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心理教育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说课稿人生拍卖会一、背景初衷:高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但在日常观察中,我发现以下问题亟待解决:选择焦虑普遍:学生常因学业压力、人际矛盾陷入“未来迷茫”状态。价值认知偏差:部分学生过度追求物质成功,忽视健康、情感等内在价值。行动力不足:面对机会时犹豫不决,习惯等待“完美选项”。基于此,我设计了“人生拍卖会”班会,为树立学生积极人生观奠定基础。二、主题确定。1.主题来源。灵感源自萨特的“人生即选择”的哲学命题,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16项具体拍品如健康、自由等,让学生通过竞拍行为具象化内心选择。2.设计理念。虚拟代入:每位学生拥有100万虚拟资金,象征一生时间与精力,强化“选择即代价”意识。冲突设计:拍到“权力”时强制结束拍卖,模拟“人生无常”,打破学生对“无限可能”的幻想。三、班会准备。1.物资筹备。教具设计:制作虚拟货币卡、拍品清单(含底价)多媒体支持:剪辑短视频《人生的选择》(录视频)2.规则制定。100万虚拟资金不可追加,每次加价5万元,价高者得,成交后不可反悔。3.工作人员“培训”:班长担任拍卖师,两名学生记录员记录竞拍结果。四、班会流程。1.情境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最想拥有什么?”播放短视频,呈现不同价值观下的生命轨迹,引出主题:“你的选择,定义你的人生。”2.拍卖实践(20分钟)典型场景:学生A为“幸福的家庭”豪掷50万,坦言“亲情是无价的”;学生B因犹豫错失“健康”,懊悔“总以为还有下次机会”(录视频)。拍到“权力”时强制结束,制造“机会有限”的认知冲击。3.反思分享:(15分钟)对成功者未成功者分别进行深层对话,实现价值重构。结合学生竞拍策略,总结三类典型心态:为目标倾尽所有的“孤注一掷型”因过度谨慎错失机会的“等待最优型”;追求面面俱到,却难有核心价值的“分散投资型”。4.行动升华(10分钟)。发放“人生契约卡”,匿名书写:“未来十年,我最珍视的三项价值及行动计划”。集体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以仪式感强化责任意识(录视频)。五、班会反思。1.实施成效。学生反馈:92%的参与者认为“更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行为改变:家长反馈学生开始主动规划时间,减少物质攀比行为。2.改进方向。内容延伸:增设“社会价值”类拍品(如公益贡献、文化传承),拓宽价值视野。家校共育:组织家长参与,强化教育合力。这堂班会课没有标准答案,但它像一面镜子,让学生看见自己的价值取向。作为班主任,我始终相信: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灌输真理,而在于唤醒思考的勇气与行动的决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