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质量监测卷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本学科为闭卷考试,全卷共20道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淮安传来的。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B,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D,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2.下表内容可以用来说明唐朝兴盛得益于(时期唐太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政治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创立殿试制度改革税制和兵制A.国家统B.选官方式的调整C开放的社会D制度的创新发展3.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分别为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创新制度,开创贞观之治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C发展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D.滥杀无辜,唐朝由盛转衰4.右图为晚唐时期的越窑青釉皮囊式壶。该壶既保留了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制水囊的器形,又浑圆饱满、雍容大度、简洁利落,是独具特色的工艺制品。这主要反映出(A.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B.唐朝对外政策十分开明C.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唐朝瓷器大量出口海外七年级历史问卷第1页共6页5,下列图片是某校学生为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寻找的插图,展览主题是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符合本主题的插图有(120。①《弘法大师行状绘词》②鉴真像③《步辇图》④玄奘西行求法(邮票)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推行的主要国策是()A.重农抑商B.崇文抑武C.尚武轻文D.无为而治7“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A.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B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8.在“诗词配标题活动中出现了如下诗句,为其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是()》赵宋神宗为社稷,举贤变法铸新篇。富国强兵固政权,革新之路古今传。A.庆历新政B.王安石变法C,澶渊之盟D,宋金和议9.北宋前期,巴蜀地区政治稳定,商品贸易持续繁荣,商贾携带大量的贵金属进行贸易,这既不利于携带,也不安全。因此出现了()A.“交子”流通B.开元通宝C.“会子”通行D.票号开设10.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确立的过程()①时期应该是北北北南南(西汉)一(唐湖中晚期)七年级历史问卷第2页共6页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1-10 DDCCA BABAC 11-16 DBACA D17.(1)朝代:唐朝。(2分)地位:唐朝都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4分)(2)繁荣表现:人口大幅增长达到百万左右;成为南宋重要的手工业中心、军器制造业中心;有众多瓦子(娱乐场所)。(答两点即可得 4分)(3)不同意。理由:虽然两则材料都来源于研究历史的文献,但历史研究具有局限性,文献可能存在作者的主观偏见、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同时,单一的城市研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朝代的历史全貌。(4分)18.(1)措施:文臣任地方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地方财税权,收归中央掌控;设置转运使等。(4分,答两点即可)(2)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2分)相同:都以分化事权(设官分职),互相牵制,削弱地方官权力;都由中央官员兼任地方,都强化了中央集权。(4分,答两点即可)19.【示例一】事件 1: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事件 2:郑成功收复台湾(2 分)观点: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分)论述:台湾自古以来就和大陆联系密切,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隶属江浙行省,管辖台湾和澎湖,标志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把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置台湾省,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的统一。(8分)【示例二】事件 1:元朝设置宣政院 事件 2:顺治帝册封达赖(2 分)观点: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2 分)论述:唐朝时,唐和吐蕃是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增进汉藏友谊,促进西藏社会的发展;元朝时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标志西藏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后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有效的维护了国家统一。结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要坚决反对藏独,维护国家的统一。(8分)其它观点: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方式多样)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20.(1)请进来:玄奘西行天竺取经;走出去: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分)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2分)(2)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2分)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分,答两点即可)(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影响: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2分)(4)认识:对外开放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的落后;我们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3分,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pdf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