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南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策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访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706年,楚国攻伐随国(西周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随日:“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然而,战国以后,楚与韩、赵、魏、燕、齐、秦并列七雄,同称“冠带”(礼仪)之国。这说明A.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剧烈B.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增强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一致2.唐代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其通好的国家有70多个。唐政府还设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来宾;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这主要体现了A.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B.商业经济的繁荣C.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D.开明的民族关系3.雍正朝许多重要的改革举措和重大决策,如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疏浚运河等,都是先通过密折征求意见,反复商酌再作决定,然后再由朝廷正式下达指令,向全国推行的。这说明密折制度A,有效防止泄漏军政机密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C.提高了中央的办事效率D.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4.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这一现象表明A.清糊的君主专制走向终结B.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C.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D.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25576A5.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不同区域流传的民谣(部分)。此表可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国统风解放区“咱们就不当兵,咱们就不数粮;有人来抓兵…“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你反抗,我反抗,看他怎样再打仗!”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递去上战场。”A.共产党军事指挥得当B.民心所向民力所聚C.各民主党派积极支持D.国统区经济的崩溃6.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A.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B.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加强了国家对农业的管理D.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7.提及古代埃及的水利工程,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工程时刻需要大规模的协作,这样的协作反过来需要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该学者的言论可用来说明古代埃及A.水利工程技术领先B.农业经济的脆弱性C.奴隶阶级生活悲惨D.官僚体系比较完8.中世纪欧洲某修道院的记录显示:“本院修士不仅抄写保存古典文献,还开办学校教授文法、修辞和算术。同时,本院定期接收领主捐赠的土地,并为周边农民提供庇护。”这一现象说明A.基督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B.修道院兼有文化和经济功能C.领主通过捐赠控制修道院D.教会维护了农民的政治权益9.据记载,11世纪由西北非马格里布商人引进的货贝成为14世纪马里地区货币制度的基础,马里人的衣料有来自埃及的上好布匹,国王坐朝的王宫高台上铺着丝绸,摆着靠枕,悬挂着绸缎宝伞。这反映了马里帝国A.支撑经济的主要是商业B.与外部世界联系密切C.受到了外来势力的侵略D.主导着非洲贸易往来10.15世纪末,威尼斯商人经阿拉伯中间商购买的印度胡椒价格达原产地50倍,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下令所有航海学校必须研究绕过非洲的航线,声称“不能让异教徒扼住基督徒的咽喉”。这说明新航路开辟源于A.宗教改革与军事征服的双重需要B.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的互动关系C.经济利益与技术准备的协同作用D.王权强化与商业资本的利益冲突11.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赞美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同时也提到,这种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加以引导,这种追求不应该是“为了自得其乐、争强好胜、高人一等、追逐名利,而应该是为了改善生活”。这一主张A.强调生活亭受B.蕴含理性精神C.注重科技创新D.倡导人性解放【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25576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