展示了SPEN技术的系列创新拓展,包括SPEN DTI、SPEN RF-encoded及xSPEN等技术在便携式磁共振设备上的转化应用,探索了低场磁共振的更多可能性,展示了多种实验设计的应用——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在评奖报告中进一步展示了SPEN技术的系列创新拓展,包括SPEN DTI、SPEN RF-encoded及xSPEN等技术在便携式磁共振设备上的转化应用,探索了低场磁共振的更多可能性,展示了多种实验设计的应用。 (下面我们具体区分这三种特征) 4. 展示知识点(部分) 5.议学活动要求: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2: 1.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相应地方做好笔记,掌握知识点。设计意图: 第二环节与第一环节环环相扣,通过进一步探讨邱月淇和团队的研究成就创新点,共同探讨创新思维的特征。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1.(2024·湖北·高考真题)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竞赛中夺得头奖,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未完·待续》卖出110万元,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以上事例表明( ) ①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推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③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 ④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意识的内容、创新思维的特征、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真理是客观的 【详解】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并非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才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①排除。 ②: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这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没有涉及艺术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涉及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②排除。 ③: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这是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③正确。 ④: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说明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2.(2025·江西鹰潭·三模)2025年某国在冲突中创新运用无人机战术。 蜂群无人机:通过算法将数百架无人机编组,实现“侦察-干扰-打击”一体化协同作战。 自杀式无人机:突破“无人机必须回收”的传统思维,设计一次性低成本攻击机型,专用于摧毁敌方高价值目标。上述无人机战术创新,体现了创新思维具有( ) ①多向性,从单一作战思路转向集群协同、功能多用等多元思路 ②跨越性,通过个性化设计满足特定作战的需求,区别于传统战术 ③逆向性,突破习惯性的思维,反其道开发低成本消耗型无人机 ④必然性,基于战场规律的必然推导,排除偶然因素实现技术突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创新思维的特征、逆向思维方法 【详解】①:通过算法将数百架无人机编组,实现“侦察-干扰-打击”一体化协同作战。体现了从单一作战思路转向集群协同、功能多用等多元思路,符合“思路多向性”特征,①符合题意。 ②:跨越性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蜂群无人机虽区别于传统,但更侧重多向协同;自杀式无人机虽满足特定需求,但核心体现逆向性。材料不反映跨越性,②排除。 ③:自杀式无人机的设计突破传统思维,反向开发“一次性低成本”攻击机型,属于对原有设计思路的逆向思考,③符合题意。 ④:创新思维具有“或然性”而非“必然性”,其成果需要实践检验,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2025·山东临沂·二模)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全面建成。我国独创的“麦草方格”固沙法,最初发现却是个“偶然”。一职工在休息时,随手捡起驼队洒落下的一捆麦草,顺手插进沙子里固定住。一场大风过后,发现唯独这捆麦草坚强地挺立在沙丘之上。受此启发,人们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最终找到缚住“黄龙”的最好方法——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麦草方格”固沙法的发现启示我们( ) ①创新思维超越常规,往往源自灵感和已有经验 ②要不失时机迁移想象,在触类旁通中拓宽思路 ③要多路探索,坚持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 ④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实现认识完整闭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认识发展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方法、聚合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的特征 【详解】①:创新思维是超越常规的,但它不是源自灵感和已有经验。创新思维来自实践的需要,是在实践中产生的,①说法错误。 ②:职工看到驼队洒下的麦草插进沙子在大风后挺立,受此启发尝试用麦草扎出不同形状,这体现了迁移想象,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等多种形状,这是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固沙的方式;最终找到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这种最好方法,这是聚合思维,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整个过程坚持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③符合题意。 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才实现认识的完整闭环。题干中并没有体现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一环节,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