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苏联(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从一国到多国:根据地图,指出二战后新增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东欧八国拉美一国亚洲四国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改变了世界政治的版图(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面对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美国如何应对?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47年,实行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目的成立影响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实质: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②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③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面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又是如何应对呢?2.苏联模式的推广: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3.中苏关系的发展:1949.10.11950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9.10.31949.12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中苏建交毛泽东访问苏联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高潮。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1.背景: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斯大林模式单一公有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排斥市场指令性计划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改革迫在眉睫。1953年3月,莫斯科举行斯大林哀悼仪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病了把苏联改残了把苏联改垮了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2.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执政(1953——1964)赫鲁晓夫1953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访华。在位期间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1964年下台。赫鲁晓夫(1894-1971年)时间内容 政治经济结果 1956年-1964年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以失败告终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2.赫鲁晓夫改革:很多赫鲁晓夫的照片里都有玉米玉米哥失败的原因: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失败的,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存在严重偏差。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3.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时代(1964-1982)勃列日涅夫(1906-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超级强国。 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1982年因心脏病去逝。时间内容结果评价①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②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1964年-1982年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3.勃列日涅夫改革: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1978 1054 1400坦克 1968 8500 324001978 10500 50000飞机 1968 5100 40001978 4500 4600战舰 1968 360 3201978 172 240二、苏联的改革与发展4.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0年10月15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戈尔巴乔夫时代(1985-1991)时间内容 经济政治结果评价1985年-1991年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不佳。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揭露苏联共产党历史的阴暗面)和“政治多元化”。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特点:先经济,后政治哪些国家的版图发生了变化?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的概况:看视频,了解东欧剧变的过程,回答问题:1.巨变从哪年开始?2.东欧巨变国家有几个?3.巨变的实质是什么?4.巨变的表现?1989年8个国家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导致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经济:实行私有化的市场经济。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国家为什么会发生剧变呢?材料: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的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世界知识》根据材料,说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外部原因: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1) 时间:(2) 过程:(3)原因:事件:八一九事件——催化剂1991年12月1991年12月25日19时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苏联(社)俄罗斯(资)(4)实质:(5)影响:社会制度改变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从理论和实践上动摇了苏共的地位,扰乱社会主义思想就势必会造成苏联的完整性受到侵害,走向坍塌。——邢广程《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嬗变》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忽视市场规律,树立个人崇拜。用时间来等待社会主义自己的变化,通过西方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渗透,和平地,不通过战争就可以使“社会主义”蜕化为“资本主义”。——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预言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苏联解体(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5日解体)立陶宛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91.12立陶宛独立91.891.1290.391.391.6全民公投是否需要保留联盟叶利钦当选俄罗斯首位民选总统八月政变(失败)乌克兰独立独联体成立12.25苏联正式解体91.8辞苏共中央总书记易错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共同根本原因: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都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1.东欧剧变,苏联的失败,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世界历史总在曲折中前进。2.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启示:1.从国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两者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课堂小结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二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1949 经互会 东欧照搬苏联模式1949 中苏建交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勃列日涅夫改革——畸形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共同原因:苏联模式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西方大国“和平演变”实质: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启示: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事求是1.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 (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 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课堂小练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