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 1.B 2.A 3.A 4.A
5. (1)C
(2)示例:行孝亲敬老之举;写孝亲敬老文章;集孝亲敬老图片;看孝亲敬老影片;听
孝亲敬老报告
(3)示例一:孝亲从心开始,敬老从我做起。
示例二:做孝心少年,弘传统美德。
6.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柳暗花明又一村 会当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5 分,有错别字,少字,多字均不给分)
7. C
8. (1)剧情方面:剧情紧凑且有反转,将传统故事讲出新意,让观众眼前一亮,获得了 8.5
的评分,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2)画面呈现:动画制作精良,画面美不胜收,每一帧都堪称壁纸,画面评分高达 9.0,
给观众带来极致视觉享受。
(3)文化内涵:很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得到新诠释,文化
内涵评分 8.0,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4)角色塑造:哪吒等角色性格鲜明、形象饱满,让人印象深刻,角色塑造评分 8.5,使
观众迅速代入故事。
(5)创新驱动:主创团队秉持“敢为人先”的魄力,坚持做观众没见过的东西,以创新
为价值内核,契合市场需求,赢得观众青睐。
(6)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不仅有力展现我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高超水准,更折射出我国
优秀艺术创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读与演绎。(根据材料三、四任意答出
四点,每一点给 1 分,共 4 分)
9. 示例:尊敬的饺子导演,您好!我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忠实观众,看完影片后深受
感动。您和团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令人敬佩,哪吒的成长故事让我感同身受。影
片的精美画面、动人音乐和深刻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时代精神。感谢您用
匠心打造如此优秀的作品,期待未来更多精彩创作!(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 分)
10.A:敷衍、不在意 B:送父亲去车站,“我”看到父亲像做错事的孩子般的模样 C:
愧疚、感动 (3 分)
11. (1)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被“我”和妻子斥责后内心的愧疚,失落与
难过,也表现出父亲的小心翼翼,同时为下文“我”内心产生心酸、愧疚之感做铺垫。(3
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篙”比作“爱的光柱直插云霄”,生动形象地写出竹
篙在“我”心中的神圣地位,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3 分)
12.结构上:解开了前文“我”对父亲送来的梨为何如此甜的疑惑,使文章情节更加完
整、合理;同时也为后文“我”和妻子的感动、愧疚做了进一步的铺垫,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父爱的深沉与无私。
内容上:通过母亲的话,补充交代了父亲为了让梨更甜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如竖竹篙、
遮雨、不喷农药、捉虫、施农家肥等,体现了父亲对子女深深的爱。 (4 分)
13.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想要知道梨树是如何挂满父爱的。②
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父亲与梨树之间的故事展开,父亲对子女的爱都
寄托在梨树上。
③“挂满父爱的梨树”作为文章的线索, 贯穿全文,使文章情节围绕着梨树展开,条
理清晰。 ④“挂满父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
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愧疚和赞美之情。(3 分,每答出一点给 1 分)
14.A
15.山河破碎,悲痛难抑 魂魄归来,誓死报国(2 分)
16.器皿(容器、盆、碗等) ④ (4 分)
17.(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而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艳。
(2)贤士君子(或读书人)失节于他人,也像这(松树)一样。 (4 分)(每小题两个采分点,
译错一个或没翻译扣一分)
18.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2 分)
19.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寄予了作者对君子人格的肯定和追求,表达了作者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志趣。乙文通过歌颂于逆境中顽强生长的松树来赞美
君子的正直品格。(4 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0.A
21. (1)社会原因;祥子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的中国,“乱”是对当时一切事物
最好的概括。祥子的正直善良和能干,在当时那个社会显得那样得格格不入。
(2)婚姻原因;与虎妞的结合完全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被算计。虎妞的陷阱与欲擒故纵,
让祥子无处可逃,同时她也成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促成人物。在虎妞怀孕后,祥子因
为一种做父亲的情感而对生活产生希望,但却随着虎妞难产死去而灰飞烟灭。
(3)爱情原因;在虎妞死后,小福子一度成为了祥子生活的希望。可是,随着这唯一的
支柱的死亡,祥子彻底走进了生命的死胡同。
(4)个人性格局限;健壮、老实、坚忍,但又保守、狭隘、自私。(3 分,言之成理酌情
给分)
22. 作文
写作 (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 一类卷(43 - 50 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选材新颖,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情感真挚,书写工整美观,无错别字。
- 二类卷(35 - 42 分):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选材较新颖,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情感
真实,书写较工整,有少量错别字。
- 三类卷(27 - 34 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一定
情感,书写较潦草,错别字较多。
- 四类卷(18 - 26 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情感虚假,书
写潦草,错别字多。
- 五类卷(0 - 17 分):文不对题,内容空洞,结构残缺,语言混乱,抄袭严重。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七 年 级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一、积累运用(20 分)
走进名人故事,探寻家国情怀,于文字间领略赤诚担当。
【墨韵寻踪】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无一不让我崇敬。通过阅读语文教科书,
使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鞠躬尽 cuì( )的“两弹元勋”邓稼先,A 鲜为人知的
巾帼英雄花木兰,B 沥尽心血为民族呐喊的鲁迅……黄河奔腾不息的英雄气 pò( ),老
山界工农红军锲( )而不舍的顽强精神,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 C 可歌可泣的事迹,丰
饶( )土地上传来的声声誓言,都凝聚成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承担家
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 D 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这种情怀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
传统的结果。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汉字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粹 迫 qiè ráo B. 瘁 魄 qiè ráo C. 瘁 魄 qì náo D. 粹 迫 qì náo
2. 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鲜为人知 B. 沥尽心血 C. 可歌可泣 D. 亘古不变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无一不让我崇敬。
B. 通过阅读语文教科书,使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承担家国情怀。
D. 这种情怀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结果。 【敬长崇德】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4. 小语为完成手抄报作业准备了几句名言,请你帮他挑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一句(3 分)
A.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B.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C. 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D.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5.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为本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韵千年】
七年级期末试卷 语文(7 1)
6. 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处。(5 分)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 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
(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诗人杜甫勇攀高峰, 俯瞰山河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二、阅读与鉴赏(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请你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导演谈《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作理念
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初衷。他表
示,哪吒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
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现代
社会中产生新的共鸣。”
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导演团队在剧本创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他们深入研究了各种
版本的哪吒故事,从传统神话典籍到民间传说,力求挖掘出哪吒形象最核心的精神内涵。在
角色塑造方面,导演大胆创新,赋予了哪吒更加立体的性格特点。“我们希望哪吒不再是一
个简单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有着成长烦恼、内心挣扎的年轻人。这样的角色更容易让现代
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③在动画制作上,导演团队也下足了功夫。他们采用了先进的动画技术,力求呈现出
最精美的画面效果。同时,在音乐创作上,影片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京剧唱腔、
民族乐器演奏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来源:导演采访)
材料二:票房破百亿!《哪吒 2》靠什么赢得市场?
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 2025 年春节档票房冠军,成为
中国首部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动画电影。
②138 家公司组成动画界的“万龙甲”,4000 余名创作者合力托举,1900 多个特效镜头、
1 万多个特效元素……《哪吒之魔童闹海》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不仅有力展现我国动画电
影制作的高超水准,更折射出我国优秀艺术创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读与演绎。
③导演说“一定要做观众没见过的东西”,创新正是这一电影赢得观众的价值内核。好
作品不愁没观众,好产品不缺消费者。亿万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正是我国超大规模市
场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活力所在;充分发挥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是
赢得消费者的不竭动力。
④今天,我国消费市场呈现“需求升级”“重心下沉”趋势,蕴藏新赛道、新机遇。以“敢
为人先”的魄力不断开掘蓝海,用“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锐气打磨产品、服务,迈向高质
量发展,我们底气十足、动力十足。
(来源:《人民日报》)
材料三:观众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评价
七年级期末试卷 语文(7 2)
评价维度 评分(满分 10 分) 评价内容
剧情 8.5 剧情紧凑,有反转,将传统故事讲出了新意,让人眼前 一亮。
画面 9.0 动画制作精良,美不胜收,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壁纸。
文化内涵 8.0 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有创新,让传统文 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角色塑造 8.5 哪吒等角色性格鲜明,形象饱满,让人印象深刻。
(来源:某知名影评网站)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精彩剧情、精美制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春节档票房 冠军,成为中国首部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动画电影。
B. 导演团队为挖掘哪吒形象的核心精神内涵,深入研究了从传统神话典籍到民间传说 的各种版本的哪吒故事。
C. 电影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折射出主创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读与演绎, 却未能很好地展现我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高超水准。
D. 从观众评价来看,影片在剧情、画面、文化内涵和角色塑造等方面都得到了较高认 可。
8.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主创团队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结合材料,也可结合《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内容,
在微博上给饺子导演私信留言,发表你的感想。(50 字以上)(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 10~13 题。
挂满父爱的梨树
胥雅月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是院里梨树上的梨子熟了,让我摘点儿进城吃。还说
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他早送梨进城了。
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敷衍着回答他,等休息时抽空回家。可我心里却冷漠地
想着,回家特意摘些梨进城,像城里没有梨似的。更何况妻子听父亲电话如此说,更是不以
为然,还帮我算起账来: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到几十斤梨。再说今
年的雨水多,梨不甜,水分大。因而我未把父亲的电话放在心上,忙自己的事去了。
③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突然瘸着腿出现在我家门口,身后还背着一只蛇皮口袋,
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口袋,挺沉!父亲跟在我身后进屋,嘴里不住提
醒着,袋里放的是梨,你轻点儿放下,别碰伤了。
④一听父亲是送梨进城的,我有点儿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大老远送梨来,干吗?
七年级期末试卷 语文(7 3)
你腿还未痊愈,至少进城前先打个电话,好让我去车站接你呀!”
⑤父亲突遭一番埋怨,傻愣住了,良久,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
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坏掉呀!再说,中秋节也该用梨敬月呀!”父亲几乎涨红了脸来表白
进城送梨是一百个正确的。
⑥妻子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她的心情和我同样,她刚要说上几句,被我
使眼色阻止了。不过她还是冷冷地撂下一句:“爸,你以后再这样,我们不管你了。知道吗?
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 2 元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噎得没一声言语,仿佛自己
走错了家门。
⑦或许因为我们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午的饭他吃得很少。午后,他把蛇
皮口袋里的梨一个个拾出来,平放在餐桌上,执拗地回乡了。送父亲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像
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皱着眉头,耷拉着头,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的话放
在心上,可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不时地用手抹自己的眼窝。突然,我感到一阵心酸,有一
种愧疚的感觉袭来。我想挽留父亲住下,他还是犟着走了。
⑧回到家,我看到餐桌上一个个硕大的梨。眼前浮现出十几年前父亲和我们忙着栽梨树
苗的情景……谁知,正当我沉浸在对梨树的追忆时,妻子一声“把梨送给邻居吧”惊醒了我。
我立即拒绝:“不!”说完我随手拿起一个梨,皮也未削张口就咬,一嚼,一股甘泉直涌心田,
妻子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梨肉递给我,我轻声说,你也该尝
一口,家梨更甜!妻子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真削了一个吃起来。然而,她只吃了一口,
便也惊讶得停住了手说,这梨咋这么甜?一点儿不像市面上卖的!
⑨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心里想着,父亲不
知是用何种方法才让家里的梨树长出如此甜津津的梨。
⑩一日,我和妻子回乡看望父母。父亲去了屋后的田里,只有母亲在家。母亲热情沏茶
后,我悄声地说起父亲送梨的事,又顺带了一句怪母亲的话:你怎么让父亲一人送那么多的
梨进城?谁知,母亲听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今年的梨树呀,你父亲费了神了,他早从
天气预报中听说今年雨水多,一开春,他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了四根竹篱。待梨树挂果,再
逢雨天,他总是拉上塑料纸替树遮雨,说是这样长熟的梨依然原汁原味。他呀,把这棵梨树
当成自己的命根子,有虫也不喷洒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上,踮着脚跟儿捉虫,施肥也是农
家肥,说是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产品。一天天,他看着梨长大成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人老了,不能为子女做些什么,而子女对我们这么孝顺,唯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
甜心……
我再也听不进母亲的话,眼中温热起来。走到院中,那梨树周围依然静立着的竹篱,
顿时像几束爱的光柱直插云霄。
我终于泪流满面。而身旁的妻子,眼睛也早已湿润了。
10. 结合选文,补全下面表格。(3 分)
七年级期末试卷 语文(7 4)
段落 事件 “我”的态度/心情
①—② 父亲让我回家摘梨,“我”忙自己事未回。 A____________
③—⑥ 父亲进城送梨,“我”和妻子斥责父亲。 埋怨、冰冷
⑦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酸、愧疚
⑧—⑨ “我”拒绝妻子送梨提议,吃梨感受梨的甜美。 C____________
11.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3 分)
送父亲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皱着眉头,耷拉着头,一瘸一拐
地走在我的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选文第⑩段写母亲的话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请分析标题《挂满父爱的梨树》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 14、15 题。
登岳阳楼①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②东南坼③,乾坤④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⑥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年),此时杜甫漂泊湘江一带,他的很多好
友如李白、高适、严武等都已去世。②吴楚:今湖南湖北及安徽、江西部分为古楚之地。今
江苏、浙江及安徽、江西的部分为古吴之地。③坼:裂开。④乾坤:指日月。⑤有孤舟:杜
甫漂泊湘江未曾定居。⑥戎马:指战争。
1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写了自己登上岳阳楼的所见所思所感。
B.首联“昔闻”与“今上”工整对仗,既点明了诗题,也表达了对岳阳楼的向往,以
及登上岳阳楼的欣慰之情。
C.颔联写景,纵目远眺,只见吴楚大地被气势雄阔的洞庭水分裂,天地日月似乎也在
波涛汹涌中沉浮,“坼”“浮”也隐含着朝廷局势的动荡不安。
D.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豪迈,颔联带有悲愤,颈联转为悲伤,尾联
变为凄苦。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15. 尾联写诗人“凭轩涕泗流”,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中蕴含着诗人哪些情感。(2 分)
七年级期末试卷 语文(7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 16~18 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①,灌之
溉之,蓬蓬如偃②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③岫岭④之间,干⑤青云,凌碧霄,矫矫⑥
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如何也?嘻!士君子之失身⑦于人,亦犹是尔。
(王晫《松喻》)
【注】①节:树木枝干交接处。②偃(yǎn)盖:车盖或伞盖。③夫(fú):代词,那些。④岫(xiù)
岭:山峰。⑤干:冲。⑥矫矫:威武的样子。⑦失身:失节。
16. 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4 分)
字词 出处 方法 释义
盎 有人移之 盆盎 据形索义:“盎”(àng)是形声字,形 旁是“皿” (1)推测“盎”的意思与_____有关
凌 凌碧霄 语境推测:①冰凌。②侵犯,欺压。 ③杂乱,交错。④升,登上。 (2)(填序号)______
17.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托物言志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志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阅读从《骆驼祥子》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
“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
七年级期末试卷 语文(7 6)
大了。
【文段二】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
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
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文段三】
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
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文段四】
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
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
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19. 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段一“他的希望更大了”说的是祥子想拉车挣钱,回老家买地建房,过安稳日子。
B. 文段二祥子“几乎要哭出来”,是因为他终于买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C. 文段三祥子的车“没了”,是因为有一次他把车拉到了警戒区域,车被宪兵抢去了。
D. 文段四“连哭都哭不出声来”是祥子因为虎妞难产死了而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20. 《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无疑会给你强烈的震撼。祥子的悲剧
原因何在?写下你阅读探究的结果。(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21. 生活中,总有一些温暖的回忆,如冬日里一缕阳光,让人在寒冷中感受到爱和力量,在
暗夜找到前行的勇气。看到《山海经》,鲁迅便会想起长妈妈带给他的温暖和感动;看 到紫藤萝,宗璞睹物释怀,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永恒……
请你以“想起__________时很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③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人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用 XX 代替。
七年级期末试卷 语文(7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