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5.0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8—1937年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进行过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洹河北岸侯家庄商王陵区发掘的10座大墓。下列考古发现属于商代的是( )A.鹿形纹方鼎 B.海兽葡萄纹铜镜C.三彩盘 D.青花瓷器碎片2.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六年下诏“罢郡国都尉官”,取消了地方专门统帅军队的武官;后又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四种常备军及军假吏,取消每年一度的都试制度,这实际上取消了地方军队。这些措施( )A.确立了政治上的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军队控制C.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3.唐代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下列诗句中,与该描述内容一致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B.“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C.“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D.“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4.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考古发现临安城遗址中,用“香糕砖”铺的道路两边有密集的排水沟。据此可知,南宋时期临安( )A.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B.商业繁荣推动城市建设C.政府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D.科技领先推动商业发展5.明朝《太祖实录》在建文年间已修成,朱棣继位后立即启动重修,重修后仍不满意又命三修,三修历时七年才完成,朱棣说“庶几稍副朕心。”这反映了( )A.史书不能反映历史客观真相 B.朱棣否认太祖朝的真实历史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统治者的意志影响官方修书6.1898年,清政府颁布科举新章,明确规定乡会试首场要考中国史事和国朝政治,第二场考时务策论,主要内容为五洲各国之政,外国历史包括其中。这一举措旨在( )A.宣扬维新变法主张 B.应对严峻国际局势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推动民主制度建立7.“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这是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希望》。此作品( )A.顺应了文学革命的潮流 B.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D.推动了文化大众普及8.1944年,董必武细数自建党至1927年历次运动的成绩与经验:“1923年在二七运动中,经历统治者武装镇压,懂得了工人阶级争取同盟军之重要。……1926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工农运动使国民革命军北伐声势浩大。”这反映了( )A.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汲取了国民革命的教训B.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C.第一次国共合作阶段实践了统一战线理论D.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制胜的法宝9.1951年8月,天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了天津大学,专门用以培养燃料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及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这一做法( )A.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B.扩大高校招生比例C.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 D.提高全民文化水平10.下图是1983年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农民带着录音机在课堂上录制农业技术课程。仅吉林省怀德县玻璃城子乡,就有4000多名中青年农民先后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班。这体现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释放经济活力 B.乡镇贯彻“双百”方针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农民生产热情 D.政府重视科教兴国战略11.古希腊教育家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对雅典青年教育的观察与论述,其中提到雅典青年在体操学校接受训练时,“既要练习角力、赛跑等体育项目,也要学习诗歌、音乐和修辞,同时通过讨论城邦事务培养政治责任感”。这一记载反映了古希腊( )A.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B.优先培养公民的军事技能C.主要培养公民手工业素养 D.力图提升公民的经商能力12.976年,朝鲜高丽王朝实行土地清查,登记全国耕地和山林并收归国有。除了一部分按照等级分给各级官吏和士兵之外,其余绝大多数土地作为公田授予农民耕种。上述做法有助于( )A.扩大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B.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减轻农民阶级的赋税负担 D.取消官僚贵族阶层的特权13.1447年,教皇尼古拉五世上台后,派遣了很多使者到雅典、君士坦丁堡、日耳曼和英国,寻求、购买或者抄写希腊和拉丁书稿,邀请意大利知名人文学者来罗马,将希腊罗马的古典名作翻译成拉丁文,还命人翻译《圣经》。尼古拉五世旨在( )A.复兴希腊罗马文化 B.加强罗马教廷权威C.抵制宗教改革运动 D.传播人文主义思潮14.1910年墨西哥爆发大革命,领导人恩里克斯认为玉米是墨西哥毋庸置疑的“民族美食”。他说:“中下层的印第安人和混血的梅斯蒂索人……凭着简单的玉米饼,像马儿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在独立战争和改革战争中英勇作战,这足以证明玉米有着并不逊于小麦的价值。”据此可知,这位领导人( )A.认为玉米营养价值高于小麦 B.否定新旧大陆物种交流意义C.借助饮食文化塑造民族认同 D.号召普通民众参加独立战争15.有学者统计,到20世纪20年代,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地区,只有3%的学龄儿童可以到教会或政府学校上学。英属殖民地,黄金海岸只有不到10%的学龄儿童进入到政府资助的学校。据此可知,英法两国都( )A.输出本国文化与价值观 B.提升低级文官行政能力C.消灭当地民众反抗意识 D.限制殖民地的社会进步16.1964年前,北约成员国未向苏联、东欧国家、中国提供超5年长期信贷。1964年以来北约成员国在向这些国家提供长期信贷领域出现竞争,非北约成员国的日本也参与其中。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①资本主义“滞胀”危机 ②国际局势有一定缓和③调整对外关系的需要 ④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扬州成为两淮盐运中心,经济繁荣,富商巨贾云集。这些商人不仅热衷于收藏书画,还积极资助文人创作。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壮大,对世俗化、个性化的艺术作品需求增加。扬州画派的画家们多出身贫寒或仕途失意,他们汇聚于扬州,在艺术创作上敢于突破传统文人画的束缚,形成独特风格。——摘编自李斗《扬州画舫录》材料二十八世纪……他们(扬州画派)打破了“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的传统观念,开创职业化创作之路。他们将果蔬、鱼鲜、日用器物入画,融合书法篆刻与民间绘画的鲜活趣味,坚持创作旨趣和思想蕴涵,兼顾欣赏者的品味和爱好,实现了绘画艺术的雅俗合流,极大地拓展了绘画的创作视野和格局。……扬州画派的实践,开创了艺术创作独立性与市场价值兼容的先河,成为后世文化商业化转型的重要参照。——摘编自周卓《扬州画派创作的经济因素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扬州画派兴盛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扬州画派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央苏区建立之初,打土豪是筹措党政军各项经费的临时性举措。伴随着国民党不断的军事“围剿”,筹措经费的渠道由向外扩大苏维埃区域转向在苏区内部征税。苏维埃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和征收货币税,建立起中央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增发货币带来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于是苏维埃政府开始征收实物税。各类税收总量无法满足浩繁的军事需求,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始发行公债,公债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1932年10月,中央政府发行第二期革命战争短期公债120万,但财政收支依旧难以平衡,必须继续调整财税政策以扩大财源。1933年3月1日,中央政府要求各地苏维埃政府协同各群众团体进行借谷运动,并在三个月内完成任务。凡向群众借谷,均以中央财政部印发的借谷票为凭,中央政府准许民众用借谷票在1933年下半年抵缴土地税。抵税有余的借谷票,可向区苏维埃政府领取现款。土地税是苏区民众的常规税,公债和借谷则是临时税负。这种临时的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成为常规操作,但在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保卫红色政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摘编自刘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的演变。(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演变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1949年10月至1959年12月,新中国的建交国(包括代办级的英国、荷兰)达34个,共派出31位大使。其中,23位是来自军队的干部,5位是来自隐蔽战线的干部。1949年至1951年,派出的第一批15位大使中有11人来自军队,由此产生“将军大使”的说法。这11人中,有从事过军事指挥工作的耿飚等5人、从事过军队政治工作的姬鹏飞等4人、从事过军事情报工作的冯铉等3人。中央对第一批大使人选挑了又挑,十分慎重。苏联是新中国最主要的外交对象,出使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先派王稼祥后派张闻天赴任是经过仔细研究的;派王任叔赴任印度尼西亚是考虑到他在印尼政府中有不少朋友,尤其是在印尼华侨中有较高声望;出使蒙古的是乌兰夫推荐的吉雅泰这样出色的蒙古族干部。——摘编自杨发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队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队伍建设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队伍建设。(7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是14世纪以来部分中外历史事件。14世纪以来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序号 时间 事件① 14世纪 彼特拉克发表抒情诗集《歌集》②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③ 1517年 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④ 1776年 美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⑤ 18世纪后期 康德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⑥ 1791年 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⑦ 20世纪初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⑧ 1911年 中国爆发辛亥革命⑨ 1961年 南非联邦脱离英联邦,改名为南非共和国⑩ 1995年1月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从表中选取至少2—4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列出所选序号,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B D B A C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A B C D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5分)(1)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商人的支持;市民阶层壮大,需求增加;画家个人努力;扬州画的独特魅力;进步思想影响。(每点2分,任意3点6分)(2)特征:创作观念突破传统;创作群体为职业画家;创作题材丰富/生活化;创作风格雅俗合流;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书画结合;画作商品化。(每点1分,任意5点5分)影响:推动中国绘画的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凸显扬州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为艺术作品商品化提供借鉴;雅俗共赏理念对当代艺术创作仍有借鉴意义。(每点2分,任意2点4分)18.【答案】(12分)(1)演变:财政经费来源从外求地主到内求根据地自行运转;征收对象从地主到苏区民众;征收形式从发行货币、征收货币税到开始征收实物税,再到发行公债和进行借谷运动。(每点2分,答出演变或演变过程均可1分,答全2分,3点6分)(2)摆脱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增加红色政权财政收入;打破国民党军事“围剿”;保卫红色政权;调动民众生产积极性;中共苏维埃政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和卓越领导力。(每点2分,任意3点6分)19.【答案】(13分)(1)历史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外交事业起步;多个国家承认新中国或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每点2分,任意3点6分)(2)简要评价:推动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每点2分,任意3点7分)20.【答案】(12分)示例:历史事件:②④⑥主题:近代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阐述: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在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为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北美十三块殖民地展开独立战争,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反抗压迫为天赋的人权,经过艰苦斗争,美国人民最终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美国独立战争宣传了民族民主思想,鼓舞了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引起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并改变了近代以来美洲的政治格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除美国外,拉美广大地区在获得独立后,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但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从未停止,二战后与亚洲、非洲被侵略人民一道不断抗争,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20世纪世界伟大变化之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等级 要求1档:0—5分 选择2—4个事件,但主题不明确且论述完全不合理,或在观点、论述中出现不当言论0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但无正确论述2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不明确,但有一定合理论述2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但空泛论述、且无史实依据或史实运用错误4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空泛论述但逻辑合理5分。2档:6—8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有基本论述,但逻辑性不强6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有基本史实,但论述不深刻6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流畅论述,有一定逻辑性8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论述较为合理8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不常见于一般认识,但史实运用和论述较为合理,能够自支撑,鼓励创新8分。3档:9—12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论述逻辑较为合理9—10分。 选择2—4个事件,主题明确,流畅论述,行文逻辑合理11—12分。 满分要求:全文不能有知识性史实错误,关键史实、名词或关键论述不能有错别字,如有酌情扣1—2分。 全文如存在字迹非常潦草,存在大量涂改、病句等情况,在基础档位上酌情扣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