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二节 人口【教学内容】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分布不均【课程目标】1.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了解我国的人口特点;2.掌握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3.分析并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增长过快导致的人口问题;4.学会运用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教学目标】1.人地协调:结合人口政策的调整,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养成正确看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2.综合思维:结合图表和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特点,分析人口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3.区域认知:运用地图,概括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4.地理实践力:调查家庭三代人兄弟姐妹人数,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特点;调查并分析家乡的人口分布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难点:分析人口增长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人口问题;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主要原因。【教学方法】现象导入;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地图法;图表分析法。【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师:算一算:如果中国人手拉手,能绕地球几圈?中国人口约 14 亿,中国人平均身高为 1.70 米。由于人的臂展与身高大致相等,若以每人臂展 1.70 米计算,考虑到手拉手时双手重叠约 10 厘米,因此每人实际可计长度为 1.6 米。由此推算,全体中国人手拉手的总长度约为 224 万千米。(地球一圈约 4 万公里)生:224÷4≈56(圈)师: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二、新课讲授(一)世界人口大国师: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达 14.12 亿,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 14 亿分之一。师:思考: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师:曲线走势平滑,反映出人口增长趋于缓慢。生: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生:原因是社会不稳定;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生活水平差。师: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长期缓慢。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破坏人口再生产;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导致传染病肆虐,婴幼儿死亡率高;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低且饥荒频发,民众生存压力大,多重因素制约下人口增长陷入停滞。师:曲线走势变陡,反映出人口增长加速。生: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快速增长。生:原因是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迎来快速增长。得益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长期战乱局面终结;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疫苗普及与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使传染病得到控制,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保障粮食供应,民众温饱问题逐步解决,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人口总量持续攀升。师:现在咱来一场辩论赛: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生:我国众多的人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生:但同时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师:咱们做个小调查!大家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自己这一辈,兄弟姐妹都有几个?看看这三代人,家里兄弟姐妹的数量是不是有变化?师:大概率会发现爷爷奶奶那辈兄弟姐妹特别多,可能五六个甚至更多;到爸爸妈妈这辈,数量少了,两三个比较常见;再到咱们自己,独生子女或者就一两个兄弟姐妹的情况很普遍。师:为啥会这样呢?咱们先卖个关子啊。咱得先弄明白,合理的人口增长得跟资源、环境相协调,还得跟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行。你想啊,要是人口长得太快,资源不够用、环境扛不住,经济发展也会被拖着走;可要是人口增长太慢甚至减少,劳动力不够、社会养老压力又会变大。所以关键就在于找到这个 “平衡点”,这也是咱们后面要学习的重点。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呢?生:可以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来实现。师:我国在 1982 年 9 月把计划生育政策确立为基本国策,核心是倡导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活动: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以控制人口数量。有人估算若不实施此项政策,我国的人口数量在2010年可达16亿。2010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3.4亿,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465亿千克,教育经费总投入19562亿元,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教育经费,并谈谈感想。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 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人均粮食产量(千克/人) 341.6 407.8人均教育经费(元/人) 1222.7 1459.9师: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数量,能够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教育经费投入,进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教育条件。师:算一算,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几代人?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何影响?生:20岁结婚生孩子,100年有5代人;25岁结婚生孩子,100年有4代人。师:假设 20 岁结婚生育,100 年时间可繁衍 5 代人(100÷20=5);若推迟到 25 岁结婚生育,100 年则只能繁衍 4 代人(100÷25=4)。这说明晚婚 5 年,100 年就能少生 1 代人,通过延长生育间隔可直接减缓人口增长速度。师: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从1970年的2.58%降低到2020年的0.15%。据推算,为全社会节省少年儿童抚养费约17万亿元。师:读图,描述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生:1982年以前,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较为稳定;1982年以后,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师: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自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新生儿减少,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逐步走上了计划生育的道路。师:大家思考下,计划生育之后,我国为什么要调整生育政策?观看视频《2022年人口负增长85万,自然增长率-0.60‰》。师:阅读教材P14,根据表1.3的数据,参照图1.11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1.11的绘制。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 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 所占比重 60岁以上人口 所占比重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生: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变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重。师:一般来说呢,如果 60 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10%,或者 65 岁以上的人占比超过 7%,那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从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0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6%。师:从劳动力供应和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生: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保障压力加重,消费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放缓,创新能力弱化。师:老龄化会带来一连串影响。首先是劳动力供给变少,工厂企业可能面临招工难;接着社会保障压力加重,养老金和医保支出越来越多,年轻人负担也跟着加重。然后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老年用品需求增加,其他消费可能受影响。经济增长也会放缓,劳动力不足加上消费变化,发展势头就没那么猛了。最后创新能力可能弱化,年轻劳动力减少,创新活力也会受影响,这些都是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啊。师: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并配套支持措施。师:我们一起来分析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必要性。生: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善人口结构。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缓解劳动力短缺、优化生育政策、保障人口安全。师:我们之前说到爷爷奶奶那辈人大多兄弟姐妹众多,五六个甚至更多很常见;到了爸爸妈妈这一辈,兄弟姐妹数量减少,两三个较为普遍;而到了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或只有一两个兄弟姐妹的情况已十分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人口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变化都有关系!爷爷奶奶那时候,国家鼓励多生,觉得人多力量大,而且养孩子成本低,家家户户都生得多;后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生育数量,所以爸爸妈妈这代兄弟姐妹就变少了;现在虽然政策放开了,但大家养孩子的观念变了,经济压力也大,从教育到生活开销都不小,所以很多人选择少生,咱们这代兄弟姐妹自然就更少啦! 你家里的情况是不是也这样呢?师: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目的是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二)人口分布不均活动: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师:活动:计算下面四个省份的人口密度,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公式:人口密度 = 人口数量(人)÷ 面积(平方千米)。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山东 江苏 新疆 西藏面积(万千米2) 16 10 166 123人口(万人) 10153 8475 2585 365人口密度(人/千米2) 635 848 16 3生: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师:1935 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基于数万个数据,历经数月测算,首次揭示出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 ——“黑河 - 腾冲” 线。他不禁感叹“其多寡之悬殊,竟至如此”!这一发现以一条清晰的地理界线,直观展现出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的显著差异:线东南半壁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43%,却聚居着全国 94% 的人口;线西北半壁土地广袤,面积约占全国的 57%,人口却仅占全国的 6%。这条界线不仅是我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水岭,更成为研究中国区域发展、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基准,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师:活动:说说黑河一腾冲线的意义。生:体现了人口分布的规律和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黑河一腾冲线以东,人口密度多在100人/千米2以上,人口密度大;以西地区人口密度多在10人/千米2以下,人口密度小。师:活动: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说说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有哪些?西 黑河—腾冲线 东小 人口密度 大多高原、山地 地形 多平原、丘陵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降水稀少 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丰富交通线路少 交通 交通线路密度大,海陆运输便利经济较落后 经济发展 工农业发达晚 开发历史 早师:阅读教材P17,在图1.12中找出江苏和青海,根据表1.4的资料,计算两省的人口密度并填入表中。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量/万人 面积/万千米2 人口密度 (总人口数 ÷ 区域面积)江苏 8474.80 10.72 790.56青海 592.40 72.23 8.20师: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一: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应采取措施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减轻东部人口压力。观点二:人口分布与很多地理要素有关,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增加人口。师:我国自然环境东西差异显著。东部平原广阔、气候湿润、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环境承载力高;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若大规模强制迁移东部人口到西部,可能导致西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反而制约可持续发展。因此,西部大开发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等方式实施,而非简单依靠人口数量迁移。师: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性还显著体现在城乡结构的转变上。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从传统的乡村人口占主导,逐步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体的格局: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城市因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完善等优势吸引人口流入,而乡村人口占比则相应下降。这种城乡人口分布的变化,既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对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三、内容小结四、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五、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1.2《人口》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了解我国的人口特点; 掌握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分析并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增长过快导致的人口问题; 学会运用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结合人口政策的调整,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养成正确看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综合思维:结合图表和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特点,分析人口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概括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庭三代人兄弟姐妹人数,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特点;调查并分析家乡的人口分布特点。【重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口增长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人口问题;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主要原因。【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活动一:读P13,完成下题(1)人口数量: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 亿。(2)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增长比较_______,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___________改善,人口增长_______。活动二:读P14,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1)根据表1.3的数据,参照图1.11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1.11的绘制。(2)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3)从劳动力供应和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4)谈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活动三:读P15 -P16,完成下题202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______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60人/千米2)的______倍,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我国人口分布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西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从黑龙江省的____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____此线东南部人口_______,西北部人口_______。(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 人口为主,约 的人口在城镇生活。【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人口增长特点。活动安排:两人为一个小组,读下面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1)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2)1982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我国人口分布特点1.在图中找到黑河、腾冲。2.根据图中提示的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结合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东、西部人口密度不同的原因。地形:气候:交通:【随堂检测】1.我国人口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 B. 西部人口过于稠密 C. 人口少,劳动力严重不足 D. 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比重增大2.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 ) ①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③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庞大 ④目前我国人口呈现负增长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的人口基本国策为(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计划生育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提高人口的素质4.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有( )A.劳动力短缺 B.老龄化问题严重 C.受教育水平必然低 D.交通、环境压力大5.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南多、东北少6.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比重有所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出行更便利 B.自然环境改善,更适宜居住C.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降低 D.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快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读以下两幅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8~10小题。8.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ab是( )A.黑河—腾冲 B.黑河—昆明 C.漠河—腾冲 D.漠河—南宁9.分析中国人口垂直分布占比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部地区 B.山地地区 C.中高纬度地区 D.平原地区10.针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A.严禁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迁移 B.西部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推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D.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11.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将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社会负担不断加重 ②法定退休年龄提前了 ③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④养老服务业迎来机遇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2. 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是人口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A. 农村人口比重下降 B. 东部地区中、小城市进行合并 C.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二、解答题读甲、乙两图,完成问题。(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主要原因是____ __ _。(3)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现在面临着的人口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________。(一条即可)(4)图甲体现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的巨大差异,说明了( ) A.东部应向西部大量迁移人口 B.西部计划生育落实得力C.西部向东部迁移人口数量巨大 D.西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自我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优 良 中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1.2《人口》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了解我国的人口特点; 掌握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分析并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增长过快导致的人口问题; 学会运用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结合人口政策的调整,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养成正确看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综合思维:结合图表和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特点,分析人口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概括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庭三代人兄弟姐妹人数,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特点;调查并分析家乡的人口分布特点。【重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口增长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人口问题;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主要原因。【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活动一:读P13,完成下题(1)人口数量: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 14.12 亿。(2)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增长比较_慢_,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_医疗卫生条件_改善,人口增长 迅速 。活动二:读P14,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1)根据表1.3的数据,参照图1.11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1.11的绘制。(2)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变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重。(3)从劳动力供应和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保障压力加重,消费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放缓,创新能力弱化。(4)谈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善人口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缓解劳动力短缺、优化生育政策、保障人口安全。活动三:读P15 -P16,完成下题202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_147_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60人/千米2)的__2.5__倍,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我国人口分布 东密西疏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大_,西部地区人口密度_小__(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提出者是__胡焕庸_______,从黑龙江省的_黑河___到云南省的__腾冲___此线东南部人口__密度大__,西北部人口__密度小__。(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 城镇 人口为主,约 2/3 的人口在城镇生活。【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人口增长特点。活动安排:两人为一个小组,读下面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1)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原因是社会不稳定;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生活水平差。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快速增长。原因是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2)1982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1982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 。1982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显著降低了生育率,从而导致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我国人口分布特点1.在图中找到黑河、腾冲。2.根据图中提示的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大致是黑河-腾冲线3.结合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东、西部人口密度不同的原因。地形: 东部多平原、丘陵,平原多,耕地就多,可养活的人口多.而西部多高山、高原气候: 东部降水丰富,多河流、湖泊,水源充足.西部降水少,气候干旱,多荒漠交通: 东部交通便利,城镇密集,因而人口多,西部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人口少【随堂检测】1.我国人口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 B. 西部人口过于稠密 C. 人口少,劳动力严重不足 D. 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答案】1.D【解析】1.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这是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提高和生育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这是当前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 ) ①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③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庞大 ④目前我国人口呈现负增长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2.A【解析】2.①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符合我国近年人口发展趋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施、生育观念转变及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增速减缓。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错误。我国人口增速已明显放缓,不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③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庞大:正确。尽管增速低,但因人口基数大(超14亿),即使增长率低,年净增人口绝对值仍较大。④目前我国人口呈现负增长:错误。题目未明确具体年份,但根据近年数据(如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需结合题干时间范围。若题干时间在2022年前,此选项错误;若在2022年后则可能正确,但答案中明确“目前我国人口是正增长”,故排除。3.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的人口基本国策为(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计划生育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提高人口的素质【答案】3.B【解析】3.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4.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有( )A.劳动力短缺 B.老龄化问题严重 C.受教育水平必然低 D.交通、环境压力大【答案】4.D【解析】4.人口过多会直接导致交通需求激增(如道路拥堵、公共交通超负荷),同时生活垃圾、工业污染等排放量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张等)。5.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南多、东北少【答案】5.C【解析】5.我国的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分布在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少部分分布在此线以西,呈现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的特点,故选C。6.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答案】6.B【解析】6.我国总人口超过14亿(基数大),尽管近年人口增长率下降,但因基数庞大,每年新增人口仍约1000万,增长绝对值较高。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比重有所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出行更便利 B.自然环境改善,更适宜居住C.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降低 D.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快【答案】7.D【解析】7.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和生活条件好,交通便利,自然环境更适合居住,医疗水平高,ABC错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吸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D正确。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读以下两幅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8~10小题。8.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ab是( )A.黑河—腾冲 B.黑河—昆明 C.漠河—腾冲 D.漠河—南宁9.分析中国人口垂直分布占比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部地区 B.山地地区 C.中高纬度地区 D.平原地区10.针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A.严禁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迁移 B.西部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推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D.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答案】8.A 9. D 10.B【解析】8.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ab是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9.我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以下的平原,其次是丘陵。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山地、高原区、中高纬度地区和内陆地区生存条件差,人口分布稀疏。10.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严禁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迁移,不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故A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故B正确;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大力推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不利于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故D错误;11.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将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社会负担不断加重 ②法定退休年龄提前了 ③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④养老服务业迎来机遇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答案】11.C【解析】11.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养老金和医疗支出增加,社会负担必然加重,①正确。法定退休年龄通常与老龄化应对政策相关。为缓解劳动力不足,实际政策趋向延迟退休而非降低退休年龄,②错误。老龄化导致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需求上升,传统消费领域(如母婴、教育)占比下降,消费结构显著变化,③正确。老龄化直接催生养老产业(如护理、康复设施、老年用品)需求扩张,属于机遇,④正确。12. 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是人口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A. 农村人口比重下降 B. 东部地区中、小城市进行合并 C.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答案】12.D【解析】12.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是人口增长较快,这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结果。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我国的城镇人口将继续增加。二、解答题读甲、乙两图,完成问题。(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主要原因是____ __ _。(3)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现在面临着的人口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________。(一条即可)(4)图甲体现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的巨大差异,说明了( ) A.东部应向西部大量迁移人口 B.西部计划生育落实得力C.西部向东部迁移人口数量巨大 D.西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答案】(1)东多西少; (2)实行计划生育;(3)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配套生育支持措施 (4)D【解析】(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该线的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3)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地比重不断增加,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有: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配套生育支持措施等。(4)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优越,社会经济发达,因此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因此西部地区人口稀疏。故选D。【自我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优 良 中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3张PPT)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人口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图表和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特点,分析人口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区域认知运用地图,概括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地理实践力调查家庭三代人兄弟姐妹人数,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特点;调查并分析家乡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地协调观结合人口政策的调整,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养成正确看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目录世界人口大国1人口分布不均2课后分层作业3思维导图4随堂检测52025年清明假期,故宫日均接待游客量超过十万,4月5日单日接待量更是高达31.2万,刷新了历史纪录。课堂导入算一算:如果中国人手拉手,能绕地球几圈人口基数大224÷4≈56(圈)中国人口约 14 亿,中国人平均身高为 1.70 米。由于人的臂展与身高大致相等,若以每人臂展 1.70 米计算,考虑到手拉手时双手重叠约 10 厘米,因此每人实际可计长度为 1.6 米。由此推算,全体中国人手拉手的总长度约为 224 万千米。(地球一圈约 4 万公里)世界人口大国Part01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4.12亿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2020年,香港人口747万,澳门人口68万,台湾人口2356万我就是14亿分之一世界人口大国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2020年份024681012141860人口/亿人4.1(1849)5.83(1953)5.42(1949)10.08(1982)6.95(1964)11.34(1990)12.66(2000)13.4(2010)14.12(2020)4.7(1928)思考: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原因曲线平滑,表明人口增长缓慢社会不稳定;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生活水平差世界人口大国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2020年份024681012141860人口/亿人4.1(1849)5.83(1953)5.42(1949)10.08(1982)6.95(1964)11.34(1990)12.66(2000)13.4(2010)14.12(2020)4.7(1928)思考: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快速增长原因曲线变陡,表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辩一辩: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优势:劳动力充足我国消费市场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2018年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优势:消费市场大劣势:资源不足资源 总量在世界 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土地面积 3 1/3矿产资源储量 3 3/5河流年径流量 6 1/4森林总面积 6 1/5耕地总面积 4 1/3劣势:环境污染劣势:就业困难劣势:生态恶化劣势:交通拥堵劣势:住房紧张香港“鸽子笼”民居,因密集走红,五幢大厦有超过2000多个单元,平均每户3-4人,总人数超过10000人,人口相当于一个欧洲小国的总人口数量。世界人口大国辩一辩: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我国众多的人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但同时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世界人口大国小调查:家庭三代人各自兄弟姐妹人数调查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自己兄弟姐妹人数家庭三代数量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合理的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Control the popul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世界人口大国思考:该如何控制人口数量呢?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国策(1982年9月)世界人口大国活动: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以控制人口数量。有人估算若不实施此项政策,我国的人口数量在2010年可达16亿。2010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3.4亿,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465亿千克,教育经费总投入19562亿元,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教育经费,并谈谈感想。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 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人均粮食产量(千克/人)人均教育经费(元/人)341.6407.81222.71459.9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可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和教育经费,改善居民的生活和教育。20406080100年255075100年算一算: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几代人?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何影响?20岁结婚生孩子,100年有5代人25岁结婚生孩子,100年有4代人20406080100年255075100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从1970年的2.58%降低到2020年的0.15%。据推算,为全社会节省少年儿童抚养费约17万亿元。世界人口大国世界人口大国活动:读图,描述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1982年以前,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较为稳定1982年以后,我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自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新生儿减少,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逐步走上了计划生育的道路。思考:计划生育之后,我国为什么要调整生育政策?世界人口大国阅读教材P14,根据表1.3的数据,参照图1.11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1.11的绘制。活动: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 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 所占比重 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表1.3 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世界人口大国阅读教材P14,根据表1.3的数据,参照图1.11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1.11的绘制。活动: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图1.11 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010%20%30%40%50%60%70%80%90%10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0-14岁人口15-59岁人口60岁以上人口22.89%16.60%17.95%66.78%70.14%63.36%10.33%13.26%18.70%世界人口大国活动: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图1.11 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010%20%30%40%50%60%70%80%90%10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0-14岁人口15-59岁人口60岁以上人口22.89%16.60%17.95%66.78%70.14%63.36%10.33%13.26%18.70%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变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重世界人口大国图1.11 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010%20%30%40%50%60%70%80%90%10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五次全国人七普查0-14岁人口15-59岁人口60岁以上人口22.89%16.60%17.95%66.78%70.14%63.36%10.33%13.26%18.70%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7%活动: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世界人口大国60+3.10亿22.0%国家统计局: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从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0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6%。世界人口大国活动:从劳动力供应和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导致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水平养老金支出和医疗费用随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而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老年群体消费偏好转向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传统消费市场动能减弱劳动要素投入减少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同时储蓄率降低影响资本形成能力年轻人口比例缩减可能导致社会创新活力下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保障压力加重消费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放缓创新能力弱化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并配套支持措施。三孩生育政策世界人口大国活动:谈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目的是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善人口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缓解劳动力短缺、优化生育政策、保障人口安全。人口分布不均Part02人口分布不均活动:计算下面四个省份的人口密度,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区域的人口数(人)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山东 江苏 新疆 西藏面积(万千米2) 16 10 166 123人口(万人) 10153 8475 2585 365人口密度(人/千米2)数据来源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35168483人口分布不均活动: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山东省:635人/平方千米江苏省:848人/平方千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人/平方千米西藏自治区:3人/平方千米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黑河腾冲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经过数月测算,首次揭示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也就是“黑河-腾冲”线,感叹“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人口分布不均活动:说说黑河一腾冲线的意义面积43%人口94%面积57%人口6%黑河腾冲人口分布不均活动:说说黑河一腾冲线的意义黑河一腾冲线的意义体现了人口分布的规律和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黑河一腾冲线以东,人口密度多在100人/千米2以上,人口密度大;以西地区人口密度多在10人/千米2以下,人口密度小。黑河腾冲人口分布不均活动: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说说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有哪些?人口密度图地形分布图黑河腾冲黑河腾冲人口少人口多多高原、山地多平原、丘陵人口分布不均活动: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说说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有哪些?人口密度图干湿分布图黑河腾冲黑河腾冲人口少人口多气候干燥气候湿润人口分布不均活动: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说说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有哪些?人口密度图降水分布图黑河腾冲黑河腾冲人口少人口多降水较少降水丰富人口分布不均活动: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说说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有哪些?人口密度图铁路干线分布图黑河腾冲黑河腾冲人口少人口多交通欠发达交通发达人口分布不均活动: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说说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有哪些?城市分布图黑河腾冲城镇少、分散城镇数量多人口密度图黑河腾冲人口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均总结: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有哪些?西 黑河—腾冲线 东人口密度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开发历史小大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降水稀少多平原、丘陵交通线路少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丰富经济较落后交通线路密度大,海陆运输便利多高原、山地工农业发达晚早活动: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人口分布不均阅读教材P17,在图1.12中找出江苏和青海,根据表1.4的资料,计算两省的人口密度并填入表中。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量/万人 面积/万千米2江苏 8474.80 10.72青海 592.40 72.23人口密度人/千米2图1.4 江苏与青海的人口和面积(2020年)790.568.20青海的面积是江苏的几倍?人口是江苏的百分之几?活动: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人口分布不均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应采取措施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减轻东部人口压力。人口分布与很多地理要素有关,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增加人口。活动: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人口分布不均我国自然环境东西差异显著。东部平原广阔、气候湿润、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环境承载力高;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若大规模强制迁移东部人口到西部,可能导致西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反而制约可持续发展。因此,西部大开发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等方式实施,而非简单依靠人口数量迁移。人口分布不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课后分层作业Part03分层作业基础任务牢记人口数据、分布特点及政策,完成课后练习。实践拓展分析人口统计图,阐述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影响。实践作业调查本地人口情况,形成报告,探讨人口问题对策。思维导图Part04思维导图人口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总数为14.12亿人口问题人口分布利: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大弊: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生态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结论:合理的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东部稠密,西部稀疏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随堂检测Part05随堂检测BCA1.人口普查可以(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 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当前,我国提倡“三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B.改变人口分布现状C.缓减人口老龄化问题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3.北京比河南二孩生育意愿低,主要原因是( )A.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压力大 B.北京市医疗卫生条件水平高C.河南人文化教育程度高 D.河南人口密度低随堂检测BDA4.中国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大致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分界线,它是( )A.漠河-腾冲线 B.黑河-腾冲线 C.黑河-昆明线 D.漠河-昆明线5.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西多东少 D.东多西少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A.平原多,气候湿润 B.山地多,气候干旱 C.高原多,气候湿润 D.高原多,气候寒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 人口(教学设计).docx 2 人口(导学案)原卷版.docx 2 人口(导学案)解析版.docx 80秒见证中国铁路的24小时.mp4 人口.pptx 人口增长率.mp4 胡焕庸线.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