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9土壤--【暑期进阶练--复习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下·仙居期末)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解答】A、地球刚开始地表都是岩石,所以刚开始没有土壤;故A正确;B、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效降低;故B错误;CD、土壤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微生物、动植物等;非生物成分包括矿物质、空气、水、有机物;故CD正确;故答案为:B。2.(2021八下·拱墅期末)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已知瓦盆透气性好,瓷盆透气性不好。则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A.壤土类土壤、瓦盆 B.黏土类土壤、瓷盆C.砂土类土壤、瓦盆 D.壤土类土壤、瓷盆【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的特征相关知识。【解答】黏土类土壤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水多气少,养分转化慢,多肉植物喜爱的土壤具有疏松的特点,因为多肉植物的肉质根需要很多的氧气,在板结闷热的泥土容易腐烂,而且氧气不足会滋生大量厌氧细菌。所选择的土壤排水性也要好,同时又有一定的持水性。因此黏土类土壤和瓷盆并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2024八下·柯桥月考)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即变量具有唯一性。【详解】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沙子,因此,应保持除沙子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即太阳光、土壤和水三条件不变。故答案为:B。4.(2025八下·椒江期末)如图,在研究土壤成分的四个实验中,可以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机物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种无机盐。【解答】A.对铺有干燥土壤的铁丝网进行加热,如果土壤中有有机物,有机物会燃烧,可能会看到有烟雾、闻到气味或者看到土壤中有物质燃烧的现象,能够简单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故A符合题意;B.对装有土壤的试管进行加热,试管中可能存在水分等其他物质的变化干扰对有机物的判断,而且这种加热方式不太能明确地体现出有机物的燃烧等特征,故B不合题意;C.对土壤浸出液进行加热,浸出液中可能含有的主要是一些溶于水的无机物等,加热浸出液无法判断土壤中原本是否含有有机物,故C不合题意;D.往放土壤块的烧杯中注水,此操作主要是观察土壤在水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如是否溶解、是否有气泡等,但无法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故D不合题意。故选A。5.(2025八下·拱墅期末)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作物,成熟后可就地翻压,也可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D.给植物提供食物【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解答】 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随后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2024八下·上虞期末)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无机盐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操作可以证明土壤中的成分即可。【解答】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刚好浸没为止,读出注入水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大致确定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故A不符合题意;B.对土壤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故B不符合题意;C.将干燥的土壤加热,如果质量减少,有焦臭的味道,就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D.将土壤浸出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最后蒸发皿上出现的残余物是能溶于水的无机盐,故D符合题意。故选D。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1 土壤的成分 同步测试(1))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A.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C.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解答】生物生存离不开温度、水分、氧气等条件。所以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故答案为C.8.(2024八下·义乌期末)“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 )A.微生物 B.矿物质颗粒 C.空气 D.腐殖质【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土壤是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的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土壤成分以矿物质为主,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土壤的固相占 50%,水分占 20~30%;空气占 20~30%。【解答】“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空气,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C9.(2024八下·临海期末)花生适合在砂粒比较多的土壤中种植,这是因为花生在地上开花,雌蕊深入地下进行膨大发育,砂粒较多有助于雌蕊向地下伸扎以及膨大形成果实。下列土壤模型中能代表砂粒较多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土壤种类分为三种: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壤土类土壤是最适合植物生活的土壤;【解答】根据题干表述可知,花生适宜在砂质土中种植;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结合模型分析,A、B、D的保水性能一般或较好,不符合砂质土的含水情况,C模型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符合要求。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4八下·温岭期末)给种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浇水,渗出的水量可能不同。如图是深究不同种类土壤渗水能力的实验,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相同的是( )A.锥形瓶的大小 B.浇水量C.土壤的多少 D.脱脂棉花的多少【答案】A【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2)渗水力影响因素:土壤渗水力主要受土壤种类、土壤量、浇水量、过滤层(脱脂棉花)情况等影响 。(3)实验设计原则:在探究不同种类土壤渗水能力的实验中,要保证除了土壤种类这一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都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土壤种类不同导致的 。(4)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一些对实验结果没有直接影响的变量,如盛装土壤和承接渗水的容器大小等,在本实验中不影响土壤渗水能力的探究 。【解答】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土壤,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需相同且适宜。因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其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脱脂棉花的多少、土壤的质量、多少、干湿度等都要控制相同。锥形瓶的大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所以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1.(2024八下·义乌期末)玉米等早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 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这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化硅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解答】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一般透气性差,保水性号,所以属于黏土类土壤;故答案为:B12.(2024八下·余杭期末)在我国许多地区,因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着很多梭梭树用于防风固沙,其叶片呈鳞片状,你认为梭梭树叶片呈鳞片状的主要原因是( )A.荒漠土壤中空气含量充足 B.荒漠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少C.荒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不足 D.荒漠土壤中无机盐含量较多【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蒸腾作用;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解答】在我国许多地区,因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的用于防风固沙的梭梭树,其叶片呈鳞片状,是因为荒漠土壤水分含量较少,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因此梭梭树的叶片呈鳞片状,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3.(2024八下·越城月考)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相同的条件是( )①取用的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要相同 ③渗水的时间要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相同⑤锥形瓶要相同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C【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是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渗水的时间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⑤实验中锥形瓶是仅仅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故答案为:C。14.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土壤中( )。A.有机物的含量 B.矿物质颗粒的含量C.微生物的含量 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土壤有机物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解答】有机物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 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物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A正确。故答案为:A。15.甘蔗比较适合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生长。下列区域中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河边湿润沙地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湿润的黏土地【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沙质土渗水快,说明它保水性能差,透气性能好;黏质土渗水慢,说明它保水性能好,透气性能差;壤土渗水快慢居中,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透气性能也居中。【解答】A.山坡较干的沙地,水分条件缺乏,不适合甘蔗生长;B.河边湿润的沙地,水分条件充足,沙土的透气性较好,适宜甘蔗生长;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水分条件缺乏,透气性差,不适合甘蔗生长;D.湿润的粘地,水分条件充足,但是黏土通气性能较差,不适合甘蔗生长;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16.(2025八下·金华期末)下面是土壤形成过程简式:(1)简式中A、B、C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用序号表示);①低等生物的作用 ②风化作用 ③高等植物的生长(2)亚马孙河流域虽然拥有全球最繁茂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水量大但其土壤却普遍贫瘠,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态悖论”。亚马孙河流域土壤普遍贫瘠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土壤成分中的 (选填“水”“无机盐”或“空气”)。【答案】(1)②①③(2)无机盐【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土壤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地质作用和生物作用,风化作用会使岩石破碎形成岩石碎屑;低等生物作用能促进岩石碎屑向原始土壤转变;高等植物生长利于原始土壤发育为成熟土壤 。(2)土壤的成分及各成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肥力与其中的无机盐等成分密切相关,无机盐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解答】(1)岩石经过②风化作用(温度变化、水、大气等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岩石碎屑;岩石碎屑经过①低等生物的作用(如地衣、苔藓等分解岩石,积累有机质)形成原始土壤;原始土壤经过③高等植物的生长(植物根系穿插、腐殖质积累等)形成成熟土壤,所以 A、B、C 依次为②、①、③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降水丰富,大量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无机盐冲刷带走,而水和空气在该环境中不缺乏,所以土壤普遍贫瘠主要是缺少无机盐,因为无机盐是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的重要成分,流失后土壤肥力下。17.(2025八下·余杭、临平期末)浙江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1)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 (选填“A”或“B”)。(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C和烧杯D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用相关字母表示)。【答案】(1)A(2)【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1)黏土类土壤易成团,有粘性、通气性差;壤土类土壤松散、颗粒较大,通气性好,据此分析;(2)根据土壤中空气体积是V2-V1及空气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1)A易成团,有粘性,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通气性差;B不成团,松手容易散落,说明颗粒较大,通气性好;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1中的A;(2)铁块是实心,V1是铁块体积对应水体积(也是烧杯到恰好浸没的体积),红土块有空气,V2是注水体积,a3是红土块体积,土壤中空气体积是V2-V1,所以空气体积分数为。18.(2024八下·义乌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生长(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A.无色无味 B.化学性质不活泼C.空气中含量最多 D.沸点较低【答案】(1)腐殖质/有机物(2)①③⑤(3)B【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土壤的组成的知识解答;(2)根据月球土壤的形成过程分析;(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判断。【解答】(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腐殖质(有机物)等成分;(2) 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②岩石风化,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则正确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3) 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证月壤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19.(2024八下·三门期末)下图是三种土壤的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的是 ;最适宜耕种的是 。(填序号)【答案】A;B【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保肥性最强的是黏土土壤,通气性最好的砂土类型,最适宜耕种的是壤土类型。【解答】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种无机盐。A、图A中的矿物质颗粒较多,可见保肥性能最强。B、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C、据扇形图可见:C土质的通气性能最好。故答案为A;B。20.(2024八下·越城月考)假期,小柯来到最美乡村之千亩游玩,见一位老人正把田中的泥沙混合搅拌,小柯觉得奇怪,老人解释,田里的土以前是种水稻的,水渗下去慢,花卉容易烂根,棉些沙子,容易存活。说完,他舀起边上清澈溪水准备喝,小柯忙劝阻了老人,说溪水未经消毒不能喝。(1)根据材料回答,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是 。A.壤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所有类型都可以(2)小柯认为水必须经过消毒才能喝,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①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答案】C;H2O+Cl2=HClO+HCl;1:1【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2)根据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1)根据“田里的土以前是种水稻的,水渗下去慢”可知,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是黏土类土壤。故选C;(2)①由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是H2O与Cl2反应生成HClO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HClO;②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三、实验与探究题21.(2025八下·嵊州期末)为了测定某菜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林和小明分别取了长、宽、厚都是 5cm 的土块,各自展开以下实验:小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V1毫升、V2毫升。小明: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加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加入水的体积为V3毫升。(1)根据实验目的,小林实验步骤中“ ”处的操作是 。(2)根据小林的实验,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 (用含字母V1、V2的式子表示)(3)小明认为自己的方案更加简便。小林认为小明的方案不合理,他的理由是 。【答案】(1)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2)(3)捣碎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对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解答】(1)根据实验目的,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测得数据更准确,因此,小林实验步骤中“?”处应该是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2) 两次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V1毫升、V2毫升,故空气的体积为V1-V2 ,土块的体积= 125cm3,故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3)小明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会改变土块的疏松程度。故答案为:(1) 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 ;(2);(3) 捣碎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 。22.(2024八下·武义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的植物,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号码 选用的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1 壤土 +++ ++++ +++2 粘土 +++ ++++ +++3 壤土 +++ ++++ ++4 粘土 +++ ++ ++5 壤土 ++++ +++(1)对比1、2号盆中的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的应是 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 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3)比较2号和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答案】(1)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3号 5号(3)不能; 因为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无法比较得出结论。【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题从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时注意控制单一变量。【解答】 (1)分析1号2号花盆,光照时间和浇水量相同,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种类不同,所以若要比较研究1、2号盆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将课题定名为: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要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施肥量,其它的土壤的种类、光照时间都应该相同,符合条件的是3号和5号。(3)2号和4号的变量有2个,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结果的影响无法知道到底是由于哪个变量引起的。四、综合题23.(2024八下·西湖期末)草莓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草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2)施肥后,需适时浇水,因为当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莓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株细胞失水萎蔫。(3)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 (写生理过程)散失。【答案】(1)壤土类;成熟区(2)大于(3)蒸腾作用【知识点】蒸腾作用;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空隙较大,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气)、透水性(渗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如沙漠土壤。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水)透气性能差,有机质分解慢,如钱塘江沉积的河泥。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解答】(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24.(2024八下·新昌期末)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名称 直径(毫米)砂粒 2.0—0.02粉砂粒 0.02—0.002黏粒 <0.002(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选填“好”或“差”)。(2)“桃蛋”(如图所示)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答案】好;砂粒【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不同土壤颗粒因其大小和结构差异,保水性、透气性等性质不同。黏粒颗粒细小,颗粒间孔隙小,保水性强。(2)砂粒颗粒较大,颗粒间孔隙大,排水透气性好;粉砂粒性质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3)植物生长对土壤的保水、排水透气等性能有不同需求,要根据植物习性选择合适土壤。(4)本题需根据不同土壤颗粒性质和植物生长需求来作答。【解答】(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主要由非常小的(<2u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黏粒含量多,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所以保水性较好。(2)“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据表中数据可见:“桃蛋”适于生活在砂粒较多的土壤中,这种土壤透气性能好。25.(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师生们共同种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树等。玉米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中,会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从而导致“霉根”。(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 。(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答案】(1)C(2)钾【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含水量越大的土地,越容易霉根;(2)钾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解答】(1)图示所示的三种土壤中,C的含水量最多,含空气最少、透气性最差,用这种土壤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故选C。(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含有钾元素的肥料。(1)含水量多、透气性差的土壤最有可能导致“霉根”;图示所示的三种土壤中,C的含水量最多,含空气最少、透气性最差,用这种土壤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故选C。(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其中钾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因此,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含有钾元素的肥料。26.(2024八下·越城月考)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 【答案】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土壤的组成与成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其中,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动植物死亡后,其遗体残骸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部分转化为腐殖质等有机物质;动物的排泄物也含有丰富的有机成分,进入土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这些有机物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2、土壤资源面临的问题:土壤污染: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不合理排放等)会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含量增加,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土壤的生态功能,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过度开发: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解答】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果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27.某同学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他取等体积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分别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并标记为A、B、C。下表所示是他的实验方案。花盆 植物名称 放置地点 浇水量(毫升) 每天浇水次数A 郁金香 窗台 200 1B 小雏菊 窗台 100 2C 小雏菊 窗台 200 1(1) 请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2) 根据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预计种在 盆中的植物生长状况最好。如果改用其他种类的植物,结果是否一定与该实验一样 【答案】(1)没有控制除土壤外其他变量相同(2)C;不一定【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解答】(1)探究实验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除探究因素外,其余因素应相同且适宜,本题探究的是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所以变量为土壤性状,其余因素应 相同,此方案中存在多组变量,所以此方案的不合理之处为,①三个花盆内的植物不相同,②浇水量不相同,③每天浇水次数不相同。因此,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没有控制除土壤外其他变量相同(2)将花盆内都栽上小维菊,每次浇200毫升水,每天浇一次,菊花喜欢透水性好的土壤,预计在砂土类土壤中生长情况最好,即C盆。如果换成其他植物,结果不一定与该试验 结果相同,因为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28.为测定土壤中各种大小颗粒所占的比例,某兴趣小组采集了家乡典型的土壤样品,并到有关机构进行了检测。下表是他们所测的土壤成分的比例。空气 水 粉砂 砂粒 黏土 有机物25% 25% 14% 16% 15% 5%(1) 该地的土壤属于(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2) 该地的土壤通气性 (选填“较好”或“较差”),保肥性 (选填“较好”或“较差”), (选填“适宜”或“不适宜”)耕种。【答案】(1)C(2)较好;较好;适宜【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1)分析该土壤样品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可知,土壤中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质地均匀,其特性符合壤土类土壤的特点,故其土壤类型为壤土类土壤。(2)壤土类土壤通气性能较好,透水性能,保肥性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1 / 109土壤--【暑期进阶练--复习部分】一、选择题1.(2020八下·仙居期末)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2.(2021八下·拱墅期末)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已知瓦盆透气性好,瓷盆透气性不好。则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A.壤土类土壤、瓦盆 B.黏土类土壤、瓷盆C.砂土类土壤、瓦盆 D.壤土类土壤、瓷盆3.(2024八下·柯桥月考)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A.A B.B C.C D.D4.(2025八下·椒江期末)如图,在研究土壤成分的四个实验中,可以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机物的是( )A. B.C. D.5.(2025八下·拱墅期末)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作物,成熟后可就地翻压,也可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D.给植物提供食物6.(2024八下·上虞期末)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无机盐的是( )A. B.C. D.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1 土壤的成分 同步测试(1))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A.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C.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8.(2024八下·义乌期末)“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 )A.微生物 B.矿物质颗粒 C.空气 D.腐殖质9.(2024八下·临海期末)花生适合在砂粒比较多的土壤中种植,这是因为花生在地上开花,雌蕊深入地下进行膨大发育,砂粒较多有助于雌蕊向地下伸扎以及膨大形成果实。下列土壤模型中能代表砂粒较多的是( )A. B.C. D.10.(2024八下·温岭期末)给种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浇水,渗出的水量可能不同。如图是深究不同种类土壤渗水能力的实验,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相同的是( )A.锥形瓶的大小 B.浇水量C.土壤的多少 D.脱脂棉花的多少11.(2024八下·义乌期末)玉米等早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12.(2024八下·余杭期末)在我国许多地区,因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着很多梭梭树用于防风固沙,其叶片呈鳞片状,你认为梭梭树叶片呈鳞片状的主要原因是( )A.荒漠土壤中空气含量充足 B.荒漠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少C.荒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不足 D.荒漠土壤中无机盐含量较多13.(2024八下·越城月考)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相同的条件是( )①取用的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要相同 ③渗水的时间要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相同⑤锥形瓶要相同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14.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土壤中( )。A.有机物的含量 B.矿物质颗粒的含量C.微生物的含量 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15.甘蔗比较适合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生长。下列区域中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河边湿润沙地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湿润的黏土地二、填空题16.(2025八下·金华期末)下面是土壤形成过程简式:(1)简式中A、B、C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用序号表示);①低等生物的作用 ②风化作用 ③高等植物的生长(2)亚马孙河流域虽然拥有全球最繁茂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水量大但其土壤却普遍贫瘠,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态悖论”。亚马孙河流域土壤普遍贫瘠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土壤成分中的 (选填“水”“无机盐”或“空气”)。17.(2025八下·余杭、临平期末)浙江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1)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 (选填“A”或“B”)。(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C和烧杯D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用相关字母表示)。18.(2024八下·义乌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生长(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A.无色无味 B.化学性质不活泼C.空气中含量最多 D.沸点较低19.(2024八下·三门期末)下图是三种土壤的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的是 ;最适宜耕种的是 。(填序号)20.(2024八下·越城月考)假期,小柯来到最美乡村之千亩游玩,见一位老人正把田中的泥沙混合搅拌,小柯觉得奇怪,老人解释,田里的土以前是种水稻的,水渗下去慢,花卉容易烂根,棉些沙子,容易存活。说完,他舀起边上清澈溪水准备喝,小柯忙劝阻了老人,说溪水未经消毒不能喝。(1)根据材料回答,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是 。A.壤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所有类型都可以(2)小柯认为水必须经过消毒才能喝,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①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21.(2025八下·嵊州期末)为了测定某菜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林和小明分别取了长、宽、厚都是 5cm 的土块,各自展开以下实验:小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V1毫升、V2毫升。小明: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加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加入水的体积为V3毫升。(1)根据实验目的,小林实验步骤中“ ”处的操作是 。(2)根据小林的实验,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 (用含字母V1、V2的式子表示)(3)小明认为自己的方案更加简便。小林认为小明的方案不合理,他的理由是 。22.(2024八下·武义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的植物,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号码 选用的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1 壤土 +++ ++++ +++2 粘土 +++ ++++ +++3 壤土 +++ ++++ ++4 粘土 +++ ++ ++5 壤土 ++++ +++(1)对比1、2号盆中的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的应是 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 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3)比较2号和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四、综合题23.(2024八下·西湖期末)草莓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草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2)施肥后,需适时浇水,因为当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莓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株细胞失水萎蔫。(3)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 (写生理过程)散失。24.(2024八下·新昌期末)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名称 直径(毫米)砂粒 2.0—0.02粉砂粒 0.02—0.002黏粒 <0.002(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选填“好”或“差”)。(2)“桃蛋”(如图所示)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25.(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师生们共同种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树等。玉米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中,会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从而导致“霉根”。(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 。(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26.(2024八下·越城月考)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 27.某同学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他取等体积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分别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并标记为A、B、C。下表所示是他的实验方案。花盆 植物名称 放置地点 浇水量(毫升) 每天浇水次数A 郁金香 窗台 200 1B 小雏菊 窗台 100 2C 小雏菊 窗台 200 1(1) 请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2) 根据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预计种在 盆中的植物生长状况最好。如果改用其他种类的植物,结果是否一定与该实验一样 28.为测定土壤中各种大小颗粒所占的比例,某兴趣小组采集了家乡典型的土壤样品,并到有关机构进行了检测。下表是他们所测的土壤成分的比例。空气 水 粉砂 砂粒 黏土 有机物25% 25% 14% 16% 15% 5%(1) 该地的土壤属于(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2) 该地的土壤通气性 (选填“较好”或“较差”),保肥性 (选填“较好”或“较差”), (选填“适宜”或“不适宜”)耕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解答】A、地球刚开始地表都是岩石,所以刚开始没有土壤;故A正确;B、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效降低;故B错误;CD、土壤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微生物、动植物等;非生物成分包括矿物质、空气、水、有机物;故CD正确;故答案为:B。2.【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的特征相关知识。【解答】黏土类土壤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水多气少,养分转化慢,多肉植物喜爱的土壤具有疏松的特点,因为多肉植物的肉质根需要很多的氧气,在板结闷热的泥土容易腐烂,而且氧气不足会滋生大量厌氧细菌。所选择的土壤排水性也要好,同时又有一定的持水性。因此黏土类土壤和瓷盆并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答案】B【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即变量具有唯一性。【详解】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沙子,因此,应保持除沙子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即太阳光、土壤和水三条件不变。故答案为:B。4.【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种无机盐。【解答】A.对铺有干燥土壤的铁丝网进行加热,如果土壤中有有机物,有机物会燃烧,可能会看到有烟雾、闻到气味或者看到土壤中有物质燃烧的现象,能够简单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故A符合题意;B.对装有土壤的试管进行加热,试管中可能存在水分等其他物质的变化干扰对有机物的判断,而且这种加热方式不太能明确地体现出有机物的燃烧等特征,故B不合题意;C.对土壤浸出液进行加热,浸出液中可能含有的主要是一些溶于水的无机物等,加热浸出液无法判断土壤中原本是否含有有机物,故C不合题意;D.往放土壤块的烧杯中注水,此操作主要是观察土壤在水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如是否溶解、是否有气泡等,但无法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故D不合题意。故选A。5.【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解答】 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随后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操作可以证明土壤中的成分即可。【解答】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刚好浸没为止,读出注入水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大致确定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故A不符合题意;B.对土壤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故B不符合题意;C.将干燥的土壤加热,如果质量减少,有焦臭的味道,就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D.将土壤浸出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最后蒸发皿上出现的残余物是能溶于水的无机盐,故D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解答】生物生存离不开温度、水分、氧气等条件。所以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故答案为C.8.【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土壤是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的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土壤成分以矿物质为主,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土壤的固相占 50%,水分占 20~30%;空气占 20~30%。【解答】“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原因是土壤板结会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空气,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C9.【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土壤种类分为三种: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壤土类土壤是最适合植物生活的土壤;【解答】根据题干表述可知,花生适宜在砂质土中种植;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结合模型分析,A、B、D的保水性能一般或较好,不符合砂质土的含水情况,C模型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符合要求。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答案】A【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2)渗水力影响因素:土壤渗水力主要受土壤种类、土壤量、浇水量、过滤层(脱脂棉花)情况等影响 。(3)实验设计原则:在探究不同种类土壤渗水能力的实验中,要保证除了土壤种类这一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都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土壤种类不同导致的 。(4)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一些对实验结果没有直接影响的变量,如盛装土壤和承接渗水的容器大小等,在本实验中不影响土壤渗水能力的探究 。【解答】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土壤,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需相同且适宜。因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其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脱脂棉花的多少、土壤的质量、多少、干湿度等都要控制相同。锥形瓶的大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所以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1.【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 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这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化硅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解答】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一般透气性差,保水性号,所以属于黏土类土壤;故答案为:B12.【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蒸腾作用;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解答】在我国许多地区,因土地荒漠化严重,种植的用于防风固沙的梭梭树,其叶片呈鳞片状,是因为荒漠土壤水分含量较少,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因此梭梭树的叶片呈鳞片状,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3.【答案】C【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是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渗水的时间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⑤实验中锥形瓶是仅仅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故答案为:C。14.【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土壤有机物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解答】有机物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 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物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A正确。故答案为:A。15.【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沙质土渗水快,说明它保水性能差,透气性能好;黏质土渗水慢,说明它保水性能好,透气性能差;壤土渗水快慢居中,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透气性能也居中。【解答】A.山坡较干的沙地,水分条件缺乏,不适合甘蔗生长;B.河边湿润的沙地,水分条件充足,沙土的透气性较好,适宜甘蔗生长;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水分条件缺乏,透气性差,不适合甘蔗生长;D.湿润的粘地,水分条件充足,但是黏土通气性能较差,不适合甘蔗生长;故答案为:B。16.【答案】(1)②①③(2)无机盐【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土壤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地质作用和生物作用,风化作用会使岩石破碎形成岩石碎屑;低等生物作用能促进岩石碎屑向原始土壤转变;高等植物生长利于原始土壤发育为成熟土壤 。(2)土壤的成分及各成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肥力与其中的无机盐等成分密切相关,无机盐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解答】(1)岩石经过②风化作用(温度变化、水、大气等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岩石碎屑;岩石碎屑经过①低等生物的作用(如地衣、苔藓等分解岩石,积累有机质)形成原始土壤;原始土壤经过③高等植物的生长(植物根系穿插、腐殖质积累等)形成成熟土壤,所以 A、B、C 依次为②、①、③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降水丰富,大量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无机盐冲刷带走,而水和空气在该环境中不缺乏,所以土壤普遍贫瘠主要是缺少无机盐,因为无机盐是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的重要成分,流失后土壤肥力下。17.【答案】(1)A(2)【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1)黏土类土壤易成团,有粘性、通气性差;壤土类土壤松散、颗粒较大,通气性好,据此分析;(2)根据土壤中空气体积是V2-V1及空气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1)A易成团,有粘性,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通气性差;B不成团,松手容易散落,说明颗粒较大,通气性好;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1中的A;(2)铁块是实心,V1是铁块体积对应水体积(也是烧杯到恰好浸没的体积),红土块有空气,V2是注水体积,a3是红土块体积,土壤中空气体积是V2-V1,所以空气体积分数为。18.【答案】(1)腐殖质/有机物(2)①③⑤(3)B【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土壤的组成的知识解答;(2)根据月球土壤的形成过程分析;(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判断。【解答】(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腐殖质(有机物)等成分;(2) 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②岩石风化,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则正确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3) 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证月壤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19.【答案】A;B【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保肥性最强的是黏土土壤,通气性最好的砂土类型,最适宜耕种的是壤土类型。【解答】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种无机盐。A、图A中的矿物质颗粒较多,可见保肥性能最强。B、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C、据扇形图可见:C土质的通气性能最好。故答案为A;B。20.【答案】C;H2O+Cl2=HClO+HCl;1:1【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2)根据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1)根据“田里的土以前是种水稻的,水渗下去慢”可知,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是黏土类土壤。故选C;(2)①由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是H2O与Cl2反应生成HClO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HClO;②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21.【答案】(1)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2)(3)捣碎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对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解答】(1)根据实验目的,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测得数据更准确,因此,小林实验步骤中“?”处应该是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2) 两次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V1毫升、V2毫升,故空气的体积为V1-V2 ,土块的体积= 125cm3,故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3)小明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会改变土块的疏松程度。故答案为:(1) 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 ;(2);(3) 捣碎后,改变了土块的疏松程度 。22.【答案】(1)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3号 5号(3)不能; 因为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无法比较得出结论。【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题从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时注意控制单一变量。【解答】 (1)分析1号2号花盆,光照时间和浇水量相同,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种类不同,所以若要比较研究1、2号盆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将课题定名为: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2)要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施肥量,其它的土壤的种类、光照时间都应该相同,符合条件的是3号和5号。(3)2号和4号的变量有2个,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结果的影响无法知道到底是由于哪个变量引起的。23.【答案】(1)壤土类;成熟区(2)大于(3)蒸腾作用【知识点】蒸腾作用;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空隙较大,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气)、透水性(渗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如沙漠土壤。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水)透气性能差,有机质分解慢,如钱塘江沉积的河泥。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解答】(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24.【答案】好;砂粒【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不同土壤颗粒因其大小和结构差异,保水性、透气性等性质不同。黏粒颗粒细小,颗粒间孔隙小,保水性强。(2)砂粒颗粒较大,颗粒间孔隙大,排水透气性好;粉砂粒性质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3)植物生长对土壤的保水、排水透气等性能有不同需求,要根据植物习性选择合适土壤。(4)本题需根据不同土壤颗粒性质和植物生长需求来作答。【解答】(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主要由非常小的(<2u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黏粒含量多,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所以保水性较好。(2)“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据表中数据可见:“桃蛋”适于生活在砂粒较多的土壤中,这种土壤透气性能好。25.【答案】(1)C(2)钾【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含水量越大的土地,越容易霉根;(2)钾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解答】(1)图示所示的三种土壤中,C的含水量最多,含空气最少、透气性最差,用这种土壤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故选C。(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含有钾元素的肥料。(1)含水量多、透气性差的土壤最有可能导致“霉根”;图示所示的三种土壤中,C的含水量最多,含空气最少、透气性最差,用这种土壤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故选C。(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其中钾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因此,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含有钾元素的肥料。26.【答案】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土壤的组成与成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其中,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动植物死亡后,其遗体残骸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部分转化为腐殖质等有机物质;动物的排泄物也含有丰富的有机成分,进入土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这些有机物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2、土壤资源面临的问题:土壤污染: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不合理排放等)会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含量增加,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土壤的生态功能,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过度开发: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解答】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果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27.【答案】(1)没有控制除土壤外其他变量相同(2)C;不一定【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解答】(1)探究实验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除探究因素外,其余因素应相同且适宜,本题探究的是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所以变量为土壤性状,其余因素应 相同,此方案中存在多组变量,所以此方案的不合理之处为,①三个花盆内的植物不相同,②浇水量不相同,③每天浇水次数不相同。因此,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没有控制除土壤外其他变量相同(2)将花盆内都栽上小维菊,每次浇200毫升水,每天浇一次,菊花喜欢透水性好的土壤,预计在砂土类土壤中生长情况最好,即C盆。如果换成其他植物,结果不一定与该试验 结果相同,因为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28.【答案】(1)C(2)较好;较好;适宜【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1)分析该土壤样品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可知,土壤中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质地均匀,其特性符合壤土类土壤的特点,故其土壤类型为壤土类土壤。(2)壤土类土壤通气性能较好,透水性能,保肥性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9土壤--【暑期进阶练--复习部分】(学生版).docx 09土壤--【暑期进阶练--复习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