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强化训练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强化训练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九课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2025·武汉联考)革命文物以无声的形式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
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近年来,全国各地创
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编纂
出版系列革命文物知识读本;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对革命文物进行
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有利于( )
①丰富革命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
②从文物中汲取滋养,建设文化强国
③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牢记初心使命
④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激发爱国热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不能丰富革命文化的内涵,①错误;
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革命文物,从文物中汲取滋养,
建设文化强国,②正确;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示革命文
物所承载的精神,从而振奋中华民族精神,让人们牢记初心使命,③正确;
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不能提升文化产品本身的质量,④错误。

2.(2025·天津和平区模拟)“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
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
大长征精神。”2025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1周年,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此举有利于( )
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 ②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
③融通不同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④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旅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各地纷纷举行红军长征纪念活动,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
扬革命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
融通不同资源,也未涉及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旅融合,③④不选。

3.(2025·河南许平汝名校月考)“秦潮觉醒”是国内首个本土企业打造的X
R沉浸式体验项目。它以“华夏文化”为灵魂,将“创新+内容+技术”融合;
它聚焦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文化,将时尚、年轻、未来的科技元素与中国文
化完美融合;它运用全息能、MR、AR、VR等技术,跃升猫眼沉浸剧场
热销榜TOP2。“秦潮觉醒”的成功启示我们要( )
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融通不同资源,以创意为引擎助推文化业态升级
④面向未来、吸收外来,促进中国文化大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秦潮觉醒”的成功启示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融通不同资源,以创意为引擎助推文化业态升级,①
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产业,而不是文化事业,②排除;材料未
涉及吸收外来,④排除。
4.(2025·浙江县域教研联盟联考)天津外国语大学承担了《中国共产党的
一百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等50余部文献、600余万字的外文翻译任
务,多部翻译的纪录片在海外传播量超千万人次。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需要( )
①坚定人民立场,保障文化供给 ②顺应时代要求,加强文化交流
③立足伟大实践,展现文化自信 ④挖掘传统文化,深化文明互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①材料未体现,不选;该大学承担了600余万字的外文翻译任
务,多部翻译的纪录片在海外传播量超千万人次,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加强文化交流,②正确;《中国共产党的一
百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等文献都是立足伟大实践进行编写的,充分
展现了文化自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④不选。
5.(2025·辽宁鞍山模拟)某地文化馆创立“一个人的剧场”公共文化服务项
目,致力于把充满爱的文化节目送给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
行动不便的长者,在精神层面给予特殊人群文化关怀,以特色节目传递正
能量,坚定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这表明公共文化服务要(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B.不断发展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
C.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D.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解析:选A。“一个人的剧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致力于把充满爱的文化节
目送给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长者,在精神层面
给予特殊人群文化关怀,表明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
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A符合题意。
6.(2025·南昌模拟)步行15分钟,来到城市书房享受阅读时光;周末,去
博物馆、美术馆欣赏精彩展览;点开手机,随时感受“云课堂”……在江西
省上饶市,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健全现代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 )
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④体现了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①
错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体现,是为人民
群众服务的表现,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体现了人
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②④正确,③错误。
7.(2025·河北邢台质检)近年来,我国各地统筹考虑博物馆地域、层级、
属性、类型,积极推进博物馆体系均衡发展,丰富中小博物馆展陈设计,
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助力展览品牌打造,推动博物馆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中小博物馆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此举( )
①旨在挖掘中小博物馆的经济价值
②有利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③旨在融通不同资源以实现文化创新
④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我国积极推进博物馆体系均衡发展,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
化需求,而不是为了挖掘中小博物馆的经济价值,也不是为了融通不同资
源以实现文化创新,①③排除;我国积极推进博物馆体系均衡发展,有利
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
④符合题意。
8.(2025·广东部分名校期中)近年来,媒介深度融合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
媒介生态、传播机制发生重大变革。信息聚合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凭借自
身移动性、即时性的优势,操控着网络信息流动。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内
容参差不齐,舆论发酵时间缩短,新闻舆论生态复杂多变,舆论引导难度
增大。为此,我国必须( )
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推动互联网转型升级,构建立体式对外传播体系
③坚持舆论主体多元化,着力引领全媒体传播技术革新
④加强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我国需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传播正能量,
加强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①④正确;材料未强
调构建对外传播体系和传播技术革新,②③排除。
9.(2025·河南新乡模拟)《“中国绿”,何以赢得世界赞誉?》满溢春之气
息、葱茏绿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上最大人工林贡献国的绵绵用力、久
久为功;《丰收的100张笑脸,每一张都是山河锦绣》里中国乡村农人的
自信面孔;《风雨落坡岭》中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一个个平民英雄……这
些网络正能量精品( )
①贴近人民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实践
②把握时代脉搏,解决时代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③汇聚非凡力量,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融通不同资源,展现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丰收的100张笑脸,每一张都是山河锦绣》里中国乡村农人
的自信面孔;《风雨落坡岭》中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一个个平民英雄,说
明这些网络正能量精品贴近人民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实践,汇聚
非凡力量,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①③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这些网
络正能量精品的作用,不选;材料未体现融通不同资源,④不选。
10.(2025·四川雅安中学月考)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
文化强则民族强。今日之中国,山河锦绣,绵延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重
焕荣光。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
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完成这一使命,需要( )
①发展文化产业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立足外来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
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思想保证
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而
不是文化产业,①错误;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吸收和借鉴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错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贯
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思想保证,③④正确。
11.(2025·四川雅安中学月考)2025年2月,第九届亚冬会在中国哈尔滨举
办,其会徽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奋力冲刺的姿态、哈尔滨市花丁香花和亚
奥理事会太阳图标等元素,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展现了新时
代中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起挑战,为
亚洲冰雪运动作出新贡献的美好追求。由此可知(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外文化在交流借鉴和吸收中渐趋融合
③各国观众都认同中国文化
④此会徽展示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姿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亚冬会的会徽展示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姿态,体现了文化既是
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渐趋融合”说法
错误,②排除;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错误。
12.(202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常书鸿放弃优越生活,来到黄沙漫天的
莫高窟;段文杰第一次走进洞窟,“好像一头饿牛闯进了菜园子”,临摹敦
煌壁画300多幅;樊锦诗“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为敦煌石窟的735个洞窟及
其壁画和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一代又一代
文物工作者无怨无悔、默默耕耘,践行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
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让敦煌文化绽放出绚丽的时代光彩。赓续莫
高精神( )
①有助于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②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拓展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诠释了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可以推动文化发展,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践行着莫高精神,让敦煌文化绽放出
绚丽的时代光彩,说明赓续莫高精神有助于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
价值,可以推动文化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①④正确;赓续莫高精神
与拓展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
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25·陕青宁晋适应性测试)黄河万里,奔流激荡,孕育了古老而伟
大的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近年来,沿黄省区结合自身特点,协力谱写新时代黄河文化建设新篇
章。青海守护“中华水塔”,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文化符号;宁夏
着力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
等标志性工程;陕西、山西两省创设黄河文化保护展示传承廊道,共同组
建“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写就新时代的“秦晋之好”;河
南、山东等地运用数字技术展示黄河文化变迁史,以新看点和新体验带动
文旅产业的发展……
随着黄河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机会近距离感受黄
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黄河流域这片古老的土地也获得了新的经济活力和社
会发展动力,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黄河文化为什么能在
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12分)
答案:①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
展,使黄河流域焕发经济、政治新活力。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各种新手段来激活黄河文化,谱写黄河文化建设新篇
章。③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既建设黄河文化展示性工程,打
造文化符号,又注重相关文旅产业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
重提升。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参与到黄河文化的
保护与建设中,激发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每点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