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模块综合检测课件(共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模块综合检测课件(共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模块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观点认为,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所谓存
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
存在。这一观点( )
①认为思维无法真正反映存在
②没有看到世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表明真正的哲学对人生有指导作用
④认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世界的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材料中的观点未体现思维无法真正反映存在,也没有涉及真
正的哲学对人生有指导作用,①③不选;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认
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世界的存在,否认了“存在”的客观性,没有看到
世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④符合题意。
2.2024年9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
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验证)取得圆满成功。该试验台采用先进的蒸
汽主动引射技术,实现了空间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能力的重大跨越,有力
保障和支撑了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开展。这体现了( )
①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可以把观念的存在直接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人们可以结合自身需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正确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错误;意识可以通过实
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错误。
3.说到长江岸边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离愁别
绪涌上心头;谈起赣江边上的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的画面如在眼前;聊到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情怀发人深省。材料说明( )
①诗人对不同楼的描写反映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②不同环境中的楼决定了诗人的人生观的不同
③不同环境中的楼是诗人有感而发的重要基础
④诗词创作源于诗人对不同环境中的楼的感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所以诗人对不同
楼的描写反映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①正确;不同环境中的楼会影响诗
人的情感和创作,但不能决定诗人的人生观,②排除;物质决定意识,面对
不同环境中的楼,诗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体现了不同环境中的楼是诗人有
感而发的重要基础,③正确;诗词创作源于诗人的社会实践,④排除。
4.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由无数个不同的“种子”
构成的,头发是由头发的“种子”构成的,金子是由金子的“种子”构成的,
雪是由雪的“种子”构成的。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全面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认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
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
说”只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只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②排
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④排除。
5.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
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
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据此分析,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
①体现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③是我国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④表明实现经济发展需要突破客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
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①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
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错误;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是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③正
确;经济发展不能突破客观因素制约,④错误。
6.(2025·四川南充期末)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于2024年12月26日至28
日在南京市举办。本次大会以“校企双向奔赴 师生携手共创 政产学研金
协同 开创科技转移转化新局面”为主题,共吸引425所高校报名参会,其
中241所高校累计携2 716项成果进行现场交易,吸引2 747家企业、200多
家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金融机构,合作项目涵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对此,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加强协同能促进量的积累,推动生产力质的飞跃
③坚持系统观点,运用综合思维方法指导协调发展
④正确的决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
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意愿,①排除;实践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的基础,④排除。

7.下列古语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
是( )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④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过度依赖网络容易使人消沉,克服对网络的依赖则通常让人
变得健康向上”,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或损之
而益,或益之而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都体现了矛盾双方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②③符合题意;“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知之愈明,则行之愈
笃”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均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不一致,①④排除。
8.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处理好“抓紧改”和“徐图
之”的关系。“当前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需要打攻坚战的,就抓紧改;
需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就徐图之。”这告诉我们( )
A.人们对同一对象会有多种真理性认识
B.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C.要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D.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解析:选B。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A
错误;材料表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B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
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C错误;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与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无直接关系,D排除。
9.秋葵是一种质地黏稠的绿色蔬菜。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提炼加工,利用
秋葵创造出一种能够迅速形成物理屏障从而启动血液凝固的生物黏合剂,
可以在不缝合的情况下为狗和兔子的心脏、肝脏止血。未来几年,这种生
物黏合剂有望在人体上得到普遍应用。由此可知( )
①秋葵的功能和属性是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创新的前提
②生物黏合剂的研发是一个改变事物固有联系的过程
③从给动物止血到给人止血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④秋葵价值的具体实现方式会通过实践活动发生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材料说明秋葵的功能和属性是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创新的前提,
①正确;生物黏合剂的研发是借助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②错误;从给动物止血到给人止血并不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③错误;秋葵最开始只作为蔬菜食用,现在通过提炼加工,可以制成生物
黏合剂,说明秋葵价值的具体实现方式会通过实践活动发生变化,④正确。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
首哲理诗。诗作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启示人
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
真理的客观性,③不选;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④不选。
11.(2025·北京通州区期末)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治愈”“解
压”“诗和远方”等网络热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
困难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动营造“治愈瞬间”、仔细体味
“幸福时刻”,让人生充满温暖与亮色,成为青年人进行心理调适、积蓄昂
扬斗志的新手段。这说明( )
①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其发展而变化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①材料未涉及,排除;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②错误。
1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简称“突发事件应对
法”)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
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该法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法
律依据,有助于控制、减轻和消除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这充分说明
( )
①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该法修订能更好地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
供法律保障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将推动我国社会更
加健康发展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修订后的法律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突发
事件应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材料说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该法修订能更好地为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法律保障,也表明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
展,修订后的法律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①③正确;最新修订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涉及生产
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②排除;④材料未体现,排除。
13.某地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制机制,推出社区扶贫工厂,
与艾草加工企业合作,把艾草制作成高山艾条、艾绒被、高山艾足浴包、
石墨烯艾绒护腰等多种产品。这不仅增加了艾草的附加值,还带动两村
200余户村民种植艾草达7 000余亩,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使艾草成为群
众的“致富草”。这反映了( )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把握艾草多样性联系可以更好实现其价值
③新机制体现了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④增加艾草属性是艾草成为“致富草”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某地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当地
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这表明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①入选;该地把艾草制作成高山艾条、艾绒被、高山艾足浴
包、石墨烯艾绒护腰等多种产品,表明把握艾草多样性联系可以更好实现
其价值,②入选;新机制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③不选;艾草的属性是客观的,不能增加,④错误。
14.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
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同时也强调了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
转化为发展实绩。这说明( )
A.“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是一个有序的系统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C.“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是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社会历史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解析:选D。“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从不同方面说明我国经
济发展的情况,不涉及有序的系统,A错误;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B错误;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是指规律,“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
现实,而非规律,C错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
变,但是也存在困难,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正确。
15.汕头小公园顺昌街区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特色,融入非遗、文
创、营地等时下年轻人热衷的时尚元素,匠心打造潮音广场、草坪剧场等
多个区域,涵盖美食餐饮、文化体验、主题民宿、休闲购物等多种业态,
一站式满足游客汕头之旅的多重愿望,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这反映了历
史文化街区活化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根本目的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要将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传承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为根本目的,①
错误;汕头小公园顺昌街区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特色,融入非遗、
文创、营地等时下年轻人热衷的时尚元素,反映了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传承
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正确;
文化发展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④错误。
16.(2025·江苏淮安期末)2024年11月,淮安市博物馆举办了《汉字中国
王者归来——殷墟上的汉字源头艺术特展》,汇集了殷墟青铜器、甲骨文
发现和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声光电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让观众
能够与甲骨文和青铜器亲密互动,近距离感受中华历史文明的深厚底蕴。
该展览( )
①体现了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的内容
②说明了不同文明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
③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④通过科技创新,展示了中华历史文明的独特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该展览汇集了殷墟青铜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的最新成果,承
载、表达和展现了文化的内容,①符合题意;②中“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排除;该展览通过科技创新,利用声光
电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展示了中华历史文明的独特性,④符合题意。
17.“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之路,也是文化、友谊之路。在“一带一路”建
设中,面对不同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 )
①固守民族文化,强化自身优势 ②尊重民族差异,包容多样文化
③倡导文明宽容,促进互学互鉴 ④全面吸收借鉴,认同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对不同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
教信仰,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尊重民族差异,包容多样文化,倡导文明宽
容,促进互学互鉴,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明显错误。

18.由于缺乏电影基础工业的支撑,科幻片的拍摄一直是我国电影产业的短
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批科幻影视作品相继涌现,在
世界观建构、价值观传递、故事情节设置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社
会广泛好评。这表明( )
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影视作品创作要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③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
④优秀电影作品必须立足市场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批科幻影视作品相继涌现,在
世界观建构、价值观传递、故事情节设置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社
会广泛好评,这表明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的
意识形态导向,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影视作品创作要融通中外文
化资源,②不选;优秀电影作品要立足实践,④排除。
19.浙江省溪头村入选2024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溪头村是龙泉青瓷烧制
技艺的传承地,近年来,该村依托青瓷文化,建立“不灭窑火”共富工坊,
开发传统工艺体验、民宿等新业态,打造瓷源文化传承空间等旅游品牌,
让文旅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工程。材料表明( )
①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②文化赋能经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④文化发展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有利于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材料表明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
展优势,文化赋能经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①②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创作源泉,③错误;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错误。
20.2024年12月4日,我国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
怀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充沛创造力和旺盛生
命力。春节申遗成功( )
①反映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作为与担当
②表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得各国人民的认同
③说明通过兼收并蓄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④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春节申遗成功让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的春节
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充沛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反映
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作为与担当,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
大生命力和感召力,①④正确;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错误;材料强调春节申遗成功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没有体
现兼收并蓄,③不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为顺应新时代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
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
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红
绿灯实时感知车流量、自动优化配时,提高车辆通行效率;门禁系统自动
识别身份、供水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提升社区居住品质……通过综合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让城市变得更“聪
明”更“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意见》提出的合理性。(12分)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
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为顺应新时代智慧城市发展
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意见》,《意见》的提出将促进城市的发展。②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意见》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加强规划
管理等方式,让城市更有“智慧”,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③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化智慧城市发展可以提
升人民生活品质,打造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每点4分
22.故宫文化遗产是中华5 000多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汇聚地,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紫禁城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之大成,集中体现了自秦汉以来“大一统”
的共同心理、“致中和”的哲学思维和严整均衡的礼序传承,以及天人合一、
顺时施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存藏其间的186万余件(套)文物藏
品,跨越了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以及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各个不同的历史
时期,连缀成一部不间断的物质文明史,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持
续不断又灿烂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
新时代新征程,故宫博物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为指导,不断加大故宫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的力度,稳步推进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和活力故宫建设。故宫
博物院将坚持守正创新,更好肩负起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使命,全力将这座国际一流的博物馆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
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故宫文化遗产传承与
创新利用的关系。(10分)
答案: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具有同一性,一方的存在
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也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
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分)故宫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利用强调
了两个不同方面,故宫文化遗产传承为故宫文化遗产的创新利用提供基本
前提,故宫文化遗产创新利用为故宫文化遗产的传承开辟新路径,故宫文
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利用中得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5分)
(2)故宫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故宫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
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传承故宫文化遗产的意义”为主
题撰写一段短评。(6分)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在
150字左右。
解析:第(1)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需要调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
识,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关系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属于
开放性试题,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
值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
的价值观。故宫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中华
文化。(3分)传承故宫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
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揭秘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增强民族的认同
感与归属感。(3分)
23.材料一 “和”文化源远流长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安徽省桐城市市区,有一
条长约百余米、宽仅两米的窄巷——六尺巷。巷虽窄,但蕴藏其中的“以
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
材料二 “和合之美”绽放独特魅力
一个“和”字,尽显大国气度。国之交,亦如邻之交。“和合共生、天
下大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民族基因。“天人合一”的宇
宙观凸显共生精神、“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体现共赢精神、“和而不同”的社
会观展现共融精神、“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彰显共善精神。
以“和”为题,中国正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传统与现代的
结合、中国与世界的融通中,“和合之美”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了独特魅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和”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实践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答案:①“和”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彰显了中
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还涵养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观。②“和”文化在实践
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适应了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
能够为治国理政、解决当代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③“和”文
化中和而不同、和平发展等思想观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
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每点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