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学习目标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活动方案1. 邓小平理论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2) 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谈谈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形成的。(3) 邓小平理论的贡献有哪些?(1) 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2)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如何形成的?(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贡献有哪些?(1)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3. 科学发展观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2) 科学发展观的贡献有哪些?(1) 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 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急剧变化的当今时代、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实践要求,突出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贡献有哪些?(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特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点,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 释疑解惑: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 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这一核心。(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四个自信”,推进“四个自信”,才能拥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和胆识,才能指引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航道上扬帆远航。(1) 请阐述“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2) 请分析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3) 请说明在当代中国对待“四个自信”应有的态度。(1)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 释疑解惑: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2)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课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活动一1. (1)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3) ①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③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 ①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②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3. (1)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2) 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②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 ①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②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③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5. (1) 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包括毛泽东思想。(2) 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 错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活动二1. (1)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 (1) 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 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