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促进民族团结 议题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促进民族团结 议题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促进民族团结》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共分两目完成教学。第一目介绍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策,重点落在“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目通过事实描述、原因分析,阐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重点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框讲述“维护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辨证分析能力。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总体来看,九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
3.【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七彩云南的民族状况和巨变之路,明确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形成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沪滇携手书锦绣,增强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培养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宪法第二章第五十二条,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自觉履行义务。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背后的故事,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
教学难点: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
6.【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云南火爆网络的菌子歌和打歌导入云南这一地区,聚焦七彩云南这一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来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设置一个总议题:七彩云南如何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下设两个子议题,子议题1:彩云之南如何竟开民族团结花?子议题2:云岭大地如何巨变旧貌换新颜?通过云南的民族状况、沪滇对口帮扶以及云南的蝶变之路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等,形成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这个夏季,云南因“蘑”力出圈!
菌子一冒头,
云南就又进入了“新赛季”,
不少游客为了菌子奔赴云南,
最夸张的时候,山上会出现“人比菌多”的情况。
4月份,云南打歌火爆网络,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出圈”,
如今云南网友又凭借菌子疯狂上分,网友感叹云南只打巅峰赛!
今天我们走进七彩云南,
看多彩民族如何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设计意图:热点时事导入主题,吸引学生兴趣,创设主线情境。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七彩云南如何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子议题1:彩云之南如何竟开民族团结花?
知识关联:1.我国的民族概况、分布、情谊?2.我国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民族平等的表现?4.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议学情境】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等....
【议学任务】你还知道我国哪些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举例一个你最熟悉的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如不知道则给出议学提示)
【知识总结】1.我国的民族概况、分布、情谊?
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分布: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情谊: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议学情境】视频—沪滇携手书锦绣 山海相约写新篇
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以来,沪滇协作已迎来第28个春秋,产业合作、就业帮扶、消费带动……累计实施13800余个帮扶项目;
沪滇两地各方面、各层次的交流交往持续至今,上海干部人才与云南当地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
【议学任务】①你认为对口帮扶有何意义?
“促进云南地区各方面发展;增进沪滇两地人民情谊;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这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能体现这一方针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③这反映了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知识总结】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知识讲解】
(1)民族关系三大方针解读—民族平等
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56个民族的人大代表每年都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问:民族平等有何表现?
【知识总结】3.民族平等的表现?
①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2)民族关系三大方针解读—民族团结
视频——“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历经七十余载风雨沧桑,普洱各民族始终坚守当年的誓言,用行动、生命和鲜血维护着滇西南边疆地区的团结和稳定。
参与盟誓的李保被国民党残余势力绑架后,宁死不屈;李扎迫用生命守护民族团结;佤族代表岩火龙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自己的誓言...他们点燃的精神之火在普洱代代传承。
问:从“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背后故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
总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3)民族关系三大方针解读—各民族共同繁荣
上海不仅帮扶云南,还有三峡、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青海果洛、贵州遵义等地....
帮扶云南的也不仅仅有上海,还有广东、北京等地....
问:各民族是如何共同繁荣的?
总结: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追问:那么不维护民族团结行不行呢?
宪法第二章第五十二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总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过渡:正如总书记说的那样,“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知识总结】4.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云南的民族状况、沪滇对口帮扶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
子议题2:云岭大地如何巨变旧貌换新颜?
知识关联: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6.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议学情境】
贫困是云南千百年来的典型特征,摆脱贫困,是云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由于历史、自然等多个方面的原因,云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大,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云南贫困县数量曾居全国首位。
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南有4个;
云南129个县中,122个县有扶贫任务,有88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7个深度贫困县;
深度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4%,扶贫攻坚任务艰苦卓绝。
视频—党的十八大后,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云南打响。
历经春秋八载,云南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如今,云南各族儿女满怀豪情,砥砺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途上,书写着新的时代答卷。
【议学任务】为什么我们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知识总结】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议学情境】为了云岭大地的跨越式发展,党和国家这样做...
(展示经济、教育、医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等)
【议学任务】党和国家是如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
【知识总结】6.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
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民生)(★民生的重要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云南的蝶变之路,使学生了解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等,形成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堂总结
同心掬得满庭芳,五十六个民族同根同源。只要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成团,那么我们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石榴之花会盛开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们的民族之树也会长青!
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