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学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学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学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榕城期末)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   、   、   等现象表现出来。
2.(2024六上·榕城期末)   和   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3.(2024六上·榕城期末)孟德尔被称为现代   之父。
4.(2024六上·榕城期末)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它的趾由   个变成   个。
5.(2024六上·榕城期末)八大行星中,   的运行速度最快,   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   适合生物的生存,   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   的体积和质量最大。
6.(2024六上·榕城期末)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7.(2024六上·榕城期末)面粉做成了熟面包,产生了新物质。
8.(2024六上·榕城期末)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是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9.(2024六上·榕城期末)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10.(2024六上·榕城期末)猫妈妈是黄色的,生下的小猫不一定是黄色的。
11.(2024六上·榕城期末)只有生物的遗体才能形成化石。
12.(2024六上·榕城期末)所有恐龙的体型都是极其庞大的。
13.(2024六上·榕城期末)水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
14.(2024六上·榕城期末)无土栽培可以取代有土栽培。
15.(2024六上·榕城期末)蒸汽机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6.(2024六上·榕城期末)高层建筑适合选择钢筋混凝土做材料。
17.(2024六上·榕城期末)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  )。
A.将木头制作成椅子 B.点燃木头 C.用水将木头浸湿
18.(2024六上·榕城期末)铁和铁锈(  )同一种物质。
A.是
B.不是
C.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
19.(2024六上·榕城期末)谚语说“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主要指的是(  )。
A.变异 B.遗传 C.遗传和变异
20.(2024六上·榕城期末)花猫妈妈生了一只黑猫和三只花猫,则猫爸爸可能是(  )。
A.花猫 B.黑猫 C.灰猫
21.(2024六上·榕城期末)化石可能存在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22.(2024六上·榕城期末)霸王龙的特点是(  )
A.体型很小 B.前肢很短 C.后肢很短
23.(2024六上·榕城期末)行星围绕着(  )运转。
A.金星 B.地球 C.恒星
24.(2024六上·榕城期末)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  )。
A.加加林 B.万户 C.杨利伟
25.(2024六上·榕城期末)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离不开(  )。
A.电动机 B.发电机 C.计算机
26.(2024六上·榕城期末)电动机是产生(  )的机器。
A.机械能 B.光能 C.电能
27.(2024六上·榕城期末)把下面的人物和发明连接起来。
莫尼尔 史蒂芬森 瓦特 李比希
火车 改进蒸汽机 人造肥料 钢筋混凝土
28.(2024六上·榕城期末)把各种恐龙与其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连线。
29.(2024六上·榕城期末)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如蜡烛熔化、水蒸发。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蜡烛燃烧、铁生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颜色改变(如铁生锈变红)、产生沉淀(如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生成气体(如盐酸与锌反应冒气泡)、发光发热(如蜡烛燃烧)。
2.【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为遗传和变异:遗传指生物将自身特征(如性状、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如子女与父母外貌相似)。
变异指亲子代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如同一窝幼崽毛色不同)。二者共同推动生命的延续与演化。
3.【答案】遗传学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孟德尔被誉为 “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选择豌豆进行实验发现豌豆(自花传粉、性状差异明显,如高茎 / 矮茎、圆粒 / 皱粒)。
4.【答案】4;1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马进化通过化石研究(不同地质年代的马骨骼化石)推测进化路径。始祖马 → 渐新马 → 中新马 → 现代马。草原扩张导致马的体型增大、单趾化(利于快速奔跑躲避天敌),牙齿适应草食需求。进化分支中仅现代马一支适应环境存活,其余分支因不适应而灭绝。
5.【答案】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水星 : 距太阳最近,绕日运行速度最快
金星: 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反射率高)
地球: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环境适合生命生存
火星:环境与地球最接近(大气、季节、地貌)
木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气态巨行星)
土星:以美丽的环系统闻名(由冰粒和岩石组成)
天王星:自转轴倾斜近 90 度(“躺着” 公转)
海王星:太阳系最外侧行星,大气呈蓝色
6.【答案】杨利伟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2003 年 10 月 15 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他的太空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题干面粉做成熟面包产生了新物质,这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发面需要放酵母,酵母和面粉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发好的面放锅里蒸;淀粉高温糊化、蛋白质高温变性,这些都生成了新物质。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三要素:①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汽油等。②氧气:助燃剂,支持燃烧反应。③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灭火的基本原理:①降低温度:如用水灭火,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着火点。②移走可燃物:如森林火灾中开辟隔离带。③隔绝空气:如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灭火使用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喷射后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从而熄灭火灾。
9.【答案】错误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可遗传性状需由遗传物质决定,非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不可遗传。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间性状的相似性传递,由遗传物质(如 DNA)决定,是物种稳定的基础。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猫妈妈是黄色的,生下的小猫不一定都是黄色的,也有可能变异成其它颜色。故题干说法正确。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残骸或遗迹,不仅包括生物遗体(如骨骼、外壳、叶子),也包括生物活动留下的遗迹(如脚印、粪便、巢穴等)。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恐龙
【解析】【分析】恐龙的体型差异很大,并非所有恐龙都极其庞大。例如,小型恐龙如美颌龙,体长仅约 1 米,体重不足 10 公斤;而像霸王龙、梁龙等恐龙体型确实庞大。因此 “所有恐龙的体型都是极其庞大的” 这一说法错误。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但并非离地球最近。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二者最近距离约 4050 万公里,而水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 7730 万公里。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未来农业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在特定场景有优势,但受成本、技术和生态限制,无法全面取代有土栽培,故题干说法错误。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主要动力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的重要历史进程,“电气时代” 的界定具有明确的史实支撑,题干判断错误。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形状;承重能力
【解析】【分析】19 世纪以来建筑材料的革新与技术进步(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直接促成了现代建筑和高层建筑的诞生,题干表述符合历史事实,判断正确。
1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选项 B 中点燃木头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木头燃烧时,其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烬(如碳、无机盐等),这些均为不同于木材的新物质,同时伴随发光发热现象。而 A、C 均为物理变化,故正确答案为 B。
18.【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和铁锈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均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故正确答案为 B。
19.【答案】A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描述了同一母猪所生的小猪与母猪之间、小猪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性状差异(如毛色、体型、花纹等)。这种差异并非个体与亲代的完全相似(排除遗传),而是个体间的多样性,属于变异现象。
故选A。
20.【答案】B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子代从亲代获得性状的现象。花猫妈妈生的花猫遗传了妈妈的毛色,而黑猫的毛色与妈妈不同,说明其毛色来自猫爸爸。黑猫子代的黑色性状需由亲代一方传递。若猫爸爸为黑猫,其黑色基因可遗传给子代,导致出现黑猫幼崽,符合 “子代性状来自亲代” 的遗传规律。因此,花猫爸爸无法直接传递黑色基因,灰猫与黑色毛色无关联,故猫爸爸最可能是黑猫。
21.【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岩石分为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如大理岩)、沉积岩(如砂岩、页岩)。沉积岩中常含化石,通过化石可研究古生物形态、演化及地质时期的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22.【答案】B
【知识点】恐龙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岩石中、距今数百万年前的生物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体型庞大,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其化石形态与 B 选项描述一致,故正确。
23.【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宇宙中天体的运转规律:行星围绕恒星(如地球绕太阳),卫星围绕行星(如月球绕地球),C 选项符合这一运行模式。
24.【答案】A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选项A 中 1961 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乘坐 “东方 1 号” 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人。选项 B 中 “万户” 是中国古代尝试利用火箭飞行的先驱,并非实际进入太空;选项 C 中杨利伟是 2003 年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晚于加加林。
25.【答案】C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A)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发电机用于产生电能;A和B二者均不直接涉及信息处理,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核心需求无关。(C)计算机是实现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关键设备,故正确。
26.【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核心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机械运动驱动各类设备(如风扇、机床等)。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该磁场作用于转子,通过电磁感应形成扭矩,带动转子转动,实现能量转换,与 A 选项描述一致。
27.【答案】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创新通过技术突破(如蒸汽机、火车)、材料革新(钢筋混凝土)、理论转化(人造肥料)等形式,持续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当代,创新已从单一技术进步升级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工程,成为应对资源约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路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与火车的创新突破(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森发明火车);材料与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钢筋混凝土的发明(19 世纪中期,约瑟夫 莫尼尔)、人造肥料的发明(李比希理论推动)。
28.【答案】
【知识点】恐龙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岩石中、距今数百万年以前的生物遗骸(如骨骼、外壳)或活动遗迹(如脚印、粪便)。多数存在于沉积岩中(如砂岩、页岩),因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易包裹生物遗体并缓慢固化。 恐龙化石模型的构建正是基于这一科学逻辑,将骨骼化石的客观信息转化为直观的物种形象,成为连接古生物与现代科学认知的桥梁。
29.【答案】答:无色、无味、透明、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多种气体按体积分数混合而成。氮气占约 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氧气占约 21%,支持燃烧和呼吸,是生物生存必需的气体。稀有气体:约 0.94%,包括氦、氖、氩等,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可用于霓虹灯、保护气等。二氧化碳占约 0.03%,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透明气体,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比空气重,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约 0.03%,如水蒸气、尘埃等。
1 / 1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学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榕城期末)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   、   、   等现象表现出来。
【答案】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如蜡烛熔化、水蒸发。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蜡烛燃烧、铁生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颜色改变(如铁生锈变红)、产生沉淀(如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生成气体(如盐酸与锌反应冒气泡)、发光发热(如蜡烛燃烧)。
2.(2024六上·榕城期末)   和   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为遗传和变异:遗传指生物将自身特征(如性状、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如子女与父母外貌相似)。
变异指亲子代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如同一窝幼崽毛色不同)。二者共同推动生命的延续与演化。
3.(2024六上·榕城期末)孟德尔被称为现代   之父。
【答案】遗传学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孟德尔被誉为 “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选择豌豆进行实验发现豌豆(自花传粉、性状差异明显,如高茎 / 矮茎、圆粒 / 皱粒)。
4.(2024六上·榕城期末)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它的趾由   个变成   个。
【答案】4;1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马进化通过化石研究(不同地质年代的马骨骼化石)推测进化路径。始祖马 → 渐新马 → 中新马 → 现代马。草原扩张导致马的体型增大、单趾化(利于快速奔跑躲避天敌),牙齿适应草食需求。进化分支中仅现代马一支适应环境存活,其余分支因不适应而灭绝。
5.(2024六上·榕城期末)八大行星中,   的运行速度最快,   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   适合生物的生存,   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   的体积和质量最大。
【答案】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水星 : 距太阳最近,绕日运行速度最快
金星: 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反射率高)
地球: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环境适合生命生存
火星:环境与地球最接近(大气、季节、地貌)
木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气态巨行星)
土星:以美丽的环系统闻名(由冰粒和岩石组成)
天王星:自转轴倾斜近 90 度(“躺着” 公转)
海王星:太阳系最外侧行星,大气呈蓝色
6.(2024六上·榕城期末)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答案】杨利伟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2003 年 10 月 15 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他的太空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7.(2024六上·榕城期末)面粉做成了熟面包,产生了新物质。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题干面粉做成熟面包产生了新物质,这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发面需要放酵母,酵母和面粉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发好的面放锅里蒸;淀粉高温糊化、蛋白质高温变性,这些都生成了新物质。
8.(2024六上·榕城期末)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是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三要素:①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汽油等。②氧气:助燃剂,支持燃烧反应。③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灭火的基本原理:①降低温度:如用水灭火,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着火点。②移走可燃物:如森林火灾中开辟隔离带。③隔绝空气:如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灭火使用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喷射后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从而熄灭火灾。
9.(2024六上·榕城期末)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错误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可遗传性状需由遗传物质决定,非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不可遗传。
10.(2024六上·榕城期末)猫妈妈是黄色的,生下的小猫不一定是黄色的。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间性状的相似性传递,由遗传物质(如 DNA)决定,是物种稳定的基础。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猫妈妈是黄色的,生下的小猫不一定都是黄色的,也有可能变异成其它颜色。故题干说法正确。
11.(2024六上·榕城期末)只有生物的遗体才能形成化石。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残骸或遗迹,不仅包括生物遗体(如骨骼、外壳、叶子),也包括生物活动留下的遗迹(如脚印、粪便、巢穴等)。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2.(2024六上·榕城期末)所有恐龙的体型都是极其庞大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恐龙
【解析】【分析】恐龙的体型差异很大,并非所有恐龙都极其庞大。例如,小型恐龙如美颌龙,体长仅约 1 米,体重不足 10 公斤;而像霸王龙、梁龙等恐龙体型确实庞大。因此 “所有恐龙的体型都是极其庞大的” 这一说法错误。
13.(2024六上·榕城期末)水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但并非离地球最近。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二者最近距离约 4050 万公里,而水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 7730 万公里。
14.(2024六上·榕城期末)无土栽培可以取代有土栽培。
【答案】错误
【知识点】未来农业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在特定场景有优势,但受成本、技术和生态限制,无法全面取代有土栽培,故题干说法错误。
15.(2024六上·榕城期末)蒸汽机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主要动力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的重要历史进程,“电气时代” 的界定具有明确的史实支撑,题干判断错误。
16.(2024六上·榕城期末)高层建筑适合选择钢筋混凝土做材料。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形状;承重能力
【解析】【分析】19 世纪以来建筑材料的革新与技术进步(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直接促成了现代建筑和高层建筑的诞生,题干表述符合历史事实,判断正确。
17.(2024六上·榕城期末)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  )。
A.将木头制作成椅子 B.点燃木头 C.用水将木头浸湿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选项 B 中点燃木头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木头燃烧时,其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烬(如碳、无机盐等),这些均为不同于木材的新物质,同时伴随发光发热现象。而 A、C 均为物理变化,故正确答案为 B。
18.(2024六上·榕城期末)铁和铁锈(  )同一种物质。
A.是
B.不是
C.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
【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和铁锈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均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故正确答案为 B。
19.(2024六上·榕城期末)谚语说“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主要指的是(  )。
A.变异 B.遗传 C.遗传和变异
【答案】A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描述了同一母猪所生的小猪与母猪之间、小猪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性状差异(如毛色、体型、花纹等)。这种差异并非个体与亲代的完全相似(排除遗传),而是个体间的多样性,属于变异现象。
故选A。
20.(2024六上·榕城期末)花猫妈妈生了一只黑猫和三只花猫,则猫爸爸可能是(  )。
A.花猫 B.黑猫 C.灰猫
【答案】B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子代从亲代获得性状的现象。花猫妈妈生的花猫遗传了妈妈的毛色,而黑猫的毛色与妈妈不同,说明其毛色来自猫爸爸。黑猫子代的黑色性状需由亲代一方传递。若猫爸爸为黑猫,其黑色基因可遗传给子代,导致出现黑猫幼崽,符合 “子代性状来自亲代” 的遗传规律。因此,花猫爸爸无法直接传递黑色基因,灰猫与黑色毛色无关联,故猫爸爸最可能是黑猫。
21.(2024六上·榕城期末)化石可能存在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岩石分为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如大理岩)、沉积岩(如砂岩、页岩)。沉积岩中常含化石,通过化石可研究古生物形态、演化及地质时期的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22.(2024六上·榕城期末)霸王龙的特点是(  )
A.体型很小 B.前肢很短 C.后肢很短
【答案】B
【知识点】恐龙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岩石中、距今数百万年前的生物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体型庞大,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其化石形态与 B 选项描述一致,故正确。
23.(2024六上·榕城期末)行星围绕着(  )运转。
A.金星 B.地球 C.恒星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宇宙中天体的运转规律:行星围绕恒星(如地球绕太阳),卫星围绕行星(如月球绕地球),C 选项符合这一运行模式。
24.(2024六上·榕城期末)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  )。
A.加加林 B.万户 C.杨利伟
【答案】A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选项A 中 1961 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乘坐 “东方 1 号” 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人。选项 B 中 “万户” 是中国古代尝试利用火箭飞行的先驱,并非实际进入太空;选项 C 中杨利伟是 2003 年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晚于加加林。
25.(2024六上·榕城期末)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离不开(  )。
A.电动机 B.发电机 C.计算机
【答案】C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A)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发电机用于产生电能;A和B二者均不直接涉及信息处理,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核心需求无关。(C)计算机是实现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关键设备,故正确。
26.(2024六上·榕城期末)电动机是产生(  )的机器。
A.机械能 B.光能 C.电能
【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核心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机械运动驱动各类设备(如风扇、机床等)。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该磁场作用于转子,通过电磁感应形成扭矩,带动转子转动,实现能量转换,与 A 选项描述一致。
27.(2024六上·榕城期末)把下面的人物和发明连接起来。
莫尼尔 史蒂芬森 瓦特 李比希
火车 改进蒸汽机 人造肥料 钢筋混凝土
【答案】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创新通过技术突破(如蒸汽机、火车)、材料革新(钢筋混凝土)、理论转化(人造肥料)等形式,持续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当代,创新已从单一技术进步升级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工程,成为应对资源约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路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与火车的创新突破(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森发明火车);材料与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钢筋混凝土的发明(19 世纪中期,约瑟夫 莫尼尔)、人造肥料的发明(李比希理论推动)。
28.(2024六上·榕城期末)把各种恐龙与其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连线。
【答案】
【知识点】恐龙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岩石中、距今数百万年以前的生物遗骸(如骨骼、外壳)或活动遗迹(如脚印、粪便)。多数存在于沉积岩中(如砂岩、页岩),因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易包裹生物遗体并缓慢固化。 恐龙化石模型的构建正是基于这一科学逻辑,将骨骼化石的客观信息转化为直观的物种形象,成为连接古生物与现代科学认知的桥梁。
29.(2024六上·榕城期末)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答:无色、无味、透明、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多种气体按体积分数混合而成。氮气占约 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氧气占约 21%,支持燃烧和呼吸,是生物生存必需的气体。稀有气体:约 0.94%,包括氦、氖、氩等,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可用于霓虹灯、保护气等。二氧化碳占约 0.03%,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透明气体,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比空气重,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约 0.03%,如水蒸气、尘埃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