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48分)1. 在距今约 4200年至3500年,内蒙古朱开沟文化遗址发现的329座墓葬中,同时拥有随葬品和殉牲的仅占墓葬总数的 4. 2%,墓穴的大小,棺、殉牲、随葬品的有无或数量多少,都存在较大差别。这可以说明该地区 ( )A. 人们生产生活逐渐稳定 B. 呈现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C.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2. 质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增强诸侯国之间的信任和结盟。春秋时期,交质事件只有六次。而战国时代,频繁出现 “ 某太子质于某国” 、 “ 某国使太子为质” 等类似的字句。这一变化反映出( )A. 质子是调解冲突的主要手段 B. 诸侯争霸战争规模扩大C. 列国互信机制逐步发展完善 D. 传统礼乐制度加速崩溃3. 根据史料统计,秦惠文王始设相国至秦统一的百余年间,可考证姓名的 17位丞相中,16人以 “ 客卿” 身份任职。这一现象说明 ( )A. 秦国排斥本土贵族势力 B.广纳贤才助推秦国实力发展C. 三公九卿制度正式确立 D. 客卿制度导致贵族政治瓦解4. 西汉时,朝廷兼有河西之地,“ 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 ;至宣帝时,置都护以主西域军政诸事。东汉时,班超父子经营西域。上述举措( )A. 便利了文化的交流传播 B. 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 解决了两汉的西北边患 D. 实现了对西域的郡县制管理5. 东晋时开始以品级评定围棋手,王导被评为第五品。南朝宋设置棋手品评机构,以宗室刘休仁为围棋大中正、琅琊王抗等人为小中正,宋明帝被中正评为第三品。南朝梁多次编撰《棋品》,为当时棋手排定品级次序。以上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A. 九品中正制增设棋艺品评 B. 社会崇尚以品级评定人才C. 门第是品评棋手主要标准 D. 围棋风靡于当时上流社会6. 顾恺之在瓦官寺的寺壁 “ 画维摩诘(佛教居士)一躯” ,“ 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 ,手持麈尾,隐几而卧,如同 “ 忘言” 的高雅名士,已达恬淡清寂的境界。顾恺之的艺术表现手法( )A. 折射出佛教的本土化 B. 推动了儒道思想的交融C.促进了中印佛教交流 D.来源于社会矛盾的加剧7. 史书记载了从广州到缚达(今巴格达)的海上交通路线。1984年陕西省泾阳县发现的唐代《杨良瑶碑》记载,宦官杨良瑶于德宗贞元元年,奉命出使,从广州出发,经三年有余,到达黑衣大食,完成使命后返回唐朝。这有助于说明( )A. 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具价值 B.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存在官方交往C. 广州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 D. 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之间文明互鉴8. 宋代《四明义田记》碑刻记载:乡绅 “ 置田千亩,岁收助婚嫁、济疾病” ;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多个判例强调 “ 宗族相济,官不过问” 。这体现了宋代( )A. 政府鼓励社会间救济 B. 乡绅主导着地方治理C. 土地兼并得到了缓解 D. 宗族的内部救助活动9. 如表为蒙元时代中外交流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事迹,据此可以得出蒙古西征( )人物 事迹普兰诺 · 卡尔平尼 最早到达蒙古帝国时期的都城哈剌和林的欧洲人列班· 扫马 先至伊儿汗国,后到欧洲,是最早访问欧洲各国的中国旅行家马可· 波罗 沿陆上丝绸之路来华,在中国游历 17年,曾任元朝官员A.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 B. 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C. 破坏被征服地区社会经济 D. 引发了较大大规模人口迁徙10. 元朝延续了南宋海外贸易的政策,并进行了相应的 “ 迭代” 。1293年,元廷制订了市舶法则二十三条,并明确了中外商舶从事海外贸易的细则。元朝的上述举措( )A. 限制了中外经济交流 B.促进南北政治文化认同C.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D. 有助于外贸的良性发展11. 有学者分析明朝某一制度,说:“ 既有常业,有令世守之。则父兄所以教其子弟,子弟所以拳其父兄者,无非各事其事,童而习之,其心安焉,不见异而迁焉。” 该制度( )① 放松人身控制 ②职业世代相袭 ③促进阶层流动 ④牺牲社会活力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2. 轮船招商局的运漕价格较外轮高出约一倍,官方的运价津贴有力 地支撑了该局同洋轮公司的竞争。上海电报局初为官办,改为官督商办之后, “ 报务大有起色” ,声誉日隆。 这些现象体现了( )A. 行政干预阻碍了市场机制正常运作 B. 民营资本推动近代化转型C.洋务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增强竞争力 D. 实业救国推动了政策调整13. 如图漫画刊登于 1912年《通俗画报》上,画中一位男士因为服装样式不中不西,被称为“ 中西人” ,被视为 “ 社会百怪” 之一。这反映出( )A. 剪发易服成为社会风尚 B. 文明开化的社会生活习俗C.传媒引领民众服饰创新 D. 转型期社会心态的复杂性14. 1948年 7月,彭真在北岳区城市工作干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 “ 入城以后,要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 。该报告旨在( )A. 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总结城市接管经验C.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 借鉴土地革命做法15. 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别实现了人的解放和土地的解放;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地受到国家的保护。” 这( )A. 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 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制度保障C. 激发了人民建设国家热情 D.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16. 据相关研究发现,我国高铁线路平均每公里占地面积约为4-5亩,而高速公路每公里占地面积约为 6- 10亩。同时高铁能耗仅为飞机的 1/13、汽车的 1/3。这说明我国高铁建设( )A. 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B. 助推可持续发展C. 降低民众出行成本 D. 改善了生态环境17. 公元前 17至前 14世纪,印欧语系的赫梯人从小亚细亚东部迁入 安纳托利亚高原,逐步取代了当地人并建立王国。他们引入冶铁技术改良青铜武器,吸收两河流域的楔形文 字与宗教创建独特的 “ 赫梯式” 文化体系。据此可知,赫梯人的迁徙( )A. 造成了两河流域原生文明的终结 B. 引发了环地中海贸易网络的兴起C. 推动了技术革新与区域文化整合 D. 使西亚形成了“ 君权神授” 的理念18. 11至 13世纪,西欧史诗中的英雄多是封建国家的臣子,如法兰西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意志的《尼伯龙根之歌》,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的英雄形象。这些史诗的传播( )A.促进了市民阶层壮大 B. 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C. 有利于民族意识发展 D. 冲击了民众的宗教信仰19. 《大宪章》规定贵族缴纳领地继承税的基本定额为 100镑。但英国《国库卷档》(1220——1247年)显示,国王对领地继承税的征收数目有 200镑、500镑、1000镑甚至高达 1332镑。这反映了当时( )A. 民主传统受到损害 B. 国王获得征税的权力C.庄园经济发展迅速 D. 王权受到的约束有限20. 中古西欧教会在乡镇广泛设立教区作为基层组织,出远门的信众、商人可将教堂作为驿站。乡镇教区的神父负责在本教区宣讲教义和征收什一税。什一税收来后分别用于上交主教、救济穷人、维持神父的生活和修缮本地教堂。材料反映中古西欧( )A. 宗教信仰僭越世俗王权 B. 宗教力量助推社会治理C. 宗教组织主导社会救济 D. 宗教伦理强化精神控制21. 达 · 伽马从印度满载而归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像 “ 晴天霹雳” 一样震撼了威尼斯,当时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记中写道: “ 收到此消息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 威尼斯商人 “ 最坏的消息” 是指( )A. 传统商路将因新航路开辟而中断· B. 价格革命会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C. “ 地圆说” 的证实将动摇传统信仰 D. 欧洲商业格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22. 1812年俄军取得抗击拿破仑的胜利,激起了空前的民族自豪感,但是身为军官而参战的恰达耶夫却说:“ 胜利’ 带来的是皇权与暴政的巩固,而非每一个人的自由精神。 ” 这表明拿破仑战争( )A. 成为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索 B. 推动俄国政治文化的重构C. 传播了法国民主共和观念 D. 强化了沙皇专制主义思想23. 1952年后,埃及政府逐步弱化英语在行政和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规定所有官方文件、法律文本必须使用阿拉伯语,公立学校必须采用阿拉伯语教材。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埃及( )A. 族群结构发生变化 B. 文化自主意识削弱C. 推动民族文化复兴 D. 国际合作观念提升24. 1971年英国的《移民法案》收紧针对英联邦亚非裔移民的政策,规定只有父辈或祖父辈具有英国国籍的人才有入境权和居住权。该法案在 1973年 1月 1 日正式生效,英国于同一天宣布加入欧共体,允许劳动力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这意味着英国( )A. 逐渐加强对英联邦国家控制 B. 劳动力市场逐渐饱和B. 移民群体面临文化认同问题 D. 移民政策的双重标准二、非选择题题(本题共 4小题,共计 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汉代画像石,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描绘了汉代纺织的工序,即调丝、络丝、并丝;踏机织作(使用了脚踏提综式斜织机)。左上为酒肆,二人正在沽酒;右侧是杂行,室内三人正在议价;中间一组人面谈交易。中排有人执物入市交易。右下是粮行;另外三对人,提秤称物。描绘了孔子弟子曾参恭顺地跪坐在母亲身后,双手呈作揖状举至胸口,母亲坐在织布机前。上面刻有“ 曾子质孝” 等文字。————摘编自黄晓峰《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等(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画像石呈现的汉代社会景象。 (6分)(2)分析汉代画像砖的史料价值;若进一步研究汉代社会,列出可信度较高的其他史料。 (9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谥号 ” 是中国古代对已故帝王一生功过是非进行评价的称号,起源于周代,后逐渐形成制度。谥号由礼官或继位者拟定,通常用一至两字概括其生平,具有褒贬之意。材料上谥曰孝文皇帝(北魏拓跋宏)……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引自《魏书· 高祖纪》(1)根据材料,请用史实说明拓跋宏 “ 孝文” 谥号非虚谥。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再选一位美谥或恶谥的君主,结合史实说明。 (6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材料在农业社会,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长期受到保护。 《礼记 · 王制》载:“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 ” 秦汉律法中已有保护耕牛的明确规定。龙岗秦简中有处罚 “ 杀伤牛马” 的法律条文,张家山汉简《田律》将杀牛与伤人行为并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禁止屠牛政策继续推行。北魏孝文帝曾下诏禁杀牛马,南朝谢谖“ 位司徒右长史,坐杀牛废黜” 。重罚之外也有特例,如《三国志》载:“ 曲周民父病, 以牛祷,县结正弃市。 (陈)矫曰: ‘ 此孝子也。 ’ 表赦之。 ” 唐宋以后,禁止屠牛的相关规定更为细致。唐宣宗曾下令三年内不得杀牛,需用牛祭祀时则以其他牲畜代替。《大明律》规定: “ 若盗马牛而杀者,杖一百、徒三年。 ” 清前中期,政府对屠牛者多充军发配至边疆,同时规定 “ 其(牛)残、老、病死者,勿论 ” 。尽管历代对屠牛惩罚相当严厉,但非法屠牛现象一直存在。————摘编自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先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禁止屠牛政策的特点。 (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禁止屠牛政策的影响。 (7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对历史观点和解释去中心化的要求做出回应,并补充完成《人类文明史》,同时还决定编纂一系列反映相关民族之观点的地区史,用数种语言出版,以涵括最广大的读者。这一系列著作包括《加勒比通史》、 《中亚文明史》以及《非洲通史》。与此同时,国际编纂团队继续开展关于另外两个地区历史的工作:《拉丁美洲通史》和《伊斯兰文化面面观》。————摘编自[印]萨维帕里 · 戈帕尔 等《人类文明史》根据材料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达的理念,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论述这一理念。(要求:明确理念,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局限于材料中所提及区域。)2024 ——2025 学 年 度 下 学 期 期 末 考 试 高 二 试 题历史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D B A B A B D A D D C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D A C B C C D B D B C D4、解析:西汉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有利于文化交流,故选 A;B选项错在 “ 推动” ;C选项 “ 解决了” 说法过于绝对;西域不存在县治管理,排除 D选项。6、解析: “ 高雅名士,恬淡境界” 符合本土化特征故选 A;推动儒道交融过于夸大,排除 B选项;艺术表现手法不能得出中印佛教交流,排除 C选项;7、解析:“ 出使” 、 “ 完成使命” , 故是官方交往。8、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政府鼓励,故排除 A;B选项错在主导;10、解析:根据材料元朝延续南宋海外贸易政策,制定海外贸易细则可知 D选项正确。11、解析:根据材料 “ 世守之” 、 “ 不见异而迁” 可知是明代户籍制度,故选 D。13、解析:这种 “ 不中不西” 的着装被视为“ 怪” ,揭示了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的碰撞,保守与革新并存、认同感混乱,社会心态复杂,故选 D。18、解析:史诗的传播不能奠定民族国家的基础,排除 B选项;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发展,故选C项。22、解析:拿破仑战争强化了沙皇专制但冲击了专制思想,重构了俄国政治文化,故排除 D,选 B;25、 (1)纺织技术先进,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宣扬孝道,尊崇儒学;重视丧葬; (任三点 6分)(2)汉代画像砖是一手史料、实物史料,(2分)描绘生活细节,有助于认识汉代的社会风貌; (2分)但画像砖有主观色彩。 (2分)文献史料(1分) :《史记》、《汉书》, 乐府诗等。 (任一史实给 2分)26、 (1)孝文帝非虚谥: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巩固北魏政权;迁都洛阳;通过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促进民族交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三点史实结合说明 6 分,缺少史实和说明扣 1-2分)杨广 隋炀帝 恶谥: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三点史实结合说明 6 分,缺少史实和说明扣 1-2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严厉打击豪强,尊崇儒学,开拓疆域,打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加强。 (三点史实结合说明 6 分,缺少史实和说明扣 1-2分)27、 (1)特点: 长期性;规定细致; 法律保障; 惩罚严厉;存在特例。 (任三点 6分)(2)反映政府对生产资料的重视;稳定农耕经济;体现社会道德观念;抑制牛肉消费市场;(任三点6分)但难以杜绝非法屠牛现象 (1分)。28、理念: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2分)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古代西亚楔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金字塔和神庙体现建筑和数学成就。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发明了 “ 玛雅历” ;阿兹特克 “ 浮动园地” ,扩大了耕地面积;印加人建造的马丘比丘城,展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对历史观点和解释去中心化,促进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评分说明:文明多样性至少选择三个文明区域,理念正确2分,每个区域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10分,存在史实错误总分不要超过 8分,理念不合理总分不得超过 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