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单元综合检测(三)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单元综合检测(三)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单元综合检测(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贵州人爱吃“酸”和“辣”,从乡村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处处有它们的身
影。先民们遵循时令、就地取材,在田间地头、炉膛灶台旁,创造了各式
各样的制辣方法和制酸手艺,并在长期的生活中代代相传。餐桌上的“酸”
“辣”文化( )
①在世代传承中亘古不变 ②体现了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③在形式上是纯粹自然的 ④是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亘古不变,①错误;材料
体现了文化具有区域性,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也说明餐桌上的“酸”“辣”
文化是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的,②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
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错误。
2.2024年8月15日,全国首张乡村文化地图——“巴渝农耕文化数字一张图”
正式发布并上线。该地图以分布在重庆市广袤乡村的农耕文化遗产点位为
基础,通过点位可将周边1小时车程内的吃住游购乐“一网打尽”,为市民
提供便捷式服务,满足多元化和高品质需求。重庆市推出乡村文化地图
( )
①说明文化的核心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②意在发挥文化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丰富其精神生活
④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途径促进文化快速传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①错误;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多途径促进文化快速传播不是推出乡村文化地图的目的,④不选。
3.美的东西总是让人心生向往。AI绘画软件融合张大千等中国名画大师的
绘画手法,采用超高分辨率和超高清画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渲染和
输出,描绘出更加细腻、逼真的水墨画作品,让人感受到中国绘画的神韵。
由此可见( )
①AI绘画作品的价值以巧妙绘画手法和先进技术为标准
②优秀的AI绘画作品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
③AI绘画技术能够促进世界各民族绘画艺术的广泛传播
④AI绘画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挖掘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材料表明优秀的AI绘画作品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作
用,也说明AI绘画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挖掘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价值,②④
符合题意;AI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其功能属性与主体的需要,①错误;
材料未体现促进世界各民族绘画艺术的广泛传播,③排除。
4.(2025·河北沧州期末)2024抖音美好奇妙夜的众多节目引发热议:《血脉
觉醒》节目将各省民俗战舞与流行街舞相融合,贡献“最燃的舞台”;非遗“手
艺人”制作非遗鱼灯、绘制千年古画,处处显露着国潮文化痕迹;舞台剧《D
ou宇宙漫游记》促成古典与流行的音乐大融合,让观众感受全新的 “大众交
响乐”形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者们带来了一场传统与流行、民族与世界
多元融合的视听盛宴。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得益于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④节目呈现的国潮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①错误;
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中华传统文化,②错误;来自全
国各地的创作者们带来了一场传统与流行、民族与世界多元融合的视听盛
宴,体现了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体
现了节目呈现的国潮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③④正确。
5.(2025·江苏淮安期末)年代剧《小巷人家》引发了广泛热议,该剧以真
实的生活场景和温暖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实现了年代剧与现实社会的有
效链接和创新表达。同时,通过还原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展现
了昂扬向上的年代精神和人民面貌,给予观众持久的激励与滋养。该剧的
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作品创作的源泉
②其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传播了正能量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小巷人家》通过还原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来进行
创作,这体现了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作品创作的源泉,①正确;中华文
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②不选;该剧展现了昂扬向上的年代精
神和人民面貌,给予观众持久的激励与滋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传
播了正能量,③正确;④与材料无关,不选。
6.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孕育出了伟大抗战精神,向世
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
节,不畏强暴、力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抗战精神( )
①立足时代之基,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维系着各民族的团结统一
③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凝结着不屈的民族意志,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夸大了伟大抗战精神的作用,
①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错误;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
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凝结着不屈的民族意志,滋养着
人们的精神世界,③④正确。
7.在艰辛探索中,中国北斗建设者披荆斩棘、接续奋斗,培育了“自主创新、
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传承、弘扬好新时
代北斗精神将激励更多志存高远的年轻人投身科技强国的伟业,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由此可知,新时代北斗精神( )
①形成于中国北斗建设者的实践,也将被实践检验
②生动诠释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能凝聚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材料说明新时代北斗精神形成于中国北斗建设者的实践,也
将被实践检验,新时代北斗精神能凝聚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
量,①③符合题意。新时代北斗精神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④不选。
8.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
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该景观展现了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
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
谐的独特文化景观。该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
①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有利于扩大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茶文化的地位,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①③正确;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但材料未涉及,②排除;材
料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④不选。
9.一些传统手工艺产品如编织、刺绣等对农业、林业等各种资源进行创新
性加工,体现非遗文化。这类非遗的物质化成品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有广
泛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地处偏远的村民通过掌握非遗技艺开展生产活动,
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推力。这类非遗产品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激发了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创造活力
②文化只是经济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③拓展了非遗文化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④发挥了文化消费对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材料表明非遗产品的文化价值在于激发了非遗文化的创新与
创造活力,拓展了非遗文化更广阔的传播空间,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明
显错误,不选;④体现的是非遗产品的经济价值而非文化价值,不选。
10.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蕴藏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中,如自强不息、与人
为善、同舟共济等,这些文明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融为一体,使我们
仅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
的伟大跨越。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则保持了远比西方社会更多的温馨和更
多的凝聚力。这体现了( )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中国语言和文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
国文化的特点和人民的价值观念,这体现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
展的精神根基,①正确;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
的根本,②错误;材料表明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
值支撑,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④不选。
11.如图是我国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砖
雕艺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载体承载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世界价值
③砖雕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砖雕艺术是文化的载体,承载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①符合
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世界性,②不选;精致的砖雕艺术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勤劳智慧,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文化,④不选。
12.2024年9月21日,电视剧《人世间》荣获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该剧根据同名小说《人世间》改编,以一个平民社区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
迹为故事脉络,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呈现
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该电视剧的成功表明( )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要立足实践、贴近人民生活
②文艺创作必须源于生活又要反作用于生活
③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反映时代风貌的电视剧更能引发情感共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电视剧《人世间》的成功表明优秀的文艺作品要立足实践、
贴近人民生活,反映时代风貌的电视剧更能引发情感共鸣,①④正确;材
料未涉及文艺创作反作用于生活,②排除;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未
必是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排除。
13.(2025·河北邯郸调研)邯郸丛台区制作了16集国内首部全面融入AI技
术的文旅短剧——《邯郸梦之AI在战国》,并衍生制作了4集AI动画片,
用AI视角解读“黄粱美梦”“邯郸学步”“毛遂自荐”“一字千金”等发源于邯郸
的历史典故,创新了成语文化的传播方式。这一做法( )
①赋予了成语文化新时代条件下不同的基本内涵
②能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将成语文化塑造成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这一做法没有赋予成语文化不同的基本内涵,①错误;材料
说明这一做法能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③正确;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
心和灵魂,④错误。
14.2025年是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11周年。多年来,中
国与拉美各国在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其
中,孔子学院在拉美地区不断设立,为拉美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
平台,促进了中拉文化的交流互鉴,对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繁荣世界文
明百花园意义重大。由此可知(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
④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多年来,中国与拉美各国在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
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促进了中拉文化的交流互鉴”说明不同国家和民
族间的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体现了
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①③正确;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互鉴,没有体现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不选;④材料未体现,不选。
15.近年来,一批现实题材年代剧屡屡见诸荧屏,引发广泛好评。它们共同
铺展开五彩斑斓的时代画卷,传递出岁月变迁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坚韧不
拔的奋斗精神,在时间跨度中映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年代剧引发
好评的原因是其( )
A.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展现了文化新面貌
B.展现了文化多样性,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C.立足社会实践,契合当代观众精神需求
D.符合时代要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解析:选C。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选;“引领文化发展
方向”夸大了年代剧的作用,B错误;年代剧引发好评的原因是其立足社会
实践,契合当代观众精神需求,C正确;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年代剧属于文化产业,D不选。
16.2024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电
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一经上映,不仅口碑、票房一路领跑,其社会历
史意义的含金量也不断攀升,助力全社会营造了一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的浓烈爱国氛围。通过观影可以( )
A.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B.感受革命文化力量,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C.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把握文化发展的关键
D.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传承红色文化

解析:选B。通过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可以提高道德修养,与提高
科学文化修养无直接关系,A不选;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助力全社
会营造了一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浓烈爱国氛围,体现了通过观影可以
感受革命文化力量,提升爱国主义情怀,B符合题意;文化创新和发展的
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观影不能把握文化发展的关键,C
不选;观影不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D不选。
17.“2024北京古建音乐季”选取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钟鼓楼等知名古建筑
作为艺术发声场地,以古建筑遗产空间为舞台,以音乐为媒介,为人们带
来沉浸式的公益演出,成为展现北京历史文化魅力的金名片。由此可见
( )
①精选活动情境,能够赋予文化遗产内在价值
②丰富文化供给,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③音乐与古建筑交融,能展现历史文化新面貌
④探索文物活化利用,能增强文物的可再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精选活动情境不能赋予文化遗产内在价值,①排除;探索文
物活化利用不能增强文物的可再生性,且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④排除。
18.魏晋诗人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钟,细致观察菊花的外在形态与生长环境,
体会到“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的美韵,感悟到菊花与隐逸高洁品格的
相通之妙,进而吟出“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等传世佳句。据此可知
( )
①艺术素养的塑造源自丰富的社会实践
②人的灵感是成就优秀文艺作品的源泉
③不同个体对相同事物的审美标准存在差异
④进行文艺创作无法脱离真实的客观生活情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社会实践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的源泉,②错误;材料未体现
不同的人对菊花的审美标准不同,③不选;魏晋诗人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
钟,细致观察菊花的外在形态与生长环境,才有了其咏菊的佳作,说明艺
术素养的塑造源自丰富的社会实践,进行文艺创作无法脱离真实的客观生
活情境,①④入选。
19.春节是我国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
泛的传统节日,于2024年申遗成功。目前,世界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
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2024年第78届
联大还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有( )
①展现了春节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②扩大了中华春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推动了中华春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④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春节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①排
除;“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文化走出去,扩大了中华春节文化的国际影响
力,推动了中华春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②③正确;④中“趋同”表述错误。
20.2024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隆重举办。
在此期间,上演了200余场中外文艺表演,集中展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
人文艺术风采,特别是虹桥国际城市“会客厅”展示区,全面展现了我国各
地风土人情、城市特色,彰显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举办进
博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进博会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首要途径,促进中外文化的融合发展
②通过进博会可以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通过“会客厅”展示区,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④通过进博会可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进博会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非首要途径,①排除;
“通过进博会可以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夸大了举办进博会的文化意义,②排
除;虹桥国际城市“会客厅”展示区,全面展现了我国各地风土人情、城市特
色,这说明通过“会客厅”展示区,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③
正确;进博会举办期间的中外文艺表演彰显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
念,有利于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马面裙由左、右两幅裙片在前中裙门处交叠,因裙门形似“马面”而得名。
诞生于辽宋时期的马面裙,融合传统与现代,成为当下新时尚。马面
裙的制作强调“物尽其用”,既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又
契合了当代社会生活需要。为便于穿着,给马面裙装上拉链或卡扣;为方
便机洗,对马面裙面料组织和压褶工艺进行调整……古典元素与现代工艺
相融合,古老的中华服饰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中焕发新生,成为文化创
新的生动实践。如今,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基因的马面裙备受青睐,越
来越多人“寻衣问道”,通过马面裙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马面裙成为当下新时
尚的原因。(10分)
答案: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需求挖掘马面裙蕴藏的历
史记忆、民族智慧、文化基因;融合传统与现代,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
活的连接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中焕发新
生。(10分)
22.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
交流活动于11月12日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
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
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上榜好人中,有30多年坚守海上救援
的“渔家子弟”董建海;有数九寒天跳入冰窟救人献出生命的普通村民高元
岭……他们是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传播真善美、
传递正能量。在活动现场,5位“中国好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
并与全国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互动交流,展现了平凡英雄的不平凡之
处。他们的感人故事,集中体现了千千万万身边好人爱党爱国、感恩奋进
的时代风貌,有力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友纷纷留言:“他们的
故事让人感到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举办“中国好人榜”发
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的意义。(16分)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举
办这一活动可以彰显文化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帮助人们提高思想
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发挥榜样的作用,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和崇德向善。④
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建
设文化强国。(每点4分)
23.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是反映毛泽东同志生
平和光辉业绩的革命纪念馆。沿着一条开满鲜花的走廊,走进序厅,厅内
依次陈列了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图片,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
程。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红色历史印迹,使游客沉浸其中,受益匪浅。
该纪念馆的陈列,运用独特的馆藏文物资料、先进的科技展示手段,
创造出充满历史氛围、充满时代气息的直观效果;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
术展示手段,应用虚拟多媒体场景、三维动态成像等展示技术,让观众
“走着”看表演的同时融入剧情、沉浸体验革命历程,真实的红色历史背景
更好地绽放了红色基因的光芒,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到这里“打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深耕红色资源,弘扬
红色文化”为主题,写一篇短评。(14分)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解析:本题可联系文化载体、文化的创新发展的知识进行分析。切合主题
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红色资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梦想和追求、
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推动红色文化创新
性发展,纪念馆序厅内依次陈列了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图片等历史遗迹
弘扬红色文化,又运用独特的馆藏文物资料、先进的科技展示手段,创造
出充满历史氛围、充满时代气息的直观效果,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应
用虚拟多媒体场景、三维动态成像等展示技术,成功打造了一个兼具传承
与创新的红色旅游胜地,让更多人受到红色文化的洗礼和感召,有利于传
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