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物质的变化一、选择题1.(2025九上·鹿城期末)小明利用茄子皮制作酸碱指示剂并进行测试,相关步骤如下,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B.C. D.【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现象【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 捣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溶解只是溶于水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变色是因为茄子皮中成分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使其变色,故D正确。故选:D。2.(2025九上·余姚期末)生石灰熟化是往生石灰中浇水生成熟石灰,又称“淋灰法”,以下与生石灰熟化属于同种变化类型的是( )A.烧碱潮解 B.石油分馏 C.制作合金 D.酸除铁锈【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解答】生石灰与水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变化,烧碱潮解、石油分馏和制作合金都属于物理变化,酸除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D。3.(2024九上·东阳期中)2024年1月11日,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下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绍兴黄酒 B.温州剪纸C.东阳木雕 D.杭州刺绣【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A.绍兴黄酒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CD.剪纸、木雕雕刻和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C、D不合题意。故选A。4.(2024九上·金华期中)2024年11月4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八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解答】A、脱离空间站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外壳烧蚀的过程中涉及燃烧,而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打开降落伞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解答】A、钾的活泼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银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氢气的密度最小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水银的熔点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6.(2023九上·萧山期末)下列是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金石篆刻 B.蚕丝织造C.香曲酿酒 D.木版水印【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 金石篆刻 、 蚕丝织造和木版水印,都是物质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A、B、D不合题意;香曲酿酒,即生成新物质酒精,发生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故选C。7.“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蚕丝织绫 B.使用火药 C.冶炼金属 D.稻草造纸【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蚕丝织绫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C.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D.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A。8.(2024九上·温州月考)2023年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他们的贡献还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晶体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强 D.抗氧化性【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解答】 A.密度小,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强,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9.(2025九上·丽水期末)被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下列酿酒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粉碎 B.粮食发酵 C.酒水蒸馏 D.酒渣过滤【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粮食粉碎,酒水蒸馏和酒渣过滤时,主要是物质的形状和存在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不发生化学变化,故A、C、D不合题意;粮食发酵时,生成了酒精,那么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故选B。10.(2025九上·柯桥期末) “老绍兴·金柯桥”是柯桥特色文旅品牌,游客在体验豆腐工坊、绿茶工坊、红糖工坊、白酒工坊的同时,还可以感受绍兴文化。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磨碎豆子 B.采摘茶叶 C.压榨甘蔗 D.酿制米酒【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磨碎豆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采摘茶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压榨甘蔗,只是甘蔗中分离出甘蔗汁,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酿制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1.(2025九上·海曙期末)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收获了91枚奖牌。每一枚奖牌中央都镶嵌着一块意义非凡的“铁块”,它是早期用于建造埃菲尔铁塔的低碳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低碳钢属于化合物B.切割低碳钢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该低碳钢的硬度比纯铁更小D.该奖牌可以在潮湿环境中长期保存【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碳钢是一种合金,属于混合物。【解答】A.低碳钢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切割低碳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低碳钢的硬度大于纯铁的硬度,故C错误;D.该奖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故D错误。故答案为:B。12.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酸雨腐蚀建筑B.镁带燃烧C.钟乳石的形成过程D.水果榨汁【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解答】 A、酸雨腐蚀建筑,酸雨的成分中含有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与建筑材料(如大理石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例如,硫酸与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会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镁带燃烧,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石灰岩中的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随着水分的流动,当碳酸氢钙溶液受热或压强减小时,又会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钟乳石。这个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和转化,属于化学变化。D、水果榨汁,只是将水果中的汁液通过物理方法(如挤压等)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选项 D。故答案为:D。13.(2025九上·婺城期末)在证据推理过程中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观念。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微粒观: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B.分类观: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C.能量观:化学变化中常会伴随着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转化观:酸碱反应都会生成盐和水,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酸碱反应【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简单的有机物;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判断;B.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C.化学变化的本质为有新物质生成;D.根据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判断。【解答】A.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故A正确;B.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是为无机物,故B错误;C.摩擦起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D错误。故选A。14.(2025九上·临海期末) 下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仙居无骨花灯 B.绍兴黄酒C.临海剪纸 D.东阳木雕【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 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仙居无骨花灯,临海剪纸和东阳木雕的制作过程中,只是材料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A、C、D不合题意;绍兴黄酒的制作过程需要发酵,从而产生酒精,即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故选B。15.(2024九上·鹿城期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某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氢氧化铝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6.(2024九上·临平区期中)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种传统黄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浓郁的文化内涵而受到广泛认可。下列有关女儿红酿制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糖化”: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A.“糖化”: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只是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只发生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是生成了脂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C。17.(2023九上·嘉兴期末)科学应基于证据与逻辑得出结论。对于下列 4 个实验中,有关证据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生成黄色沉淀是结论,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证据B.②中根据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证据,得出金属都能与非金属反应的结论C.③中得出某血管是小动脉的结论,基于的证据是观察到血管中的血液是鲜红色的D.④中能得出通过压缩气体能对外做功的结论,支持的证据是橡皮塞向上跳起【答案】D【知识点】心脏和血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证据也就是依据,它是得出一个结论的来源凭据,证据与结论是因果关系,是不可或缺的.某一理论结果的形成,也必需具备该理论的理论依据,即理论证据。【解答】A. ①中生成黄色沉淀是证据,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结论,A错误;B. ②中根据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证据,得出金属能与非金属反应的结论,B错误;C. ③中得出某血管是小动脉的结论,基于的证据是看到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分支状态,C错误;D.④中能得出通过压缩气体能对外做功的结论,支持的证据是橡皮塞向上跳起,D正确;故答案为:D.18.(2024九上·温州期中)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环节是( )A.清洗葡萄 B.捣碎葡萄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纱布过滤后装瓶【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答案为:C。19.(2024九上·杭州期中) 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酸雨腐蚀雕像 B.纯碱晶体风化C.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 D.浓硫酸干燥氧气【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区别如下:物理变化定义: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组成成分没有改变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表现为形状、大小、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的变化。微观上,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微观上,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但原子种类不变。例子:燃烧、生锈、食物腐败、酸碱中和反应等。【解答】A. 酸雨腐蚀雕像 ,是酸雨和雕塑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 纯碱晶体风化生成纯碱和水,属于化学反应,B错误;C. 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 ,兔毛的本质是蛋白质,与强碱变性,属于化学反应,C错误;D. 浓硫酸干燥氧气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故答案为:D20.(2024九上·永康期中)金华八婺各地拥有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相关非遗产品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古婺青瓷 B.浦江剪纸 C.东阳木雕 D.永康锡雕【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剪纸、木雕和锡雕雕刻过程中,只是材料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21.(2024九上·余杭期末)中国古代科学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文中讲述了通过煅烧石灰石制取氧化钙过程,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时的现象,这体现了CH4具有 (填化学性质)。【答案】(1)分解反应(2)可燃【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分析】(1)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2)根据能燃烧的物质具有可燃性分析。【解答】(1) 通过煅烧石灰石制取氧化钙过程,是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天然气可以燃烧,说明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2)可燃性。22.(2025九上·衢州期末)新鲜芋艿在刨皮时会流出白色汁液,内含碱性物质——皂角甙,化学式为C27H2O3,沾上它奇痒难忍。(1)皂角甙分子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为了止痒, 可用 (选填“食醋” “纯碱” “食盐水”)涂抹。也可在刨皮后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将芋艿煮熟后再去皮。根据上述叙述,请推测皂角甙的化学性质 。【答案】(1)有机物(2)食醋;受热易分解【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2)根据新鲜芋苏在刨皮时会流出白色汁液,内含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奇痒难忍,可用酸性物质涂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化学式 C27H2O3 可知,皂角贰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新鲜芋苏在刨皮时会流出白色汁液,内含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奇痒难忍,为了止痒,可用酸性物质涂抹,食醋显酸性,符合要求;纯碱显碱性,食盐水显中性,均不符合要求。也可在刨皮后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将芋艿煮熟后再去皮,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说明皂角甙受热易分解或化学性质不稳定。23.(2025九上·衢州期末)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1)金属锆熔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在850℃条件下,镁(Mg)与四氯化锆()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物理;40;【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周期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解答;(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金属锆熔化的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则属于物理变化;(2)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则锆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40;(3)镁(Mg)与四氯化锆(ZrCl4)在850℃条件下生成金属锆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2025九上·滨江期末)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泡茶过程如下图所示。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1)茶多酚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纯净物中的 (选填“单质”、“氧化物”或“化合物”)。(2)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这一性质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3)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请结合其性质写出一条洗茶操作的建议: 。【答案】(1)化合物(2)化学性质(3)用冷水快速冲洗【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1)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2)泡茶过程中茶具的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3)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洗茶操作的建议:用凉水快速冲洗、用弱酸水冲洗等。【解答】(1)根据茶多酚(C17H19N3O) 化学式可知,茶多酚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化合物;(2)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这一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3)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我们可以用凉水快速冲洗(或洗茶用水量不宜过多或洗茶时间不宜过长)。(1)根据茶多酚(C17H19N3O) 化学式可知,茶多酚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化合物;(2)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这一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3) 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我们可以用凉水快速冲洗(或洗茶用水量不宜过多或洗茶时间不宜过长)。25.(2025九上·金华月考)2024年9月10日,华为以惊人的“三折叠”设计震撼了全球科技界。“三折叠”手机屏幕的主要材料是聚酰亚胺(PI)薄膜,其化学式为(C16H66O6N2)n。(1)聚酰亚胺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一个聚酰亚胺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比为 。(3)相较于传统的玻璃膜,PI薄膜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手机的质量,并使手机在反复折叠过程中仍保持屏幕的平整度,即使在高温环境和多次触压下也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下列P1薄膜的性质有利于实现其用途的是___________。A.密度较小 B.强柔韧性 C.低透光率 D.高耐热性【答案】(1)有机物(2)8:33:3:1(3)A;B;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2)根据化学式分析。(3)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根据化学式(C16H66O6N2)n可知,聚酰亚胺含有碳元素,则聚酰亚胺是有机物;(2)根据化学式(C16H66O6N2)n可知, 一个聚酰亚胺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比= 16n:66n:6n:2n= 8:33:3:1 ;(3)相较于传统的玻璃膜,PI薄膜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手机的质量,并使手机在反复折叠过程中仍保持屏幕的平整度,即使在高温环境和多次触压下也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P1薄膜的性质有密度较小、强柔韧性、高透光率、高耐热性。故答案为:ABD。(1)根据化学式(C16H66O6N2)n可知,聚酰亚胺含有碳元素,则聚酰亚胺是有机物;(2)根据化学式(C16H66O6N2)n可知, 一个聚酰亚胺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比= 16n:66n:6n:2n= 8:33:3:1 ;(3)相较于传统的玻璃膜,PI薄膜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手机的质量,并使手机在反复折叠过程中仍保持屏幕的平整度,即使在高温环境和多次触压下也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P1薄膜的性质有密度较小、强柔韧性、高透光率、高耐热性。故选ABD。26.(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水循环系统,该系统使游泳馆实现常年“不换水”的同时,水质完全符合国际赛事标准,充分体现了杭州绿色亚运的理念。回答问题:(1)硅藻土过滤器中的硅藻土方多孔结构,其孔隙最小可达1﹣2微米,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则硅藻土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 作用和吸附作用。(2)水经过臭氧反应罐和尿素分解罐,初步完成了水体的消毒和有机物的去除,则此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工业上用X+2NaOH═NaCl+NaClO+H2O制取,则X的化学式为 。【答案】(1)过滤(2)化学(3)Cl2【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 根据硅藻土为多孔结构,其孔隙最小可达1-2微米,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解答】 (1)已知硅藻土为多孔结构,其孔隙最小可达1-2微米,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则硅藻土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过滤和吸附作用;(2)水经过臭氧反应罐和尿素分解罐,初步完成了水体的消毒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NaOH═NaCl+NaClO+H2O可知,反应前Na、Cl、H、O的个数分别是2、0、2、2,反应后Na、Cl、H、O的个数分别是2、2、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2个Cl,所以X的化学式为:Cl2。27.(2024九上·永康期中)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1)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 7H2O,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5H2O,某同学为测定胆矾中结晶水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加热前坩埚的质量/g 加热后坩埚的总质量/gm1(坩埚) m2(坩埚+晶体) m3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请用字母表示)。胆矾加热完全后,不能将坩埚放在空气中直接冷却而是需要放到干燥器中冷却的原因是 。【答案】(1)化学(2);无水硫酸铜粉末在冷却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变成胆矾【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2)①根据图片确定晶体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然后二者作比即可;②无水硫酸铜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后生成水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①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前晶体的质量为:m2-m1,而反应前后坩埚总质量的差就是生成水的质量,即m2-m3,则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②胆矾加热完全后,不能将坩埚放在空气中直接冷却而是需要放到干燥器中冷却的原因是:无水硫酸铜在冷却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变成胆矾晶体。(1)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 7H2O,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胆矾加热完全后,不能将坩埚放在空气中直接冷却而是需要放到干燥器中冷却的原因是:无水硫酸铜在冷却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变成胆矾晶体。1 / 111物质的变化一、选择题1.(2025九上·鹿城期末)小明利用茄子皮制作酸碱指示剂并进行测试,相关步骤如下,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B.C. D.2.(2025九上·余姚期末)生石灰熟化是往生石灰中浇水生成熟石灰,又称“淋灰法”,以下与生石灰熟化属于同种变化类型的是( )A.烧碱潮解 B.石油分馏 C.制作合金 D.酸除铁锈3.(2024九上·东阳期中)2024年1月11日,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下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绍兴黄酒 B.温州剪纸C.东阳木雕 D.杭州刺绣4.(2024九上·金华期中)2024年11月4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八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5.(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B.C. D.6.(2023九上·萧山期末)下列是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金石篆刻 B.蚕丝织造C.香曲酿酒 D.木版水印7.“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蚕丝织绫 B.使用火药 C.冶炼金属 D.稻草造纸8.(2024九上·温州月考)2023年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他们的贡献还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晶体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强 D.抗氧化性9.(2025九上·丽水期末)被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下列酿酒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粉碎 B.粮食发酵 C.酒水蒸馏 D.酒渣过滤10.(2025九上·柯桥期末) “老绍兴·金柯桥”是柯桥特色文旅品牌,游客在体验豆腐工坊、绿茶工坊、红糖工坊、白酒工坊的同时,还可以感受绍兴文化。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磨碎豆子 B.采摘茶叶 C.压榨甘蔗 D.酿制米酒11.(2025九上·海曙期末)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收获了91枚奖牌。每一枚奖牌中央都镶嵌着一块意义非凡的“铁块”,它是早期用于建造埃菲尔铁塔的低碳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低碳钢属于化合物B.切割低碳钢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该低碳钢的硬度比纯铁更小D.该奖牌可以在潮湿环境中长期保存12.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酸雨腐蚀建筑B.镁带燃烧C.钟乳石的形成过程D.水果榨汁13.(2025九上·婺城期末)在证据推理过程中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观念。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微粒观: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B.分类观: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C.能量观:化学变化中常会伴随着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转化观:酸碱反应都会生成盐和水,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酸碱反应14.(2025九上·临海期末) 下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仙居无骨花灯 B.绍兴黄酒C.临海剪纸 D.东阳木雕15.(2024九上·鹿城期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某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16.(2024九上·临平区期中)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种传统黄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浓郁的文化内涵而受到广泛认可。下列有关女儿红酿制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糖化”: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17.(2023九上·嘉兴期末)科学应基于证据与逻辑得出结论。对于下列 4 个实验中,有关证据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生成黄色沉淀是结论,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证据B.②中根据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证据,得出金属都能与非金属反应的结论C.③中得出某血管是小动脉的结论,基于的证据是观察到血管中的血液是鲜红色的D.④中能得出通过压缩气体能对外做功的结论,支持的证据是橡皮塞向上跳起18.(2024九上·温州期中)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环节是( )A.清洗葡萄 B.捣碎葡萄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纱布过滤后装瓶19.(2024九上·杭州期中) 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酸雨腐蚀雕像 B.纯碱晶体风化C.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 D.浓硫酸干燥氧气20.(2024九上·永康期中)金华八婺各地拥有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相关非遗产品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古婺青瓷 B.浦江剪纸 C.东阳木雕 D.永康锡雕二、填空题21.(2024九上·余杭期末)中国古代科学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文中讲述了通过煅烧石灰石制取氧化钙过程,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时的现象,这体现了CH4具有 (填化学性质)。22.(2025九上·衢州期末)新鲜芋艿在刨皮时会流出白色汁液,内含碱性物质——皂角甙,化学式为C27H2O3,沾上它奇痒难忍。(1)皂角甙分子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为了止痒, 可用 (选填“食醋” “纯碱” “食盐水”)涂抹。也可在刨皮后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将芋艿煮熟后再去皮。根据上述叙述,请推测皂角甙的化学性质 。23.(2025九上·衢州期末)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1)金属锆熔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在850℃条件下,镁(Mg)与四氯化锆()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2025九上·滨江期末)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泡茶过程如下图所示。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1)茶多酚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纯净物中的 (选填“单质”、“氧化物”或“化合物”)。(2)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这一性质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3)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请结合其性质写出一条洗茶操作的建议: 。25.(2025九上·金华月考)2024年9月10日,华为以惊人的“三折叠”设计震撼了全球科技界。“三折叠”手机屏幕的主要材料是聚酰亚胺(PI)薄膜,其化学式为(C16H66O6N2)n。(1)聚酰亚胺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一个聚酰亚胺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比为 。(3)相较于传统的玻璃膜,PI薄膜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手机的质量,并使手机在反复折叠过程中仍保持屏幕的平整度,即使在高温环境和多次触压下也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下列P1薄膜的性质有利于实现其用途的是___________。A.密度较小 B.强柔韧性 C.低透光率 D.高耐热性26.(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水循环系统,该系统使游泳馆实现常年“不换水”的同时,水质完全符合国际赛事标准,充分体现了杭州绿色亚运的理念。回答问题:(1)硅藻土过滤器中的硅藻土方多孔结构,其孔隙最小可达1﹣2微米,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则硅藻土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 作用和吸附作用。(2)水经过臭氧反应罐和尿素分解罐,初步完成了水体的消毒和有机物的去除,则此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工业上用X+2NaOH═NaCl+NaClO+H2O制取,则X的化学式为 。27.(2024九上·永康期中)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1)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 7H2O,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5H2O,某同学为测定胆矾中结晶水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加热前坩埚的质量/g 加热后坩埚的总质量/gm1(坩埚) m2(坩埚+晶体) m3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请用字母表示)。胆矾加热完全后,不能将坩埚放在空气中直接冷却而是需要放到干燥器中冷却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现象【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 捣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溶解只是溶于水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变色是因为茄子皮中成分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使其变色,故D正确。故选:D。2.【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解答】生石灰与水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变化,烧碱潮解、石油分馏和制作合金都属于物理变化,酸除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D。3.【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A.绍兴黄酒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CD.剪纸、木雕雕刻和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C、D不合题意。故选A。4.【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解答】A、脱离空间站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外壳烧蚀的过程中涉及燃烧,而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打开降落伞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解答】A、钾的活泼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银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氢气的密度最小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水银的熔点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6.【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 金石篆刻 、 蚕丝织造和木版水印,都是物质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A、B、D不合题意;香曲酿酒,即生成新物质酒精,发生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蚕丝织绫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C.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D.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A。8.【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解答】 A.密度小,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强,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粮食粉碎,酒水蒸馏和酒渣过滤时,主要是物质的形状和存在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不发生化学变化,故A、C、D不合题意;粮食发酵时,生成了酒精,那么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故选B。10.【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磨碎豆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采摘茶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压榨甘蔗,只是甘蔗中分离出甘蔗汁,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酿制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碳钢是一种合金,属于混合物。【解答】A.低碳钢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切割低碳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低碳钢的硬度大于纯铁的硬度,故C错误;D.该奖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故D错误。故答案为:B。12.【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解答】 A、酸雨腐蚀建筑,酸雨的成分中含有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与建筑材料(如大理石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例如,硫酸与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会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镁带燃烧,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石灰岩中的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随着水分的流动,当碳酸氢钙溶液受热或压强减小时,又会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钟乳石。这个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和转化,属于化学变化。D、水果榨汁,只是将水果中的汁液通过物理方法(如挤压等)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选项 D。故答案为:D。13.【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简单的有机物;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判断;B.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C.化学变化的本质为有新物质生成;D.根据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判断。【解答】A.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故A正确;B.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是为无机物,故B错误;C.摩擦起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D错误。故选A。14.【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 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仙居无骨花灯,临海剪纸和东阳木雕的制作过程中,只是材料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A、C、D不合题意;绍兴黄酒的制作过程需要发酵,从而产生酒精,即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故选B。15.【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氢氧化铝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6.【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A.“糖化”: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只是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只发生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是生成了脂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C。17.【答案】D【知识点】心脏和血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证据也就是依据,它是得出一个结论的来源凭据,证据与结论是因果关系,是不可或缺的.某一理论结果的形成,也必需具备该理论的理论依据,即理论证据。【解答】A. ①中生成黄色沉淀是证据,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结论,A错误;B. ②中根据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证据,得出金属能与非金属反应的结论,B错误;C. ③中得出某血管是小动脉的结论,基于的证据是看到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分支状态,C错误;D.④中能得出通过压缩气体能对外做功的结论,支持的证据是橡皮塞向上跳起,D正确;故答案为:D.18.【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答案为:C。19.【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区别如下:物理变化定义: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组成成分没有改变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表现为形状、大小、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的变化。微观上,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微观上,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但原子种类不变。例子:燃烧、生锈、食物腐败、酸碱中和反应等。【解答】A. 酸雨腐蚀雕像 ,是酸雨和雕塑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 纯碱晶体风化生成纯碱和水,属于化学反应,B错误;C. 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 ,兔毛的本质是蛋白质,与强碱变性,属于化学反应,C错误;D. 浓硫酸干燥氧气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故答案为:D20.【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剪纸、木雕和锡雕雕刻过程中,只是材料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故选A。21.【答案】(1)分解反应(2)可燃【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分析】(1)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2)根据能燃烧的物质具有可燃性分析。【解答】(1) 通过煅烧石灰石制取氧化钙过程,是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天然气可以燃烧,说明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2)可燃性。22.【答案】(1)有机物(2)食醋;受热易分解【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2)根据新鲜芋苏在刨皮时会流出白色汁液,内含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奇痒难忍,可用酸性物质涂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化学式 C27H2O3 可知,皂角贰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新鲜芋苏在刨皮时会流出白色汁液,内含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奇痒难忍,为了止痒,可用酸性物质涂抹,食醋显酸性,符合要求;纯碱显碱性,食盐水显中性,均不符合要求。也可在刨皮后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将芋艿煮熟后再去皮,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说明皂角甙受热易分解或化学性质不稳定。23.【答案】物理;40;【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周期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解答;(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金属锆熔化的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则属于物理变化;(2)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则锆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40;(3)镁(Mg)与四氯化锆(ZrCl4)在850℃条件下生成金属锆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答案】(1)化合物(2)化学性质(3)用冷水快速冲洗【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1)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2)泡茶过程中茶具的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3)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洗茶操作的建议:用凉水快速冲洗、用弱酸水冲洗等。【解答】(1)根据茶多酚(C17H19N3O) 化学式可知,茶多酚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化合物;(2)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这一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3)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我们可以用凉水快速冲洗(或洗茶用水量不宜过多或洗茶时间不宜过长)。(1)根据茶多酚(C17H19N3O) 化学式可知,茶多酚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化合物;(2)茶多酚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这一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3) 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我们可以用凉水快速冲洗(或洗茶用水量不宜过多或洗茶时间不宜过长)。25.【答案】(1)有机物(2)8:33:3:1(3)A;B;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2)根据化学式分析。(3)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根据化学式(C16H66O6N2)n可知,聚酰亚胺含有碳元素,则聚酰亚胺是有机物;(2)根据化学式(C16H66O6N2)n可知, 一个聚酰亚胺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比= 16n:66n:6n:2n= 8:33:3:1 ;(3)相较于传统的玻璃膜,PI薄膜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手机的质量,并使手机在反复折叠过程中仍保持屏幕的平整度,即使在高温环境和多次触压下也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P1薄膜的性质有密度较小、强柔韧性、高透光率、高耐热性。故答案为:ABD。(1)根据化学式(C16H66O6N2)n可知,聚酰亚胺含有碳元素,则聚酰亚胺是有机物;(2)根据化学式(C16H66O6N2)n可知, 一个聚酰亚胺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比= 16n:66n:6n:2n= 8:33:3:1 ;(3)相较于传统的玻璃膜,PI薄膜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手机的质量,并使手机在反复折叠过程中仍保持屏幕的平整度,即使在高温环境和多次触压下也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P1薄膜的性质有密度较小、强柔韧性、高透光率、高耐热性。故选ABD。26.【答案】(1)过滤(2)化学(3)Cl2【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 根据硅藻土为多孔结构,其孔隙最小可达1-2微米,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解答】 (1)已知硅藻土为多孔结构,其孔隙最小可达1-2微米,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则硅藻土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过滤和吸附作用;(2)水经过臭氧反应罐和尿素分解罐,初步完成了水体的消毒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NaOH═NaCl+NaClO+H2O可知,反应前Na、Cl、H、O的个数分别是2、0、2、2,反应后Na、Cl、H、O的个数分别是2、2、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2个Cl,所以X的化学式为:Cl2。27.【答案】(1)化学(2);无水硫酸铜粉末在冷却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变成胆矾【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2)①根据图片确定晶体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然后二者作比即可;②无水硫酸铜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后生成水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①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前晶体的质量为:m2-m1,而反应前后坩埚总质量的差就是生成水的质量,即m2-m3,则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②胆矾加热完全后,不能将坩埚放在空气中直接冷却而是需要放到干燥器中冷却的原因是:无水硫酸铜在冷却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变成胆矾晶体。(1)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 7H2O,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胆矾加热完全后,不能将坩埚放在空气中直接冷却而是需要放到干燥器中冷却的原因是:无水硫酸铜在冷却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变成胆矾晶体。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 物质的变化(学生版).docx 1 物质的变化(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