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10.2滋养心灵 教学设计(含单元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式学习】10.2滋养心灵 教学设计(含单元分析)

资源简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滋养心灵教学设计
01.单元教学设计。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围绕“珍爱我们的生命”展开,引导学生感知生命,敬畏生命,增强守护生命健康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健康观和幸福观。本单元是对前两个单元的拓展和深化,也为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奠定基础。本单元从生命不断发展的角度,将生命理解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不断丰富的过程,揭示我们的生命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可贵,进而做到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充盈生命,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教学设计与实践依据课程标准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部分对应的课程内容及教学建议:“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探讨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战胜困难,增强抗挫折能力;学会利用专业心理干预解决心理困扰问题,预防自我伤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议题,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和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1)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要求:
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的要求: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课程目标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育健全人格。
自尊自信。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
积极向上。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单元项目化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故事分享、探究分析、成果展示等方式,在完成“生命的故事”主题分享活动中体会生命的特点,增强敬畏生命的认知,学会珍惜自我生命,珍爱他人生命,坚定生命至上的理念。
通过问卷调查、采访活动、资料搜集、交流分享、成果展示等方式,在制作“守护生命安全手册”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护急救知识,提高防护能力。
通过探究分享、辨析观点、情境体验、成果展示等方式,在制作“健康家庭行动方案”和“滋养心灵短视频”过程中学会爱护身体、滋养心灵,能够关注自身身心健康状态,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不断丰富精神世界,保持良好生命状态。
(2)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安全,保持身心健康。
难点:提高防护能力,学会滋养心灵。
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分享生命的故事认识生命的可贵,敬畏生命;通过制定安全指导手册、健康家庭行动方案、滋养心灵短视频等项目化学习任务,提升守护生命安全的能力,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珍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
02.教学内容分析。
《滋养心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十课《保持身心健康》第二框的内容。第一框阐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爱护身体的方法。本框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与精神丰富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滋养心灵的方法。滋养心灵,一方面要知道良好的生命状态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精神丰富;另一方面要学习和践行保持心理健康、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学生应当懂得涵养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可以促进幸福生活,培育美好健全的人格。本框内容是第三单元中“感知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后一课时内容,对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幸福观,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本单元的情感升华,也为下一单元《追求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本课时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成就幸福人生。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03.学情分析。
已知点:初中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开阔的眼界,学生已经开始思考生命这一话题,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对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困惑点:出现心理不良状态时不能有效处理,抗挫折能力不强,对于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比较陌生,并且难以将相关方法付诸行动。
发展点:学习和践行保持心理健康、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培育健全的人格。
04.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滋养心灵的方法。
难点:如何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命质量。
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帮助中学生小俊“滋养心灵”的短视频素材,掌握滋养心灵的具体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与分享中,感悟生命质量的提升,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
0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中学生的校园生活视频。 师生共同总结: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屏有所感悟,并用词语描述视频中中学生的良好状态。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校园生活场景视频营造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学生感悟良好的生命的状态,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师生也总结出“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既点明了上一节课的课时主题,又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滋养心灵》。
探究新知 环节一:入项——真实情境
教师活动 呈现情境:小俊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科目增多不太适应,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慢慢的,他在学校里不再自信洋溢,遇到困难很容易情绪低落,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最近,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常常觉得任何努力毫无意义。 思考:小俊出现了哪些不良状态? 形成驱动性任务:制作“滋养心灵”的短视频以帮助小俊。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情境分析小俊的不良状态,从而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 小结:小俊的适应能力不强、没有积极的内心体验、缺乏生命的活力、没有有效激发个人潜能;精神生活匮乏,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好。 心理健康的表现: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素材进行改编,形成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学生初步感知心理健康的表现,并根据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帮助他人,形成本节课的驱动性任务,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习。
环节二:施项——探讨“滋养心灵”的短视频素材
教师活动 任务一:从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指导小俊调节心理状态。 任务提示: 1.研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做好记录并派代表分享。 2.方法要求:介绍方法并列举与方法相对应的实例素材。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寻找帮助小俊解决心理困惑的方法和实例素材。 滋养心灵的方法: (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网络资料、观看知识讲座等方式,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减轻心理压力、到大自然中欣赏风景以转移注意、合适的运动以舒缓低落的情绪等方式调节心理的不适。 寻求帮助:可以向朋友、家长、老师求助,还可以同专业心理咨询师等信任的人交流。 磨砺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面对挫折,我们要先改变自己的消极想法,多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战胜挫折和困难。方法:说服自己接纳挫折、培养幽默感、积极寻求帮助、培养兴趣爱好、眼光放长远、关心帮助他人等。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围绕保持心理健康角度寻找方法和实例素材,指导小俊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分享、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滋养心灵的方法,探究保持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并将探究的方法和实例素材形成帮助小俊的短视频的主体素材,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教师活动 任务二:探讨帮助小俊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和实例素材。 视频: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陈临溪、陈铸蹊的事迹。姐弟俩喜欢阅读、刻苦学习,利用语言社交平台和不同国家的人对话,已经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连线。他们自主探索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用自己的力量传播中国文化。他们还从小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听障儿童及听障儿童家庭加油鼓劲。 思考:他们是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生命充满活力的呢? 请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享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和实例素材。 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将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榜样故事和自身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素材都放入倒帮助小俊“滋养心灵”的短视频中。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分析情境、表达观点。 学生从丰富精神世界的角度分析榜样人物是如何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命的质量的。 另外,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丰富净胜世界的方法和实例素材,形成指导小俊解决问题的短视频主体素材。学生在活动中也学到了滋养自己心灵的方法。 滋养心灵的方法: (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另一方面,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如从好书中汲取精神养料,做自己热爱且有意义的事,走出家门拓展生命的体验,参观博物馆、旅游景点,参加志愿活动、劳动体验等。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陈临溪、陈铸蹊的事迹,学生增强了向榜样学习的意识,也明白丰富精神世界的具体方法,知道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底气和能力,提升人生境界,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师活动 任务三:片尾曲素材鉴赏 歌词:希望 治愈 心若晴空万里晴 灵泉润养意安宁 烦忧皆化清风去 康健神思岁月荣 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 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滋养心灵需要保持心理健康 磨练意志 增强生命的韧性 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要像那棵树一样 深深地扎根土壤里生长 无论风雨还是晴朗 都努力向上生长 不怕困难阻挡我的梦想 我会一直坚强勇敢向前闯 让生命充满力量 去实现心中的愿望 学生活动 学生理解要将指导小俊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歌词中,欣赏用AI制作的片尾曲,并懂得欣赏音乐、写作等也是滋养心灵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 片尾曲是形成帮助小俊的短视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再次领悟本节课的重点知识,AI形成的歌曲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也向学生传递了在生活中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在愉悦的氛围中丰富了精神生活。
环节三:拓展提升
教师活动 设问:在探讨帮助小俊“滋养心灵”的短视频素材过程中,谈谈你的收获。 展示“五育并举”保持心理健康的图片。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强调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我们本节课探讨的滋养心灵的方法与党和国家的这些政策是相符合的。 将蕴涵“健康希望 关爱”的绿丝带帮同伴互相系在手腕上。 同学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健康,去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在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师生小结。 收获知识:知道滋养心灵的重要性和方法。 培育了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懂得友爱互助、保持积极向上、能够有序参与、学会制作短片...... 学生了解“五育并举”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增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意识。 系绿丝带的活动让学生既关注自己的心灵,也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设计意图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既有知识方面的收获,又有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突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通过展示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突出党和国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我们探讨的相关方法是可行的。系绿丝带活动呼吁青少年应该珍爱生命、追求健康,去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