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科学试题1.(2025七下·兰溪期末)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描写了金黄色枇杷挂满枝头的景象。枇杷可食用部分(如图)是由花中哪个结构发育而成的()A.花托 B.柱头 C.胚珠 D.子房壁【答案】D【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发育成果实,据此作答。【解答】 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枇杷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故选D。2.(2025七下·兰溪期末)学完“走进制造”后,同学们利用胶水、铁丝、彩纸、蜡烛和竹片等材料,制作了一些化学元素创意灯笼。下列创意灯笼上的元素名称及符号截图中,书写正确的是()A.纳 Na B.硅 Si C.银 AG D.铜 Ca【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元素和符号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A.钠元素的名称是钠,符号为Na,故A错误;B.硅元素的名称是硅,符号为Si,故B正确;C.银元素的名称是银,符号为Ag,故C错误;D.铜元素的名称是铜,符号为Cu,故D错误;故选B。3.(2025七下·兰溪期末)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镓的原子序数是31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C.镓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A、由图可知,镓的原子序数是31,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镓是“钅”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符合题意;C、镓的原子序数是31,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可知质子数为31,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2025七下·兰溪期末) “蜻蜓点水”实际是蜻蜓产卵的现象。蜻蜓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列与蜻蜓的发育过程相同的生物是A.蝗虫 B.蜜蜂 C.家蚕 D.蚊子【答案】A【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需要经历蛹期。【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与蜻蜓点的发育过程相同,蜜蜂、家蚕和蚊子属于要经历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与蜻蜓的发育过程不同。故答案为:A。5.(2025七下·兰溪期末)青铜器铸造需要模具,我国古代制作模具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加热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答案】C【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蜂蜡加热过程中,蜂蜡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6.(2025七下·兰溪期末)足球烯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具有足球状完美结构的碳分子。下列关于足球烯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 1.68g/cm3C.熔点高于280℃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解答】 A.足球烯常温下为固体,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足球烯密度为1.68g/cm3,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足球烯熔点高于280℃,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足球烯能与钾等金属反应,属于足球烯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7.(2025七下·兰溪期末)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经过漫长岁月才能形成。其中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解答】 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成。故选B。8.(2025七下·兰溪期末)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A. B. C. D.【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 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解答】根据化学式SO2可知, 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 ● 硫原子和2个 氧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9.(2025七下·兰溪期末)夏天中午,某同学欲将湿衣服尽快晾干,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尽量拧出水分 B.晒到衣架上摊开C.晒到阳光下 D.晾在低温的室内【答案】D【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尽量拧出水分,可以减小衣服上的含水量,从而加快蒸发,故A不合题意;晒到衣架上摊开,可以增大蒸发面积,从而加快蒸发,故B不合题意;晒到阳光下,可以提高水温,从而加快蒸发,故C不合题意;晾在低温的室内,会减小水分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2025七下·兰溪期末)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做好青春期的健康保健很重要。下列关于处于青春期少年做法与想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遇到烦心事闷在心里不与父母交流B.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正常的心理变化C.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D.心理已经发育成熟,任何事情都自己做主【答案】C【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要正视青春期的变化,参与体育锻炼、多和同学、父母交流、主要饮食营养健康。【解答】A、遇到烦心事闷在心里不与父母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故A错误;B、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正常心理变化,故B错误;C、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身体健康,故C正确;D、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冲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2025七下·兰溪期末) “微粒观”是一种重要的科学观念,在化学符号 5 SO4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 )A.1 B.2 C.4 D.5【答案】D【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 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解答】 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则该符号中的“5”表示5个亚硫酸根离子;化学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粒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则该符号中“3”表示每个亚硫酸根离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则该符号中“2”的含义是每个亚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D。12.(2025七下·兰溪期末)生物体的结构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尖的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B.植物茎的树皮与木质部之间具有形成层,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C.植物茎中间构成髓的细胞体积较大,与其储藏营养功能相适应D.植物叶片上下表面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答案】B【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分析每个选项中生物体的结构和右侧的功能是否一致即可。【解答】 A.植物根尖的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B.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在植物茎的树皮的韧皮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木质部,故B错误符合题意;C.植物茎中间构成髓的细胞体积较大,与其储藏营养功能相适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D.植物叶片上下表面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3.(2025七下·兰溪期末)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一般先测物体的体积,再测物体的质量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中C.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若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可以俯视读数【答案】B【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在把物体从水中取出时,物体上有附着的水,从此角度分析即可判断所测密度值的差异;B.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C.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该平视凹液面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解答】 A.若先测物体的体积,由于将物体从水中拿出后再测质量,上面沾有水,会使所测物体的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所测密度会偏大,故A错误;B.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正确;C.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可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故C错误;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该平视凹液面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故D错误。故选B。14.(2025七下·兰溪期末)下列选项中所列的科学方法,并没有在相应的活动中用到的是选项 活动名称 科学方法A 通过燕子、麻雀等筑巢行为得到鸟类都有筑巢行为的结论 归纳法B 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实验观察法C 通过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得到水的组成 比值定义法D 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控制变量法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比值定义法: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的方法,例如相对原子质量。【解答】A、通过燕子、麻雀等筑巢行为得到鸟类都有筑巢行为的结论,应用了归纳法,故A不符合题意;B、可通过实验观察法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得到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没有应用比值定义法,故C符合题意;D、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2025七下·兰溪期末)左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在加热过程中,小科发现烧杯中的水太多了,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他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以下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分析】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质量越小,水温升高得越快,曲线越陡。【解答】将水倒出,水的质量减小,加热相同的时间,水温升高得更快,可知后一段升温曲线比前一段更陡,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不再改变。故答案为:D。16.(2025七下·兰溪期末)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种耐磨陶瓷贴片是以氧化铝(Al2O3)为原料、稀有金属氧化物为熔剂,经1730℃的高温烧制成的特种刚玉陶瓷,再采用耐磨陶瓷胶黏剂组合而成。(1)从物质分类上看, 氧化铝(Al2O3) 属于 。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2)氧化铝(Al2O3) 中 Al的化合价为 。(3)高温烧制的过程中 (选填“是”或“否”)发生化学变化。【答案】(1)化合物(2)+3(3)是【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3)根据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特种耐磨陶瓷贴片的原料会发生化学反应分析。【解答】 (1)从物质分类上看,氧化铝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属于化合物。(2)在氧化铝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Al的化合价为x,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x+(-2)×3=0,解得x=+3,所以氧化铝中Al的化合价为+3价。(3)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特种耐磨陶瓷贴片的原料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特种刚玉陶瓷。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17.(2025七下·兰溪期末) 《科学》杂质发表了一项中国研究团队通过体外培养食蟹猴胚胎的研究成果。如图表示该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的胚胎发育过程,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中,受精卵的形成一般是在 中完成。(2)食蟹猴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发育到桑椹胚时期细胞数目达到32个,数目发生变化是细胞 的结果。(3)成熟胚胎的身体结构逐步发育形成胃、肠等 (填结构层次名称)的雏形,这些结构按一定次序组合成系统。浙江考神【答案】(1)输卵管(2)细胞分裂(3)器官【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器官和系统;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1)根据对人体生殖和发育的认识解答;(2)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3)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解答】(1)在人体中,受精卵的形成一般是在输卵管中完成。(2)食蟹猴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发育到桑椹胚时期细胞数目达到32个,数目发生变化是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3)成熟胚胎的身体结构逐步发育形成胃、肠等器官的雏形,这些结构按一定次序组合成系统。18.(2025七下·兰溪期末)研究物质既要从宏观层面分析现象,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如图甲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经验证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由图乙中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 构成。【答案】(1)1:2;氢元素和氧元素(2)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 (1)依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确定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以及水的组成元素;(2)根据图乙中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一个水分子的构成。【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由图乙中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9.(2025七下·兰溪期末)小金从市场里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1)番茄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D,具有抗衰老功能。小金将它的果肉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分散,储存丰富营养物质,属于 组织。(2)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一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一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的小孔。则这部分结构可能是 组织。(3)根据以上的观察,小金得出结论: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 。【答案】(1)营养(2)输导(3)器官【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系统.据此解答.【解答】 (1)果皮细胞排列紧密,能够保护果肉细胞免受细菌的危害,属于保护组织,果肉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壁薄含有丰富的营养属于营养组织.(2)果肉中的筋络,是由导管和筛管组成的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3)番茄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的,能够完成贮存营养和繁殖后代等生理功能,属于器官。20.(2025七下·兰溪期末)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同学在学习了液化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了如图验证液化与温度关系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A 玻璃片浸泡在冰水中3分钟,B玻璃片浸泡在 60℃的热水中3分钟;②将两玻璃片同时取出并擦干盖在 待填 ℃水的烧杯上方;③1分钟内观察 A、B玻璃片表面发生的变化,从而可以顺利得出水蒸气液化的条件。请回答:(1)步骤②“待填”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应选____。(填字母)A.0℃ B.40℃ C.70℃ D.100℃(2)要得出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步骤③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①A 玻璃片表面有水珠出现,②B玻璃片表面 。(3)该实验用两片不同温度的玻璃进行对照,相对于只用一片玻璃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答案】(1)B(2)没有现象(3)通过对照,更能说明水蒸气要遇冷才会液化(合理即可)【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1)要在AB表面出现不同的现象,则水的温度应介于AB之间。(2)液化需要放热,若环境温度更高,则不能放热,水蒸气不能液化。(3)通过对照,可以说明只有遇到更低的温度,水蒸气才会液化。【解答】(1)40℃高于A玻璃片的温度,可是水蒸气将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液滴;温度低于B玻璃片的温度,可知水蒸气不会在其表面液化,可用于探究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故答案为:B。(2)液化放热,B的温度高于水蒸气的温度,可知水蒸气不会在其表面液化。(3)通过对照,可以得出水蒸气要遇冷才会液化。21.(2025七下·兰溪期末)研究渗水性实验进行如下操作:取3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 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 中放相同数量的黏粒,在漏斗C中放相同数量的粉砂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只漏斗中倒入50mL 水,如右图所示。观察3 只漏斗内水渗到下面锥形瓶内水量的多少。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比较锥形瓶内水量的时间应该是____。A.立即观察 B.一段时间后 C.不再有水滴下时(2)漏斗C下方锥形瓶中的渗水量相较于其他两个锥形瓶,在数量上的关系是 。【答案】(1)C(2)介于AB之间【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要比较渗水性,应让水和土壤充分接触,所以要在不再有水滴滴下时进行比较。(2)根据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好、水量越多,进行判断。【解答】(1)A、立即观察,水与土壤没有充分接触,不能反应土壤渗水性的强弱,故A错误;B、一段时间后,虽然水在渗透,但可能并没有达到渗透平衡,不能很好的反映土壤的渗水性,故B错误;C、不再有水滴下时,说明渗透过程基本结束,锥形瓶内的水就是最终的渗水量,可以反映土壤的渗水性,故C正确。故答案为:C。(2)一般情况下,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好,A的颗粒最多,所以水量最多,B的颗粒最小,则水量最少,C颗粒介于两者之间,可知水量居中。22.(2025七下·兰溪期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根据以上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2)上图中,一共涉及 种元素。(3)C微粒的符号为 。【答案】(1)三(2)四(3)Cl-【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 (1)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C微粒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E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C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质子数的种类有4种,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3)C微粒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23.(2025七下·兰溪期末)豆芽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易牙遗意》记载:“将绿豆冷水浸两宿……预扫地洁净,以水洒湿,铺纸一层,置豆于纸上,以盆盖之。一日两次洒水,候芽长。”某科学兴趣小组根据上述记载判断种子的萌发可能与水、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关,于是选取300 粒饱满的绿豆种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进行探究。请分析作答:(1)若探究“水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两组作为对照。(2)几天后,同学们观察到甲组和丙组的种子大多数都萌发了,并统计得出两组的发芽率相近,由此判断绿豆种子萌发与 无关。(3)每组实验用100 粒绿豆种子,而不用5 粒的原因是 。(4)除以上因素外,你还可以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答一条即可)【答案】(1)甲乙(2)光照(3)避免偶然性(4)温度、空气【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唯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2)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变量为光照,实验结果相近,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3)每组实验中多放置几粒种子,有利于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4)种子萌发的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解答】(1)由图可知,甲和乙的唯一变量为水分,可用于探究水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2)由图可知,甲和丙的变量为是否有光照,甲和丙中种子的萌发率相近,可知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3)每组实验用100 粒绿豆种子,而不用5粒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4)根据种子萌发所需探究进行分析,例如:空气、温度等。24.(2025七下·兰溪期末)翡翠的密度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小金想测量手链上花生形状翡翠饰品的密度。(1)放好天平,将游码归零后,天平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接下来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2)用天平测饰品质量,操作正确,测得质量为4.8g。因饰品体积较小,小金选择分度值更小的注射器来测饰品体积。其步骤如图 2,步骤②中摇动注射器的目的是: 。(3)通过测得的质量和图2步骤中的数据,可得饰品的密度为 g/cm3。(4)整理器材时发现,本实验中使用天平的游码生锈了,则饰品密度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左(2)排尽附着在饰品表面的气泡,减小误差(3)3.2(4)偏小【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调平天平时,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方向相反的一侧调。(2)排尽附着在饰品表面的气泡,可更准确的测量饰品的体积,减小误差。(3)根据两次体积差值等于饰品的体积和密度公式计算密度。(4)结合天平使用规则判断质量偏小,由密度公式判断密度情况。【解答】(1)由图可知,指针向右偏,说明右侧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直至天平平衡。(2)摇动注射器,可以排尽附着在饰品表面的气泡,减小误差。(3)饰品的体积为11.5mL-10mL=1.5mL=1.5cm3,密度为。(4)天平游码生锈,会导致质量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密度将偏小。25.(2025七下·兰溪期末)夏季的蚊子非常恼人。同学们发现,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区别。有同学认为与肤色有关,也有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肤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①准备3 种接近不同肤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如实记录下5 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步骤①和②各2 次。实验结果如下表:颜色、蚊子停留次数、涂抹物 浅黄色 中黄色 深黄色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1)步骤③的目的是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3)根据实验结果还可以发现,涂抹汗液的纸板,不管是什么颜色,蚊子停留的次数总是比较多,这说明: 。(4)小科觉得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他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对此,他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右图密闭装置中。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 1 2 3纸板温度 25℃ 30℃ 35℃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若实验结果为Z>Y>X,则实验结论为一定温度范围内, 。【答案】(1)纸板位置(2)增多(3)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大于生理盐水,且与纸板颜色相比,汗液气味对蚊子力的吸引力更大(4)温度越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越大【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由题中操作③的内容可知,改变的是纸板的位置,可知排除的是纸板位置对实验的影响。(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颜色越深,蚊子停留次数越多。(3)涂抹汗液的纸板蚊子停留次数多,说明对蚊子的吸引力强。(4)根据表中数据和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越大。【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步骤③中随机交换纸板位置,目的是排除不同位置蚊子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干扰。(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次数相同、液体种类相同时,颜色更深的深黄色纸板上蚊子停留的次数更多,故可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增多。(3)涂抹汗液的纸板蚊子停留的次数多,说明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大于生理盐水,且与纸板颜色相比,汗液气味对蚊子力的吸引力更大。(4)实验结果为Z>Y>X,即温度最高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最多,故可得: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越大。26.(2025七下·兰溪期末)阅读教材中“无土栽培技术”后,小科也尝试无土栽培,但出现了“烂根”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烂根” 怎样解决植物“烂根”的问题呢 小科用大豆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将他的探究思路补充完整。(1)作出假设。小科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了假设: “烂根”是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科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 。(2)设计装置。对于实验组,小科设计和制作了两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种装置的异同,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在空格处填写适当的器材名称。①甲装置固定部位为茎。通过 增加进入营养液中的空气氧气供给,同时直接通过营养液供给水和无机盐。②乙装置固定部位为根。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空气的供给氧气,通过 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供给水和无机盐。(3)选择装置。小科最终在甲、乙两种装置中选择了乙装置,他作出这一选择时考虑的问题应有____。A.幼苗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B.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C.用废旧材料能否达成目的 【答案】(1)氧(2)充气泵;棉绳(3)B;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1)根据““烂根”是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分析实验的变量;(2)①充气泵可以进行打气;②棉绳具有毛细作用,水可以沿细绳向上运动。(3)根据自己对实验设计的理解分析判断。【解答】 (2)实验探究的是:烂根是否是根部氧供应不足引起的。小科设置了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氧气。(3)①由图甲可知,装置通过充气泵满足植物根对氧气的需求。②由图乙可知,乙装置中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满足植物的需求;则乙装置中通过棉绳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3)小科最终选择了乙装置。原因可能是与甲装置中用到的充气泵、专用培养箱相比,乙装置中用到的矿泉水瓶、棉绳更经济,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BC符合题意。故选BC。27.(2025七下·兰溪期末)55℃杯曾经风靡一时,小科无意间得到一些55℃杯中的保温物质,他想知道这些保温剂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 。 (选填“A”或“B”)(2)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是 ;要记录的数据是 。(3)确定该保温剂属于晶体的依据是 。【答案】(1)B(2)保温剂的状态变化;温度(3)该保温剂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解析】【分析】 (1)本实验应自下向上安装;(2)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是状态和温度,要记录时间、温度;(3)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是观察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解答】 (1)为确保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自下向上安装,故先安装铁圈B。(2)由于实验室探究保温剂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观察保温剂的熔化现象,因此实验中要时刻观察保温剂的状态;实验过程中要分析保温剂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因此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判断保温剂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是若保温剂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熔点),则是晶体,若保温剂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改变(没有熔点),则是非晶体。28.(2025七下·兰溪期末)演绎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指由一类事物具有的一般性质、关系来推断这类事物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关系的方法。请运用演绎思维来推断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分裂生殖的。医疗美容中常用的肉毒杆菌属于细菌的一种,由此可以推出肉毒杆菌的生殖方式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由此可知: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金属汞的变化前后,微粒 的种类与数量一定没有改变。(3)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位置、形状、温度或状态改变而改变。因此,当金属铜受热膨胀时,铜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答案】(1)分裂生殖(2)原子(3)不变【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质量及其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细菌的繁殖方式解答;(2)根据“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分析;(3)根据质量的属性解答。【解答】(1) 医疗美容中常用的肉毒杆菌属于细菌的一种,由此可以推出肉毒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2)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金属汞的变化前后,微粒原子的种类与数量一定没有改变。(3)当金属铜受热膨胀时,虽然温度发生改变,但是铜的质量将不变。29.(2025七下·兰溪期末)有机玻璃透光性能好,耐热、耐寒、耐腐蚀,并具有极强的耐冲击性,常用作飞机、汽车挡风玻璃。工业上用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来合成有机玻璃。回答下列问题。(1)甲基丙烯酸甲酯由 种元素组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3)5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三(2)5:2(3)解:50g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50g××100%=30g。【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字母代表一种元素;(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 (1)甲基丙烯酸甲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3种元素组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5:2。30.(2025七下·兰溪期末)豌豆是一种自花传粉的植物,最适宜于进行杂交实验研究遗传的奥秘。豌豆花的结构如图1 所示,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育种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收集的花粉来自图1中的 。(填图中序号)(2)种植豌豆时,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壤土种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图2是壤土类土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X 表示的物质为 。(3)在豆科植物根内部生长的根瘤菌,是一种能将氮气转化为氮肥供植物利用的细菌。根瘤菌与豌豆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4)播种一段时间后豌豆开花,随后结荚。豆荚是豌豆的果实,通常一个豆荚中有多粒种子,原因是 。【答案】(1)①(2)水(3)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4)豌豆花的子房内含有多粒胚珠【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花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①是花药,属于雄蕊,②是柱头,属于雌蕊。(2)根据土壤特点分析可知,X为水。(3)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4)根据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进行分析。【解答】(1)①是花药,内含花粉。(2)由“种植豌豆时,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壤土种植”可知,X为水。(3)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豌豆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根瘤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一个豆荚中有多粒种子的原因是豌豆花的子房内含有多粒胚珠。31.(2025七下·兰溪期末)咸鸭蛋是将新鲜鸭蛋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而形成。小科想测量腌制咸鸭蛋所用盐水的密度,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3.8g。然后将烧杯中盐水倒出20cm3。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横梁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1)将鸭蛋放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鸭蛋就会变咸,表明____。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做无规则运动(2)计算该盐水的密度。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C(2)解: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0g+10g+1.8g=31.8g,则倒出盐水的质量m=538g-31.8g-22g,则液体的密度。【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判断;(2)根据图片读出游码和砝码的质量,然后相加得到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前后总质量相减得到倒出盐水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解答】(1) 将鸭蛋放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鸭蛋就会变咸,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选C。32.(2025七下·兰溪期末) 加压一定能使气体液化吗 某同学对二氧化碳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用恒温加压的方法,20测量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值,获取实验数据如下:温度/℃ 10 15 20 25 30 35最小压强/ 帕 4.5022 5.0871 5.7291 6.4342 7.2137 无法液化(1)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当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达到3 时,加压无法使之液化。(3)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体积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左右,则液化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距离约为原来气体时的 。(4)查阅资料获知:气体液化有临界温度,当气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施加再大的压强也不能使它液化。若二氧化碳气体的临界温度为 Tc,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c的范围是 。【答案】(1)CO2(2)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越大(3)十分之一(4)【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进行分析;(2)根据表中数据,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增大,当温度达到35℃时,无法液化,进行分析;(3)根据气体液化后体积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体积与分子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进行分析;(4)根据表中数据,30℃时仍可液化,35℃时无法液化,临界温度TC介于30℃到35℃之间,进行分析【解答】 (1)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越大;②当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达到35℃时,加压无法使之液化,故答案为: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越大;(3)气体液化后体积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体积与分子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因此液化后分子间的距离约为原来气体时的十分之一;(4)根据表中数据,30℃时仍可液化,35℃时无法液化,临界温度Tc的范围是30℃≤Tc<35℃。1 / 1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科学试题1.(2025七下·兰溪期末)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描写了金黄色枇杷挂满枝头的景象。枇杷可食用部分(如图)是由花中哪个结构发育而成的()A.花托 B.柱头 C.胚珠 D.子房壁2.(2025七下·兰溪期末)学完“走进制造”后,同学们利用胶水、铁丝、彩纸、蜡烛和竹片等材料,制作了一些化学元素创意灯笼。下列创意灯笼上的元素名称及符号截图中,书写正确的是()A.纳 Na B.硅 Si C.银 AG D.铜 Ca3.(2025七下·兰溪期末)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镓的原子序数是31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C.镓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4.(2025七下·兰溪期末) “蜻蜓点水”实际是蜻蜓产卵的现象。蜻蜓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列与蜻蜓的发育过程相同的生物是A.蝗虫 B.蜜蜂 C.家蚕 D.蚊子5.(2025七下·兰溪期末)青铜器铸造需要模具,我国古代制作模具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加热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6.(2025七下·兰溪期末)足球烯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具有足球状完美结构的碳分子。下列关于足球烯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 1.68g/cm3C.熔点高于280℃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7.(2025七下·兰溪期末)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经过漫长岁月才能形成。其中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8.(2025七下·兰溪期末)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A. B. C. D.9.(2025七下·兰溪期末)夏天中午,某同学欲将湿衣服尽快晾干,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尽量拧出水分 B.晒到衣架上摊开C.晒到阳光下 D.晾在低温的室内10.(2025七下·兰溪期末)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做好青春期的健康保健很重要。下列关于处于青春期少年做法与想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遇到烦心事闷在心里不与父母交流B.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正常的心理变化C.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D.心理已经发育成熟,任何事情都自己做主11.(2025七下·兰溪期末) “微粒观”是一种重要的科学观念,在化学符号 5 SO4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 )A.1 B.2 C.4 D.512.(2025七下·兰溪期末)生物体的结构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尖的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B.植物茎的树皮与木质部之间具有形成层,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C.植物茎中间构成髓的细胞体积较大,与其储藏营养功能相适应D.植物叶片上下表面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13.(2025七下·兰溪期末)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一般先测物体的体积,再测物体的质量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中C.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若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可以俯视读数14.(2025七下·兰溪期末)下列选项中所列的科学方法,并没有在相应的活动中用到的是选项 活动名称 科学方法A 通过燕子、麻雀等筑巢行为得到鸟类都有筑巢行为的结论 归纳法B 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实验观察法C 通过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得到水的组成 比值定义法D 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控制变量法A.A B.B C.C D.D15.(2025七下·兰溪期末)左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在加热过程中,小科发现烧杯中的水太多了,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他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以下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16.(2025七下·兰溪期末)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种耐磨陶瓷贴片是以氧化铝(Al2O3)为原料、稀有金属氧化物为熔剂,经1730℃的高温烧制成的特种刚玉陶瓷,再采用耐磨陶瓷胶黏剂组合而成。(1)从物质分类上看, 氧化铝(Al2O3) 属于 。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2)氧化铝(Al2O3) 中 Al的化合价为 。(3)高温烧制的过程中 (选填“是”或“否”)发生化学变化。17.(2025七下·兰溪期末) 《科学》杂质发表了一项中国研究团队通过体外培养食蟹猴胚胎的研究成果。如图表示该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的胚胎发育过程,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中,受精卵的形成一般是在 中完成。(2)食蟹猴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发育到桑椹胚时期细胞数目达到32个,数目发生变化是细胞 的结果。(3)成熟胚胎的身体结构逐步发育形成胃、肠等 (填结构层次名称)的雏形,这些结构按一定次序组合成系统。浙江考神18.(2025七下·兰溪期末)研究物质既要从宏观层面分析现象,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如图甲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经验证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由图乙中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 构成。19.(2025七下·兰溪期末)小金从市场里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1)番茄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D,具有抗衰老功能。小金将它的果肉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分散,储存丰富营养物质,属于 组织。(2)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一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一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的小孔。则这部分结构可能是 组织。(3)根据以上的观察,小金得出结论: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 。20.(2025七下·兰溪期末)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同学在学习了液化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了如图验证液化与温度关系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A 玻璃片浸泡在冰水中3分钟,B玻璃片浸泡在 60℃的热水中3分钟;②将两玻璃片同时取出并擦干盖在 待填 ℃水的烧杯上方;③1分钟内观察 A、B玻璃片表面发生的变化,从而可以顺利得出水蒸气液化的条件。请回答:(1)步骤②“待填”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应选____。(填字母)A.0℃ B.40℃ C.70℃ D.100℃(2)要得出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步骤③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①A 玻璃片表面有水珠出现,②B玻璃片表面 。(3)该实验用两片不同温度的玻璃进行对照,相对于只用一片玻璃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21.(2025七下·兰溪期末)研究渗水性实验进行如下操作:取3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 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 中放相同数量的黏粒,在漏斗C中放相同数量的粉砂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只漏斗中倒入50mL 水,如右图所示。观察3 只漏斗内水渗到下面锥形瓶内水量的多少。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比较锥形瓶内水量的时间应该是____。A.立即观察 B.一段时间后 C.不再有水滴下时(2)漏斗C下方锥形瓶中的渗水量相较于其他两个锥形瓶,在数量上的关系是 。22.(2025七下·兰溪期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根据以上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2)上图中,一共涉及 种元素。(3)C微粒的符号为 。23.(2025七下·兰溪期末)豆芽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易牙遗意》记载:“将绿豆冷水浸两宿……预扫地洁净,以水洒湿,铺纸一层,置豆于纸上,以盆盖之。一日两次洒水,候芽长。”某科学兴趣小组根据上述记载判断种子的萌发可能与水、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关,于是选取300 粒饱满的绿豆种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进行探究。请分析作答:(1)若探究“水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两组作为对照。(2)几天后,同学们观察到甲组和丙组的种子大多数都萌发了,并统计得出两组的发芽率相近,由此判断绿豆种子萌发与 无关。(3)每组实验用100 粒绿豆种子,而不用5 粒的原因是 。(4)除以上因素外,你还可以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答一条即可)24.(2025七下·兰溪期末)翡翠的密度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小金想测量手链上花生形状翡翠饰品的密度。(1)放好天平,将游码归零后,天平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接下来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2)用天平测饰品质量,操作正确,测得质量为4.8g。因饰品体积较小,小金选择分度值更小的注射器来测饰品体积。其步骤如图 2,步骤②中摇动注射器的目的是: 。(3)通过测得的质量和图2步骤中的数据,可得饰品的密度为 g/cm3。(4)整理器材时发现,本实验中使用天平的游码生锈了,则饰品密度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5.(2025七下·兰溪期末)夏季的蚊子非常恼人。同学们发现,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区别。有同学认为与肤色有关,也有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肤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①准备3 种接近不同肤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如实记录下5 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步骤①和②各2 次。实验结果如下表:颜色、蚊子停留次数、涂抹物 浅黄色 中黄色 深黄色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1)步骤③的目的是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3)根据实验结果还可以发现,涂抹汗液的纸板,不管是什么颜色,蚊子停留的次数总是比较多,这说明: 。(4)小科觉得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他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对此,他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右图密闭装置中。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 1 2 3纸板温度 25℃ 30℃ 35℃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若实验结果为Z>Y>X,则实验结论为一定温度范围内, 。26.(2025七下·兰溪期末)阅读教材中“无土栽培技术”后,小科也尝试无土栽培,但出现了“烂根”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烂根” 怎样解决植物“烂根”的问题呢 小科用大豆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将他的探究思路补充完整。(1)作出假设。小科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了假设: “烂根”是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科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 。(2)设计装置。对于实验组,小科设计和制作了两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种装置的异同,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在空格处填写适当的器材名称。①甲装置固定部位为茎。通过 增加进入营养液中的空气氧气供给,同时直接通过营养液供给水和无机盐。②乙装置固定部位为根。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空气的供给氧气,通过 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供给水和无机盐。(3)选择装置。小科最终在甲、乙两种装置中选择了乙装置,他作出这一选择时考虑的问题应有____。A.幼苗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B.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C.用废旧材料能否达成目的 27.(2025七下·兰溪期末)55℃杯曾经风靡一时,小科无意间得到一些55℃杯中的保温物质,他想知道这些保温剂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 。 (选填“A”或“B”)(2)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是 ;要记录的数据是 。(3)确定该保温剂属于晶体的依据是 。28.(2025七下·兰溪期末)演绎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指由一类事物具有的一般性质、关系来推断这类事物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关系的方法。请运用演绎思维来推断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分裂生殖的。医疗美容中常用的肉毒杆菌属于细菌的一种,由此可以推出肉毒杆菌的生殖方式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由此可知: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金属汞的变化前后,微粒 的种类与数量一定没有改变。(3)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位置、形状、温度或状态改变而改变。因此,当金属铜受热膨胀时,铜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29.(2025七下·兰溪期末)有机玻璃透光性能好,耐热、耐寒、耐腐蚀,并具有极强的耐冲击性,常用作飞机、汽车挡风玻璃。工业上用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来合成有机玻璃。回答下列问题。(1)甲基丙烯酸甲酯由 种元素组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3)5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30.(2025七下·兰溪期末)豌豆是一种自花传粉的植物,最适宜于进行杂交实验研究遗传的奥秘。豌豆花的结构如图1 所示,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育种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收集的花粉来自图1中的 。(填图中序号)(2)种植豌豆时,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壤土种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图2是壤土类土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X 表示的物质为 。(3)在豆科植物根内部生长的根瘤菌,是一种能将氮气转化为氮肥供植物利用的细菌。根瘤菌与豌豆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4)播种一段时间后豌豆开花,随后结荚。豆荚是豌豆的果实,通常一个豆荚中有多粒种子,原因是 。31.(2025七下·兰溪期末)咸鸭蛋是将新鲜鸭蛋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而形成。小科想测量腌制咸鸭蛋所用盐水的密度,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3.8g。然后将烧杯中盐水倒出20cm3。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横梁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1)将鸭蛋放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鸭蛋就会变咸,表明____。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做无规则运动(2)计算该盐水的密度。 (写出计算过程)32.(2025七下·兰溪期末) 加压一定能使气体液化吗 某同学对二氧化碳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用恒温加压的方法,20测量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值,获取实验数据如下:温度/℃ 10 15 20 25 30 35最小压强/ 帕 4.5022 5.0871 5.7291 6.4342 7.2137 无法液化(1)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当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达到3 时,加压无法使之液化。(3)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体积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左右,则液化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距离约为原来气体时的 。(4)查阅资料获知:气体液化有临界温度,当气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施加再大的压强也不能使它液化。若二氧化碳气体的临界温度为 Tc,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c的范围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发育成果实,据此作答。【解答】 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枇杷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故选D。2.【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元素和符号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A.钠元素的名称是钠,符号为Na,故A错误;B.硅元素的名称是硅,符号为Si,故B正确;C.银元素的名称是银,符号为Ag,故C错误;D.铜元素的名称是铜,符号为Cu,故D错误;故选B。3.【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A、由图可知,镓的原子序数是31,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镓是“钅”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符合题意;C、镓的原子序数是31,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可知质子数为31,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答案】A【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需要经历蛹期。【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与蜻蜓点的发育过程相同,蜜蜂、家蚕和蚊子属于要经历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与蜻蜓的发育过程不同。故答案为:A。5.【答案】C【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蜂蜡加热过程中,蜂蜡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6.【答案】D【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解答】 A.足球烯常温下为固体,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足球烯密度为1.68g/cm3,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足球烯熔点高于280℃,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足球烯能与钾等金属反应,属于足球烯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7.【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解答】 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成。故选B。8.【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 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解答】根据化学式SO2可知, 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 ● 硫原子和2个 氧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9.【答案】D【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尽量拧出水分,可以减小衣服上的含水量,从而加快蒸发,故A不合题意;晒到衣架上摊开,可以增大蒸发面积,从而加快蒸发,故B不合题意;晒到阳光下,可以提高水温,从而加快蒸发,故C不合题意;晾在低温的室内,会减小水分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C【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要正视青春期的变化,参与体育锻炼、多和同学、父母交流、主要饮食营养健康。【解答】A、遇到烦心事闷在心里不与父母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故A错误;B、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正常心理变化,故B错误;C、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身体健康,故C正确;D、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冲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 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解答】 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则该符号中的“5”表示5个亚硫酸根离子;化学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粒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则该符号中“3”表示每个亚硫酸根离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则该符号中“2”的含义是每个亚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D。12.【答案】B【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分析每个选项中生物体的结构和右侧的功能是否一致即可。【解答】 A.植物根尖的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B.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在植物茎的树皮的韧皮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木质部,故B错误符合题意;C.植物茎中间构成髓的细胞体积较大,与其储藏营养功能相适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D.植物叶片上下表面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3.【答案】B【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在把物体从水中取出时,物体上有附着的水,从此角度分析即可判断所测密度值的差异;B.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C.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该平视凹液面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解答】 A.若先测物体的体积,由于将物体从水中拿出后再测质量,上面沾有水,会使所测物体的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所测密度会偏大,故A错误;B.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正确;C.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可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故C错误;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该平视凹液面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故D错误。故选B。14.【答案】C【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比值定义法: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的方法,例如相对原子质量。【解答】A、通过燕子、麻雀等筑巢行为得到鸟类都有筑巢行为的结论,应用了归纳法,故A不符合题意;B、可通过实验观察法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得到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没有应用比值定义法,故C符合题意;D、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答案】D【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分析】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质量越小,水温升高得越快,曲线越陡。【解答】将水倒出,水的质量减小,加热相同的时间,水温升高得更快,可知后一段升温曲线比前一段更陡,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不再改变。故答案为:D。16.【答案】(1)化合物(2)+3(3)是【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3)根据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特种耐磨陶瓷贴片的原料会发生化学反应分析。【解答】 (1)从物质分类上看,氧化铝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属于化合物。(2)在氧化铝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Al的化合价为x,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x+(-2)×3=0,解得x=+3,所以氧化铝中Al的化合价为+3价。(3)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特种耐磨陶瓷贴片的原料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特种刚玉陶瓷。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17.【答案】(1)输卵管(2)细胞分裂(3)器官【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器官和系统;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1)根据对人体生殖和发育的认识解答;(2)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3)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解答】(1)在人体中,受精卵的形成一般是在输卵管中完成。(2)食蟹猴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发育到桑椹胚时期细胞数目达到32个,数目发生变化是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3)成熟胚胎的身体结构逐步发育形成胃、肠等器官的雏形,这些结构按一定次序组合成系统。18.【答案】(1)1:2;氢元素和氧元素(2)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 (1)依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确定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以及水的组成元素;(2)根据图乙中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一个水分子的构成。【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由图乙中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9.【答案】(1)营养(2)输导(3)器官【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系统.据此解答.【解答】 (1)果皮细胞排列紧密,能够保护果肉细胞免受细菌的危害,属于保护组织,果肉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壁薄含有丰富的营养属于营养组织.(2)果肉中的筋络,是由导管和筛管组成的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3)番茄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的,能够完成贮存营养和繁殖后代等生理功能,属于器官。20.【答案】(1)B(2)没有现象(3)通过对照,更能说明水蒸气要遇冷才会液化(合理即可)【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1)要在AB表面出现不同的现象,则水的温度应介于AB之间。(2)液化需要放热,若环境温度更高,则不能放热,水蒸气不能液化。(3)通过对照,可以说明只有遇到更低的温度,水蒸气才会液化。【解答】(1)40℃高于A玻璃片的温度,可是水蒸气将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液滴;温度低于B玻璃片的温度,可知水蒸气不会在其表面液化,可用于探究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故答案为:B。(2)液化放热,B的温度高于水蒸气的温度,可知水蒸气不会在其表面液化。(3)通过对照,可以得出水蒸气要遇冷才会液化。21.【答案】(1)C(2)介于AB之间【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要比较渗水性,应让水和土壤充分接触,所以要在不再有水滴滴下时进行比较。(2)根据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好、水量越多,进行判断。【解答】(1)A、立即观察,水与土壤没有充分接触,不能反应土壤渗水性的强弱,故A错误;B、一段时间后,虽然水在渗透,但可能并没有达到渗透平衡,不能很好的反映土壤的渗水性,故B错误;C、不再有水滴下时,说明渗透过程基本结束,锥形瓶内的水就是最终的渗水量,可以反映土壤的渗水性,故C正确。故答案为:C。(2)一般情况下,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好,A的颗粒最多,所以水量最多,B的颗粒最小,则水量最少,C颗粒介于两者之间,可知水量居中。22.【答案】(1)三(2)四(3)Cl-【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 (1)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C微粒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E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C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质子数的种类有4种,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3)C微粒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23.【答案】(1)甲乙(2)光照(3)避免偶然性(4)温度、空气【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唯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2)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变量为光照,实验结果相近,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3)每组实验中多放置几粒种子,有利于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4)种子萌发的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解答】(1)由图可知,甲和乙的唯一变量为水分,可用于探究水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2)由图可知,甲和丙的变量为是否有光照,甲和丙中种子的萌发率相近,可知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3)每组实验用100 粒绿豆种子,而不用5粒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4)根据种子萌发所需探究进行分析,例如:空气、温度等。24.【答案】(1)左(2)排尽附着在饰品表面的气泡,减小误差(3)3.2(4)偏小【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调平天平时,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方向相反的一侧调。(2)排尽附着在饰品表面的气泡,可更准确的测量饰品的体积,减小误差。(3)根据两次体积差值等于饰品的体积和密度公式计算密度。(4)结合天平使用规则判断质量偏小,由密度公式判断密度情况。【解答】(1)由图可知,指针向右偏,说明右侧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直至天平平衡。(2)摇动注射器,可以排尽附着在饰品表面的气泡,减小误差。(3)饰品的体积为11.5mL-10mL=1.5mL=1.5cm3,密度为。(4)天平游码生锈,会导致质量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密度将偏小。25.【答案】(1)纸板位置(2)增多(3)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大于生理盐水,且与纸板颜色相比,汗液气味对蚊子力的吸引力更大(4)温度越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越大【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由题中操作③的内容可知,改变的是纸板的位置,可知排除的是纸板位置对实验的影响。(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颜色越深,蚊子停留次数越多。(3)涂抹汗液的纸板蚊子停留次数多,说明对蚊子的吸引力强。(4)根据表中数据和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越大。【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步骤③中随机交换纸板位置,目的是排除不同位置蚊子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干扰。(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次数相同、液体种类相同时,颜色更深的深黄色纸板上蚊子停留的次数更多,故可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增多。(3)涂抹汗液的纸板蚊子停留的次数多,说明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大于生理盐水,且与纸板颜色相比,汗液气味对蚊子力的吸引力更大。(4)实验结果为Z>Y>X,即温度最高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最多,故可得: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越大。26.【答案】(1)氧(2)充气泵;棉绳(3)B;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1)根据““烂根”是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分析实验的变量;(2)①充气泵可以进行打气;②棉绳具有毛细作用,水可以沿细绳向上运动。(3)根据自己对实验设计的理解分析判断。【解答】 (2)实验探究的是:烂根是否是根部氧供应不足引起的。小科设置了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氧气。(3)①由图甲可知,装置通过充气泵满足植物根对氧气的需求。②由图乙可知,乙装置中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满足植物的需求;则乙装置中通过棉绳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3)小科最终选择了乙装置。原因可能是与甲装置中用到的充气泵、专用培养箱相比,乙装置中用到的矿泉水瓶、棉绳更经济,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BC符合题意。故选BC。27.【答案】(1)B(2)保温剂的状态变化;温度(3)该保温剂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解析】【分析】 (1)本实验应自下向上安装;(2)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是状态和温度,要记录时间、温度;(3)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是观察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解答】 (1)为确保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自下向上安装,故先安装铁圈B。(2)由于实验室探究保温剂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观察保温剂的熔化现象,因此实验中要时刻观察保温剂的状态;实验过程中要分析保温剂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因此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判断保温剂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方法是若保温剂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熔点),则是晶体,若保温剂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改变(没有熔点),则是非晶体。28.【答案】(1)分裂生殖(2)原子(3)不变【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质量及其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细菌的繁殖方式解答;(2)根据“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分析;(3)根据质量的属性解答。【解答】(1) 医疗美容中常用的肉毒杆菌属于细菌的一种,由此可以推出肉毒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2)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金属汞的变化前后,微粒原子的种类与数量一定没有改变。(3)当金属铜受热膨胀时,虽然温度发生改变,但是铜的质量将不变。29.【答案】(1)三(2)5:2(3)解:50g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50g××100%=30g。【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字母代表一种元素;(2)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 (1)甲基丙烯酸甲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3种元素组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5:2。30.【答案】(1)①(2)水(3)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4)豌豆花的子房内含有多粒胚珠【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花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①是花药,属于雄蕊,②是柱头,属于雌蕊。(2)根据土壤特点分析可知,X为水。(3)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4)根据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进行分析。【解答】(1)①是花药,内含花粉。(2)由“种植豌豆时,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壤土种植”可知,X为水。(3)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豌豆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根瘤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一个豆荚中有多粒种子的原因是豌豆花的子房内含有多粒胚珠。31.【答案】(1)C(2)解: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0g+10g+1.8g=31.8g,则倒出盐水的质量m=538g-31.8g-22g,则液体的密度。【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判断;(2)根据图片读出游码和砝码的质量,然后相加得到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前后总质量相减得到倒出盐水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解答】(1) 将鸭蛋放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鸭蛋就会变咸,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选C。32.【答案】(1)CO2(2)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越大(3)十分之一(4)【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进行分析;(2)根据表中数据,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增大,当温度达到35℃时,无法液化,进行分析;(3)根据气体液化后体积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体积与分子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进行分析;(4)根据表中数据,30℃时仍可液化,35℃时无法液化,临界温度TC介于30℃到35℃之间,进行分析【解答】 (1)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越大;②当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达到35℃时,加压无法使之液化,故答案为: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越大;(3)气体液化后体积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体积与分子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因此液化后分子间的距离约为原来气体时的十分之一;(4)根据表中数据,30℃时仍可液化,35℃时无法液化,临界温度Tc的范围是30℃≤Tc<35℃。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