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一历史期末试题 2025.7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成语“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无阻。)出自《南史》。在出兵南下灭掉陈朝前,隋文帝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三次征讨辽东 D.创立科举制2.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嫘祖 B.冯太后 C.慈禧 D.武则天4.“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秧马 D.翻车5.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藩镇割据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隆庆和议”6.907年,朱温建立起的政权是( )A.后梁 B.后唐 C.后晋 D.后汉7.下列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延续 B.唐末农民起义的继续C.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政权分立8.得到西北各民族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的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9.唐朝时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是A.突厥 B.回鹘 C.渤海 D.南诏10.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是A.《回回药方》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11.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的是A.孙思邈 B.僧一行 C.郭守敬 D.朱熹12.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的唐朝思想家是A.韩愈 B.范缜 C.柳宗元 D.白居易13.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方针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 B.崇文抑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14.11世纪,某一改革中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保甲法”等措施,这一改革被称为( )A.孝文帝改革 B.范仲淹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1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朱元璋16.“澶渊之盟”对双方来说都有收获,辽得到了财物,宋也收回了一部分领土。尤其是条约签订之后达到了实现长久和平的目的。材料所述为“澶渊之盟”订立的(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内容17.《满江红》中“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中涉及哪些皇帝( )A.宋徽宗、宋高宗 B.宋高宗、宋钦宗C.宋徽宗、宋钦宗 D.宋太祖、宋太宗18.元朝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今天的广州在元朝时最有可能隶属于A.江西行省 B.西域都护府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1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圆形方孔钱 B.五铢钱 C.交子 D.会子20.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1.“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材料描述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22.“瓷”与“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瓷”有器型颜色纹饰,“词”有墨迹情怀精神,二者的辉煌时代均出现于( )A.隋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23.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盛唐气象 B.元朝的统治C.明朝的对外关系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4.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人们欢迎和拥护“闯王”是因为他( )A.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B.完成了国家统一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阻止了清军入关25. “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绽异彩。”这句诗赞颂我国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国粹艺术,该国粹艺术被誉为“国剧”,它是( )A.昆曲 B.散曲 C.杂剧 D.京剧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26.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22分)【政治与经济的和谐】材料一: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陈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忆昔》(1)概括材料一中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的发展趋势。(1分)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原因。(一点即可,1分)材料一划线处内容印证了材料二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1分)材料二作者及其诗歌分别被后人誉为什么?(2分)【君主与大臣的和谐】材料三: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直言规劝)……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齐康允(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列举唐朝时期著名的一对相处“和谐”的君臣。(2分)【制度与人才的和谐】材料四:张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富家子弟 学识:胸无点墨、平庸至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李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3)如果你是隋炀帝统治时期的主考官,上面哪个人有资格被录用 (1分)写出与此相关的考试制度。(1分)结合所学指出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隋朝选官标准发生的变化。(2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材料五:如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隋(运河)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唐)皮日休《汴河铭》)(4)写出A和B城市的名称,C处河段的名称。(3分)分析皮日休对大运河评价的两则材料,在评价方法上的共同之处。(1分)【政府与边疆的和谐】材料六:首都博物馆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备受瞩目。在第四展馆“和同一家”展出了著名的历史画卷——唐代画家阎立本(活跃于唐太宗时期)的作品《步辇图》(如图),从色彩上看,画作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巧妙地利用了红色、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呈现出一团和气、喜庆的气氛。(5)指出《步辇图》所属的史料类型。(1分)从历史角度分析画作色彩“呈现出一团和气、喜庆的气氛”的原因。(2分)【中国与世界的和谐】材料七:应邀赴日传佛法,六次东渡毅力坚。十年不懈传文化,设计佛殿成国宝。历经艰险求佛法,西游天竺美名传。历尽心血成典籍,佛学史学共珍藏。(6)写出材料七赞颂的两位著名人物。(2分)(7)通过上述对隋唐历史的探究,概括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2分)2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时间 历史事件610年 隋炀帝第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641 年 文成公主入藏唐朝 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 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1281 年 元朝在东南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1295年 元朝在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1662 年 (①)收复台湾1684 年 清朝设台湾府1697 年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1653、1713年 顺治正式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清廷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 清朝设置(②)1762 年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葱岭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1)请把上述大事年表中①②补充完整(2分)① ;②(2)依据表格,概括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三点即可,3分)(3)参考下列示例,从上述表格中选择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得照抄示例。)(8分)示例:观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历史七下期末测试参考答案2025.71——5BBDBB 6——10ACDCC 11——15AABCA 16——20CCACD 21——25CBCAD26.(1)增长的趋势。(1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统治者励精图治。(一点即可,1分)小邑犹藏万家室。(1分)“诗圣”“诗史”(2分)(2)唐太宗 和魏征。(或者唐太宗和房玄龄或者杜如晦,唐玄宗和姚崇或宋璟)(3)李有才(1分)科举制(1分)从注重门第到看重才能。(2分)(4)A是洛阳,B是涿郡。C处是通济渠。(3分)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辩证、客观、全面。(一点即可,1分)(5)一手史料或者图像史料。(1分)原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请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或者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答出反映了唐蕃和亲或者文成公主入藏也可)(2分)(6)鉴真、玄奘(7)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等(言之有理,任意两点即可,2分)27.(1)郑成功、驻藏办事大臣(2分)(2)武力平叛(或者收复、战争、暴力冲突)、册封首领、设置管理机构、通婚(或和亲)、颁布法规等(三点即可,3分)(3)观点2分,三个历史事件及其影响6分,共8分。观点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2分)隋炀帝第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1分)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1分)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1分)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一点即可,1分)郑成功收复台湾,(1分)被荷兰殖民者占据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分)清朝设台湾府,(1分)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一点即可,1分)观点二: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文成公主入藏,(1分)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1分)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1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1分)清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清廷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分)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分)清朝设置驻藏办事大臣,(1分)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或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分)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1分)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或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分)观点三: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2分)史实: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清朝设置班藏大臣、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康熙平定了噶尔丹叛乱、乾隆设置伊犁将军。(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