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七年级下期末 科学试卷1.(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列选项中,属于器官的是 ( )A.鸡 B.胃C.血液 D.精子【答案】B【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 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鸡是生物体,胃为器官、血液为结缔组织,精子为细胞,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2025七下·杭州期末)在女性体内,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答案】C【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③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①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②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④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解答】 A.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因为它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故A错误;B.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和峡部的连接点处,并停留在壶腹部。如碰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形成受精卵。可见人类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故B错误;C.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等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慢慢发育,形成脐带和胎盘,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故C正确;D.胚胎在母体内大约经过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故D错误。故选C。3.(2025七下·杭州期末)生活中常遇到“碘盐”“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钙”“铁”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 生活中常遇到“碘盐”“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钙”“铁”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应该为元素。故选A。4.(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被喝掉了一半 B.一块橡皮泥被捏成球形C.一根铁丝被烧红。 D.一包月壤被嫦娥五号带回地球【答案】A【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根据质量的属性分析判断。【解答】 A.一杯水被喝掉了一半,体积减半,密度不变,则质量减半,故A符合题意;B.一块橡皮泥被捏成球形,虽然形状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B不合题意;C.一根铁丝被烧红,虽然温度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C不合题意;D.一包月壤被嫦娥五号带回地球,虽然位置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D不合题意。故选A。5.(2025七下·杭州期末)近年来,生物陶瓷材料在人工关节、牙齿、骨骼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陶瓷的特性中不能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依据的是( )A.耐磨性 B.耐腐蚀性 C.脆性大 D.低毒性【答案】C【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也能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解答】人工关节在人体内,应该具备腐蚀性和低毒性。因为要反复摩擦,所以要具有耐磨性。因为要支持人体运动,因此具有柔韧性,不能具有脆性,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6.(2025七下·杭州期末)已知某新型环保材料中所含的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核外电子数为74。则该元素的核内中子数为( )A.106 B.74 C.180 D.104【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答】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74,则核内中子数:180-174=106.故选A。7.(2025七下·杭州期末)义乌小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堪称两栖类动物中的“活化石”,目前仅分布于浙江省内。下列属于其(生殖发育特征的是( )A.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B.体内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C.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体外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答案】A【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根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判断。【解答】“义乌小鲵”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它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较大,属于变态发育,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2025七下·杭州期末)在加勒比海地区,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其长度最长可达2厘米,大小如同人类的睫毛。花结构分类上与它最为相似的生物是( )A.新冠病毒' B.乳酸菌 C.衣藻 D.青霉菌【答案】B【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 华丽硫珠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解答】 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B乳酸菌属于细菌,和华丽硫珠菌都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C是衣藻、D是青霉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5七下·杭州期末)一种新型的锂空气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含有锂元素(Li)和氧元素(O)。已知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锂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i2O B.LiO C.LiO2 D.【答案】A【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y=0,解得:x:y=2:1,所以锂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2O,故选A。10.(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案,在四个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绿豆。下列因素中,不能用该方案来研究的是( )A.空气 B.水分 C.温度 D.光照【答案】D【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确定图片展示的实验能够探究的影响因素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丙对照,可以得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乙和丙对照,可以得到种子萌发需要空气;丙好丁对照,可以得到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根据已有实验,无法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故选D。11.(2025七下·杭州期末)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B.③既可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也可表示铜单质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答案】B【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 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解答】 ①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②Fe2+表示1个亚铁离子③Cu表示铜元素、1个铜原子、铜单质;④P2O5中的数字“5”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5个氧原子;⑤Fe3+表示1个铁离子。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故A错误;B.③既可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也可表示铜单质,故B正确;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故C错误;D.④中的数字“5”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5个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B。12.(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消融 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答案】D【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但不经过液态。【解答】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后变成了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和露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冰),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2025七下·杭州期末)取一块萝卜先称其质量,然后放在浓盐水中数小时,此过程中,每隔1h将该块萝卜称量-次,选项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解答】 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由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块的质量慢慢减少,直到萝卜块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为止。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4.(2025七下·杭州期末)3D生物打印心脏技术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是将多能干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下列有关多能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B.①过程产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细胞C.细胞生长和②过程是同时进行的D.经历过②过程形成的心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显著改变【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裂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解答】 AB.①过程为细胞的分裂,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从而产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细胞,故AB正确不合题意;C.②为细胞分化,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是同时进行的,从而产生不同功能的组织,故C正确不合题意;D.经历过②分化过程形成的心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保持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5.(2025七下·杭州期末)掌握重要的方法与技能是学好科学的前提。例如通过观察燕子、麻雀有筑巢行为,得出“鸟类有筑巢的行为”的结论,该过程涉及到的方法或技能是( )A.比值定义 B.测量 C.归纳 D.控制变量【答案】C【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 常见的科学方法有:①控制变量法、②转换法、③模型法、④归纳法、⑤演绎法等。【解答】 A.控制变量法是指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B.演绎法的基本特点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导,得出具体的结论,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它在科学研究、法律论证、数学证明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收集大量的个体数据,然后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推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某种事物特征或者生态规律的一种方法。我们观察到燕子、麻雀、喜鹊、啄木鸟等都有筑巢行为,可以得出“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这种“对大量具体事实进行分析,寻找共同的特征,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方法,科学上称为归纳法,故C符合题意;D.转换法是指在创造发明活动中,针对某个对象的探索遇到障碍、挫折而受阻时,或得到的解决问题方案并不理想时,于是改变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改变运用的方法或实施的手段,改变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改变事物内部的结构,从而使问题明确化,求得比较满意结果的一种思维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2025七下·杭州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B处标注地形部位是 ;(2)图中A地与D 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3)某同学欲攀登山顶A,有EA 和CA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路线CA, 判断依据是 。【答案】(1)陡崖(2)570(3)从CA到山顶A的等高线比从EA到山顶A的等高线稀疏。【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2)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分析可知,图中B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2)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A地的海拔为670米,D点的海拔为100米,则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670-100=570米。(3)某同学欲攀登山顶A,有EA和CA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路线CA,判断依据是从CA到山顶A的等高线比从EA到山顶A的等高线稀疏。17.(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图为构成根尖的四种细胞结构。(1)具有大液泡的细胞有较强的吸水功能,可知图中具有较强吸水功能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2)图中C所指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它属于 组织;(3)植物带土移栽的主要目的是 ,以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答案】(1)BD(2)分生(3)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水和无机盐的正常吸收【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四种根部细胞中液泡的大小即可;(2)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3)根据根毛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知识分析解答。【解答】(1) 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具有大液泡的有B根毛细胞以及D伸长区细胞,所以二者具备较强吸水功能,BD符合题意。故选BD。(2)图中C分生区所指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它属于分生组织;(3) 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植株根部总是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水和无机盐的正常吸收,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18.(2025七下·杭州期末)桃树种植户将一段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1)接穗上结的果实是 (选填“水蜜桃”或“毛桃”);(2)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填结构名称)有无紧密贴合;(3)一般来说,两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嫁接的成功率越 。【答案】(1)水蜜桃(2)形成层(3)高【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 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优良性状;(2)根据嫁接的注意事项解答;(3)根据对嫁接的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解答。【解答】(1) 根据题意可知,嫁接的接穗是水蜜桃,则上结的果实是水蜜桃;(2)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有无紧密贴合;(3) 一般来说,两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嫁接的成功率越高。19.(2025七下·杭州期末)模型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硝酸羟胺是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绿色推进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氮气、氧气和水。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分别代表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则(1)上述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已知氧原子中的质子数为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2x,则x= 。(3)画出硝酸羟胺分解后产生的水的分子模型(一个即可)。【答案】(1)化学变化(2)6(3)【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3)根据水分子的化学式确定水的分子模型。【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 硝酸羟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氮气、氧气和水,即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2)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到:8=2+x,解得:x=6;(3)根据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模型为:。20.(2025七下·杭州期末)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常温常压下酒精具有如下性质: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⑥凝固点低。(1)“易燃”属于酒精的 性质;(2)利用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临床上常用它为高烧患者擦身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该现象表明,液体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酒精的用途很广,如将它作为温度计的填充液,这是因为酒精具有 的性质(选填上述序号)。【答案】(1)化学(2)吸收(3)⑥【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解析】【分析】(1)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惯性;(2)根据“ 擦身以达到降温 ”分析;(3)只有液体才能充当温度计的测温介质,因此它的测温范围应该在沸点和凝固点之间,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易燃”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为化学性质;(2)根据“酒精擦身达到降温”可知,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3)酒精的用途很广,如将它作为温度计的填充液,这是因为酒精具有凝固点低的性质,故选⑥。21.(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为酵母菌结构示意图。(1)它与绿色植物的吐肉细胞相比,它的细胞内没有 (填细胞结构名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2)酵母菌发酵实验过程为: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菌,搅拌后将它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中。将气球套在瓶口,然后将矿泉水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①通过观察到 的现象,可以直观感受到酵母菌的发酵作用;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将气球套在瓶口前应对气球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叶绿体(2)气体膨胀变大;将气球压瘪【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解答;(2)① 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②如果气球原来是瘪的,那么一旦充入气体后会膨胀起来,这样现象会更明显。【解答】(1)它与绿色植物的吐肉细胞相比,它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2)①通过观察到气体膨胀变大的现象,可以直观感受到酵母菌的发酵作用;②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将气球套在瓶口前应对气球进行的操作是:将气球压瘪。22.(2025七下·杭州期末)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1)调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2)甲同学在游码放置如图的位置就调节横梁平衡,然后开始测量,若他在测量过程中其余操作和读数均无错误,得到的结果为32.4克,则这个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g;(3)乙同学称量过程中将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平衡时砝码总质量为35克,游码的读数3.4克,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g。【答案】(1)左(2)30(3)31.6【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2)物体的实际质量=测出质量-游码原来的质量;(3)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计算即可。【解答】(1)调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盘重左盘轻,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根据图片可知,天平的标尺分度值为0.2g,调平前游码的质量为2.4g,则这个物体的实际质量为:32.4g-2.4g=30g;(3)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得到:35g=x+3.4g,解得:x=31.6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31.6g。23.(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为研究“土壤中所含有机物”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称取刚挖出来的土壤质量为m1,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m2,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充分加热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 (写出一点即可);(3)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m1-m2”的实验结论。理由是 。【答案】(1)酒精灯(2)质量减小(3)土壤中存在一定量的水分【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2)(3)根据土壤含有有机物和水分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2) 充分加热后,其中的有机物燃烧生成气体,则土壤发生的变化是质量减小;(3)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m1-m2”的实验结论,理由是:土壤中存在一定量的水分。24.(2025七下·杭州期末)小米通过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实验步骤如下:①取粗细大小相似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如图所示。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请完善表格中的处理方法)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A.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____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工具观察枝条横切面被染色的部位。【表达与交流】(1)请完善表格中的对C组的处理方法是 ;(2)依据实验步骤和规范,观察使用的工具是 ;(3)依据 现象可以确定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4)【拓展与应用】有一颗古樟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请从茎的结构角度说明原因: 。【答案】(1)木质部(2)放大镜(3)纵切面从下向上变红的(4)这棵树空心后依然能够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1)树皮中的筛管和木质部中的导管都有运输作用,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确定C组的处理方法;(2)枝条中的导管和筛管非常细,用肉眼很难看清楚,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3)C组中枝条纵切面从下向上变红,且越靠近上方颜色越浅,说明木质部中的导管对水和无机盐有输送作用;(4)可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角度分析解答。【解答】(1)A组中枝条不做处理,则导管和筛管都正常,B组中除去树皮中的筛管,C组中应该出去木质部中的导管,则C组的处理方法为: 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2) 依据实验步骤和规范,观察使用的工具是放大镜;(3)依据C组中纵切面从下向上变红的现象可以确定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4)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说明该空心樟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故朽烂的“树心”是这棵树的部分木质部,理由是这棵树空心后依然能够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25.(2025七下·杭州期末)人工琥珀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适合作为DIY 项目或教育活动。某学校开展的制作人工琥珀活动如下:【材料准备】松香、模具、小物件(干花、小昆虫模型)、搅拌棒、量筒、手套和护目镜、砂纸、抛光布。【制作流程】【交流评价】(1)结合松香熔化的图像(如图甲)推测松香从固态变为液态时的具体现象是 ;(2)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不同的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型技术加工成所需形状。根据松香琥珀的制作流程可知其用到的成型技术是____;A.模压成型B.挤出成型C.注射成型D.浇铸成型(3)从提升松香琥珀的品质、美观度的角度推测,在松香与固化剂混合的固化阶段,需用搅拌棒缓慢、均匀搅拌的目的是 ;(4)在制作过程中能闻到松香的特殊气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答案】(1)温度不断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变成液体(2)D(3)防止琥珀分层,排出气泡,保证琥珀均匀固化(4)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熔化与熔化现象;中国制造技术的发展及战略【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松香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2)根据图片展示的人工琥珀的制作流程确定他的成型技术;(3)可从均匀固化,排除气泡等角度分析解答;(4)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解答。【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 松香从固态变为液态时的具体现象是:温度不断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变成液体。(2)根据图片可知,人工琥珀要将松香熔化,然后倒入模具固化即可,因此属于浇筑成型,故选D;(3) 从提升松香琥珀的品质、美观度的角度推测,在松香与固化剂混合的固化阶段,需用搅拌棒缓慢、均匀搅拌的目的是:防止琥珀分层,排出气泡,保证琥珀均匀固化;(4) 在制作过程中能闻到松香的特殊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6.(2025七下·杭州期末)科学家探究微观粒子结构,建构原子的结构模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分的原子——“复杂原子”,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材料二:1897年,汤姆生进行真空管放电实验(如图甲所示)时,发现射线向正极板偏转。于是,他确定了阴极射线是由带电荷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汤姆生也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材料三: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在分析实验的结果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模型”。原子的中心存在一个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了原子核里,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1)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的物质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2)根据汤姆生的实验结果推断,电子带 电荷;(3)卢瑟福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如图乙),通过观察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子数量,绘制了如图丙的图像。其中A 点代表的现象是 ;(4)卢瑟福最初用铝箔时,散射现象几乎观测不到。改用金箔后,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直接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下列关于实验选择金箔作为材料的理由,合理的是____。A.具有极佳的延展性,可制成超薄且均匀薄片B.该电荷数大,与α粒子相互作用时偏转角度明显C.化学性质稳定,确保薄片纯净避免实验干扰D.金箔比铝箔价格更昂贵【答案】(1)化合物(2)负(3)大多数α粒子沿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运动(4)B【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根据丙图确定A点时α粒子的偏转角度和数量,进而确定对应的现象;(4)根据 α粒子的偏转角度确定受到原子核排斥力的大小,进而确定原子核的质量大小即可。【解答】 (1)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即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2)根据“ 射线向正极板偏转 ”可知,电子与正电荷相互吸引,因此为负电荷;(3)根据丙图可知,A点α粒子的偏转角度几乎为零,且数量最多,那么对应的现象是:大多数α粒子沿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运动;(4)金原子比铝原子的原子核的质量大,正电荷数更多,因此α粒子会受到更大的排斥力而发生大角度偏转,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7.(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项目化研究小组在制作航模时发现:一块原本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一段时间后会沉入水中,于是对这种木块密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步骤】方法一:①用小刀另外切取一小块相同材质的木块(未浸水的);②利用天平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③在量筒中装入 V1体积的水,将木块放入量筒中,等待木块沉入水中且液面不再变化;④读出量筒中液体的示数为V2;(不考虑木块吸水前后的体积变化)(1)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比较轻。这里的“轻”指的是____。A.体积小 B.质量小 C.硬度小 D.密度小(2)若就用题中所测得的三个量来表示木块的密度,其表达式为 即使在质量测量和体积读数都正确,用上述方法求得的木块密度值是偏大的,原因是 ;(3)【方案改进】方法二:在步骤④的基础上进一步操作后再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示数为V3,再利用公式 将得到更准确的密度值。上述“进一步操作”的具体内容是 ;(4)【拓展延伸】小组经过探究活动后进行了反思总结,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A.上述实验中换用能使木块浸没的其它液体,对测量结果无影B.为了使测得的木块密度更接近真实值,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C.石蜡放入水中不会下沉,可以采用针压法使其完全浸没水中后再测其体积【答案】(1)D(2)由于木块吸水,因此会导致木块和水的总体积V2变小,那么根据V=V2-V1得出的木块的体积偏小,根据计算出木块的密度偏大。(3)将木块从量筒中取出来,记下剩余水的体积为V3(4)C【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的定义分析判断;(2)注意木块会吸水对木块体积测量的影响;(3)木块吸足水后测出的体积才是准确的;(4)根据自己对密度实验测量过程的认识判断即可。【解答】(1) 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比较轻,这里的“轻”其实是相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小于水的质量,也就是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选D;(2) 即使在质量测量和体积读数都正确,用上述方法求得的木块密度值是偏大的,原因是:由于木块吸水,因此会导致木块和水的总体积V2变小,那么根据V=V2-V1得出的木块的体积偏小,根据计算出木块的密度偏大。(3)步骤④中的V2是木块吸足水后水和木块的总体积,此时可以将木块从量筒中取出,前后体积之差就是木块的体积,即补充的步骤为:将木块从量筒中取出来,记下剩余水的体积为V3;(4) A.上述实验中换用能使木块浸没的其它液体,木块也会吸收其他液体,因此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故A错误;B.木块的密度是测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因此计算密度的平均值没有意义,故B错误;C.石蜡放入水中不会下沉,可以采用针压法使其完全浸没水中后再测其体积,故C正确。故选C。28.(2025七下·杭州期末)近日,羽衣甘蓝饮品风靡各大茶饮店,主打“纤体”、“轻盈”等字眼。某兴趣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并展开探究:材料一:羽衣甘蓝属于双子叶植物,与卷心菜、西兰花同属十字花科,茎直立,叶片丛生、宽大,是两年生的植物,第一年生长营养器官,第二年开花结果。材料二:喜冷凉气候、种植的土壤要求偏好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板结土壤会限制主根发育,根向下垂直生长,深入土壤,增强植株的稳定性,号称能“长成树的蔬菜”。材料三:羽衣甘蓝膳食纤维含量高,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的基本单位为是葡萄糖,其化学式C6H12O6,食用后有较强的饱腹感,但有一点苦,所以为了改善口感,商家往往会往里面添加白砂糖、蔗糖、牛油果等食品添加剂。(1)羽衣甘蓝的果实是由其花中的 发育而来的;(2)根据材料二可知:①羽衣甘蓝的根系属于 ;②下图是三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模型,其中最适合羽衣甘蓝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选填“甲”、“乙”或“丙”);(3)根据材料三中相关信息计算:①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②一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个原子;③多少克葡萄糖与171克蔗糖 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列式计算) (4)兴趣小组将200克的羽衣甘蓝、100克的苹果以及300克的冰块用破壁机打碎,制得体积约为500毫升的羽衣甘蓝饮品。求羽衣甘蓝饮品的密度。【答案】(1)子房(2)主根系;丙(3)180;24;180(4)解: 羽衣甘蓝饮品的密度.【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土壤的组成与形成;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 在花的结构中,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子房壁会发育成果皮,胚珠会发育成种子,珠被会发育成种皮,卵细胞会发育成胚;(2)①植物根系分为直根系与须根系。直根系由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须根系的主根不发达,主根出生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在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粗细相等的不定根,再由不定根上生成侧根,整个根系外形呈须状。②根据“ 种植的土壤要求偏好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分析解答。(3)①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②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将它们相加即可;③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以碳元素质量相等为等量条件列式计算即可。(4)根据计算羽衣甘蓝饮品的密度。【解答】(1)羽衣甘蓝的果实是由其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2)①根据“ 板结土壤会限制主根发育,根向下垂直生长,深入土壤 ”可知, 羽衣甘蓝有主根,应该为主根系;②根据“ 种植的土壤要求偏好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可知,出水量少而空气多的土壤更适合羽衣甘蓝的生长,故丙。(3)①根据化学式 C6H12O6 可知,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16×6=180;②根据化学式 C6H12O6 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中有原子个数:6+12+6=24;③设xg 葡萄糖与171克蔗糖 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解得;x=180g。1 / 1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七年级下期末 科学试卷1.(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列选项中,属于器官的是 ( )A.鸡 B.胃C.血液 D.精子2.(2025七下·杭州期末)在女性体内,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3.(2025七下·杭州期末)生活中常遇到“碘盐”“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钙”“铁”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4.(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被喝掉了一半 B.一块橡皮泥被捏成球形C.一根铁丝被烧红。 D.一包月壤被嫦娥五号带回地球5.(2025七下·杭州期末)近年来,生物陶瓷材料在人工关节、牙齿、骨骼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陶瓷的特性中不能作为支持其制作人工关节依据的是( )A.耐磨性 B.耐腐蚀性 C.脆性大 D.低毒性6.(2025七下·杭州期末)已知某新型环保材料中所含的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核外电子数为74。则该元素的核内中子数为( )A.106 B.74 C.180 D.1047.(2025七下·杭州期末)义乌小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堪称两栖类动物中的“活化石”,目前仅分布于浙江省内。下列属于其(生殖发育特征的是( )A.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B.体内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C.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体外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8.(2025七下·杭州期末)在加勒比海地区,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其长度最长可达2厘米,大小如同人类的睫毛。花结构分类上与它最为相似的生物是( )A.新冠病毒' B.乳酸菌 C.衣藻 D.青霉菌9.(2025七下·杭州期末)一种新型的锂空气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含有锂元素(Li)和氧元素(O)。已知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锂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i2O B.LiO C.LiO2 D.10.(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案,在四个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绿豆。下列因素中,不能用该方案来研究的是( )A.空气 B.水分 C.温度 D.光照11.(2025七下·杭州期末)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B.③既可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也可表示铜单质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12.(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消融 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13.(2025七下·杭州期末)取一块萝卜先称其质量,然后放在浓盐水中数小时,此过程中,每隔1h将该块萝卜称量-次,选项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A. B.C. D.14.(2025七下·杭州期末)3D生物打印心脏技术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是将多能干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下列有关多能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B.①过程产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细胞C.细胞生长和②过程是同时进行的D.经历过②过程形成的心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显著改变15.(2025七下·杭州期末)掌握重要的方法与技能是学好科学的前提。例如通过观察燕子、麻雀有筑巢行为,得出“鸟类有筑巢的行为”的结论,该过程涉及到的方法或技能是( )A.比值定义 B.测量 C.归纳 D.控制变量16.(2025七下·杭州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B处标注地形部位是 ;(2)图中A地与D 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3)某同学欲攀登山顶A,有EA 和CA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路线CA, 判断依据是 。17.(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图为构成根尖的四种细胞结构。(1)具有大液泡的细胞有较强的吸水功能,可知图中具有较强吸水功能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2)图中C所指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它属于 组织;(3)植物带土移栽的主要目的是 ,以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18.(2025七下·杭州期末)桃树种植户将一段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1)接穗上结的果实是 (选填“水蜜桃”或“毛桃”);(2)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填结构名称)有无紧密贴合;(3)一般来说,两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嫁接的成功率越 。19.(2025七下·杭州期末)模型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硝酸羟胺是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绿色推进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氮气、氧气和水。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分别代表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则(1)上述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已知氧原子中的质子数为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2x,则x= 。(3)画出硝酸羟胺分解后产生的水的分子模型(一个即可)。20.(2025七下·杭州期末)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常温常压下酒精具有如下性质: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⑥凝固点低。(1)“易燃”属于酒精的 性质;(2)利用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临床上常用它为高烧患者擦身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该现象表明,液体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酒精的用途很广,如将它作为温度计的填充液,这是因为酒精具有 的性质(选填上述序号)。21.(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为酵母菌结构示意图。(1)它与绿色植物的吐肉细胞相比,它的细胞内没有 (填细胞结构名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2)酵母菌发酵实验过程为: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菌,搅拌后将它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中。将气球套在瓶口,然后将矿泉水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①通过观察到 的现象,可以直观感受到酵母菌的发酵作用;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将气球套在瓶口前应对气球进行的操作是 。22.(2025七下·杭州期末)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1)调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2)甲同学在游码放置如图的位置就调节横梁平衡,然后开始测量,若他在测量过程中其余操作和读数均无错误,得到的结果为32.4克,则这个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g;(3)乙同学称量过程中将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平衡时砝码总质量为35克,游码的读数3.4克,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g。23.(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为研究“土壤中所含有机物”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称取刚挖出来的土壤质量为m1,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m2,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充分加热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 (写出一点即可);(3)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m1-m2”的实验结论。理由是 。24.(2025七下·杭州期末)小米通过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实验步骤如下:①取粗细大小相似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如图所示。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积相同,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请完善表格中的处理方法)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A.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____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工具观察枝条横切面被染色的部位。【表达与交流】(1)请完善表格中的对C组的处理方法是 ;(2)依据实验步骤和规范,观察使用的工具是 ;(3)依据 现象可以确定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4)【拓展与应用】有一颗古樟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请从茎的结构角度说明原因: 。25.(2025七下·杭州期末)人工琥珀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适合作为DIY 项目或教育活动。某学校开展的制作人工琥珀活动如下:【材料准备】松香、模具、小物件(干花、小昆虫模型)、搅拌棒、量筒、手套和护目镜、砂纸、抛光布。【制作流程】【交流评价】(1)结合松香熔化的图像(如图甲)推测松香从固态变为液态时的具体现象是 ;(2)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不同的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型技术加工成所需形状。根据松香琥珀的制作流程可知其用到的成型技术是____;A.模压成型B.挤出成型C.注射成型D.浇铸成型(3)从提升松香琥珀的品质、美观度的角度推测,在松香与固化剂混合的固化阶段,需用搅拌棒缓慢、均匀搅拌的目的是 ;(4)在制作过程中能闻到松香的特殊气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26.(2025七下·杭州期末)科学家探究微观粒子结构,建构原子的结构模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分的原子——“复杂原子”,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材料二:1897年,汤姆生进行真空管放电实验(如图甲所示)时,发现射线向正极板偏转。于是,他确定了阴极射线是由带电荷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汤姆生也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材料三: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在分析实验的结果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模型”。原子的中心存在一个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了原子核里,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1)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的物质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2)根据汤姆生的实验结果推断,电子带 电荷;(3)卢瑟福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如图乙),通过观察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子数量,绘制了如图丙的图像。其中A 点代表的现象是 ;(4)卢瑟福最初用铝箔时,散射现象几乎观测不到。改用金箔后,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直接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下列关于实验选择金箔作为材料的理由,合理的是____。A.具有极佳的延展性,可制成超薄且均匀薄片B.该电荷数大,与α粒子相互作用时偏转角度明显C.化学性质稳定,确保薄片纯净避免实验干扰D.金箔比铝箔价格更昂贵27.(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项目化研究小组在制作航模时发现:一块原本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一段时间后会沉入水中,于是对这种木块密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步骤】方法一:①用小刀另外切取一小块相同材质的木块(未浸水的);②利用天平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③在量筒中装入 V1体积的水,将木块放入量筒中,等待木块沉入水中且液面不再变化;④读出量筒中液体的示数为V2;(不考虑木块吸水前后的体积变化)(1)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比较轻。这里的“轻”指的是____。A.体积小 B.质量小 C.硬度小 D.密度小(2)若就用题中所测得的三个量来表示木块的密度,其表达式为 即使在质量测量和体积读数都正确,用上述方法求得的木块密度值是偏大的,原因是 ;(3)【方案改进】方法二:在步骤④的基础上进一步操作后再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示数为V3,再利用公式 将得到更准确的密度值。上述“进一步操作”的具体内容是 ;(4)【拓展延伸】小组经过探究活动后进行了反思总结,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A.上述实验中换用能使木块浸没的其它液体,对测量结果无影B.为了使测得的木块密度更接近真实值,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C.石蜡放入水中不会下沉,可以采用针压法使其完全浸没水中后再测其体积28.(2025七下·杭州期末)近日,羽衣甘蓝饮品风靡各大茶饮店,主打“纤体”、“轻盈”等字眼。某兴趣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并展开探究:材料一:羽衣甘蓝属于双子叶植物,与卷心菜、西兰花同属十字花科,茎直立,叶片丛生、宽大,是两年生的植物,第一年生长营养器官,第二年开花结果。材料二:喜冷凉气候、种植的土壤要求偏好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板结土壤会限制主根发育,根向下垂直生长,深入土壤,增强植株的稳定性,号称能“长成树的蔬菜”。材料三:羽衣甘蓝膳食纤维含量高,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的基本单位为是葡萄糖,其化学式C6H12O6,食用后有较强的饱腹感,但有一点苦,所以为了改善口感,商家往往会往里面添加白砂糖、蔗糖、牛油果等食品添加剂。(1)羽衣甘蓝的果实是由其花中的 发育而来的;(2)根据材料二可知:①羽衣甘蓝的根系属于 ;②下图是三类土壤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模型,其中最适合羽衣甘蓝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选填“甲”、“乙”或“丙”);(3)根据材料三中相关信息计算:①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②一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个原子;③多少克葡萄糖与171克蔗糖 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列式计算) (4)兴趣小组将200克的羽衣甘蓝、100克的苹果以及300克的冰块用破壁机打碎,制得体积约为500毫升的羽衣甘蓝饮品。求羽衣甘蓝饮品的密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 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鸡是生物体,胃为器官、血液为结缔组织,精子为细胞,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答案】C【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③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①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②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④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解答】 A.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因为它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故A错误;B.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和峡部的连接点处,并停留在壶腹部。如碰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形成受精卵。可见人类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故B错误;C.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等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慢慢发育,形成脐带和胎盘,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故C正确;D.胚胎在母体内大约经过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故D错误。故选C。3.【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 生活中常遇到“碘盐”“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钙”“铁”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应该为元素。故选A。4.【答案】A【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根据质量的属性分析判断。【解答】 A.一杯水被喝掉了一半,体积减半,密度不变,则质量减半,故A符合题意;B.一块橡皮泥被捏成球形,虽然形状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B不合题意;C.一根铁丝被烧红,虽然温度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C不合题意;D.一包月壤被嫦娥五号带回地球,虽然位置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D不合题意。故选A。5.【答案】C【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也能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解答】人工关节在人体内,应该具备腐蚀性和低毒性。因为要反复摩擦,所以要具有耐磨性。因为要支持人体运动,因此具有柔韧性,不能具有脆性,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6.【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答】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74,则核内中子数:180-174=106.故选A。7.【答案】A【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根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判断。【解答】“义乌小鲵”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它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较大,属于变态发育,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B【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 华丽硫珠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解答】 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B乳酸菌属于细菌,和华丽硫珠菌都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C是衣藻、D是青霉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答案】A【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y=0,解得:x:y=2:1,所以锂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2O,故选A。10.【答案】D【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确定图片展示的实验能够探究的影响因素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丙对照,可以得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乙和丙对照,可以得到种子萌发需要空气;丙好丁对照,可以得到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根据已有实验,无法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故选D。11.【答案】B【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 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解答】 ①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②Fe2+表示1个亚铁离子③Cu表示铜元素、1个铜原子、铜单质;④P2O5中的数字“5”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5个氧原子;⑤Fe3+表示1个铁离子。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故A错误;B.③既可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也可表示铜单质,故B正确;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故C错误;D.④中的数字“5”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5个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B。12.【答案】D【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但不经过液态。【解答】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后变成了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和露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冰),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D【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解答】 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由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块的质量慢慢减少,直到萝卜块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为止。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4.【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裂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解答】 AB.①过程为细胞的分裂,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从而产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细胞,故AB正确不合题意;C.②为细胞分化,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是同时进行的,从而产生不同功能的组织,故C正确不合题意;D.经历过②分化过程形成的心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保持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5.【答案】C【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 常见的科学方法有:①控制变量法、②转换法、③模型法、④归纳法、⑤演绎法等。【解答】 A.控制变量法是指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B.演绎法的基本特点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导,得出具体的结论,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它在科学研究、法律论证、数学证明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收集大量的个体数据,然后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推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某种事物特征或者生态规律的一种方法。我们观察到燕子、麻雀、喜鹊、啄木鸟等都有筑巢行为,可以得出“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这种“对大量具体事实进行分析,寻找共同的特征,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方法,科学上称为归纳法,故C符合题意;D.转换法是指在创造发明活动中,针对某个对象的探索遇到障碍、挫折而受阻时,或得到的解决问题方案并不理想时,于是改变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改变运用的方法或实施的手段,改变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改变事物内部的结构,从而使问题明确化,求得比较满意结果的一种思维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答案】(1)陡崖(2)570(3)从CA到山顶A的等高线比从EA到山顶A的等高线稀疏。【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2)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及读图分析可知,图中B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2)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A地的海拔为670米,D点的海拔为100米,则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670-100=570米。(3)某同学欲攀登山顶A,有EA和CA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路线CA,判断依据是从CA到山顶A的等高线比从EA到山顶A的等高线稀疏。17.【答案】(1)BD(2)分生(3)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水和无机盐的正常吸收【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四种根部细胞中液泡的大小即可;(2)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3)根据根毛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知识分析解答。【解答】(1) 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具有大液泡的有B根毛细胞以及D伸长区细胞,所以二者具备较强吸水功能,BD符合题意。故选BD。(2)图中C分生区所指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它属于分生组织;(3) 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植株根部总是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水和无机盐的正常吸收,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18.【答案】(1)水蜜桃(2)形成层(3)高【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 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优良性状;(2)根据嫁接的注意事项解答;(3)根据对嫁接的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解答。【解答】(1) 根据题意可知,嫁接的接穗是水蜜桃,则上结的果实是水蜜桃;(2)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有无紧密贴合;(3) 一般来说,两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嫁接的成功率越高。19.【答案】(1)化学变化(2)6(3)【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3)根据水分子的化学式确定水的分子模型。【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 硝酸羟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氮气、氧气和水,即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2)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到:8=2+x,解得:x=6;(3)根据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模型为:。20.【答案】(1)化学(2)吸收(3)⑥【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解析】【分析】(1)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惯性;(2)根据“ 擦身以达到降温 ”分析;(3)只有液体才能充当温度计的测温介质,因此它的测温范围应该在沸点和凝固点之间,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易燃”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为化学性质;(2)根据“酒精擦身达到降温”可知,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3)酒精的用途很广,如将它作为温度计的填充液,这是因为酒精具有凝固点低的性质,故选⑥。21.【答案】(1)叶绿体(2)气体膨胀变大;将气球压瘪【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解答;(2)① 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②如果气球原来是瘪的,那么一旦充入气体后会膨胀起来,这样现象会更明显。【解答】(1)它与绿色植物的吐肉细胞相比,它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2)①通过观察到气体膨胀变大的现象,可以直观感受到酵母菌的发酵作用;②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将气球套在瓶口前应对气球进行的操作是:将气球压瘪。22.【答案】(1)左(2)30(3)31.6【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2)物体的实际质量=测出质量-游码原来的质量;(3)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计算即可。【解答】(1)调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盘重左盘轻,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根据图片可知,天平的标尺分度值为0.2g,调平前游码的质量为2.4g,则这个物体的实际质量为:32.4g-2.4g=30g;(3)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得到:35g=x+3.4g,解得:x=31.6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31.6g。23.【答案】(1)酒精灯(2)质量减小(3)土壤中存在一定量的水分【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2)(3)根据土壤含有有机物和水分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2) 充分加热后,其中的有机物燃烧生成气体,则土壤发生的变化是质量减小;(3)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m1-m2”的实验结论,理由是:土壤中存在一定量的水分。24.【答案】(1)木质部(2)放大镜(3)纵切面从下向上变红的(4)这棵树空心后依然能够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1)树皮中的筛管和木质部中的导管都有运输作用,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确定C组的处理方法;(2)枝条中的导管和筛管非常细,用肉眼很难看清楚,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3)C组中枝条纵切面从下向上变红,且越靠近上方颜色越浅,说明木质部中的导管对水和无机盐有输送作用;(4)可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角度分析解答。【解答】(1)A组中枝条不做处理,则导管和筛管都正常,B组中除去树皮中的筛管,C组中应该出去木质部中的导管,则C组的处理方法为: 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2) 依据实验步骤和规范,观察使用的工具是放大镜;(3)依据C组中纵切面从下向上变红的现象可以确定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4)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说明该空心樟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故朽烂的“树心”是这棵树的部分木质部,理由是这棵树空心后依然能够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25.【答案】(1)温度不断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变成液体(2)D(3)防止琥珀分层,排出气泡,保证琥珀均匀固化(4)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熔化与熔化现象;中国制造技术的发展及战略【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松香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2)根据图片展示的人工琥珀的制作流程确定他的成型技术;(3)可从均匀固化,排除气泡等角度分析解答;(4)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解答。【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 松香从固态变为液态时的具体现象是:温度不断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变成液体。(2)根据图片可知,人工琥珀要将松香熔化,然后倒入模具固化即可,因此属于浇筑成型,故选D;(3) 从提升松香琥珀的品质、美观度的角度推测,在松香与固化剂混合的固化阶段,需用搅拌棒缓慢、均匀搅拌的目的是:防止琥珀分层,排出气泡,保证琥珀均匀固化;(4) 在制作过程中能闻到松香的特殊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6.【答案】(1)化合物(2)负(3)大多数α粒子沿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运动(4)B【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根据丙图确定A点时α粒子的偏转角度和数量,进而确定对应的现象;(4)根据 α粒子的偏转角度确定受到原子核排斥力的大小,进而确定原子核的质量大小即可。【解答】 (1)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即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2)根据“ 射线向正极板偏转 ”可知,电子与正电荷相互吸引,因此为负电荷;(3)根据丙图可知,A点α粒子的偏转角度几乎为零,且数量最多,那么对应的现象是:大多数α粒子沿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运动;(4)金原子比铝原子的原子核的质量大,正电荷数更多,因此α粒子会受到更大的排斥力而发生大角度偏转,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7.【答案】(1)D(2)由于木块吸水,因此会导致木块和水的总体积V2变小,那么根据V=V2-V1得出的木块的体积偏小,根据计算出木块的密度偏大。(3)将木块从量筒中取出来,记下剩余水的体积为V3(4)C【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的定义分析判断;(2)注意木块会吸水对木块体积测量的影响;(3)木块吸足水后测出的体积才是准确的;(4)根据自己对密度实验测量过程的认识判断即可。【解答】(1) 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比较轻,这里的“轻”其实是相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小于水的质量,也就是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选D;(2) 即使在质量测量和体积读数都正确,用上述方法求得的木块密度值是偏大的,原因是:由于木块吸水,因此会导致木块和水的总体积V2变小,那么根据V=V2-V1得出的木块的体积偏小,根据计算出木块的密度偏大。(3)步骤④中的V2是木块吸足水后水和木块的总体积,此时可以将木块从量筒中取出,前后体积之差就是木块的体积,即补充的步骤为:将木块从量筒中取出来,记下剩余水的体积为V3;(4) A.上述实验中换用能使木块浸没的其它液体,木块也会吸收其他液体,因此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故A错误;B.木块的密度是测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因此计算密度的平均值没有意义,故B错误;C.石蜡放入水中不会下沉,可以采用针压法使其完全浸没水中后再测其体积,故C正确。故选C。28.【答案】(1)子房(2)主根系;丙(3)180;24;180(4)解: 羽衣甘蓝饮品的密度.【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土壤的组成与形成;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 在花的结构中,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子房壁会发育成果皮,胚珠会发育成种子,珠被会发育成种皮,卵细胞会发育成胚;(2)①植物根系分为直根系与须根系。直根系由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须根系的主根不发达,主根出生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在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粗细相等的不定根,再由不定根上生成侧根,整个根系外形呈须状。②根据“ 种植的土壤要求偏好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分析解答。(3)①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②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将它们相加即可;③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以碳元素质量相等为等量条件列式计算即可。(4)根据计算羽衣甘蓝饮品的密度。【解答】(1)羽衣甘蓝的果实是由其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2)①根据“ 板结土壤会限制主根发育,根向下垂直生长,深入土壤 ”可知, 羽衣甘蓝有主根,应该为主根系;②根据“ 种植的土壤要求偏好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可知,出水量少而空气多的土壤更适合羽衣甘蓝的生长,故丙。(3)①根据化学式 C6H12O6 可知,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16×6=180;②根据化学式 C6H12O6 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中有原子个数:6+12+6=24;③设xg 葡萄糖与171克蔗糖 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解得;x=180g。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七年级下期末 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七年级下期末 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