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测试试卷历 史时量:60分钟 分值:100分温馨提示:本套试卷共两道大题,20道小题,试卷总共6页,希望同学们仔细做题,千万不要遗漏。答案请填到答题卡上面!一、单项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阅兵式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材料描述的是( )A. 北平和平解放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 开国大典 D.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2.美国人大卫在《最寒冷的冬天》中写道:“中国人用简陋的武器,凭借他们的独创性、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不得不正视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C.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D.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3.1954年,一位记者记录了一场盛事: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边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国家领导人在一起,商量着国家大事。这场“盛事”指的是( )A.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C.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1949-1959年期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刊登数量中,1950年以前私营企业广告占60%,1956年以后国营企业及公私合营企业占98%。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 )A.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积极提倡政企分开5. “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等史实说明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呈现出的特点是( )A.在改革中开放 B.在曲折中前进C.在传承中发展 D.在学习中创新6.“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DeepSeek”等名词是2025年的“流行语”。下面哪个选项符合1978年的“流行语”(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7. 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B.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8.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每个人都应在“中华号”巨轮上齐心协力、奋力前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汇聚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 )A.全面从严治党 B.凝聚中国力量C.改善生态环境 D.全面依法治国9.2025年3月,习近平在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时强调,“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我国为加强民族团结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方针10.“……方略在香港、 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11.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表示:“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始终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命运所系。”由此可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 )A.调整“三不”政策 B.坚持“九二共识”C.进行“汪辜会谈” D.奉行“独立自主”12.2025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海峡雷霆-2025A”演练计划,在东海相关海域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演练,对“台独”分子进行了有力惩戒,也是对外部干涉势力的严重警告,体现了人民军队将坚决打掉一切“台独”分裂图谋的决心。这体现了( )A.国际反华势力的日益猖獗 B.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C.“九二共识”的迅速达成 D.捍卫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13.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主要是因为,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 )A.互相尊重主权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C.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D.平等互利原则14.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是(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5.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政府随即发表声明“保护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保卫世界和平,是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职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不能坐视不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材料反映出中国研制原子弹是( )A.基于抗美援朝军事需要作出的决策B.基于国际形势和国防需要作出的决策C.基于经济发展需要作出的决策D.基于苏联的建议作出的决策16.北京冬奥会上,“来时‘迎客松’,别时赠折柳”诉说着中国式浪漫,剪纸等中国文化元素随冰雪盛会大放异彩,中国在世界面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 )A.文化自信 B.理论自信 C.道路自信 D.制度自信二、非选择题(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14分)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78~198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第二阶段,即1986~1991年,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1992年~1998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短短几年内就爆发极大能量,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5.4%,短短六年时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1亿吨。农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到1978年,仅增加了70元,而农村改革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176.2元。——摘编自陶林《土地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2分)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特点。(4分)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2分)18.(14分)根据下面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时间 事件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 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 中央兴办4个经济特区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WTO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党史专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昂首阔步踏入了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请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4分)(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6月,应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周恩来对印度进行访问,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提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有关各国中每一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共处,就会缓和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并有助于创造和平的气氛。——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材料二】“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主要是为遏制中国,要想从亚洲撤出力量就必须改善对华关系。此外,美国的巨商和财团早就把眼光瞄准了中国这个“东方神秘的国度”。恰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给美国提供了一个改善对华关系的极好契机。——摘编自侯峻《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原因论析》【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被称为什么?(2分)根据材料概括“这些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特点。(2分)请你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所以,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二】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哪里?(2分)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对“现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最终建立了什么体制。(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如何对待外国经验。(2分)材料二中“自己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2分)(3)综合以上材料,就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谈谈你的认识。(2分)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测试答案历 史一、单项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A D A B C A B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B D B C B A二、非选择题(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1)变化: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任答一点2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率显著提升;大型农机数量逐渐增加。(任答一点2分)原因: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或:国家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分)(3)特点:阶段性实施/分阶段实施,逐步推进;颁布法律,用法律保障;成效显著。(任答一点2分,共4分)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注重民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8.(1)“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分)(2)示例1相互关联的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1980年中央兴办4个经济特区,这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实践,加速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使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任选两个2分)观点: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分)阐述: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封闭的经济体制,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部分,旨在通过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任答两个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结论:综上所述,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加入WTO等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的关键因素。(2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2角度:选择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观点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具体内容略)19.(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能够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推动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任答一点2分)(2)中国是一个亚洲大国,美国要从亚洲撤出力量必须改善中美关系;(2分)中苏关系恶化为中美关系改善提供了极好契机。(2分)(3)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分)主题: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分)20.(1)重点:城市。(2分)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2)态度: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但是不能照搬照抄别国模式、经验。(2分)“自己的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3)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