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8.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学下册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苏教版(2024)生物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导学案
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1. 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 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 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 尝试用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5. 通过制作生态瓶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2. 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如何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三、学习过程
1. 趣味导入
提问:在这片草原上,如果兔的数量突然增多,会发生什么?草和狼的数量又会怎么变化呢?
2. 自主预习
生态系统能够通过______抵御或消除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处于一种______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越______ ,食物链和食物网越______ ,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______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一定的限度。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有______因素 ,如洪涝等;______因素,如扩大工程建设等。
3. 合作探究
探究一: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阅读教材中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描述,思考:这两个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
小组讨论并填写下表:
生态系统类型 维持相对稳定的方式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展示正常弹簧在弹性范围内和超过限度的弹簧状态图片,把生态系统比喻为弹簧,思考这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什么启示?
探究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案例:在草原上,有很多野兔和狼,野兔爱打洞破坏草地,狼既吃野兔又捕食羊。人们为了保护羊大量捕杀狼,结果发现草地上的草越来越少,而且由于缺少草,羊大量饿死。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列举你知道的破坏生态系统的事例,分析这些事例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
4. 跨学科实践 - 生态瓶的制作与探究
材料准备:透明玻璃瓶、河泥、清水、水生植物、小鱼(肉食性)、小虾(草食性)等 。
制作步骤:在透明玻璃瓶内依次加入河泥、清水、水生植物、小鱼、小虾,密封并置于散射光下。
思考探究:
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它由______成分(如空气、水等)和生物成分(如小鱼等)组成,从生物成分上分析,水生植物属于______ ,小鱼属于消费者,它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加入河泥的目的是增加______ 。
在该生态瓶中,小鱼与小虾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
虽然环境条件适宜,但该生态瓶只维持了25天,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 课堂小结
和小组成员一起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平衡、调节能力的限度及影响因素等 。
总结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
6. 巩固提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
温带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热带雨林强。( )
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
自然因素不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
选择题: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是一种( )
A. 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B. 绝对稳定的状态
C. 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
D. 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索影响的稳定状态
简答题: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原因。
四、拓展延伸
调查当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分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
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 帮助学生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 引导学生准确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 使学生能够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 培养学生尝试用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5. 通过制作生态瓶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让学生认识到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衡。
2. 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如何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涉及到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较为抽象。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
1. 趣味导入
展示草原上草、兔、狼的图片,提问:在这片草原上,如果兔的数量突然增多,会发生什么?草和狼的数量又会怎么变化呢?
参考答案:兔数量增多,草会因为被大量啃食而减少;狼因为食物(兔)增多,数量会增加 。一段时间后,草减少使兔的食物不足,兔数量会下降,狼因兔减少,数量也会下降,最后逐渐达到新的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态场景,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初步感知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做铺垫。
2. 自主预习
生态系统能够通过______抵御或消除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的相对稳定。(参考答案: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处于一种______平衡状态。(参考答案:动态)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越______ ,食物链和食物网越______ ,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______ 。(参考答案:丰富;复杂;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一定的限度。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有______因素 ,如洪涝等;______因素,如扩大工程建设等。 (参考答案:有;自然;人为)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填空,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3. 合作探究
探究一: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阅读教材中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描述,思考:这两个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
小组讨论并填写下表:
|生态系统类型|维持相对稳定的方式|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食物网复杂,一种生物数量变化可由其他生物替代其生态位,进行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稳定|
|草原生态系统|旱季植物枯萎,草食动物因食物缺乏减少或迁徙;雨季植物繁茂,草食动物回迁、繁殖,肉食动物也随之变化,通过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维持稳定|
展示正常弹簧在弹性范围内和超过限度的弹簧状态图片,把生态系统比喻为弹簧,思考这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生态系统如同弹簧,能忍受一定的外来影响力,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力解除就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但如果外界干扰超过限度,就像弹簧超过弹性限度一样,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不同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弹簧的比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限度。
探究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案例:在草原上,有很多野兔和狼,野兔爱打洞破坏草地,狼既吃野兔又捕食羊。人们为了保护羊大量捕杀狼,结果发现草地上的草越来越少,而且由于缺少草,羊大量饿死。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大量捕杀狼后,野兔失去天敌,数量大量增加,野兔过度啃食草地,导致草减少;草减少后,羊没有足够食物,所以大量饿死,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不合理的干预会破坏生态平衡。
列举你知道的破坏生态系统的事例,分析这些事例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
参考答案:例如过度砍伐森林,原因是人类为获取木材等资源,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又如工业废水排放到河流,污染水体,使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 。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列举,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跨学科实践 - 生态瓶的制作与探究
材料准备:透明玻璃瓶、河泥、清水、水生植物、小鱼(肉食性)、小虾(草食性)等 。
制作步骤:在透明玻璃瓶内依次加入河泥、清水、水生植物、小鱼、小虾,密封并置于散射光下。
思考探究:
生态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它由______成分(如空气、水等)和生物成分(如小鱼等)组成,从生物成分上分析,水生植物属于______ ,小鱼属于消费者,它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加入河泥的目的是增加______ 。
参考答案:非生物;生产者;太阳能;分解者(河泥中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在该生态瓶中,小鱼与小虾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
参考答案:捕食(小鱼以小虾为食)
虽然环境条件适宜,但该生态瓶只维持了25天,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相对单一,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难以长期维持稳定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加深对生态系统概念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理解。
5. 课堂小结
和小组成员一起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平衡、调节能力的限度及影响因素等 。
总结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
设计意图: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总结归纳能力;总结生态系统自我调节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巩固提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温带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热带雨林强。(×,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自然因素不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如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因素会破坏生态系统 )
选择题: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是一种(A)
A. 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B. 绝对稳定的状态
C. 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
D. 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索影响的稳定状态
简答题: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因为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当某一生物数量变化时,其他生物可以起到调节和缓冲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检测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
调查当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分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