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37 垂直分异规律——分析垂直分异规律1.简答:垂直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简答:垂直分异规律自然带有何分布特点?3.判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正误。(1)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土壤为主导标志。( )(2)黄山的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林线分布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 )——认识陆地自然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简答:陆地自然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填表: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森林自 然带 自赤道到极地可划分为________带、________________带、________________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等草原带 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荒漠带 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3.简答: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条件不同,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读图,完成1~2题。1.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数量较北坡丰富,是因为南坡( )A.海拔高,水热组合复杂B.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C.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D.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水分条件好2.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主要是由于南坡( )A.阳坡,太阳辐射强B.迎风坡,降水量丰富C.坡陡,积雪易下滑D.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多样、植被差异显著。如图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植被分区与物候观测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M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常绿阔叶林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D.寒温带落叶针叶林4.下列物候观测站生长季最长的是( )A.会同站 B.大兴安岭站C.北京森林站 D.奈曼站5.奈曼站东西两侧地带性植被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光照1.垂直分异规律项目 主要体现显著表现地区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 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谱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更替分布 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2.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雪线海拔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因素 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海拔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量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规律总结] 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判断方法(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体海拔高,在高纬的山体海拔低。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上界阳坡高,阴坡低。(2024·浙江1月卷)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 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 600米,2012年上升到5 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据此完成(1)~(2)题。(1)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少 B.大气辐射减少C.太阳辐射增加 D.地面吸收增加(2)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 )A.雪线海拔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解题导引】(1)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土壤温度上升。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增强;太阳辐射不变(2)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拔上升;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 185米,但该山峰海拔为6 310米→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自然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气温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带也向高海拔扩展【尝试解答】 (1)________ (2)________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引起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雪线高度如何变化? 垂直分异规律(2024·宿迁三模)秦巴山地各山脉由于山体所处位置和自身特点的不同,使得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显著。下图为秦巴山地三列东西向山脉垂直自然带谱图。读图,完成1~3题。1.秦巴山地中莲花山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复杂的根本原因是( )A.基面高度大 B.相对高度大C.区域过渡位置 D.气候类型多样2.与米仓山相比,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上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山体效应强 B.海拔较高C.纬度较高 D.降水量大3.莲花山缺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主要原因是该山( )A.光照条件差 B.冬季风影响大C.山麓降水量少 D.山麓土壤贫瘠 陆地自然带与因地制宜(2024·南平一模)厄尔布尔士山脉位于伊朗高原北部,北依里海,伊朗首都德黑兰坐落于厄尔布尔士山脉脚下。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的伞形草原带为其特色自然带,多为具有刺垫的旱生物种,呈现伞形。图1为厄尔布尔士山脉位置图,图2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植被以草原为主,主要取决于( )A.光照 B.风速 C.热量 D.水分5.伞形草原带的低矮植被多呈伞形,主要为了( )①固定根系 ②减轻蒸发 ③保持热量 ④拦截降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推测山脉南坡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自然带是( )A.半荒漠草原 B.灌丛草原C.伞形草原 D.高山植被1 / 7课时37 垂直分异规律——分析垂直分异规律1.简答:垂直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即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2.简答:垂直分异规律自然带有何分布特点?提示:从山麓到山顶,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3.判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正误。(1)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土壤为主导标志。 (×)(2)黄山的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林线分布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 (√)——认识陆地自然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简答:陆地自然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植物群落的特征。2.填表: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森林自 然带 自赤道到极地可划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等草原带 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3.简答: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提示: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作物种植种类,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条件不同,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如图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读图,完成1~2题。1.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数量较北坡丰富,是因为南坡( )A.海拔高,水热组合复杂B.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C.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D.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水分条件好2.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主要是由于南坡( )A.阳坡,太阳辐射强B.迎风坡,降水量丰富C.坡陡,积雪易下滑D.纬度低,热量条件好1.B 2.B [第1题,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同一高度处,相较北坡,南坡水热组合复杂主要是垂直高差大,而不是海拔高,A错误。北坡下是青藏高原,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导致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数量较北坡丰富,B正确。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南坡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水分条件好,C、D错误。第2题,南坡为阳坡,气温高,积雪易融化,使雪线升高,A错误;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积雪丰富,雪线低,B正确;坡陡,积雪易下滑,积雪少,雪线应较高,C错误;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雪线升高,D错误。]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多样、植被差异显著。如图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植被分区与物候观测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M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常绿阔叶林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D.寒温带落叶针叶林4.下列物候观测站生长季最长的是( )A.会同站 B.大兴安岭站C.北京森林站 D.奈曼站5.奈曼站东西两侧地带性植被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光照3.C 4.A 5.B [第3题,图中示意的植被分区随着纬度的变化发生更迭,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根据M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M自然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错误;温带多为落叶阔叶林,亚热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B错误;寒温带针叶林分布纬度较高,D错误。第4题,纬度较低的地区,热量条件好,适宜植物生长时间长,所以植物的生长季长。读图,会同站纬度最低,所以物候观测站生长季最长,A正确;大兴安岭站、北京森林站、奈曼站纬度都较高,植物生长适宜的季节较短,B、C、D错误。第5题,奈曼站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草原,东侧位于大兴安岭东坡,降水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西侧位于大兴安岭西坡,降水较少,为温带草原带,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B正确;东、西两侧处在相差不大的纬度范围内,气温差异不大,A错误;土壤受水热条件等因素影响产生差异,在奈曼站及其东、西两侧存在差异,但不是造成植被差异的原因,C错误;光照在东、西两侧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1.垂直分异规律项目 主要体现显著表现地区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 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谱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更替分布 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2.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雪线海拔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因素 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海拔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量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规律总结] 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判断方法(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体海拔高,在高纬的山体海拔低。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上界阳坡高,阴坡低。(2024·浙江1月卷)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 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 600米,2012年上升到5 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据此完成(1)~(2)题。(1)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少 B.大气辐射减少C.太阳辐射增加 D.地面吸收增加(2)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 )A.雪线海拔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解题导引】(1)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土壤温度上升。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增强;太阳辐射不变(2)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拔上升;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 185米,但该山峰海拔为6 310米→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自然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气温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带也向高海拔扩展【尝试解答】 (1)D (2)D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引起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雪线高度如何变化?提示:全球变暖。雪线上升。 垂直分异规律(2024·宿迁三模)秦巴山地各山脉由于山体所处位置和自身特点的不同,使得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显著。下图为秦巴山地三列东西向山脉垂直自然带谱图。读图,完成1~3题。1.秦巴山地中莲花山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复杂的根本原因是( )A.基面高度大 B.相对高度大C.区域过渡位置 D.气候类型多样2.与米仓山相比,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上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山体效应强 B.海拔较高C.纬度较高 D.降水量大3.莲花山缺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主要原因是该山( )A.光照条件差 B.冬季风影响大C.山麓降水量少 D.山麓土壤贫瘠1.C 2.A 3.C [第1题,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因素主要有热量、水分、光照等。基面高度大只能使垂直自然带谱更简单,A错误;莲花山海拔高,但相对高度并不大,B错误;甘肃的莲花山位于秦巴山地的西侧,秦巴山地的西部位于东部季风湿润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三大自然地理单元的过渡区,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因素很多,使山地垂直自然带趋于复杂,C正确;气候类型多样也是区域过渡位置影响下的结果,而非根本原因,D错误。第2题,太白山纬度高于米仓山,热量条件更差,按纬度地带性判断,太白山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海拔应更低,C错误;米仓山顶部还有针阔叶混交林,说明在热量影响下,该纬度地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只能分布到约2 300米的位置,太白山海拔更高,并不能使该自然带的分布海拔更高,B错误;太白山在米仓山北侧,降水不一定比米仓山多,且影响垂直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非降水,D错误;太白山为秦岭主峰,秦岭比米仓山更加高大宽阔,山体效应(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更强,导致不同山地垂直带的分布上限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A正确。第3题,光照不是影响自然带的主要因素,A错误;该地受冬季风影响比较大,但与自然带类型关系不大,B错误;土壤贫瘠不是影响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误;莲花山位于暖温带,其基带应该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是其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山麓降水很少,因此没有形成阔叶林,而是形成了对水分要求更少的山地草原带,C正确。] 陆地自然带与因地制宜(2024·南平一模)厄尔布尔士山脉位于伊朗高原北部,北依里海,伊朗首都德黑兰坐落于厄尔布尔士山脉脚下。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的伞形草原带为其特色自然带,多为具有刺垫的旱生物种,呈现伞形。图1为厄尔布尔士山脉位置图,图2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植被以草原为主,主要取决于( )A.光照 B.风速C.热量 D.水分5.伞形草原带的低矮植被多呈伞形,主要为了( )①固定根系 ②减轻蒸发 ③保持热量 ④拦截降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推测山脉南坡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自然带是( )A.半荒漠草原 B.灌丛草原C.伞形草原 D.高山植被4.D 5.C 6.A [第4题,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地形封闭,气候干旱,水分条件无法满足森林的生长,植被以草原为主,植被覆盖度低,D正确;该地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光照、热量条件较好,A、C错误;从图中无法判断风速,B错误。第5题,地上部分越发达,越容易倒伏,不易固定根系,①错误。南坡干旱缺水,伞形能减弱地表水的无效蒸发,②正确。伞形草原带分布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低矮植被的伞形能够保持热量,③正确。南坡气候干旱,需要获得水分而不是拦截降雨使雨水无法进入下方土壤被根系吸收,④错误。第6题,伊朗首都德黑兰坐落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半荒漠草原分布海拔最低,推测其受人类开发影响最大,A正确;灌丛草原、伞形草原、高山植被分布的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B、C、D错误。]课时数智作业(三十七) 垂直分异规律(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4·南京二模)玛纳斯河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古气候变化是引起该流域植被演变的主要原因。下图示意距今4 80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垂直带的推移。读图,完成1~2题。1.植被类型Ⅱ、Ⅲ分别是( )A.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B.高寒荒漠,高山针叶林C.高寒荒漠,针阔叶混交林D.荒漠草原,高山草原2.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垂直带的推移,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是( )A.冷湿—暖干—冷湿 B.暖干—冷湿—暖干C.暖湿—冷干—暖湿 D.冷干—暖湿—冷干1.A 2.B [第1题,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受盛行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遇地形抬升,半山腰处降水较多。由图可知,自山麓向山顶,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禾草草原,水分条件逐渐变好,结合其半山腰处降水较多,可推测Ⅲ处为需水量较大的森林植被,但该地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发育需热量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因此为高山针叶林带;Ⅱ所处的地方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冷湿环境下发育高山草甸,A正确;高寒荒漠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干旱地区,Ⅱ、Ⅲ所处的位置气候较为湿润,不会出现高寒荒漠,B、C错误;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降水少的地区,而天山北坡中段降水多,D错误。第2题,影响山地垂直带谱数量多少的因素有热量、降水和山地相对高度。距今4 800—3 000年,该山地的基带植被为荒漠,说明此时降水量较少,但植被带谱数多,说明温度较高,气候为暖干特征;距今3 000—2 000年,高山针叶林的范围扩大,说明此时降水增加,山地的垂直带谱数变少,说明此时温度降低,气候为冷湿特征;距今2 000年至今,山地针叶林范围变小,说明降水减少,山地垂直带谱数增加,温度升高,气候变成暖干,所以气候变化过程是暖干—冷湿—暖干,B正确,A、C、D错误。](2024·济南一模)气候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2 200~3 600 m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但有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2 000 m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我国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林线海拔介于700~1 200 m,呈现出南坡低于北坡的特点。据此完成3~5题。3.“假林线”所在山地山顶部位的自然环境是( )A.植被低矮,草类少 B.山顶风大,云雾多C.土壤贫瘠,多冻土 D.气候干燥,蒸发强4.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的林线比气候林线低的原因是其山地( )A.纬度低 B.距海近C.海拔低 D.相对高差小5.M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在林线高度上存在差异,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大气降水C.土壤水分 D.日照时数3.B 4.C 5.D [第3题,由材料“我国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2 000 m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可知,山顶处不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出现了灌木和草本植被,A错误;可推测山顶处风大,云雾多,土层薄,土壤贫瘠,B正确;亚热带山地海拔2 000 m以下山顶部位无冻土分布,C错误;山顶气温较低,蒸发较弱,D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2 200~3 600 m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而我国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山地林线海拔却介于700~1 200 m,说明该山地的海拔低,达不到气候林线发育的海拔。纬度低、距海近、相对高差小与其林线低关联度不大。第5题,由材料可知,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山地林线南坡低,北坡高。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利于森林的生长,A错误;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利于森林生长,B、C错误;南坡水汽含量大,云雾多,日照时数少,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多,不利于森林生长,所以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日照时数,D正确。](2025·四川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某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250 m,年降水量550~790 mm,年均温10.8 ℃。海拔1 000 m以下受人类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下表为该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即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据此完成6~7题。海拔(m) 植被类型 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g·kg-1)0~ 10 cm 10~ 20 cm 20~ 40 cm250 灌草丛 6.7 4.5 3.9700 疏林灌丛 10.1 5.4 4.31 000 落叶阔叶林 11.7 7.5 5.01 400 针阔混交林 18.1 13.6 10.11 800 针叶林 24.4 20.6 17.22 000 草甸 51.7 38.4 23.76.该山地草甸分布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气候原因主要是草甸所在地带( )A.气温低 B.降水少C.风速大 D.光照强7.若不受人类活动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 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是( )A.疏林灌丛、疏林灌丛B.疏林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6.A 7.C [第6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草甸分布区主要位于海拔2 000 m以上,该山地山麓海拔约250 m,年均温10.8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则草甸所在海拔气温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弱,土壤有机碳分解较慢,有机碳含量高,A正确。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拔1 000 m以下受人类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海拔1 000 m为落叶阔叶林,海拔250~700 m热量条件优于1 000 m,但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年均温较低,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若不受人类活动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 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都会成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2024·淄博三模)如图示意我国某东西延伸的河谷南、北两坡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调查发现,该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地域分异显著,其中温性荒漠草原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高寒草甸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读图,完成8~10题。8.该河谷可能位于我国的( )A.海南 B.黑龙江C.新疆 D.云南9.与北坡同海拔处相比,河谷南坡( )A.水分较充足 B.气温较高C.降水量较大 D.光照较充足10.与山地森林—草甸带相比较, 高寒草甸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物生长量大 ②放牧牲畜量小 ③微生物活动弱 ④地下有机质产量高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8.C 9.A 10.C [第8题,高山垂直带谱的基带植被与当地自然带植被一样, 该山地基带植被为温性荒漠草原。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基带植被为热带季雨林,A错误;黑龙江为温带季风气候,基带植被为落叶阔叶林,B错误;云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错误;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植被为温性荒漠草原,C正确。第9题,该地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的因素,南北坡随海拔上升,出现草原森林植被,说明随海拔上升,水分增加,且南坡与北坡相比,同一垂直带谱的分布海拔更低,说明南坡的水分条件较好,A正确;由于河谷是东西延伸,河谷北坡为阳面,光照更充足,气温更高,B、D错误;该地南北坡范围较小,降水量差别不大,C错误。第10题,山地森林—草甸带的植物生长量更大,①错误;山地森林—草甸带的草甸面积小,放牧牲畜量小,高寒草甸面积大,放牧牲畜量大,②错误;与山地森林—草甸带相比, 高寒草甸带分布海拔更高,气候更寒冷,微生物活动弱,分解有机碳较少,有机碳积累多,③正确;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地下有机质产量高,④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11.(2024·菏泽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太白山地处秦岭主脊,海拔3 767 m,是秦岭最高峰,其山地各林带(下图)高于同属秦岭山区的其他山地。太白山林线高度在3 450 m左右,南北两坡相当。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带幅(山地林带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最宽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被称为“超级垂直带”。秦岭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上,具有物种最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在垂直空间上形成较强竞争优势。(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解释太白山各林带海拔较高的原因。(6分)(2)说明太白山南北两坡林线高度相当的原因。(4分)(3)分析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对太白山“超级垂直带”形成的作用。(6分)[解析] 第(1)题,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太白山作为秦岭最高峰,海拔高达3 767米,且相同海拔隆起地块的表面积大,使得山体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能量。同时,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更多的热量被传递给地面,山体可吸收更多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升温后向外释放的长波辐射被附近大气吸收。因此,太白山地表比同纬度其他山地地表温度高,热量条件好。在这样的条件下,林带能够发育到更高的海拔位置。第(2)题,由材料可知,太白山林线高度在3 450 m左右,而太白山最高海拔在3 767 m,说明太白山林线距离山顶较近,其山体体积较小,山坡面积较小;太白山林线的南北两坡相当,这说明南北两坡气候条件相似,水分和热量交换较为充分,水热条件差别小。此外,太白山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有助于南北两坡的水热条件保持相对平衡。第(3)题,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为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带提供了耐寒和耐热物种,这些物种在垂直空间上形成较强竞争优势,能够在较大的海拔范围内生存和繁衍。因此,落叶木本植物的丰富多样使得林带的上限和下限区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拓宽了其垂直空间。此外,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有助于维持“超级垂直带”的稳定性。[答案] (1)太白山位于秦岭主脊,且海拔最高,相同海拔隆起地块的表面积大;山体可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并转换成长波辐射被附近大气吸收;从而使温度高于同海拔其他山地,热量条件好,使林带发育的位置更高。(2)太白山林线距离山顶较近,其山体体积较小,山坡面积较小;南北两坡水分和热量交换充分,水热条件差别小。(3)物种丰富的木本植物为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带提供了耐寒和耐热物种;从而在林带的上限和下限区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拓宽了其垂直空间。12.(2024·泰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植被对生境变化十分敏感。植被覆盖度(FVC) 指植被地上部分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陆表植被状况与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材料二 长白山是东北地区的第一高山,垂直高差达2 000米以上,其垂直带谱结构在高海拔地带具有独特性。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木稀疏,矮曲呈丛生状态,矮曲稀疏程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材料三 图1为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图2为2000—2022年长白山区不同坡度下植被覆盖度均值变化。(注: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越高,坡度越大)(1)说出甲、乙、丙自然带的名称。(4分)(2)从整体性的角度,简述岳桦林的生境特征。(4分)(3)说明不同坡度植被覆盖度(FVC) 均值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解析] 第(1)题,长白山垂直高差达2 000米以上,山体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基带甲为落叶阔叶林带;乙自然带之上为针叶林带,故乙为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上为长白山典型的岳桦林带,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其分布上限即为长白山林线,其上为丙苔原带。第(2)题,根据材料“岳桦林木稀疏,矮曲呈丛生状态,矮曲稀疏程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可知,岳桦林处于山体海拔高处,气温低,蒸发量较小,气候湿冷,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是适应风力大、土层薄的环境特征。第(3)题,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越高,坡度越大,根据横轴坡度数值将小尺度地形区分为平缓区、缓坡区、陡坡区,结合纵轴植被覆盖度均值变化可知,平缓区适合种植业等产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剧烈,植被覆盖度均值较低;缓坡区随着海拔升高,坡度变大,人类活动减少,随坡度增大植被覆盖度均值上升并归于平稳;陡坡区地表径流流速快,侵蚀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随坡度升高植被覆盖度均值降低。[答案] (1)甲:落叶阔叶林带;乙:针阔叶混交林带;丙:高山苔原带。(2)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气候湿冷;风力较大;土层薄,土壤贫瘠。(3)平缓区人类活动剧烈,(植被覆盖度) 均值较低;缓坡区人类活动减少,随坡度升高(植被覆盖度)均值上升并归于平稳;陡坡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随坡度升高(植被覆盖度)均值降低。1 / 15课时数智作业(三十七) 垂直分异规律(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4·南京二模)玛纳斯河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古气候变化是引起该流域植被演变的主要原因。下图示意距今4 80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垂直带的推移。读图,完成1~2题。1.植被类型Ⅱ、Ⅲ分别是( )A.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B.高寒荒漠,高山针叶林C.高寒荒漠,针阔叶混交林D.荒漠草原,高山草原2.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垂直带的推移,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是( )A.冷湿—暖干—冷湿 B.暖干—冷湿—暖干C.暖湿—冷干—暖湿 D.冷干—暖湿—冷干(2024·济南一模)气候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2 200~3 600 m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但有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2 000 m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我国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林线海拔介于700~1 200 m,呈现出南坡低于北坡的特点。据此完成3~5题。3.“假林线”所在山地山顶部位的自然环境是( )A.植被低矮,草类少 B.山顶风大,云雾多C.土壤贫瘠,多冻土 D.气候干燥,蒸发强4.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的林线比气候林线低的原因是其山地( )A.纬度低 B.距海近C.海拔低 D.相对高差小5.M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在林线高度上存在差异,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大气降水C.土壤水分 D.日照时数(2025·四川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某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250 m,年降水量550~790 mm,年均温10.8 ℃。海拔1 000 m以下受人类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下表为该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即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据此完成6~7题。海拔 (m) 植被类型 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g·kg-1)0~ 10 cm 10~ 20 cm 20~ 40 cm250 灌草丛 6.7 4.5 3.9700 疏林灌丛 10.1 5.4 4.31 000 落叶阔叶林 11.7 7.5 5.01 400 针阔混交林 18.1 13.6 10.11 800 针叶林 24.4 20.6 17.22 000 草甸 51.7 38.4 23.76.该山地草甸分布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气候原因主要是草甸所在地带( )A.气温低 B.降水少C.风速大 D.光照强7.若不受人类活动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 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是( )A.疏林灌丛、疏林灌丛B.疏林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2024·淄博三模)如图示意我国某东西延伸的河谷南、北两坡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调查发现,该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地域分异显著,其中温性荒漠草原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高寒草甸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读图,完成8~10题。8.该河谷可能位于我国的( )A.海南 B.黑龙江C.新疆 D.云南9.与北坡同海拔处相比,河谷南坡( )A.水分较充足 B.气温较高C.降水量较大 D.光照较充足10.与山地森林—草甸带相比较, 高寒草甸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物生长量大 ②放牧牲畜量小 ③微生物活动弱 ④地下有机质产量高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11.(2024·菏泽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太白山地处秦岭主脊,海拔3 767 m,是秦岭最高峰,其山地各林带(下图)高于同属秦岭山区的其他山地。太白山林线高度在3 450 m左右,南北两坡相当。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带幅(山地林带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最宽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被称为“超级垂直带”。秦岭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上,具有物种最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在垂直空间上形成较强竞争优势。(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解释太白山各林带海拔较高的原因。(6分)(2)说明太白山南北两坡林线高度相当的原因。(4分)(3)分析物种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对太白山“超级垂直带”形成的作用。(6分)12.(2024·泰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植被对生境变化十分敏感。植被覆盖度(FVC) 指植被地上部分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陆表植被状况与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材料二 长白山是东北地区的第一高山,垂直高差达2 000米以上,其垂直带谱结构在高海拔地带具有独特性。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木稀疏,矮曲呈丛生状态,矮曲稀疏程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材料三 图1为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图2为2000—2022年长白山区不同坡度下植被覆盖度均值变化。(注: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越高,坡度越大)(1)说出甲、乙、丙自然带的名称。(4分)(2)从整体性的角度,简述岳桦林的生境特征。(4分)(3)说明不同坡度植被覆盖度(FVC) 均值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1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8 第一部分 第六章 课时37 垂直分异规律 讲义(学生版).docx 48 第一部分 第六章 课时37 垂直分异规律 讲义(教师版).docx 课时数智作业37 垂直分异规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