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州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 期末考试卷
(完卷75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红山文化时期的墓葬形式多样,包括土坑墓、石室墓和木棺墓等。其中,石室墓和木棺墓通常具有更高的防腐与保护功能,而土坑墓则是最常见的形式,通常呈现为简单的土坑,葬者直接埋入地下。这反映出,当时
A.早期国家形成 B.阶层分化明显
C.社会分工发展 D.社会矛盾尖锐
2.东汉时期,民间立碑之风大盛,故吏和门生各自为府主或业师立碑,地方豪族则参加长吏的立碑活动,所立碑刻包括纪事碑、功德碑、墓碑等。魏晋时期,国家推行碑禁政策,禁止“门生、故吏这样的非血缘性政治团体不经朝廷批准擅自立碑”。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传统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B.统治者意图加强集权
C.士族专权态势日益显现 D.地方豪强势力已消解
3.宋代官吏考核制度中,磨勘法与考课法并行。据学者研究,磨勘法以资历为升迁基准,需逐级审查官员历纸(档案文书),而考课法则标榜“以德行、劳效、治事为三科核验政绩”。这两种制度的设计反映宋代
A.政治风气因循守旧 B.行政效率低下
C.官员考核标准严格 D.权力分割过细
4.至元年间,元朝政府调配大批蒙古人、汉人及南宋军民到岭北行省凿井开渠。该地区手工业、农牧业和渔猎业相结合,“数十年来,婚嫁耕植,比于土著;羊牛马驼之属,射猎贸易之利,自金山、瀚海沿边诸塞,蒙被涵煦,咸安乐富庶”。以上材料反映了
A.元朝的统治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B.南北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C.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政策
D.全国户口分布格局发生了改变
5.表1为明代社会经济史部分最新研究成果。据表1可知
表1
研究单位 研究路径 研究成果
香港中文大学 运用NER技术从7.8万条黄册记录中提取人口数据 发现正统年间华北户均人口下降速度较江南快2.3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 通过图神经网络,整合《东西洋考》与沉船考古数据 还原月港(福建漳州)贸易的17个核心节点
浙江大学 建立“隆万银流”模型 证明1567—1582年日本白银输入量占明朝货币增量的53%
A.技术突破推动史学研究量化 B.隆万年间日本对华贸易逆差扩大
C.正统年间全国人口总量下降 D.明朝后期对外贸易以东南亚为主
6.元代大都官匠为40万。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官匠数目为13367名。清前期,在工部和宫内长期造作的官匠最多时统计,总共为3544名。从上述变化可推知,清前期
A.“工商食官”格局趋于瓦解 B.手工业产品商品化趋势显现
C.匠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 D.民营手工业生产的活力增强
7.道咸以来,变乱迭起,国渐贫弱……夫晚清学术界之风气,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这反映了
A.天朝上国观念转变 B.国人全球视野的拓展
C.变局中的经世思潮 D.中体西用实践的深化
8.表2为清朝国旗的诞生历程。它表明晚清政府
表2
时间 历程
1862年 总理衙门决定以三角形黄龙旗作为中国水师官船的标志,称作“官旗”
1868年 蒲安臣率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各国时,自作主张制作了一批三角龙旗,权当国旗使用
1872年 清政府将黄龙旗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大清官方轮船
1876年 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展馆插有黄龙旗,作为中国的标志
1888年 清廷批准李鸿章的奏请,规定大清国旗为长方形,黄色,中画青色飞龙,大清从此有了正式的国旗
A.重视维护外交领域主权 B.利用国旗神化封建皇权
C.近代国家意识逐步增强 D.设置国旗以增强内聚力
9.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对传统家族制度进行法律层面的改造,如“惯行之族规与成文之族规不容歧视”,但违背法规、有害公序良俗之家法族规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人妻者,得有私财”。这些规定
A.兼顾稳定秩序与法治改革的需要
B.注重司法体系与家族制度的调整
C.宣扬了民主共和与自由平等的观念
D.解决了发展经济与移风易俗的难题
10.图1是1931年《红星报》第60期刊登的一幅漫画《疾病是革命胜利的障碍物》。该漫画反映出中华苏维埃政府
图1
A.将保障民生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B.重视调整土地革命的斗争策略
C.卫生防疫服务于意识形态建设 D.致力于推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11.哪吒原为佛教护法神,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变为中国神话中的英雄。而在当代影视改编中,哪吒形象又展现出新的魅力。1979年《哪吒闹海》塑造反叛强权的经典形象,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则突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哪吒形象的演变
A.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B.彰显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C.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创新 D.反映市场经济下文化消费大众化
12.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铭记征略,敕建了三十余根纪念碑式的圆柱,分布于帝国边境或重要地点。石柱上刻有铭文宣扬仁爱和非暴力思想,主张建立以慈悲和智慧为基础的社会。由此可知,阿育王旨在
A.塑造民众政治认同 B.宣扬君权神授
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D.推行行省制度
13.13世纪的西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论证神学问题时,系统地运用逻辑学和自然哲学,通过一系列基于经验观察和理性推理的论证方式,将神学命题转化为可辩论的哲学问题。材料表明,当时
A.哲学沦为了神学的附庸工具 B.古希腊哲学影响教会神学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主流思想 D.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束缚
14.在美国最早提出实行文官制度的任克思在1868年的报告中有“中国之文官制度”一章。同年爱默生(美)在向中国外交使节演讲时也说中国社会上都非常尊重教育,走到我们的前面,这就是中国值得光荣的凭证。上述认识
A.体现中美之间的双向互鉴 B.皆以美国国情为考察视角
C.体现美国舆论的理性思考 D.旨在学习中国的选官制度
15.阅读图2苏联1928—1940年的部分经济数据,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图2
A.苏联模式基本解决了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
B.新经济政策为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准备条件
C.农业集体化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D.苏联的经济建设为卫国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16.2025年1月,因美国政府对TikTok(抖音国际版)禁令将生效,大量美国用户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就经济生活成本、医疗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多方面与中国网友展开“对账”交流。对此解释最全面的是
A.数字技术加速中美文化交流 B.社交媒体成为中美竞争的新阵地
C.经济全球化深入到文化领域 D.逆全球化浪潮下民间交流的韧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其中第17、18题各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难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致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回国,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件原文
材料二 “英国并不是唯一希望与我们帝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野蛮国家(barbarian land)。假设其他国家都仿效你的坏榜样(evil example),要求我给他们每个人都提供一个交易场所,我怎么可能同意呢?”
——某英国教科书在讲述鸦片战争起因时转译的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王的信件
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该英国教科书对信件的转译存在哪些问题,并辨析作者这一历史叙述所潜藏的动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作为香料的代表——丁香,本是产自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的野生自然植物,是大自然的馈赠。后经不同族群识香和用香的社会活动,从马鲁古群岛流动至环南中国海区域,并通过不同族群的转运,传播至东到东北亚、西至欧洲的早期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6世纪以后,丁香开始在不同人群操弄下,从自由贸易商品变成了殖民体制下的垄断产品,并定向输入地中海地区。20世纪以后,在本地族群的反思与现代民族国家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下,丁香重新回归全球贸易市场。可以说丁香的流动历程集中体现了香料在不同历史空间中物性的变化与再造。
——摘编自童莹《时空脉络中的奇香——马鲁古丁香贸易的人类学研究》
据材料,简述丁香“在不同历史空间中物性的变化与再造”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香料“变化与再造”的因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虽主导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但为维护自身产业利益,在关税保护方面采取多项措施。1974年出台《1974年贸易法》,赋予美国政府对损害其贸易利益的外国“不合理、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并实施单边制裁的权力。该法案强化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权,成为后续贸易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纺织服装、钢铁等传统产业蔓延至家电、汽车、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均设置关税壁垒,加剧了美日贸易摩擦。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引发多国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摘编自《美国工业与政府政策》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的需要,党和政府实行了保护性高关税政策,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工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关税政策逐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1979年至2001年,中国签订多个双边贸易协定,通过《海关法》建立法制框架,并首次自主调降商品税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大幅降低关税水平,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连续自主降税,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和“零关税”制度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例如,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中就包括对部分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以及对最不发达国家产品实施零关税待遇等措施。
——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政府制定关税政策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我国政府在关税措施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大国在关税问题上应有的态度。(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如下: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选择一处古代中国的文化遗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要求:包含遗产主题、遗产描述、列入理由,表述成文,史论结合,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福州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 期末考参考答案
1-5 BBCAA 6-10 DCCAA 11-16 CABBDD
17. 问题:没有如实转译,而是添加了作者个人偏见;用“野蛮国家”“坏榜样”等贬义词转译,扭曲了乾隆的真实态度;将英国驻京的要求,篡改为通商的要求。(4分)
动机:塑造清政府骄傲自大的负面形象;激发读者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掩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美化侵略);向英国学生渗透扭曲的历史观;为英国“通商战争”的说法提供依据。(4分)
18. 历程:由地方自然物产转变为自由贸易商品,再转变为殖民垄断商品,最后到全球贸易品。(4分)
因素:海、陆丝绸之路加强各地的交通;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掠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促进;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新兴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4分)
19. (1)特点:双轨并行(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并存);维护自身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实施单边主义;针对性强;灵活性。(8分)
(2)不同之处:从保护性高关税逐步转向合理化;严格履行承诺,推动规则制定;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体现出负责的大国国际担当。(6分)
影响:对国内经济: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提高了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对国际贸易: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对国际关系: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每个角度2分,3个角度得6分)
(3)态度:平衡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坚持多边主义与法治原则;包容与开放的合作态度;关注发展中国家利益与公平贸易;灵活应对国际经济格局变化。(4分)
示例一 主题:良渚古城遗址——见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址。(2分)
遗产描述: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体现稻作文明最高成就的中心聚落遗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5分)
列入理由: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阶级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宗教信仰)的早期区域文化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是见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址。(5分)
示例二 主题:敦煌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2分)
遗产描述: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以彩塑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5分)
列入理由: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欧亚文明互动、中原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相对完好的佛教历史遗迹之一;代表了我国在4~14世纪佛教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欧亚文化汇集和交融的结晶。(5分)
示例三 主题: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2分)
遗产描述:北京古城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拥有八百年的城市发展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都城市,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作为封建中国首都的杰出典范,北京古城在世界城市规划和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5分)
列入理由:北京中轴线的规划格局整体展现出“左祖右社”的传统都城理想范式;建筑与景观集中表达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于礼仪和秩序的强调;而多元化的空间组织更为国家礼仪文化与传统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北京中轴线与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见证了中国社会从传统王朝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5分)
其他申报方案,言之有理即可。如:长城、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