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修3《逻辑与思维》过关清单与参考答案序号 题目 知识点过关登记1 思维具备哪些特征? 2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3 怎样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 4 科学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5 概念之间有哪些关系? 6 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需要遵循哪些规则?如何进行划分? 7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的真假如何判定? 8 怎样判断假言判断的真假值? 9 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0 六种性质判断各项的周延性如何? 11 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是什么? 12 假言推理的有效结构分别是什么? 13 探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有哪些途径? 14 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15 类比推理有哪些重要作用? 16 怎样正确理解辩证思维的特征? 17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18 质量互变规律 19 怎样坚持适度原则? 20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有哪些要求? 21 创新思维有哪些特征? 22 联想思维具备哪些特征? 23 联想思维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24 发散思维可以采用哪些思维技法? 25 聚合思维的方法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26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辩证关系 27 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8 如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29 超前思维具备哪些特征? 30 超前思维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选修3· 逻辑与思维 过关清单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1课 走进思维世界1. 思维具备哪些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性(把握共同本质)、能动性(主观创造)。第2课 把握逻辑要义2.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1)内容: ①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②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2)意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第3课 领会科学思维3. 怎样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什么样的思维属于科学思维?)①内涵: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②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形式正确;③范围:指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统称。4. 科学思维的特征有哪些?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结果具有预见性;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4课 准确把握概念5. 概念之间有哪些关系?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6. 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需要遵循哪些规则?如何进行划分?(1)下定义的逻辑规则: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逻辑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循环定义);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逻辑错误:否定定义);④定义不能用比喻(逻辑错误:比喻定义);(2)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逻辑错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逻辑错误:划分标准不一)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逻辑错误:越级划分)第5课 正确运用判断7.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的真假如何判定?(从形式逻辑角度)①联言判断:全真则真,一假则假;②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则真,全假则假;③不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则真,同真/假为假。8. 怎样判断假言判断的真假值?①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②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③充要条件:同真(同假)为真,一真一假为假。第6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9. 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保真”奥秘)①前提是真实的判断;②推理结构正确。10. 六种性质判断各项的周延性如何? 主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11. 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是什么?①推理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逻辑错误:四概念);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逻辑错误:中项不周延);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逻辑错误:大项不当扩大/小项不当扩大);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逻辑错误:双否定前提)。12. 假言推理的有效结构分别是什么? 肯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 √ 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 √ √ √第7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13. 探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有哪些途径?(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①求同法:“异中求同”;②求异法:“同中求异”;③共变法:“量的变化” ;④求同求异并用法:“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⑤剩余法:“从余果求余因”。14. 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类比推理的注意事项)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防止犯“机械类比”的错误。15. 类比推理有哪些重要作用?①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作用: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②类比推理有助于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困惑,纠正认识中的错误。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8课 把握辩证分合16. 怎样正确理解辩证思维的特征?(1)整体性的辩证思维: ①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②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③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2)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17.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1)辩证关系: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②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③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2)方法论要求:①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③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9课 理解质量互变18. 质量互变规律(1)内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方法论:①要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②要把握适度原则。19. 怎样坚持适度原则?①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②要积极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③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第10课 推动认识发展20.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有哪些要求?①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②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③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④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11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21. 创新思维有哪些特征?①思路具有多向性;②步骤具有跨越性;③结果具有独特性。22. 联想思维具备哪些特征?①跨越的联结性——迁移;②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想象。23. 联想思维的基本方法是什么?(1)迁移: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①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②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2)想象: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①可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②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第12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24. 发散思维可以采用哪些思维技法?①检核表法;②信息交合法;③头脑风暴法。25. 聚合思维的方法和功能分别是什么?①方法: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②功能: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26.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辩证关系①客观基础:事物既相互区别(发散思维)又相互联系(聚合思维);②哲学依据: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③思维应用: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发散—聚合—发散—聚合”;④逻辑联系: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27. 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哪些?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②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③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④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28. 如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逆向思维的注意事项)①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即要遵循客观规律;②只有掌握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③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第13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29. 超前思维具备哪些特征?①探索性(重过程);②预测性(重结果);③不确定性。30. 超前思维可以采取哪些方法?①矛盾分析方法;②推理和想象的方法;③注重调查研究;④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