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图木舒克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图木舒克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图木舒克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
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1838年,林则徐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说明鸦片泛滥使( )
A.清政府兵弱财匮 B.中国贸易出超
C.清军战斗力削弱 D.英国贸易出超
2.1793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外交使团来华。英方的记载是马戛尔尼对乾隆行觐见英王的礼仪,单足跪地,但免除拉皇帝的手亲吻的动作。而中方大臣和珅在奏折中说,“臣等即令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中英双方记载的差异说明( )
A.历史真相无法考究辨别 B.史料信息须甄别其真伪
C.和珅的奏折更接近真相 D.英方记载较为真实可信
3.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革。“大变革”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这场战争的一系列条约,构成条约体系,将中国牢牢地禁锢在外国的特权之下;焚毁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标志着文明古国被彻底打败并遭到无情的羞辱。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虎门销烟民族英雄林则徐在1841年曾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
A.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索款2100万元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3000万两
6.1853年5月,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热情地肯定了中国爆发的一场革命,说:“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而在1862年6月,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中,口气就完全不一样了。文章开头他就说:“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没有任何口号。”马克思说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上奏朝廷指出:“与洋人交涉数十年,彼以通晓汉文为能,而我官员多不识洋文洋语,致交涉中屡被蒙蔽。”奕 也认为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使外交屡屡受挫。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清政府在当时( )
A.废除八股取士 B.创立京师同文馆 C.实施清末新政 D.创办京师大学堂
8.1896年,英法达成协议,云南、四川的一切权利由两国共享;1898年,英德达成协议,天津到山东南部的铁路由德国修建,山东南部到镇江对岸的铁路由英国修建。这表明( )
A.日本因战争放弃瓜分中国 B.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勾结占领中国山东
9.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启蒙思想家猛烈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批判旧伦理,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强调戊戌变法( )
A.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B.促进西方先进技术传播
C.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 D.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0.这场运动虽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1.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等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清政府瓦解是大势所趋 B.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12.某著作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秩序的崩溃,第二阶段是改良与革命,第三阶段是民国时期的探索。请你为作者补充第三阶段的史料加以论证,恰当的是( )
A.清政府创办近代海军 B.严复宣传了维新思想
C.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D.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13.五四运动以后一年中出现了诸如北京“工读互助团”、天津“觉悟社”、湖北“共存社”、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广东“新学生社”等三四百个进步社团。这些社团的活动( )
A.得到北洋政府的公开支持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4.刘允建在《第一次国共“党内合作”的起因与过程探析》中指出,国共两党尽管有着巨大的阶级差别,但共同的目标使它们走到一起。材料中的“共同目标”是( )
A.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中共二大的最低革命纲领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5.“红四军向赣南、闽西发展以来,随着农民、学生、小商人等群体在官兵和中共党员中的比例增大,军队内部滋生滋长出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些思想严重影响了军队的组织纪律和党的路线贯彻执行。”这段话是古田会议召开的( )
A.背景 B.经过 C.内容 D.影响
16.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
A.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D.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17.李宗仁认为:“抗战至此已是千钧一发的关头,我如能在津浦线上将敌人拖住数月……抗战还可继续……如我军在津浦路上的抵抗迅速瓦解,则敌人可直趋武汉,囊括中原……则抗战前途便不堪设想。”他深感责任重大,亲自指挥了(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万家岭战役 D.百团大战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年以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日本全面侵华始于( )
A.198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B.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
C.1931年策动了九一八事变 D.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推行“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政策。以上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
A.革命性质的改变 B.民族独立任务的完成
C.国际形势的演变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1924年8月,孙中山发表演说:中国受条约的束缚,丧失政治主权,不但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据此可知,孙中山强调民族工业发展需要( )
A.维护共和制度 B.推翻清朝统治 C.反对列强侵略 D.加强中外交流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它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1)材料一中涉及的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2分)试分析你认为这场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晚清统治集团进行了一场自救运动,运动中不仅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还发展交通运输业、编练新式军队,兴办教育。
材料三:这次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了,它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军阀割据在政治上、社会上带来了种种黑暗腐败。
(2)材料二涉及的是哪一运动 (2分)材料三中的“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分)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有何共同之处 (2分)
材料四: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道路怎么走 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不久,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3)材料四中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 (2分)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事件是什么 (2分)
(4)近代中国寻找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2分)
22.所谓近代化,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
——摘选自赵博宇《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2)依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改良夭折”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了几千年帝制的终结,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
——摘编自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3)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指哪次革命?(2分)归纳该事件的历史功绩。(2分)
材料四: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依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作出贡献的领导者,并说明其口号。(4分)
材料五: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陈伟国《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5)依据材料五,写出张謇“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什么?(2分)
材料六: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6)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镰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信念永恒》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砸向旧世界的镰头撞击”使中国革命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4分)
材料二
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来了”。——《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严峻的形势”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4分)
材料三 在这28年中,中国共产党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带领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压迫;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带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中华儿女进行了艰辛的十四年抗战,赶走了欺凌中国人民的日本帝国主义。一一翻开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28年历史,是延安人民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强大支撑;是太行山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筑起了“铜墙铁壁”;是江淮人民的独轮小推车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余劲草、张艳《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导向》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依靠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4分)
24.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表格,请你依据表格信息,以“民族的脊梁”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10分)
时期 时间 人物
古代 1561年 戚继光
1661~1662年 郑成功
1685~1686年 康熙帝
近代 1839年 林则徐
1937年 谢晋元等
1838年 李宗仁
1940年 彭德怀
要求:文中须包括与表格中的任意6位人物相关的反抗外来侵略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影响,以及从这些人物身上感受到的优秀的品质。史实准确无误,语言清晰流畅,200字左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图木舒克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
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C A B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D A C B D D C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计60分)
21.(1)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等。(符合题意即可)
(3)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
(4)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旧式的农民运动不能救中国,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符合题意即可)
22.(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2)原因:触及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政治体制。
(3)革命:辛亥革命。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领导者:陈独秀、胡适。口号:民主与科学。
(5)道路:实业救国的道路。
(6)特点: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技术,到制度,由浅入深。
23.(1)变化: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理解: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形势: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说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百团大战;领导敌后战场,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3)成就: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压迫;赶走了欺凌中国人民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
24.提示:
历史事件:抗倭斗争、雅克萨之战、收复台湾、虎门销烟、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美援朝。
影响略
优秀品质:敢于斗争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
论述: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康熙帝领导雅克萨之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谢晋元等领导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彭德怀领导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黄继光等领导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敢于斗争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