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中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中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防溺水安全教育
珍爱生命 远离溺水
什么是溺水?
溺水是指液体(通常为水)淹没呼吸道,导致窒息、缺氧的紧急事件。该过程可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致命性溺水),或经抢救存活但可能遗留脑损伤等并发症(非致命性溺水)。其发生迅速且常呈“无声”状态,及时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1·数据与案例警示
2·溺水风险全解析
3·自救与互救实操指南
4·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
数据与案例警示
PART ONE
summer
全球:每年23.6万人死于溺水,半数以上为30岁以下青少年,1-4岁儿童溺亡率最高。
中国:每年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占一半以上,溺水是0-17岁年龄段首位死因(占比33%)。
高发期:6-8月为儿童溺水高发期,溺水事件多发生在局报和体感气温最高日的下午或黄昏。
数据与案例警示
案例1:2024年7月3日,广西南宁4名中学生结伴到邕江边玩耍,其中一学生强行下水被水浪卷走遇难。
案例2:2024年6月28日,广东惠州3名17岁少年在水库游泳,其中1人不幸溺亡。
案例3:2024年6月13日,山东济南市17岁少年在湖中游玩时溺水离世。
数据延伸:溺水获救率仅11.34%,溺亡率高达88.66%,超六成事故发生在河道。
数据与案例警示
溺水风险全解析
PART TWO
自然水域:
复杂水流:滚水坝、瀑布形成漩涡,水流撞击巨石、桥墩形成暗流。
水下地形:水底高低起伏,不熟悉水域易误入深水区。
水温变化:表层水温高,下部水温低,易导致抽筋。
天气变化:上游暴雨导致水量激增,形成洪水。
生物风险:致病菌、攻击性生物、水下缠绕植物。
高危场景识别
人工水域:
公共场所:沟渠、水井、窨井等未加盖或防护网松动。
建筑工地:砂石坑、蓄水池、石灰池积水。
水库坝区:水温低,泥沙淤积。
高危场景识别
私自下江河湖海游泳纳凉。
到野外开放性水域捉鱼、摸螺。
在水里或水域周围与同伴打闹。
进行水上活动时不穿救生衣。
在雷雨天气游泳。
对自身游泳能力认识不足,做出大胆逞能行为。
争强好胜,迫于同伴压力尝试冒险。
饭后、剧烈运动、饮酒或服用药物后游泳。
身患感冒、眼疾等疾病去游泳。
风险行为警示
安全环境判断
看天气(雷雨、大风天气禁游)
五看原则
看水质(浑浊水域可能存在漩涡)
看标识(红色禁游标志含义)
看设施(救生圈、救生杆配备情况)
看人员(救生员是否在岗)
自救与互救实操指南
PART THREE
仰漂求生术:
步骤:保持冷静,不要挣扎,保住膝盖;转身后仰,口鼻露出水面;双手前伸,大声呼救。
口诀:放松屈膝再仰头,保存体力等救援!
抽筋处理:
小腿抽筋:一手扳脚趾,另一手揉捏腓肠肌。
大腿抽筋:屈膝向前拉伸肌肉群。
自救黄金法则
假如周围有木板,应抓住,借用木板的浮力使自己的身体尽量往上浮。如果有人跳水相救,千万不可死死抱住救助者不放,而应尽量放松,配合救助者把你带到岸边。
落水,如何自救
不慎落入水中,千万不要惊慌,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自救,以便争取获救的机会。如果你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它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对你有很大帮助。
落水,如何自救
将溺水的人从水里救出后,边上的人要用纸或者当时能够拿到的清理物品,清理出溺水者鼻腔及口腔里的泥土和其他的异物。有假牙的要取出假牙并将其舌头拉出。
溺水的急救方法
倒水,电视里常用的是按压溺水者的腹部,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你的膝盖顶溺水者的肚子。对于体重较轻的小孩还可以用肩顶其肚子的方法将水倒出。
溺水的急救方法
将水倒出后溺水者还没有清醒就要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了,这个急救的步骤需要专业培训的人操作,如果周围的人都不懂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就立即送医院。
溺水的急救方法
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
PART FOUR
监护责任:
家长需知晓孩子“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居家安全:
浴室防滑措施,储水容器加盖。
家庭急救箱配置标准(含急救手册、联系卡)。
家庭防护网
教育体系:
防溺水纳入必修课(课时安排、考核方式)。
主题班会设计(情景剧、知识竞赛)。
实践演练:
VR溺水场景模拟体验。
校园周边水域风险地图绘制。
校园安全网
政府责任:
危险水域“三个一”工程(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杆)。
重点水域智能监控系统介绍。
公益力量:
志愿者巡逻队运作模式。
公益保险机制(溺水事故专项救助)。
社会共治网
谢谢您的聆听
提高安全意识,宣传安全知识,推动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