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初,诸侯辖区作为王朝的地方政区组织,其重要官员的任命与统御权掌握在周王手上,周王对于封国人事任免权的控制深入到诸侯宰辅层级。周朝此举( )
A. 扩大了国家疆域范围 B. 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 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D. 推动了内外服制度完善
2. 秦统一后,通过颁布法律将六国遗民编户入秦,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把六国遗民划分为普通编户或需集中监督者,予与分别管理。秦朝的做法( )
A. 确保了基层社会秩序稳定 B. 得益于文书行政管理的推行
C. 开启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 D. 有助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
3. 220 年,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士人的资品,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这( )
A. 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 B. 抑制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
C. 反映了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 D. 加强了对地方官员有效管理
4. 《唐律疏议》规定:责骂、诅咒祖父母、父母死的,以谋杀处;父母故,却密不举哀的,判处流刑;守丧期嫁娶之事的,判处徒刑三年。这反映出唐代( )
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 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
C. 儒家思想开始融入封建法典 D. 弱势群体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5. 元朝在边疆地区广设驿站,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规定当地部落必须提供驿站所需的人力、物力,保障道路畅通,“驿传往来,不异内地。”据此可知,元朝的上述举措( )
A. 缓和了各民族间矛盾 B. 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C. 丰富了民族交融的形式 D. 加强了边疆与内地间的联系
6. 明廷规定土司死亡,承袭人须赴朝履行手续后才得继任。又规定土司的近亲属均可承袭,违法土司子孙则不准承袭。遇承袭之事朝廷必委官查勘,呈部奏准方得承袭。明廷意在( )
A.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 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C. 强化对流官的管理 D. 保障茶马贸易的畅通
7. 1876 年,总理衙门就吴淞铁路赎回一事致英国驻华公使照会说:“盖中国铁路,向所未有,一旦开筑,骇人听闻。”盛京将军都兴阿说,修筑铁路“势必各处挑挖濠堑,安设机器……不顾民间生计田庐,妨碍风水重地”。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近代化进程的艰难 B. 引进新商业经营形式 C.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 铁路修筑技术的落后
8. 辛亥革命后,中国虽出现政党林立的现象,但各政党的主要精力都在直接参与政务,对于构筑自己政党的群众基础方面,还没有来得及着手实质的工作。待各政党遭到专制势力打压时,转瞬即消散。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 文官制度建设条件的缺乏 B. 封建帝制观念根深蒂固
C. 政党沦为了专制统治工具 D. 政党政治失败的必然性
9. 如图中根据地建立于( )
A. 土地革命时期 B. 局部抗战时期 C. 全国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0. 1950 年6月15日,陈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指出:“中国是散漫小生产占优势的大国,私商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为发展商品的交流,国家允许私人资本经营商业,这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是有利的。”“国家允许私人资本经营商业”有助于( )
A. 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 B. 推动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
C.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 推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11.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电网、4G网络规模等稳居世界第一,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城乡公共交通快速发展。这表明我国( )
A. 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B.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C.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善 D. 国民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12. 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城邦“公职的专职化被尽可能地控制在相当小的范围内。每一个公民都能做士兵、立法者、裁判者、行政管理者——即使做不了执政官,也定能成为议事会的成员。”这表明雅典公民( )
A. 推崇贵族寡头政治 B. 具有良好的从政素质 C. 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D. 缺乏公平竞争的精神
13. 公元496年,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接受了罗马基督教的洗礼,正式皈依基督教。此后,克洛维的侵略扩张得到了基督教会的大力支持,而教会也从克洛维手里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金银财富。据此可知,当时法兰克王国( )
A. 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 B. 基督教会压抑民族意识 C. 等级君主制逐渐形成 D. 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
14. 如图“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示意图。据此可推知,该贸易( )
A. 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B. 加速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
C. 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D. 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15. 从19世纪中前期开始,英国政府成立了许多新的组织机构,如卫生总署、医务部、地方政府事务部等,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如《公共卫生法》。这表明,当时英国政府力图( )
A. 压制宪章运动的发展 B. 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 C. 消除经济危机的隐患 D. 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16.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199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的比重为18.7%,到2023年这一比重已上升到4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经贸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参与度、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一变化表明( )
A. 国际经济旧秩序已瓦解 B. 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加强
C. 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 D. 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十一年(1672年),浙江的“盐钞银”被摊入地亩银;三十六年(1697年)至四十一年(1702年)又先后将浙江、湖北、山东等省的“匠班银”分别摊入田赋银中征收,“地丁”之名始见于此。至康熙五十一年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开始把全国的丁额、丁银基本固定下来,取消了“滋生”部分的人丁税;再经“摊丁入亩”,便进一步使全国各地的“丁役”“匠班银”等诸样名色的人头税,统统摊入到田赋之中,合称“地丁银”。“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清人王庆云评价说:“惟均之(指丁银)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贫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所不便者独家止数丁而田连阡陌者耳”。
——摘编自彭云鹤《试论清代的“摊丁入亩”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赋税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带领全党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制度前提、物质基础和理论准备,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也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典范。
——摘自王伟光《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以齐桓公、管仲为代表的齐国统治者,通过“均地分力”“相地而衰征”“与民分货”等政策,对井田制及其税收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以调动土地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齐国政府在沿河岸边顺水流方向修筑堤坝,并在堤坝周围的不毛之地修建水库,同时还设置专门官员维护和修补堤坝和水库。当时战争频繁,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为防止富商大贾操纵粮食市场、盘剥百姓,管仲主张,统治者在农忙季节,要准备好农民需要的物品和工具,无钱农民可以向政府租借这些物品和工具,完工后付给政府一定的租金后归还,以保证不误农时,确保粮食丰产。管仲还认为齐国应关注诸侯国间的粮食市场,利用商战使他国屈服。
——摘编自张杰《粮食安全视域下的〈管子〉农业管理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齐国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齐国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意义。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21年,英国王室向东印度公司征收的税金多达2万英镑。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大多数英国君主都授予公司特权。1609年,詹姆士一世颁布特许状重申保护公司的香料贸易垄断权;1623年,授予公司任命官员、审判和惩罚下属的权力;1627——1631年间,查理一世甚至出钱购买公司股票,使自己成为公司股东;1661年,查理二世进一步扩大了公司权力,包括可以宣战、媾和、维持军队、设立法庭、独立处理与印度及其他国家关系等。
——摘编自孟宪凤、王军《东印度公司与1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中,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持续深刻调整,尤其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严重挑战。面对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上百个成员达成一致的困难空前加大,新议题的拓展困难重重。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陷入僵局的同时,世界各国都在通过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达成协议,由此寻求建立其他贸易关系。如2020年11月,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摘编自原鹏飞、王映雪《全球贸易体系的变化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印度公司获得这些“特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贸易体系的变化并指出我国应对策略。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渐进性和试点推广性;税制整合深化;以税负公平与社会稳定为导向;强化国家控制与效率提升 。
(2)历史作用:减轻底层民众负担,稳定农业生产秩序;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遏制户口隐匿现象;抑制土地兼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
【18题答案】
【答案】论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与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论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符合国情的理论成果,引领中国实现了从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曾照搬苏俄 “城市中心论”,却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中屡遭挫折。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深刻分析农村与城市的力量对比,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与中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村反动势力薄弱”实际相结合的创见。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逐步积蓄力量,最终以“工农武装割据”打破了城市武装起义的教条束缚。1945年,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结合,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路径。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们没有照搬苏联“疾风暴雨式”的集体化模式,而是通过农业互助组、手工业合作社等渐进式道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小生产占比高的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突破“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教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此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新挑战,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到“双循环”应对全球化变局,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无不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发展潮流的深度结合。
结论: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次理论飞跃都源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每一次实践突破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19题答案】
【答案】(1)主要做法:调整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兴修与维护农业水利设施;为农民提供低租金的农业工具与农业资源;调控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维持粮价稳定;加强粮食市场管控力度,打击富商大贾操纵粮食市场。
(2)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齐国的农业发展与粮食增产;保障齐国的粮食供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齐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经济基础,进一步提升了齐国的综合国力;为后世的农业管理思想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题答案】
【答案】(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权”:贸易垄断权;行政与司法权;政治与军事特权;外交自主权。
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扩张海外贸易;重商主义政策推动;王室财政需求;殖民竞争需要。
(2)全球贸易体系的变化:多边贸易体制受挑战;区域贸易协定兴起;贸易格局多元化。
我国应对策略:坚持多边主义;深化区域合作;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强国际协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