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植物》
1.6校园里的植物
核心概念:(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能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外部特征(如高矮、叶形)。
知道植物是活的,需要爱护(不拔起、不采摘)。
2.科学思维
能用简单图画或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特点。
能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如树木与花草)。
3.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用图画记录植物,并填写观察表格。
能与同学合作交流观察结果,分享发现。
4.态度责任
对观察植物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校园探索活动。
学会遵守规则(如不伤害植物),培养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认识校园植物的外部特征。
培养学生用图画或简单语言描述植物的能力。
2.难点:
学生可能混淆不同植物的特征(如树木与灌木的区别),需通过对比观察突破。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需设计趣味性活动(如“植物寻宝游戏”)维持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 学生个人材料
观察记录单;铅笔或彩色笔;放大镜
2. 教师准备材料
校园植物实物或图片;级汇总表;“不伤害植物”提示牌
拓展活动材料(可选):家庭任务单;菜市场/田野常见蔬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约5分钟)——引入主题,激发好奇心
提问:“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探索‘校园里的植物’。看这些图片(展示校园植物图片),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谁能告诉我: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要当小科学家,去发现它们的秘密。准备好了吗?”
(预设:准备好了……)
追问:我们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出一个特点吗?
(预设:学生描述性,引发学生描述性思考)
今天我们要探索什么?板书课题:《校园里的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展示校园植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描述植物的样子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也为后续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打下基础)
二、探索(约15分钟)——动手观察,记录特征
1.“现在,我们分成小组,每组拿记录夹、笔和观察表(表格包括:植物名称、高度、叶子形状)。我们去校园观察:不要伤害植物哦!任务:找出植物的特征,比如‘它有多高?叶子是什么形状?’开始吧!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安全)”
(预设:学生理解接下来分组活动在校园观察植物,用图画/文字记录特征(高度可用简单参照物如“比桌子高”描述,叶子形状用“圆形”“长条形”等词)。
如何描述这棵植物的高度?
(预设:比桌子高、可以用尺子……引导测量思维)
叶子是什么形状?你能画出来吗?
(预设:学生临摹描边画图,培养观察技能)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特征,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研讨(约15分钟)——分享发现,讨论异同
1.“时间到,回教室!请小组填写表格并分享: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分享)
太棒了!大家发现有些植物高、叶子形状不同。现在讨论:今天认识了哪些植物?有什么新发现?为什么植物需要爱护?
(预设:学生小组讨论,并随机抽选学生进行回答)
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相同点?为什么有些叶子形状不同?
(预设:叶子都是绿色的、很多叶子都有尖尖的形状……促进比较推理)
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预设:有些植物太干了死了,在观察时踩到了植物……鼓励反思)
为什么我们要爱护植物?
(预设:植物好看、有光合作用、净化空气……渗透价值观)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分享和讨论,促进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推理,深化对植物特征的理解。鼓励学生反思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培养责任感和爱护植物的意识,同时渗透环保和生态价值观。)
四、拓展(约5分钟)——延伸应用,联系生活
1.“看这些图片(展示菜市场/田野的蔬菜水果),比如西红柿或白菜。谁能认出它们?这些都是日常植物。作业:和家人去菜市场或田野,找找更多植物。记住,植物让生活更健康!”
2.这些菜市场的植物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预设:学生联系生活应用)
3.还可以在哪里认识新植物?怎么和家人一起探索?
(预设:公园里、超市里……延伸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植物图片,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布置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共同探索,将课堂学习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同时促进家庭互动和健康生活意识。)
板书设计:
1.6校园里的植物
观察维度 我们的发现
植物名称(学生填写) 榕树……
高度 学生描述词
叶子形状 学生画图
我的新问题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教学反思:
在本次“校园里的植物”科学课中,两个显著的优点是:
1.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亲自到校园中观察植物,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兴趣显著提高。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自然,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了观察和描述能力:学生在观察植物时,需要描述植物的高度、叶子形状等特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学生们的科学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然而,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
1.时间管理上的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40分钟的课程时间对于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来说有些紧张。特别是在户外观察环节,学生们需要更多时间来仔细观察和记录。
针对这一缺点,我提出以下改进办法:
1.优化时间分配: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调整时间分配,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户外观察环节。同时,可以考虑将讨论和总结环节缩短,或者将其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通过这些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课后练习:
1. 我们在校园观察植物时,发现榕树和小草有什么不同?
A. 榕树比小草 高
B. 小草会开花,榕树不会
C.它们的叶子都是圆形的
2.下面哪种叶子形状是我们观察过的?
A.星星形
B.长条形
C.正方形
3. 怎样做是爱护植物的行为?
A.摘一朵花送给妈妈
B.用力摇晃树枝
C.轻轻摸叶子,不伤害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