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属于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唐朝 B.唐朝 宋朝 C.隋朝 元朝 D.明朝 清朝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历史上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有人评价“其为利也博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对这一事件正确全面的评价是
A.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B.虽劳民伤财,但功在千秋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
C.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D.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4.唐朝科举规模扩大,统治者给予科举及第者荣誉,这使文化修养成为人们广泛看重的身份标识,于是出现“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现象。这说明,唐朝
A.家庭关系受到冲击 B.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传统礼制趋于瓦解 D.科举制度影响风气
5.有学者认为,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然而在政治、经济、民族诸方面,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方面有强烈的凝聚力。该学者强调五代十国
A.孕育统一因素 B.政局动荡不安 C.延续唐末局面 D.经济遭到破坏
6.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材料表明安史之乱
A.造成了藩镇割据 B.导致了唐朝灭亡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引发了兼并战争
7.下面是通过时间轴建构的中国古代史时空图,其中阶段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C.③——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8.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数;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城市经济繁荣
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D.海外贸易发达
9.北宋熙宁四年,王安石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这表明,王安石变法首要解决
A.政府财政困难 B.军队人数膨胀 C.农业发展停滞 D.行政效率低下
10.澶渊之盟后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人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
A.岁币支出负担沉重 B.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
C.和议带来双赢局面 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
11.西夏以帝号称颂先师孔子,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修建孔庙,并在西夏广设学校
传授儒学。这些举措
A.推动西夏经济发展 B.消除民族间矛盾
C.促进民族文化交融 D.拓展儒学的内涵
12.如表中的史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南宋持罗盘陶俑 元朝火铳
A.科学技术的成就 B.交通事业的发展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都市文化的繁荣
13.元朝疆域辽阔,针对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实际情况,统治者废止边疆各地政策整齐划一的传统做法,在当地设置符合地方特点的管理机构。这体现元朝的边疆管理
A.宽松有序 B.高度自治 C.平等包容 D.因地制宜
14.为了编修历法,元朝郭守敬创制和改进了多种天文仪器仪表;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观测站,开展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活动,并对实测结果进行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这体现了郭守敬
A.注重国计民生 B.具备科学实证精神
C.总结传统经验 D.借鉴国外先进成果
15.《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16.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郑和)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明朝航海的持续发展
C.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D.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17.明末,皇亲、国戚、达官、贵僚或以暴力、或以各种名义大肆搜刮地产。“近来田地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然而“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据此可知,明末
A.朝廷赋税沉重 B.官僚机构臃肿 C.自然灾害频繁 D.土地兼并严重
18.明朝时,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苏州是著名的丝织印染中心,蜚声中外;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这说明当时
A.手工业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不断加强
C.农村自然经济受到猛烈冲击 D.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19.曾随郑和三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瀛涯胜览》中记载:“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曾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也在其《星槎胜览》中写道:“上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两则材料主要强调了
A.郑和船队总是遇到风浪 B.指南针对航海的重要作用
C.明朝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D.明朝的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20.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建有许多山西、陕西商人出入的山陕会馆,会馆内多建有戏楼,这促成了秦腔与山陕梆子的外流;运河也极大地便利了吴地徽州戏班进京。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山陕会馆成为文学中心 B.运河经济推动文艺发展
C.艺术作品得到皇室扶持 D.戏曲创作抒发忧患情怀
2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作者旨在强调
A.康雍乾时期君主开明 B.清朝君主专制达顶峰
C.近代清朝君主的无能 D.清朝高度集权的弊端
22.清朝时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繁荣
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了禁海令并推行闭关政策
23.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缩减 B.清朝前期人口数量不断缩减
C.人口激增导致人均耕地减少 D.人均耕地减少导致人口激增
24.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 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严重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C.导致许多农民和商人破产 D.引发了民生和社会问题
25.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二、 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6.辨别下列史实正误,在该题前的【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唐太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北宋匠人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元朝时设行省制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其中27题14分,28题16分,共30分)
27.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唐宋元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14分)
任务一 【打造经济和谐】
材料一 如表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贯) 35811000 45095000 约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贯) 60000000 14319000 约81:19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这种现象完成是在什么时候?(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任务二【创造政治和谐】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代汪洙《神童诗》
(3)材料二反映宋代政治的特点是什么?(2分)其积极作用是什么?(2分)
任务三【营造民族和谐】
图一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图二 元朝疆域图
(4)认真观察上面两幅图,指出图一到图二民族政权关系有何变化?(2分)从中你可
以得到哪些认识?(2分)
28.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发达的精神文化增强了唐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无论是在空间广度,还是社会深度都超越以往任何一代。唐太宗对周边民族采取的开明亲善政策,使唐出现了“胡、越一家”这种自古未有的和谐局面。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出现“胡、越一家”局面的原因。(2分)举一例说明唐朝开明亲善政策的表现。(2分)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2)根据材料二,写出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名称(2分),结合材料归纳其特点。(2分)
材料三 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3)写出材料三中的“贵国”的名称(2分)并用一句话对“余”做出评价(2分)
材料四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清朝于北方遏制了俄国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于北方遏制了俄国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
手段划定了边界的具体表现(2分),并归纳清朝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29.观察表格及宋元时期交通路线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重要史实简表
时期 交往史实 时期 交往史实
唐朝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 明朝前期 郑和下西洋
宋朝 设立①______,海路贸易兴盛 明朝中后期 ②____抗倭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 清朝 闭关锁国
图一: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图二:元朝交通路线图
(1)完成表格①②处内容的填写并归纳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4分)
(2)根据宋元时期交通路线图说说宋元时期交通路线的发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4分)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2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 、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C D A C D B A C C A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C D B B B D B C D D
二 、 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6.辨别下列史实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唐太宗”改为“唐玄宗”
(2)【× 】“沈括”改为“毕昇”
(3)【× 】“行省制”改为“宣政院”
(4)【√】)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其中27题14分,28题16分,共30分)
27.(1)经济现象:经济重心的南移(2分);时间:南宋(2分)
(2)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政府重视;(2分任答两点即可)
(3)特点:崇文抑武(2分);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分,答出两点即可)
(4)变化:从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2分);启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民族之间虽时战时和,但和是主流;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组成的。(2分,答出两点即可)
28.(1)原因:唐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增强;唐太宗对周边民族采取开明亲善政策。(2分)例子: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分)
(2)名称:行省制(2分);特点:管辖区域大;适应统一需要;权力大;(2分两点即可)
(3)名称:荷兰(2分);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2分)
(4)表现: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29.(1)①市舶司 ②戚继光(2分);特点:路径上看,从海陆并举到海路为主;方式上看,从和平交往到暴力冲突;政策上看,从主动开放到闭关政策。(2分任答一点即可)
(2)变化:宋朝时以海路交通为主,元朝时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2分);原因: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对外开放促进文明繁荣,封闭保守导致文明衰落。(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