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铭》中评价道:“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然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 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作者意在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上的交流C.满足了隋炀帝南巡的需要D.是导致隋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2.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唐玄宗前期实施一系列改革,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由此可知,治世局面的出现离不开( )A.和平稳定的环境B.赋税制度的改革C.统治者合理的政策D.贤臣能将的辅佐3.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契丹族和女真族的共同之处是( )契丹货币 (契丹效仿中原汉字的“方块”形制,采用汉 字的上下左右结构来设计制作契丹货币) (大臣)劝太祖改女真旧制,用宋官制度。 ——摘编自《金史》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B.拥有先进冶铁技术C.重视中央官制改革D.与南宋长时间对峙4.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说明,行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促进边疆开发B.扩大疆域范围C.加强文化专制D.巩固统一局面5.“海外商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市舶司要派官员验货入关,征收关税必不可少,宋太宗时,关税税率先为20%,后改为十征其一,宋神宗时一度改为十五取一”。据此可知,宋朝(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政府鼓励海外贸易D.开创中外交通新局面6.明成祖在位22年,受郑和下西洋的推动,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 )A.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B.给朝廷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C.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7.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专备三边军饷”。1573年,张居正开始进行改革,至万历十年(1582 年),太仓积银已从改革前的常年不足200万两增至600万两。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简化了税收手续C.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D.杜绝了官吏贪污8.《潜书》记载,陕西有民谣日:“挨肩膊,等闯王。闯王来,三年不上粮。”《国榷》记载,京城被攻克前有“家家一缸水,门前迎闯王”的民谣。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白莲教起义B.陈桥兵变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9.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官僚机构臃肿B.手工工场成熟C.农业生产恢复D.人地矛盾突出10.下表总结了明朝部分科学巨著的基本情况。据此可知,明代科技(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是明代医药学家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宋应星《天工开物》 全面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末的农学著作,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西方科技知识的农业百科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明朝地理名著,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A.注重突破传统理论B.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C.仅服务于农业生产D.迎合了世界发展趋势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 (10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革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是重“德行”,考试为辅,“德行”关不过,不可能得到州郡举荐;考试是次要的,不过是“量才录用"而已。而隋唐科举取士,则重考试文词。——摘编自祖慧、龚延明《科举制定义再商榷》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三军机处结构简练,只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层……每日奏折多者五、六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末一日,奏折多至百余件者,皆于当天办完,没有耽搁过一日者。紧急事当时交下,随撰随进……军机值庐,不准任何人窥探打听。 ——摘编自赵奇《军机处--清王朝中央秘书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隋唐科举制相比汉代察举制的进步之处。(2分)简述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与盛唐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同之处。(2分)(3)根据材料三图A、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元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变化。(2分) 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军机处的特点。(2分)12.(10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晚唐到五代,北方战事一直没有停歇,而且战争惨烈程度往往令人为之侧目,相比之下,烧及南方的战火并不炽烈,由于南方地区的劳动力主要来自战乱的、先进的北方。在战火中能够逃离他乡异地者多属青壮年人及有资财、有学识、有地位的人。这些人到了南方,为南方带来了人才、资金和技术。自然条件优越的南方……社会经济自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摘编自傅蓉蓉《北宋前期南方经济圈形成与文学转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曾开放海禁。后来由于英国等殖民者在中国沿海从事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广州一处通商,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处理对外贸易事务,贸易处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晚唐到五代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材料一图片体现出唐长安城的哪些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城市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2分)简述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三、探究题(共10分)13.(10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 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结合材料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两例,以“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文成公主入藏 “澶渊之盟” 元朝设宣政院 “隆庆和议” 清廷册封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