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习目标1.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活动方案1.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这条总路线是过渡时期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会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具体是指哪一时期?(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3) 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运用所学知识驳斥该观点。2.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逐步建立起来。(1) 我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对我国发展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 正确认识过渡时期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 11月开始至1956年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结合材料回答其对我国的深远影响。1.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对于当时中国落后的现状,毛泽东同志在195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他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1) 为什么我国当时特别重视工业建设?(2) 面对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的?(3) 针对当时的国情,中共八大作出的最重要的独立思考是什么?2.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告诉我们怎样的深刻道理?(2) 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是在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中向前发展的。(3)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有何深远意义?3. 释疑解惑: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4)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5)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6)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且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7)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课题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活动一1. (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也就是从1949年到1956年,这是一个过渡时期。(2)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3) ①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③由此可见,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跳过资本主义,直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 (1)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3. 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影响: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活动二1. (1) 当时的工业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渴望建立先进的工业国。(2)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 ①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中共八大明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 (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过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人民的力量。(3)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3. (1)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 正确。(3) 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让中国富起来。(4) 正确。(5) 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6) 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7) 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