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经济与社会》过关清单与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2《经济与社会》过关清单与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必修2《经济与社会》过关清单与参考答案
序号 题目 知识点过关登记
1 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什么作用?
4 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5 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6 怎样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 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是什么?
9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
10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11 怎样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2 如何看待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13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4 怎样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5 社会保障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6 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7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必修2· 经济与社会过关清单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1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 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1)主体地位的表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对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④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必要性: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③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二者是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
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什么作用?
①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 ②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④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⑤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①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②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5. 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6. 怎样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政府:
①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②营造各种所有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时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③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2)企业: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个人:
①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2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①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②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重要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显著优势)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③(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④(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内在要求。
9.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
①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②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③实施产业政策; ④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⑤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 ⑥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10.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1)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基本方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3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11. 怎样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要求: ①发展为了人民;②发展依靠人民;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意义: ①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③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12. 如何看待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1)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①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②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①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①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②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③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④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①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③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④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3.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A.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B.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②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A. 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B. 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C. 主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D. 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E. 目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F. 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G. 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4. 怎样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①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②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A.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 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④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⑤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⑥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⑦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15. 社会保障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6. 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①社会保险;②社会救助;③社会福利;④社会优抚。
17.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①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要做到权责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