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表1所示为1952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展的基本状况。这可用于印证当时我国( )表1产品 产量 指数(以1949年产量为100) 指数(以历史最高年产量为100)原煤/亿吨 0.66 206.3 106.5原油/万吨 44.0 366.7 137.5发电量/亿度 73.0 169.8 121.6钢/万吨 135.0 854.4 146.2生铁/万吨 193.0 772.0 107.1水泥/万吨 286.0 433.3 124.9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1.37 856.3 253.7纱/万吨 65.6 200.0 147.4布/亿米 38.3 202.6 137.3火柴/万件 911.0 135.6 105.9原盐/万吨 495.0 165.6 126.3糖/万吨 45.0 225.0 109.8A.工业落后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B.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C.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势在必行 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效显著【答案】D2.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调整人民公社体制,确定了“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的方针。这体现了当时党和国家( )A.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B.通过市场机制激发经济活力C.积极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答案】A3.198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移到总纲后面,作为第二章,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新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条文。这些修改( )A.重构了国家权力运行的组织原则 B.强化了对公民权利的制度性保障C.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全新变革 D.适应了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答案】B4.截至2025年,澳门有4个由本地高校独立运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项目、卫星研制、深空探测等领域与内地深度合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资企业达7002家,其中包括大量澳门青年创业项目。这体现了( )A.粤澳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实现 B.澳门与内地的发展差距缩小C.“一国两制”推动了澳门发展 D.澳门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答案】C5.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加快落实。82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1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安全倡议,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这说明中国( )A.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力量 B.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已成熟C.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D.主导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案】A6.在早期的人类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通过对日月星辰运行轨迹、水土自然特性及气候现象的长期观察与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科学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B.文明的进步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C.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偶发性 D.农业生产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分工【答案】B7.图1为古代某帝国2世纪初的疆域图。以下关于该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A.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B.商品贸易发展迅速C.存续时间较为短暂 D.将基督教奉为国教【答案】B8.中古时期,西欧部分城市不仅实现了自治,还取得对周边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管辖权,成为拥有独立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的城市共和国,设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市政会,可自行宣战媾和、自主铸造货币。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封建领主推动社会转型 B.民族国家观念逐渐普及C.社会等级秩序出现松动 D.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尖锐【答案】C9.印加帝国出现了许多“巨石建筑”,如宫殿、庙宇、堡垒、公共澡堂,甚至山区民居的坟墓都以石块垒墙,许多石块重逾数吨。一些石块先用石锤、青铜凿打制,再用沙子打磨,使石块垒砌得严丝合缝,薄刃难入。据此可推知,印加帝国( )A.金属工具使用较为普遍 B.具备较强社会组织能力C.建筑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D.注重调配国家公共资源【答案】B10.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据此可知,孟德斯鸠的核心主张是( )A.天赋人权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衡 D.自由平等【答案】C11.1625年,查理一世继承英国王位。他执政后,为解决财政危机打算增加税收,却遭议会否决。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自行向商人征收新税,向乡绅强制贷款,并将拒绝贷款的人全部逮捕。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B.《权利法案》遭到严重破坏C.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答案】A12.1845年,普鲁士颁布《工商条例》,规定招收学徒者须具备授徒技能且为同行业公会成员,以此明确师傅资格。1849年,普鲁士对该条例作出修改,规定实行工匠考试和师傅考试制度。普鲁士这些举措( )A.旨在加强对社会管控 B.提升了工人社会地位C.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D.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答案】D13.1884年2月,英国与葡萄牙签署协议,英国承认葡萄牙对刚果河河口的主权,并约定由两国共同控制刚果河的航运权。这一协议引发了其他列强的强烈谴责。为此,列强在柏林召开国际会议,一致通过了对非洲领土的“有效占领”原则。这反映出当时( )A.非洲的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B.英国与葡萄牙结盟主导世界C.帝国主义侵略方式发生转变 D.欧洲殖民重心转向非洲内陆【答案】A14.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出身于苏丹船工家庭,自幼接受正统伊斯兰教育。1881年,他自称“马赫迪”(意为救世主),号召建立公正平等的伊斯兰社会并发动了反英大起义。1885年,起义军攻占英国在苏丹的行政中心喀土穆,击毙了英国驻苏丹总督戈登。据此可知,此次起义( )A.使苏丹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依赖工人阶级强大的组织力量C.将宗教信仰与民族斗争相结合 D.推动了非洲独立运动高潮到来【答案】C15.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既然我们已经转而采取市场的经济形式,国家就一定要给各个企业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自由,而不希望用行政手段来代替它”。这说明当时苏俄( )A.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B.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C.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 D.全面引入外国的资本【答案】B16.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以及大机器生产给工人带来的严重危害。基于此,他大力主张构建一种以恢复手工纺织为核心的经济模式。甘地的这一主张( )A.有利于推动印度的现代化进程 B.试图提升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C.全面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D.体现了对殖民剥削的抵抗策略【答案】D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文化领域同样面临着破旧立新的艰巨任务。1949年10月,我国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统筹全国文化教育事业。政府大力整顿旧文化机构,取缔宣扬封建迷信的内容,积极扶持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作品。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指明了新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方向,推动戏曲等传统艺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经过改编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国家致力于培养文化人才,创办了多所专业艺术院校,为文化发展储备力量。——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各种文化思潮涌入中国。文学领域出现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多种流派。影视行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影视作品。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产业逐步兴起,文化市场日益繁荣。中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引进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摘编自韩晗《拓新·立新·创新:新中国文化产业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答案】(14分)(1)举措: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整顿文化发展环境;提出发展指导方针;培养专业文化人才。(6分,答出三点即可)(2)变化:文学艺术日益多元化;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活跃。(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家的政策支持;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技术进步与传播手段的革新。(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摘编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493年)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活动。他们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众多殖民地,打破了原本相对孤立的区域文明格局。世界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迅速向全球扩展。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技术和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交流,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初步发展。——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特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中任选一个或者多个角度,阐述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6分)【答案】(12分)(1)特征:强烈的经济利益驱动;具有明显的宗教动因;由欧洲国家(航海家)主导;伴随大规模殖民扩张;影响具有全球性。(6分,答出三点即可)(2)示例认识: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2分)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建立了多个殖民地。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在世界各地实施殖民统治。这些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和三角贸易等获取了大量财富,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从而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从其他角度作答,如“新航路开辟促使欧洲政治影响力向全球扩张,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的逐渐形成”,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战败国(同盟国)的领土及殖民地进行瓜分,并对列强在全球的势力范围作出重新划分所建立的国际体系。该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然而,这一体系缺乏平等性和公正性,尤其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更深的仇恨和冲突的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等大国通过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结束反法西斯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战后世界安排等问题所达成协议,并由此而形成的国际体系。它主要以美苏两强为中心,确立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在一些问题上严重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缺乏平等性和公正性”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际体系变化的因素。(8分)【答案】(14分)(1)表现: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惩罚;列强主导重新瓜分世界;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达成妥协;大国操纵国际会议与规则。(6分,答出三点即可)(2)共同之处:均为战争的产物;均由大国主导建立;均带有强权政治色彩。(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因素:国家间利益关系;大国实力对比;战争与革命冲击;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差异。(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正如黑格尔所说,“地理的基础……是我们不得不把它看作是‘精神’从而表演的场地,它也就是一种主要的而且必要的基础”。孟德斯鸠认为,不同的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为了在这些不同的区域生存、发展,必然形成与具体的气候、资源等条件相适应的不同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制度方式等,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多样文明。——摘编自陈忠《文明多样性:历史趋势与伦理自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12分)示例一论题:地理环境对古代文明的多元性产生重要影响。(2分)阐述:地理环境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古代希腊多山且陆地被分割成小块,陆上交通不便,从而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古希腊拥有众多岛屿与曲折的海岸线,为航海贸易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在此基础上,古希腊孕育出璀璨的文化,哲学领域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思想家,他们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黄河、长江流域广阔的平原为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发达的农耕经济促使人口得以大量聚集。为了有效管理庞大的人口与领土,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形成。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礼”等观念,契合了这种政治体制下维护社会秩序的需求,成为维系社会稳定、影响中国数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8分)总之,地理环境从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文化观念等多方面塑造了古代文明的多元性,是影响古代文明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2分)示例二论题:古代文明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分)阐述:略。(10分)(“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