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习目标1. 认识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 认识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3.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根源。4. 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展望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活动方案1. 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并完成下表: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状况 生产力_______ ______工具的广泛使用,脑力劳动和_______劳动的分工等 广泛使用________,水利事业发展,________、冶铁业发展,________和城市发展 __________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________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________化2. 阅读教材内容,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并完成下表: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原始社会 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 ________分配劳动产品 共同劳动,结成________的关系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____________ 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劳动的________产品,只给奴隶__________的生活资料 奴隶________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________下劳动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__________土地,农民有自己的________甚至少量土地 地主占有农民________劳动成果;除缴纳________外,农民还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农民有________的人身自由资本主义 社会 资本家占有________生产资料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___________ 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________,成为雇佣工人1. 认识原始社会观察下面的《泥河湾古人狩猎图》,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泥河湾古人狩猎图(1) 泥河湾古人为什么实行平均分配?这是我们理想的社会吗?为什么?(2) 原始社会实行的平均分配消除了收入差距,为什么反被后来的社会所抛弃?2. 认识奴隶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因此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由于各阶级的冲突,以血亲家族为基础的旧社会被炸毁,被组成国家的新社会所取代;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1)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 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国家?(3) 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到阶级、国家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 有人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私有观念为人所固有,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私有观念永恒存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5) 为什么野蛮残酷的奴隶制让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3. 认识封建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赋税制度具有时代特点。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唐朝中后期实行两税法,以资产和土地为依据;北宋实行方田均税法;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而封建国家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1)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 封建国家是如何巩固其统治的?4.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毛纺织业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剧增。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贸易急剧扩大,羊毛价格猛涨,养羊有利可图。◆贵族们把原来租种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资本主义企业利用海外贸易、殖民统治甚至掠夺等手段获得了大量原始资本,开设了更多的工场。◆被赶出家园的农民不得不进入毛纺织工场工作,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的条件是什么?(2) 新兴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政权?(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4)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为什么资本主义剥削更具有隐蔽性?1.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股票持有者疯狂地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紧接着,农业资本家为维持高价,确保利润,除缩小耕地面积、实行减产外,还把大量农产品、畜产品加以销毁。美国将1 000多英亩的棉花毁在田间,将大量小麦当燃料烧,将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中。加拿大让小麦烂在田里,阿根廷让猪肉坏在仓库中,巴西将咖啡投入炉中当燃料烧。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由次级抵押贷款过度发放以及过度衍生化,在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所引发的危机。此次次贷危机通过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向全球传导,最终演化为对国际金融稳定、世界经济增长造成极大冲击的全球性金融危机。(1) 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2)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怎样的警示?(4)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什么?2. 释疑解惑: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供过于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2)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1.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既成的、先定的,它形成和存在于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之中,作用于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漫长历史演进中。正是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的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等,形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1)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2) 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并未改变。那么,后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前一种社会形态,还是社会的进步吗?为什么?2. 释疑解惑: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3. 小结(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①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②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③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④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 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课题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活动一1.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状况 低下 金属体力 铁制农具手工业商业 蒸汽机电气化社会2.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人们在生产中的 地位和相互关系原始社会 共同 平均 平等互助奴隶社会 完全占有奴隶 全部最低限度 毫无强制封建社会 绝大部分劳动工具 大部分地租 一定资本主义社会 一切 剩余价值 劳动力活动二1. (1) 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需要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这不是我们理想的社会。因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极其匮乏,人类生活处于蒙昧野蛮的状态。(2) 原始社会实行的平均分配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无视社会分工不同及劳动者的个体差异,会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社会进步。2. (1)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2) 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3)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②结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 该观点是错误的。①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私有观念伴随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并非人类生来就有的。②当生产力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客观上要求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可见,私有制并非天然合理,与此相适应的,私有观念也不会永恒存在。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和私有观念都将消失。(5)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3. (1)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2)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等级森严的君主专制;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4. (1)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 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促进生产力发展。(3)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4)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其各种利润的来源。简而言之,资本主义剥削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用公平买卖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实质。活动三1. (1)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矛盾无法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无法避免。(2) 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②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 示例: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生产环节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③需求环节要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 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2. (1) 错误。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并非真正的供过于求。(2) 错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活动四1. (1) ①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②从中可以发现,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都是阶级矛盾。(2) 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由于原有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虽然没有改变人民群众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但在当时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所以这是一种社会进步。2. (1) 正确。(2) 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