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本试卷共6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这份文件的签署标志着()。
A.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C.西藏人民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奴获得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政权
3.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到:“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导致中美两国走向对抗
C.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D.动摇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4.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1 73.02
A.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5.1950年春,河南汝南县老君庙村18户农民成立互助组。该组采用“换工互助”模式,农忙时集中劳力抢种抢收,农闲时合作兴修水利,使水稻亩产从100公斤增至180公斤。至1953年,汝南互助组增至6697个。这种模式()。
A.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尝试 B.为生产关系变革提供了借鉴
C.加速了土地改革的进程 D.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
7.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 (
1
)
A.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 B.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
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8.题8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这件文物可以作为研究三大改造的()。
A.口述史料 B.间接史料 C.音像史料 D.实物史料
9.题9图反映了新中国50—6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出现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0.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指出:“改革攻坚,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还是有可能重新发生。”文化大革命留给我们最主要的历史反思是()。
A.缺少民主与法制 B.毛泽东错误的判断
C.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11.据统计,在1954年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参加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所提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这反映了( )。
A.人民对于新宪法的拥护 B.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
C.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D.宪法起草工作的艰巨性
1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了一篇文章,邓小平翻阅并在公开场合支持该文观点;“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一观点()。
A.赞扬了“两个凡是”方针 B.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权威性
C.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D.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我国的GDP 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提升。这三个年份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B.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14.1978—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数量从150万个增加至1890万个,其生产总值从占GDP的14%上升到46%。截至1988年,乡镇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达1亿个左右,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增长了12倍。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国有企业改革的全方位展开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15.下图为1978—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柱状图(单位:亿美元),该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改革开放时期( )。
出口 进口
A.计划经济体制持续强化 B.市场经济主导地位正式确立
C.加入世贸组织刺激外贸 D.对外开放政策促进经济腾飞
16.如右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
17.197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立。外研社发展至今,出版图书中除英、法、日等大语种外,还有越南、老挝等小语种,更有一些“世人罕闻”的非洲部族语,如僧伽罗语、斯瓦希里语和豪萨语等。外研社的发展反映了这一时期()。
A.我国外语研究已经实现了世界领先 B.我国文化发展顺应改革开放的需求
C.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D.我国人才建设满足了国家发展需要
18.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C.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19.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体现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C.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D.我国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题20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元人民币,其中右上角有五种不同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这五种文字分别是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壮族文字。这一设计()、
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 B.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
C.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 D.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
2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谈到,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迫于舆论的压力 B.上海合作组织的贡献
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英国受脱欧问题困扰
22.题22图分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币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币。这两枚纪念币共同反映了()。
A.“一国两制”有效推行 B.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C.直接民主充满活力 D.民族交融共同繁荣
23.2024年3月,台北自行车展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举行。总部在浙江的骑行装备跨境电商“洛克兄弟”,连续多年参加台北自行车展;来自苏州的八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车展上觅得了商机。这反映了()。
A.海峡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海峡两岸打破了隔绝状态 D.海峡两岸加强了政治合作
24.我国利用军用液体火箭推进剂输送系统等技术转化开发的长输管线输油泵,打破国际垄断,已在中石化“昆明一大理”“南宁—北海”多条输油管线得到应用。这说明了()。
A.我国军事防备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 B.国家能源安全处于首要地位
C.我国管道建造水平领先于世界 D.军民融合发展助推科技创新
25.周恩来在重视政府官方外交的同时,又非常重视民间外交工作。他指出:“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是我们外交的两翼。”要“兵对兵,将对将,各行各业要通畅”。这反映出新中国()。
A.坚持主权至上的外交理念 B.重视发展睦邻友好
C.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外交策略灵活务实
26.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赠送熊猫的国家数量统计表(部分)。表内数据的变化折射出( )。
A.中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 B.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C.中国外交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桎梏 D.中国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7.万隆会议召开之前,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的亚洲国家只有5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则一个也没有。万隆会议后到1964年,与我国建交的亚非民族国家已有30个。这说明万隆会议( )。
A.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消除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
C.维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D.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突破口
28.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29.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对外提供800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国家。这表明,中国( )。
A.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 B.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策略 D.支持联合国的工作和活动
30.2023年4月,“万物有灵·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在巴黎开幕。展览以来,自古蜀遗址出土文物的3D打印文物复制品、VR作品、全景式多媒体影像等呈现方式,让法国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这主要得益于()。
A.新材料发明应用 B.数字技术的创新 C.生物工程的突破 D.空间科技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3小题, 第31题12分, 32题14分, 33题14分, 共40分)
31.汽车发展的变迁史能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阶段 自主造车 (1956—1984年) 借船出海 (1984—1997年) 自主创新 (1997年至今)
发展情况 1956年, 长 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解放”牌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58年, 第一辆“红旗”牌轿车诞生。此后,中国轿车产量一直很低。 1985年, 中德合 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1995年, 车企进行改制,北汽、上汽集团总公司成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发展,拉开汽车工业新一轮发展的大幕。 1997年,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年后,奇瑞成为我国第一个产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 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启动,迈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 2010年,吉利收购福特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开辟了中国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路径。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刘回春《挻进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巨变》
材料二:1956——1972年解放牌汽车历年返修率
注:返修率越高,产品质量问题越严重。
————整理自《第一汽车厂历年资料汇编》
材料三:随着全球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交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驱使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迈进。我国“十四五”规划集中精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推动前端技术、中端应用以及末端处理体系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高度激烈,自主品牌逐步抢占市场,不断推出新款车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产汽车诞生的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解放牌汽车在不同时期返修率提升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发展的原因。(4分)
32.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能反映国家的治理国家的智慧。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一位浙江绍兴农民的“记账本”(节选)
年份 粮食亩产量/斤 支出
1949 上田200、沙田160 交地主田租:缴纳农业税
1950 上田480、沙田350 交地主田租;缴纳农业税
1951 上田480、沙田430 缴纳农业税
————摘编自冯长福《老账本里看“农情”》
材料二:题32—2表 农民侯永禄的日记
1954年9月17日 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 社员们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人穿着新衣裳,挂着红布条,作为社员的标志…… 1982年7月19日 当天下午,我和丰胜去地里看了看自家的责任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据侯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整理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年前后这位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记所反映的我国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并列举两例此时期的外交成果。(6分)
33.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50年以来年度经济热词统计(部分)
年份/年 年度热词
1950 恢复;发展;分田
1953 工业化;交通运输业;重工业
1956 合作化;公私合营;公有制
1978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6 万元户;外资企业;863计划
1993 股份;超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2 小康社会;外贸;国际合作
20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 自由贸易区:亚投行
——整理自蔡昉、谢伏瞻、赵学军《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为1953年和1978年各补充一个热词。(4分)
(2)根据材料中的热词,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观察角度:(1)体制创新(Ⅱ)开放交流(Ⅲ)经济发展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D 2.D 3.A 4.D 5.B 6.B 7.B 8.D 9.C 10.A
11.B 12.D 13.A 14.D 15.D 16.D 17.B 18.B 19.A 20.C
21.C 22.B 23.A 24.D 25.D 26.C 27.D 28.C 29.B 3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小题 12 分,第 32 小题 14 分,第 33 小题 14 分,
共 40 分)
31.(12 分)
(1)条件: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一五”计划的实行,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的援助;
等等。(4 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1958—1961 年“大跃进”的盲目生产导致汽车返修提升;1966—1971 年,“文化大
革命”期间的政治运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汽汽车的产品质量。(一点 2 分)
(3)原因:缓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受国家政策的
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自我革新、积极发展;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发展高端技术
等等。(一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
32.(14 分)
(1)变化:粮食产量提高;1950 年后,农民不再向地主缴纳地租。(任答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原因:1950—1952 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地租被免除。(任答一点即得 2 分)
(2)变化:由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
影响: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任答
一点得 2 分)
(3)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适时进行调整。(2 分,
任答一点即可)
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1 点 2 分,任答两
点即可,共 4 分)
33.(14 分)
(1)1953 年热词:五年计划、抗美援朝胜利等。(2 分,任答一点即可)
1978 年热词:改革、经济建设等。(2 分,任答一点即可)
(2)观点:体制创新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2 分)
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随后召
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我
国经济发展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 分)
综上所述,体制创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推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我们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