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卷 科学1.(2025七下·柯城期末)进入青春期后,人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了更好地度过青春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男生拔掉胡须,以免皮肤粗糙被嘲笑B.与异性交往中,要学会控制冲动C.女生弯腰束胸,以免乳房发育被议论D.为了保持身材,提倡不吃早晚餐2.(2025七下·柯城期末)制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下列哪个物品是人工制造的( )A.羊毛 B.蚕丝 C.毛巾 D.棉花3.(2025七下·柯城期末)夜鹰是夜鹰目夜鹰科鸟类的通称,下列关于夜鹰生殖方式及胚胎发育方式描述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 卵生 B.有性生殖,胎生C.无性生殖,胎生 D.无性生殖, 卵生4.(2025七下·柯城期末)花生适合种植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砂土类土壤中,下列按体积分数建构的土壤模型中最适合花生种植是( )A. B.C. D.5.(2025七下·柯城期末)微生物既“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以下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生物会带来疾病,都是有害的B.幽门螺旋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C.真菌都是有细胞核的单细胞个体D.病毒无细胞结构但能独立存活6.(2025七下·柯城期末)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不同形态、功能的三种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A.分裂 B.死亡 C.分化 D.生长7.(2025七下·柯城期末)学好分子性质才能走进微观世界。下列活动能验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观察杯中方糖B.压缩管中空气C.混合瓶中气体D.刺破肥皂薄膜8.(2025七下·柯城期末)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以下细胞中,最有可能是根尖吸水主要部位的细胞是( )A. B.C. D.9.(2025七下·柯城期末)将昆虫、植物、纪念品等放入模具中,再往模具中倒入液态树脂,待树脂硬化后便制成了人造琥珀。人造琥珀制造过程中使用了下列哪种制造技术( )A.模压成型 B.挤出成型 C.注射成型 D.浇铸成型10.(2025七下·柯城期末)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结合该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该示意图可用于解释水的蒸发现象C.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任意结合成新的分子11.(2025七下·柯城期末)人类对制冷技术的探索历史悠久,结合以下实例回答问题:(1)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是最原始的“冰箱” (图1),它具有双层结构,鉴内有缶。使用时在鉴内放冰块,缶内存食物。冰块 (填物态变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实现制冷。(2)图2是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的“罐中罐冰箱”,该“冰箱”内、外罐间充满沙子,往沙子内加水后可致冷。为增强其致冷效果,应将它置于 环境中。(3)图3 是现代电冰箱的结构示意图。电冰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①相比于图2,现代冰箱将制冷剂置于封闭管道内,其优点是: 。②下表是冰箱常用制冷剂。从绿色可持续的角度,最适合的制冷剂是 。(4)用干冰制作速冻冰淇淋:将干冰倒入冰淇淋汁中不断搅拌,马上出现大量“白气”,冰淇淋汁迅速变成固态,同时杯子外壁出现了霜(如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制冷剂 沸点 性质氟利昂 -29.8℃ 会破坏臭氧层、制冷效果好异丁烷 -10.5℃ 相对稳定、对金属无腐蚀性液氨 -33.5℃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毒性A.干冰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加压降温制得B.冰淇淋周围“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C.冰淇淋汁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液化现象D.杯子外壁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12.(2025七下·柯城期末)浙江盛产甘蔗,小杭对甘蔗茎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开展了家庭实验,步骤如下:I.取粗细相似、叶片大小及数目近似相同的甘蔗若干根,平均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做处理”、 “削皮处理”、 “只保留甘蔗皮处理”3种处理方式。Ⅱ.处理好后,将3组甘蔗同时插入同一个盛有等量稀释的红墨水的水桶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30分钟后取出甘蔗,并对甘蔗进行处理和观察。(1)为了增大甘蔗茎的吸水面积,可以对其进行的操作是 。(2)小杭将“不做处理”的甘蔗茎进行纵切,若发现 现象,说明水分和无机盐在甘蔗茎中是自下而上运输的。除了对茎纵切外,为得出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特点,还可对茎进行的处理方法是: 。(3)小杭为了验证甘蔗茎中的筛管分布,用刀割除约5mm深,5cm宽的一整圈甘蔗皮,发现甘蔗仍然能正常生长。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13.(2025七下·柯城期末)今年五月底,杭衢铁路建设全线铺轨完成。这对完善浙江铁路网布局、推动杭衢同城化、助力浙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线路全长约299km,全线共37座隧道,设计速度350km/h,预计2025 年内开通运营。请回答:(1)铁路运营后,小科计划从衢州沿该线路去杭州。他与朋友相约中午12:00在杭州站见面,为了不迟到,若有下列车次,他最晚可以购买哪一车次的车票____。A.车次1(9: 56发车) B.车次2(10: 35发车)C.车次3(11: 08发车) D.车次4(11: 18发车)(2)如图2是列车经过某隧道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①该地地形是 ;②虚线表示该段隧道所在位置,为了保证列车在隧道内水平行驶,根据图2中隧道起点位置,隧道出口应该位于图中点 (填字母)。(3)箱梁是一种内部中空、上部两侧有翼缘、形如箱子的梁。在该铁路建设中首次采用了40米长的箱梁,大大减少了桥墩数量(如图3)。这样做的意义是: 。14.(2025七下·柯城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它既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又能指导农作物种植和管理。小科为探究水稻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设计实验如下:材料:选取饱满水稻种子100粒,清水浸泡后随机分成4组。处理:Ⅰ.取4个培养皿,标为A、B、C、D四组,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湿润滤纸,将水稻种子放入后再盖上一层湿润滤纸。Ⅱ. 将A、B、C、D 四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40℃恒温箱中培养。记录:每天补充蒸馏水保持适量水分,在第2、4、6天统计种子萌发数。组别 温度 第2天萌发率 第4天萌发率 第6天萌发率A 10℃ 0% 5% 12%B 20℃ 18% 65% 88%C 30℃ 52% 93% 97%D 40℃ 24% 43% 51%请回答:(1)水稻种子是由水稻花中的 发育而来,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2)小科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0℃是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请你判断小科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小科在某次实验中发现种子萌发到第2天时,根的长度竟然达到10mm(正常值约为3~5mm),小科在后续实验中应该做的是____。A.偷偷删除该组实验数据 B.重复实验继续收集数据C.如实地记录并分析原因 D.将实验数据改为正常值(4)长江流域早稻育苗常遇“倒春寒” (气温骤降至 以下),为维持种子萌发温度,小科利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地表(右图)进行保温并达到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发现大部分种子都未萌发,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15.(2025七下·柯城期末)小科补全了带电原子团化合价,如下表:原子团 原子团符号 带电情况 化合价硝酸根离子 NO3- -1 -1硫酸根离子 -2 -2铵根离子 +1碳酸根离子 -2 -2请回答:(1)通过所学方法计算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的过程如下:①计算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结合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结果谈谈你的发现: 。(2)硝酸铵 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含氮化合物),适时适量施加氮肥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①利用表格中的带电原子团写出另一种氮肥的化学式: ;②尿素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氮肥,等质量的尿素和硝酸铵,哪种氮肥提供的氮元素质量更大 (写出计算过程)16.(2025七下·柯城期末)孕妇在孕期饮酒会导致胎儿患上胎儿酒精综合症(FAS),胎儿会表现出生长发育迟缓、面部畸形、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为了研究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小科利用斑马鱼开展模拟实验。斑马鱼的早期胚胎(如图)具有透明、发育速度快等特点。实验步骤如下:I.选取500枚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Ⅱ.取一定量斑马鱼胚胎培养液平均分为5组,加至①~⑤培养容器中。在②~⑤培养容器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酒精,使培养液中的酒精浓度分别为0.01%、0.1%、1%、10%。Ⅲ.在①~⑤培养容器中各放入100枚斑马鱼胚胎,培养72小时后,观察并记录如下: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酒精浓度 0 0.01% 0.1% 1% 10%死亡率/% 0 0 0 9 100循环系统畸形率/% 0 1 9 88 /(1)选择透明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 。(2)通过实验,小科得出的结论是 。(3)孕妇饮酒后,酒精通过 、脐带由母体进入胎儿。②和③实验结果表明,酒精浓度低不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有些人认为孕妇可以少量喝酒。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4)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化学式为( 工业生产中有一种重原料——二甲醚,其化学式也为 ,但它是一种无色气体且具有较高的毒性。这两者化学式相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 。17.(2025七下·柯城期末)人类对原子和元素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材料一:图1是早期地质学家针对已发现的26种元素提出的“螺旋图”,图2是门捷列夫于1869年绘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部分)。材料二: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①a粒子源: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当a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点。 ④显微镜:从不同角度观察α粒子到达荧光屏情况。材料三:2025 年3月,中国科学家在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中发现了大量的氦-3。氦-3是全球公认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请回答:(1)现代元素周期表主要按照质子数进行排列,材料一中图1和图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是: 。(2)材料二的实验中观察到荧光屏上闪光点最多的位置是 (选填“a”或“b”或“c”)。(3)材料二中选择的金箔重叠了3000层原子,但卢瑟福仍然能根据实验现象建构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更充分地证明了原子内部结构特点是 。(4)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并不完善,后来科学家继续对原子结构模型进行完善和修正,你知道科学家继续完善和修正的内容有 。 (写出一点即可)(5)利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人们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图4为氦-4原子的结构模型图,请参照图4,在方框内绘制氦-3原子的结构模型图。(6)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A.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发展的B.观点只要被普遍接受就一定是正确的C.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多角度研究D.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E.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F.科学家早期的错误研究都是无价值的18.(2025七下·柯城期末)蜂蜜具有抗菌消炎、润喉止咳和调节肠胃等功能,深受人们喜爱。某项目化学习小组选择衢州地区出厂的洋槐蜜进行如下研究。(1)查阅资料:洋槐蜜色泽微黄,具有一定的粘性,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清淡的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据此写出洋槐蜜的一条物理性质: 。(2)密度测量:I.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零刻度,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1所示,要使天平平衡,他接下去的操作是 ;Ⅱ.将空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32g;Ⅲ.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洋槐蜜,如图2所示,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IV.将烧杯中的洋槐蜜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如图3所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洋槐蜜的密度(写出计算过程)。(3)误差分析:小科认为根据该实验方法测得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大,则造成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是: 。(4)方案改进:为了解决测量误差,小衢同学决定用天平和两个规格完全相同的注射器,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使用时,只需要利用两个注射器抽取体积相同的待测液体和水,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然后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就可以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①在测量洋槐蜜的密度时,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洋槐蜜和水的体积都为10mL,游码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该洋槐蜜的密度为 g/cm3。②项目化学习小组对优化“密度秤”的方案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按照上述实验步骤无法测出比水的密度还小的液体密度B.若换用最小刻度值为0.1g的天平,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C.若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液体减小至5mL,可以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D.若在天平的横梁标尺上标注该“密度秤”的刻度,刻度是不均匀分布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儿童逐渐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为11~17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 2年左右。【解答】 A.男孩喉结突起和长胡须等第二性征的出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故A错误;B. 处于青春期的人,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性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与异性交往中,要学会控制冲动 ,故B正确;C.长腋毛和阴毛、女孩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的出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束胸,故C错误;D.三餐要按时进行,但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适量,故D错误。故选B。2.【答案】C【知识点】制造的概念及其门类【解析】【分析】根据四个选项中材料的获得过程分析判断。【解答】羊毛、蚕丝和棉花,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只有毛巾是需要利用已有材料通过人工加工而成,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3.【答案】A【知识点】鸟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 鸟类的繁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卵生。并伴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解答】 生殖时期,发育成熟的雌、雄鸟进行交配,雄鸟把精子送入雌鸟体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鸟的体内开始发育。鸟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鸟的体温,胚胎就暂停发育。以后在鸟的体温或人工孵化箱的恒温条件下,胚胎继续发育,最后雏鸟破壳而出。因此,夜鹰(如图)的生殖方式为为有性生殖,卵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四种土壤的特点,再与花生适宜种植的土壤特点对照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C选项中的土壤中空气含量最多,即属于疏松多孔,排水良好的土壤,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5.【答案】B【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对细菌和病毒等于微生物的认识判断。【解答】 A.酵母菌也是微生物,但是可以酿造酱油和酒精,故A错误;B.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故B正确;C.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故C错误;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故D错误。故选B。6.【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解答】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因此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7.【答案】D【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现象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 A.观察杯中方糖逐渐溶解,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A不合题意;B.压缩管中空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闲,故B不合题意;C.混合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不合题意;D.刺破肥皂薄膜,薄膜会向一侧收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 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解答】 植物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能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图A表示成熟区细胞,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D【知识点】现代的制造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 塑料制品的制造技术有模压成型、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浇铸成型等。【解答】 浇铸成型将液态塑料倒入模具中硬化,即可制成薄板等制品。例如:将昆虫、植物、纪念物等封人树脂中制成的人造琥珀制品。故选D。10.【答案】A【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 根据微粒的构成和微粒的变化分析有关的说法。【解答】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B.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故B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常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故C错误;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但不是任意组合,故D错误。故选A。11.【答案】(1)熔化(2)通风、干燥、高温(3)制冷剂可以循环使用/节省制冷剂的使用;异丁烷(4)A;D【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2)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3)①根据封闭管道内制冷剂没有损耗分析;②可从是否稳定,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是否附属金属等角度分析。(4)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并确定吸热还是放热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冰块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变成水;(2)根据题意可知,这个冰箱利用水的蒸发吸热致冷,为增强致冷效果,需要加快蒸发,那么应该将其置于通风、干燥、高温环境中。(3) ①相比于图2,现代冰箱将制冷剂置于封闭管道内,其优点是: 制冷剂可以循环使用/节省制冷剂的使用;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异丁烷相对稳定,对环境无污染,且对金属管道无腐蚀性,因此适合做制冷剂。(4)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加压降温制得,故A正确;B.冰淇淋周围“白气”是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C.冰淇淋汁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杯子外壁的霜是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D。12.【答案】(1)对甘蔗茎下端斜切(2)自下而上红色逐渐变浅;在不同高度横切(3)筛管不在甘蔗皮内/筛管不只在甘蔗皮内/茎中其他部位含有筛管【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1)斜面的面积大于横截面的面积;(2)红墨水相当于水分和无机盐,而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从下到上运输。根据对茎的处理方法解答。(3)根据筛管输送有机物以及筛管的位置的知识解答。【解答】(1) 为了增大甘蔗茎的吸水面积,可以对其进行的操作是:对甘蔗茎下端斜切。(2)小杭将“不做处理”的甘蔗茎进行纵切,若发现自下而上红色逐渐变浅现象,说明水分和无机盐在甘蔗茎中是自下而上运输的。除了对茎纵切外,为得出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特点,还可对茎进行的处理方法是在不同高度横切。(3) 小杭为了验证甘蔗茎中的筛管分布,用刀割除约5mm深,5cm宽的一整圈甘蔗皮,发现甘蔗仍然能正常生长。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筛管不在甘蔗皮内。13.【答案】(1)B(2)丘陵;C(3)减少占用的土壤面积/降低成本/保护土壤等【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1)从列车运行时间计算、到达时间约束角度,分析最晚车次选择。(2)从等高线地形判断、隧道水平行驶的等高线特征角度,分析地形类型与隧道出口位置。(3)从工程设施(箱梁 )对土地、成本、生态的影响角度,分析采用长箱梁的意义。【解答】 (1)根据材料“线路全长约299km,设计速度350km/h”可知,列车的行驶时间为:(约51分钟)。小科需12:00前到达杭州,最晚发车时间约为12:00-51分钟=11:09。车次2(10:35发车),运行51分钟,到达时间约11:26,能按时见面;车次3(11:08发车),到达约12:00(临界),但实际运行可能有误差,车次2更稳妥,故B正确。故选B。(2)①地形判断:根据图2等高线,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小,符合丘陵地形特征(丘陵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故为丘陵。②隧道出口位置:列车要水平行驶,隧道需沿同一等高线布局。起点所在等高线,找与起点同高度的点,C点与起点等高,能保证水平行驶,故出口在C。(3)根据材料“40米长的箱梁,大大减少了桥墩数量”,桥墩数量减少,可减少对地面的开挖、占用,从而减少占用土壤面积;桥墩意味着更少的材料、施工环节,能 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土地扰动,利于 保护土壤生态(如减少水土流失、土壤破坏)。14.【答案】(1)胚珠;胚乳(2)不合理, 未进行20℃-40℃间其他温度的实验(3)B;C(4)缺少空气【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解析】【分析】(1) 受精后,子房开始发育,逐渐膨大形成果实。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则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单子叶植物种子一般具有胚乳,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中。(2)根据表格可知,相邻实验中的温差达到10℃,根据实验数据只能说明水稻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在30℃左右,但不一定是30℃。此时需要在20~40℃之间增加实验,减小温度梯度,从而缩小这个温度范围即可;(3)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4)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根据“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分析。【解答】(1)水稻种子是由水稻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胚乳;(2) 小科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0℃是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我认为小科结论不合理,理由:未进行20℃-40℃间其他温度的实验。(3) 小科在某次实验中发现种子萌发到第2天时,根的长度竟然达到10mm(正常值约为3~5mm),小科在后续实验中应该做的是: 重复实验继续收集数据,并如实地记录并分析原因,不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涂改和删除,故BC正确,而AD错误。故选BC。(4) 小科利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地表(右图)进行保温并达到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发现大部分种子都未萌发,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缺少空气。15.【答案】(1)-3;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同(2)(NH4)2SO4、(NH4)2CO3;尿素【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氮肥的化学式、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1)①铵根离子显+1价,其中氢元素元素显+1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4=+1,解得:x=-3;②硝酸根离子显-1价,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则:y+(-2)×3=-1,解得:y=+5,结合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结果发现: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同;;(2)①表格中的带电原子团组成的另一种氮肥有硫酸铵、碳酸铵等,化学式分别为(NH4)2SO4、(NH4)2CO3;②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由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尿素和硝酸铵中尿素提供的氮含量更多。16.【答案】(1)便于观察胚胎发育情况/便于观察死亡情况和循环系统发育情况(2)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情况越差/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循环系统畸形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3)胎盘;不正确,虽然0.1%的酒精浓度不会导致斑马鱼胚胎死亡,但会提高循环系统畸形率(4)分子空间结构不同(构成分子的原子排列不同)【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根据斑马鱼是透明的分析解答;(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酒精浓度高低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即可;(3)根据胎儿与母体的营养交换的知识解答;(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 选择透明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便于观察胚胎发育情况(便于观察死亡情况和循环系统发育情况);(2)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到结论: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情况越差。(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循环系统畸形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3)孕妇饮酒后,酒精通过胎盘、脐带由母体进入胎儿。我认为孕妇不能喝酒,即这种观点错误,理由是:虽然0.1%的酒精浓度不会导致斑马鱼胚胎死亡,但会提高循环系统畸形率。(4) 这两者化学式相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分子空间结构不同(构成分子的原子排列不同)。17.【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2)a(3)原子核很小或原子中大部分是空的(4)电子运动方式(5)(6)A;C;D;E【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 (1)根据图1和图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来分析解答;(2)根据大部分α粒子会沿直线穿过金箔射到荧光屏上,a位置对应着α粒子直接穿过金箔到达的位置来分析解答;(3)根据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说明原子核很小来分析解答;(4)根据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区域内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来分析解答;(5)根据氦-3原子中有2个质子,2个电子,1个中子来分析解答;(6)A.根据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发展的来分析解答;B.根据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来分析解答;C.根据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多角度研究来分析解答;D.根据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来分析解答;E.根据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来分析解答;F.根据科学家早期的错误研究也为后续的正确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是有价值的来分析解答。【解答】 (1)现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在材料一中提到图1和图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且带正电荷。由于α粒子穿过金箔时,大部分α粒子会直接穿过金箔,几乎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α粒子会靠近原子核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会撞击到原子核被反弹回来。因为大部分α粒子会沿直线穿过金箔射到荧光屏上,从图3实验装置来看,a位置对应着α粒子直接穿过金箔到达的位置,所以观察到荧光屏上闪光点最多的位置是a;(3)卢瑟福实验中,α粒子能穿透3000层原子的金箔,这表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同时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说明原子核很小,α粒子遇到了质量相对很大、体积很小的原子核。故这更充分地证明了原子内部结构特点是原子核很小;(4)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中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固定轨道上运动,后来科学家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区域内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则科学家继续完善和修正的内容有电子运动方式;(5)氦-4原子有2个质子、2个中子和2个电子,氦-3原子与氦-4原子质子数相同,都是2个质子,电子数也相同,都是2个电子,不同的是氦-3原子的中子数为1个。所以绘制的氦-3原子结构模型图为;(6)A.从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展的,故A正确;B.观点被普遍接受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如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观点曾被普遍接受但却是错误的,故B错误;C.在研究原子结构科学发现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和分析,如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多角度研究,故C正确;D.原子结构的认识需要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努力,说明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故D正确;E.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体现了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故E正确;F.科学家早期的错误研究也为后续的正确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是有价值的,故F错误;故选ACDE。18.【答案】(1)色泽微黄/有一定粘性/常温下液态/具有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2)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洋槐蜜和烧杯的总质量:50g+20g-4g=74g;则洋槐蜜的质量m=74g-32g=42g ;洋槐蜜的体积V=30mL=30cm3;则洋槐蜜的密度;答: 洋槐蜜的密度为1.4g/cm3。(3)洋槐蜜具有一定的粘性,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残留烧杯中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4)1.34;AB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2)I.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IV.根据图2确定烧杯和洋槐蜜的总质量,减去烧杯质量得到洋槐蜜的质量,根据图3确定洋槐蜜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洋槐蜜的密度。(3)根据洋槐蜜有粘性会吸附在烧杯内壁分析;(4)①首先根据天平示数计算出洋槐蜜的质量,然后根据计算它的密度;②根据题目描述的密度的测量原理,结合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洋槐蜜的一条物理性质:色泽微黄/有一定粘性/常温下液态/具有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 。(2)I.根据图1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右盘重左盘轻,那么它接下来的操作为: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3) 小科认为根据该实验方法测得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大,则造成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是: 洋槐蜜具有一定的粘性,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残留烧杯中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4)①根据题意可知,洋槐蜜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与游码的质量之和,即洋槐蜜的质量m=10g+3.4g=13.4g;那么洋槐蜜的密度:。②A.按照上述实验步骤可知,待测液体的质量=水的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所测液体的密度偏小,那么液体的质量将小于水的质量,不能用上述方法测出液体质量,即无法测出比水的密度还小的液体密度,故A正确;B.若换用最小刻度值为0.1g的天平,则测出液体的质量更准确,那么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故B正确;C.若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液体减小至5mL,那么液体和水的质量差越小,则游码的质量越小,那么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会更大,即可以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故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液体的密度可知,若在天平的横梁标尺上标注该“密度秤”的刻度,刻度是均匀的,故D错误。故选D。1 / 1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卷 科学1.(2025七下·柯城期末)进入青春期后,人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了更好地度过青春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男生拔掉胡须,以免皮肤粗糙被嘲笑B.与异性交往中,要学会控制冲动C.女生弯腰束胸,以免乳房发育被议论D.为了保持身材,提倡不吃早晚餐【答案】B【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儿童逐渐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为11~17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 2年左右。【解答】 A.男孩喉结突起和长胡须等第二性征的出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故A错误;B. 处于青春期的人,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性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与异性交往中,要学会控制冲动 ,故B正确;C.长腋毛和阴毛、女孩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的出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束胸,故C错误;D.三餐要按时进行,但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适量,故D错误。故选B。2.(2025七下·柯城期末)制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下列哪个物品是人工制造的( )A.羊毛 B.蚕丝 C.毛巾 D.棉花【答案】C【知识点】制造的概念及其门类【解析】【分析】根据四个选项中材料的获得过程分析判断。【解答】羊毛、蚕丝和棉花,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只有毛巾是需要利用已有材料通过人工加工而成,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3.(2025七下·柯城期末)夜鹰是夜鹰目夜鹰科鸟类的通称,下列关于夜鹰生殖方式及胚胎发育方式描述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 卵生 B.有性生殖,胎生C.无性生殖,胎生 D.无性生殖, 卵生【答案】A【知识点】鸟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 鸟类的繁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卵生。并伴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解答】 生殖时期,发育成熟的雌、雄鸟进行交配,雄鸟把精子送入雌鸟体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鸟的体内开始发育。鸟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鸟的体温,胚胎就暂停发育。以后在鸟的体温或人工孵化箱的恒温条件下,胚胎继续发育,最后雏鸟破壳而出。因此,夜鹰(如图)的生殖方式为为有性生殖,卵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5七下·柯城期末)花生适合种植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砂土类土壤中,下列按体积分数建构的土壤模型中最适合花生种植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四种土壤的特点,再与花生适宜种植的土壤特点对照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C选项中的土壤中空气含量最多,即属于疏松多孔,排水良好的土壤,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5.(2025七下·柯城期末)微生物既“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以下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生物会带来疾病,都是有害的B.幽门螺旋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C.真菌都是有细胞核的单细胞个体D.病毒无细胞结构但能独立存活【答案】B【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对细菌和病毒等于微生物的认识判断。【解答】 A.酵母菌也是微生物,但是可以酿造酱油和酒精,故A错误;B.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故B正确;C.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故C错误;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故D错误。故选B。6.(2025七下·柯城期末)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不同形态、功能的三种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A.分裂 B.死亡 C.分化 D.生长【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解答】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因此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7.(2025七下·柯城期末)学好分子性质才能走进微观世界。下列活动能验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观察杯中方糖B.压缩管中空气C.混合瓶中气体D.刺破肥皂薄膜【答案】D【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现象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 A.观察杯中方糖逐渐溶解,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A不合题意;B.压缩管中空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闲,故B不合题意;C.混合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不合题意;D.刺破肥皂薄膜,薄膜会向一侧收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8.(2025七下·柯城期末)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以下细胞中,最有可能是根尖吸水主要部位的细胞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 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解答】 植物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能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图A表示成熟区细胞,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2025七下·柯城期末)将昆虫、植物、纪念品等放入模具中,再往模具中倒入液态树脂,待树脂硬化后便制成了人造琥珀。人造琥珀制造过程中使用了下列哪种制造技术( )A.模压成型 B.挤出成型 C.注射成型 D.浇铸成型【答案】D【知识点】现代的制造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 塑料制品的制造技术有模压成型、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浇铸成型等。【解答】 浇铸成型将液态塑料倒入模具中硬化,即可制成薄板等制品。例如:将昆虫、植物、纪念物等封人树脂中制成的人造琥珀制品。故选D。10.(2025七下·柯城期末)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结合该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该示意图可用于解释水的蒸发现象C.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任意结合成新的分子【答案】A【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 根据微粒的构成和微粒的变化分析有关的说法。【解答】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B.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故B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常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故C错误;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但不是任意组合,故D错误。故选A。11.(2025七下·柯城期末)人类对制冷技术的探索历史悠久,结合以下实例回答问题:(1)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是最原始的“冰箱” (图1),它具有双层结构,鉴内有缶。使用时在鉴内放冰块,缶内存食物。冰块 (填物态变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实现制冷。(2)图2是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的“罐中罐冰箱”,该“冰箱”内、外罐间充满沙子,往沙子内加水后可致冷。为增强其致冷效果,应将它置于 环境中。(3)图3 是现代电冰箱的结构示意图。电冰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①相比于图2,现代冰箱将制冷剂置于封闭管道内,其优点是: 。②下表是冰箱常用制冷剂。从绿色可持续的角度,最适合的制冷剂是 。(4)用干冰制作速冻冰淇淋:将干冰倒入冰淇淋汁中不断搅拌,马上出现大量“白气”,冰淇淋汁迅速变成固态,同时杯子外壁出现了霜(如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制冷剂 沸点 性质氟利昂 -29.8℃ 会破坏臭氧层、制冷效果好异丁烷 -10.5℃ 相对稳定、对金属无腐蚀性液氨 -33.5℃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毒性A.干冰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加压降温制得B.冰淇淋周围“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C.冰淇淋汁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液化现象D.杯子外壁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答案】(1)熔化(2)通风、干燥、高温(3)制冷剂可以循环使用/节省制冷剂的使用;异丁烷(4)A;D【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2)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3)①根据封闭管道内制冷剂没有损耗分析;②可从是否稳定,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是否附属金属等角度分析。(4)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并确定吸热还是放热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冰块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变成水;(2)根据题意可知,这个冰箱利用水的蒸发吸热致冷,为增强致冷效果,需要加快蒸发,那么应该将其置于通风、干燥、高温环境中。(3) ①相比于图2,现代冰箱将制冷剂置于封闭管道内,其优点是: 制冷剂可以循环使用/节省制冷剂的使用;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异丁烷相对稳定,对环境无污染,且对金属管道无腐蚀性,因此适合做制冷剂。(4)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加压降温制得,故A正确;B.冰淇淋周围“白气”是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C.冰淇淋汁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杯子外壁的霜是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D。12.(2025七下·柯城期末)浙江盛产甘蔗,小杭对甘蔗茎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开展了家庭实验,步骤如下:I.取粗细相似、叶片大小及数目近似相同的甘蔗若干根,平均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做处理”、 “削皮处理”、 “只保留甘蔗皮处理”3种处理方式。Ⅱ.处理好后,将3组甘蔗同时插入同一个盛有等量稀释的红墨水的水桶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30分钟后取出甘蔗,并对甘蔗进行处理和观察。(1)为了增大甘蔗茎的吸水面积,可以对其进行的操作是 。(2)小杭将“不做处理”的甘蔗茎进行纵切,若发现 现象,说明水分和无机盐在甘蔗茎中是自下而上运输的。除了对茎纵切外,为得出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特点,还可对茎进行的处理方法是: 。(3)小杭为了验证甘蔗茎中的筛管分布,用刀割除约5mm深,5cm宽的一整圈甘蔗皮,发现甘蔗仍然能正常生长。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对甘蔗茎下端斜切(2)自下而上红色逐渐变浅;在不同高度横切(3)筛管不在甘蔗皮内/筛管不只在甘蔗皮内/茎中其他部位含有筛管【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1)斜面的面积大于横截面的面积;(2)红墨水相当于水分和无机盐,而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从下到上运输。根据对茎的处理方法解答。(3)根据筛管输送有机物以及筛管的位置的知识解答。【解答】(1) 为了增大甘蔗茎的吸水面积,可以对其进行的操作是:对甘蔗茎下端斜切。(2)小杭将“不做处理”的甘蔗茎进行纵切,若发现自下而上红色逐渐变浅现象,说明水分和无机盐在甘蔗茎中是自下而上运输的。除了对茎纵切外,为得出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特点,还可对茎进行的处理方法是在不同高度横切。(3) 小杭为了验证甘蔗茎中的筛管分布,用刀割除约5mm深,5cm宽的一整圈甘蔗皮,发现甘蔗仍然能正常生长。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筛管不在甘蔗皮内。13.(2025七下·柯城期末)今年五月底,杭衢铁路建设全线铺轨完成。这对完善浙江铁路网布局、推动杭衢同城化、助力浙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线路全长约299km,全线共37座隧道,设计速度350km/h,预计2025 年内开通运营。请回答:(1)铁路运营后,小科计划从衢州沿该线路去杭州。他与朋友相约中午12:00在杭州站见面,为了不迟到,若有下列车次,他最晚可以购买哪一车次的车票____。A.车次1(9: 56发车) B.车次2(10: 35发车)C.车次3(11: 08发车) D.车次4(11: 18发车)(2)如图2是列车经过某隧道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①该地地形是 ;②虚线表示该段隧道所在位置,为了保证列车在隧道内水平行驶,根据图2中隧道起点位置,隧道出口应该位于图中点 (填字母)。(3)箱梁是一种内部中空、上部两侧有翼缘、形如箱子的梁。在该铁路建设中首次采用了40米长的箱梁,大大减少了桥墩数量(如图3)。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案】(1)B(2)丘陵;C(3)减少占用的土壤面积/降低成本/保护土壤等【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1)从列车运行时间计算、到达时间约束角度,分析最晚车次选择。(2)从等高线地形判断、隧道水平行驶的等高线特征角度,分析地形类型与隧道出口位置。(3)从工程设施(箱梁 )对土地、成本、生态的影响角度,分析采用长箱梁的意义。【解答】 (1)根据材料“线路全长约299km,设计速度350km/h”可知,列车的行驶时间为:(约51分钟)。小科需12:00前到达杭州,最晚发车时间约为12:00-51分钟=11:09。车次2(10:35发车),运行51分钟,到达时间约11:26,能按时见面;车次3(11:08发车),到达约12:00(临界),但实际运行可能有误差,车次2更稳妥,故B正确。故选B。(2)①地形判断:根据图2等高线,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小,符合丘陵地形特征(丘陵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故为丘陵。②隧道出口位置:列车要水平行驶,隧道需沿同一等高线布局。起点所在等高线,找与起点同高度的点,C点与起点等高,能保证水平行驶,故出口在C。(3)根据材料“40米长的箱梁,大大减少了桥墩数量”,桥墩数量减少,可减少对地面的开挖、占用,从而减少占用土壤面积;桥墩意味着更少的材料、施工环节,能 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土地扰动,利于 保护土壤生态(如减少水土流失、土壤破坏)。14.(2025七下·柯城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它既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又能指导农作物种植和管理。小科为探究水稻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设计实验如下:材料:选取饱满水稻种子100粒,清水浸泡后随机分成4组。处理:Ⅰ.取4个培养皿,标为A、B、C、D四组,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湿润滤纸,将水稻种子放入后再盖上一层湿润滤纸。Ⅱ. 将A、B、C、D 四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40℃恒温箱中培养。记录:每天补充蒸馏水保持适量水分,在第2、4、6天统计种子萌发数。组别 温度 第2天萌发率 第4天萌发率 第6天萌发率A 10℃ 0% 5% 12%B 20℃ 18% 65% 88%C 30℃ 52% 93% 97%D 40℃ 24% 43% 51%请回答:(1)水稻种子是由水稻花中的 发育而来,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2)小科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0℃是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请你判断小科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小科在某次实验中发现种子萌发到第2天时,根的长度竟然达到10mm(正常值约为3~5mm),小科在后续实验中应该做的是____。A.偷偷删除该组实验数据 B.重复实验继续收集数据C.如实地记录并分析原因 D.将实验数据改为正常值(4)长江流域早稻育苗常遇“倒春寒” (气温骤降至 以下),为维持种子萌发温度,小科利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地表(右图)进行保温并达到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发现大部分种子都未萌发,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胚珠;胚乳(2)不合理, 未进行20℃-40℃间其他温度的实验(3)B;C(4)缺少空气【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解析】【分析】(1) 受精后,子房开始发育,逐渐膨大形成果实。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则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单子叶植物种子一般具有胚乳,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中。(2)根据表格可知,相邻实验中的温差达到10℃,根据实验数据只能说明水稻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在30℃左右,但不一定是30℃。此时需要在20~40℃之间增加实验,减小温度梯度,从而缩小这个温度范围即可;(3)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4)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根据“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分析。【解答】(1)水稻种子是由水稻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胚乳;(2) 小科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0℃是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我认为小科结论不合理,理由:未进行20℃-40℃间其他温度的实验。(3) 小科在某次实验中发现种子萌发到第2天时,根的长度竟然达到10mm(正常值约为3~5mm),小科在后续实验中应该做的是: 重复实验继续收集数据,并如实地记录并分析原因,不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涂改和删除,故BC正确,而AD错误。故选BC。(4) 小科利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地表(右图)进行保温并达到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发现大部分种子都未萌发,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缺少空气。15.(2025七下·柯城期末)小科补全了带电原子团化合价,如下表:原子团 原子团符号 带电情况 化合价硝酸根离子 NO3- -1 -1硫酸根离子 -2 -2铵根离子 +1碳酸根离子 -2 -2请回答:(1)通过所学方法计算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的过程如下:①计算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结合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结果谈谈你的发现: 。(2)硝酸铵 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含氮化合物),适时适量施加氮肥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①利用表格中的带电原子团写出另一种氮肥的化学式: ;②尿素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氮肥,等质量的尿素和硝酸铵,哪种氮肥提供的氮元素质量更大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3;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同(2)(NH4)2SO4、(NH4)2CO3;尿素【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氮肥的化学式、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1)①铵根离子显+1价,其中氢元素元素显+1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4=+1,解得:x=-3;②硝酸根离子显-1价,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则:y+(-2)×3=-1,解得:y=+5,结合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结果发现: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同;;(2)①表格中的带电原子团组成的另一种氮肥有硫酸铵、碳酸铵等,化学式分别为(NH4)2SO4、(NH4)2CO3;②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由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尿素和硝酸铵中尿素提供的氮含量更多。16.(2025七下·柯城期末)孕妇在孕期饮酒会导致胎儿患上胎儿酒精综合症(FAS),胎儿会表现出生长发育迟缓、面部畸形、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为了研究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小科利用斑马鱼开展模拟实验。斑马鱼的早期胚胎(如图)具有透明、发育速度快等特点。实验步骤如下:I.选取500枚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Ⅱ.取一定量斑马鱼胚胎培养液平均分为5组,加至①~⑤培养容器中。在②~⑤培养容器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酒精,使培养液中的酒精浓度分别为0.01%、0.1%、1%、10%。Ⅲ.在①~⑤培养容器中各放入100枚斑马鱼胚胎,培养72小时后,观察并记录如下: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酒精浓度 0 0.01% 0.1% 1% 10%死亡率/% 0 0 0 9 100循环系统畸形率/% 0 1 9 88 /(1)选择透明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 。(2)通过实验,小科得出的结论是 。(3)孕妇饮酒后,酒精通过 、脐带由母体进入胎儿。②和③实验结果表明,酒精浓度低不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有些人认为孕妇可以少量喝酒。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4)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化学式为( 工业生产中有一种重原料——二甲醚,其化学式也为 ,但它是一种无色气体且具有较高的毒性。这两者化学式相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 。【答案】(1)便于观察胚胎发育情况/便于观察死亡情况和循环系统发育情况(2)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情况越差/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循环系统畸形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3)胎盘;不正确,虽然0.1%的酒精浓度不会导致斑马鱼胚胎死亡,但会提高循环系统畸形率(4)分子空间结构不同(构成分子的原子排列不同)【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根据斑马鱼是透明的分析解答;(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酒精浓度高低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即可;(3)根据胎儿与母体的营养交换的知识解答;(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 选择透明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便于观察胚胎发育情况(便于观察死亡情况和循环系统发育情况);(2)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到结论: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情况越差。(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循环系统畸形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3)孕妇饮酒后,酒精通过胎盘、脐带由母体进入胎儿。我认为孕妇不能喝酒,即这种观点错误,理由是:虽然0.1%的酒精浓度不会导致斑马鱼胚胎死亡,但会提高循环系统畸形率。(4) 这两者化学式相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分子空间结构不同(构成分子的原子排列不同)。17.(2025七下·柯城期末)人类对原子和元素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材料一:图1是早期地质学家针对已发现的26种元素提出的“螺旋图”,图2是门捷列夫于1869年绘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部分)。材料二: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①a粒子源: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当a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点。 ④显微镜:从不同角度观察α粒子到达荧光屏情况。材料三:2025 年3月,中国科学家在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中发现了大量的氦-3。氦-3是全球公认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请回答:(1)现代元素周期表主要按照质子数进行排列,材料一中图1和图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是: 。(2)材料二的实验中观察到荧光屏上闪光点最多的位置是 (选填“a”或“b”或“c”)。(3)材料二中选择的金箔重叠了3000层原子,但卢瑟福仍然能根据实验现象建构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更充分地证明了原子内部结构特点是 。(4)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并不完善,后来科学家继续对原子结构模型进行完善和修正,你知道科学家继续完善和修正的内容有 。 (写出一点即可)(5)利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人们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图4为氦-4原子的结构模型图,请参照图4,在方框内绘制氦-3原子的结构模型图。(6)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A.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发展的B.观点只要被普遍接受就一定是正确的C.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多角度研究D.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E.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F.科学家早期的错误研究都是无价值的【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2)a(3)原子核很小或原子中大部分是空的(4)电子运动方式(5)(6)A;C;D;E【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 (1)根据图1和图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来分析解答;(2)根据大部分α粒子会沿直线穿过金箔射到荧光屏上,a位置对应着α粒子直接穿过金箔到达的位置来分析解答;(3)根据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说明原子核很小来分析解答;(4)根据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区域内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来分析解答;(5)根据氦-3原子中有2个质子,2个电子,1个中子来分析解答;(6)A.根据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发展的来分析解答;B.根据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来分析解答;C.根据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多角度研究来分析解答;D.根据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来分析解答;E.根据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来分析解答;F.根据科学家早期的错误研究也为后续的正确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是有价值的来分析解答。【解答】 (1)现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在材料一中提到图1和图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且带正电荷。由于α粒子穿过金箔时,大部分α粒子会直接穿过金箔,几乎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α粒子会靠近原子核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会撞击到原子核被反弹回来。因为大部分α粒子会沿直线穿过金箔射到荧光屏上,从图3实验装置来看,a位置对应着α粒子直接穿过金箔到达的位置,所以观察到荧光屏上闪光点最多的位置是a;(3)卢瑟福实验中,α粒子能穿透3000层原子的金箔,这表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同时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说明原子核很小,α粒子遇到了质量相对很大、体积很小的原子核。故这更充分地证明了原子内部结构特点是原子核很小;(4)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中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固定轨道上运动,后来科学家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区域内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则科学家继续完善和修正的内容有电子运动方式;(5)氦-4原子有2个质子、2个中子和2个电子,氦-3原子与氦-4原子质子数相同,都是2个质子,电子数也相同,都是2个电子,不同的是氦-3原子的中子数为1个。所以绘制的氦-3原子结构模型图为;(6)A.从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展的,故A正确;B.观点被普遍接受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如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观点曾被普遍接受但却是错误的,故B错误;C.在研究原子结构科学发现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和分析,如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多角度研究,故C正确;D.原子结构的认识需要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努力,说明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故D正确;E.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体现了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故E正确;F.科学家早期的错误研究也为后续的正确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是有价值的,故F错误;故选ACDE。18.(2025七下·柯城期末)蜂蜜具有抗菌消炎、润喉止咳和调节肠胃等功能,深受人们喜爱。某项目化学习小组选择衢州地区出厂的洋槐蜜进行如下研究。(1)查阅资料:洋槐蜜色泽微黄,具有一定的粘性,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清淡的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据此写出洋槐蜜的一条物理性质: 。(2)密度测量:I.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零刻度,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1所示,要使天平平衡,他接下去的操作是 ;Ⅱ.将空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32g;Ⅲ.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洋槐蜜,如图2所示,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IV.将烧杯中的洋槐蜜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如图3所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洋槐蜜的密度(写出计算过程)。(3)误差分析:小科认为根据该实验方法测得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大,则造成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是: 。(4)方案改进:为了解决测量误差,小衢同学决定用天平和两个规格完全相同的注射器,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使用时,只需要利用两个注射器抽取体积相同的待测液体和水,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然后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就可以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①在测量洋槐蜜的密度时,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洋槐蜜和水的体积都为10mL,游码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该洋槐蜜的密度为 g/cm3。②项目化学习小组对优化“密度秤”的方案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按照上述实验步骤无法测出比水的密度还小的液体密度B.若换用最小刻度值为0.1g的天平,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C.若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液体减小至5mL,可以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D.若在天平的横梁标尺上标注该“密度秤”的刻度,刻度是不均匀分布的【答案】(1)色泽微黄/有一定粘性/常温下液态/具有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2)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洋槐蜜和烧杯的总质量:50g+20g-4g=74g;则洋槐蜜的质量m=74g-32g=42g ;洋槐蜜的体积V=30mL=30cm3;则洋槐蜜的密度;答: 洋槐蜜的密度为1.4g/cm3。(3)洋槐蜜具有一定的粘性,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残留烧杯中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4)1.34;AB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2)I.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IV.根据图2确定烧杯和洋槐蜜的总质量,减去烧杯质量得到洋槐蜜的质量,根据图3确定洋槐蜜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洋槐蜜的密度。(3)根据洋槐蜜有粘性会吸附在烧杯内壁分析;(4)①首先根据天平示数计算出洋槐蜜的质量,然后根据计算它的密度;②根据题目描述的密度的测量原理,结合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洋槐蜜的一条物理性质:色泽微黄/有一定粘性/常温下液态/具有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 。(2)I.根据图1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右盘重左盘轻,那么它接下来的操作为: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3) 小科认为根据该实验方法测得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大,则造成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是: 洋槐蜜具有一定的粘性,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残留烧杯中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4)①根据题意可知,洋槐蜜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与游码的质量之和,即洋槐蜜的质量m=10g+3.4g=13.4g;那么洋槐蜜的密度:。②A.按照上述实验步骤可知,待测液体的质量=水的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所测液体的密度偏小,那么液体的质量将小于水的质量,不能用上述方法测出液体质量,即无法测出比水的密度还小的液体密度,故A正确;B.若换用最小刻度值为0.1g的天平,则测出液体的质量更准确,那么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故B正确;C.若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液体减小至5mL,那么液体和水的质量差越小,则游码的质量越小,那么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会更大,即可以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故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液体的密度可知,若在天平的横梁标尺上标注该“密度秤”的刻度,刻度是均匀的,故D错误。故选D。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卷 科学(学生版).docx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卷 科学(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