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奎屯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奎屯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以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材料中的“◆”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它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19世纪末,清政府遴选驻外使臣的标准,由科举正途和洋务能力并重向注重西学素养和出洋阅历转变。这表明清政府( )
A.改变用人观念应对困局 B.废除科举制度回应社会诉求
C.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D.推进洋务运动到“求富”阶段
4.下表系列事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近代中国( )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1874年 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19世纪70年代 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A.台湾地区被美日俄三国侵占 B.人民英勇抗击西方列强的侵略
C.边疆地区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872年到1875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体现近代列强的侵略范围变化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6.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现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自强”“求富”理念得到推广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凸显
7.著名史学家戴逸在研究戊戌变法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哪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挽救民族危机 B.促进经济发展 C.开启民智觉醒 D.加速政治革新
8.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这名小贩的话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 )
A.1842年 B.1898年 C.1901年 D.1912年
9.孙中山曾回顾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无不视他们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庚子义和团运动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肘叹息”。舆论的变化反映出( )
A.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孙中山成为革命党领袖
C.反清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D.辛亥革命增强民族认同
10.今湖北总工会院内有一座纪念碑,其碑文记载:“驻此地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营革命党人由熊秉坤率领,毅然发难……一举夺取楚望台军械库,各路起义部队随即纷纷响应。”此碑文在介绍(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1.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这一事件( )
A.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体现了和平过渡政权的智慧
C.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标志着封建制度彻底终结
12.史学家把1916—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B.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D.北洋军阀割据纷争不断
13.在近代中国人民强国之路的探索中,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进行的探索活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它爆发的导火线 B.它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口号
C.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D.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5.在参照大量史料、回忆录、采访和读解历史照片后,沈尧伊创作了下面所示油画《遵义会议》。这幅油画( )
A.客观记录了当时的会场实况 B.带有作者对历史的合理想象
C.生动展现了遵义会议的内容 D.是研究遵义会议的一手资料
16.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斯大林曾言:“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这些论断一致认为中国抗战( )
A.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B.助推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D.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到:“在1945—1946年的和谈期间,共产党人在赢得舆论的对比方面,已获得成功。人们普遍相信,共产党人是诚心诚意的。而当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数星期后单方面撕毁了几项政协协定时,政府便在这场较量中失去了信任。”这反映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A.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 B.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
C.国民党撕毁政协协定 D.中国共产党赢得舆论
18.土地改革后,农民不仅以“穷人翻身坐天下,自己参军来保驾”为口号,踊跃参军参战。还全力保障前方的粮食、被服等军需供应,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材料强调了( )
A.战术指挥的重要性 B.人民群众的作用 C.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D.发展经济的迫切
19.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北京,传统的大袖长衫、对襟唐装仍为常见服饰;改造后的长袍马褂和旗袍渐趋流行;洋式衬衣、西裤、皮鞋等也得到推广。这折射出当时( )
A.区域发展均衡 B.中西文化的交流 C.娱乐生活多样 D.社会阶层的流动
20.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折线图,对其发展各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掀起发展实业热潮
D.1937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
——摘编自王振川主编《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6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口号。(4分)并根据图片概括此事件的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即可)(4分)
材料三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佩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并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 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摘编自八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4分)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企业的创办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材料三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 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摘编自《历史》(岳麓书社出版社)
(3)根据材料三 概括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并结合所学,说明“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的理由。(4分)
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漫长而又艰辛。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2分)
【独立自主篇】
材料一
(1)在图一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哪一年?(2分)图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
【探索发展篇】
材料二 “经过半年的艰苦斗争,数不清的大小战斗,证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拖不垮的、打不烂的。几经失败、周折,我们在……站稳了脚跟,扩大了、巩固了……这块革命根据地。”“不愧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没有井冈山去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明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2)材料二所指的革命根据地是哪个根据地。(2分)
【乾坤转折篇】
材料三 (图三:遵义)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图三反映了什么事件 (2分)在此事件的过程中,确定毛泽东领导地位的是哪次会议 (2分)
(4)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中,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 (2分)
24.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95年 大生纱厂创建
“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25年 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手中
九一八事变后 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解放战争期间 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B D C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C B A B B B B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计60分)
21.(1)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综合国力的衰落
(2)口号:自强、求富;主要措施:派遣留学生;重视海防,创办海军;创办民用工业。(写出两点即可)
(3)主张:变法维新。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22.(1)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旅顺大屠杀
(2)官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产品面向市场;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3)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变。
23.(1)时间:1921年;事件:南昌起义。
(2)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事件:红军长征;会议:遵义会议。
(4)经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4.观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一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加之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大生纱厂无力维持,最终落入官僚资本手中。创办于一战期间的荣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九一八事变后,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剥削,生存艰难,陷入困境。解放战争期间,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结论:中国的民族工业孕育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工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生存艰难,难以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