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共28张PPT+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共28张PPT+2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考点综评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框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侧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价值。在考查方式上,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背景材料常常结合史实和人物,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社会文化现象及热点问题等,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载体与功能、文化传承与发展等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
目录
怎样全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
怎样全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学情境一
议学思考:
视频中提到了哪些中华文化的元素?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7月9日,在陕西西安启动了“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的网上主题宣传活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根本因素)
②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国内各民族)
③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中国与世界)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民族性、独特性)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 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包容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2)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范氏义庄”自范仲淹始,历经八百余年(第一个非宗教性民间慈善组织)
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3)中华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注意:
1.传统文化≠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2.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95页相关链接)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总书记说过:“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议学情境二
议学思考:
视频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中华文化为什么绵延至今从未中断?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2)博大精深(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3)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文明从未中断)
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比 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重 不同 纵向的时间层面, 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汉字史书典籍是源远流长的见证。 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联系 1.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 2.两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3、不仅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而且包容之久、包容之深、包容之广是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具有的,或者说,为中华民族所“特有”。
4、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而非唯一原因。
5、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
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
我是超级辩论手—议题辩论
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
1.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正反方小组进行5分钟的辩论,请列举具体事例或素材佐证观点。
2.归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局限性)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
2.对待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的正确态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3)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区别 内涵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侧重点 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过程。 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 知识比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对国家发展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对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课堂小结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主要内容
3.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
课堂练习
1.“天下治乱,系乎风俗"是我国古人总结的一句有关廉洁文化的警句。这一警句对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重视和发挥社会风俗对廉洁政治生态形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②弘扬传统文化对当今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文化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宝贵资源
④廉洁文化可以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 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①先继承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②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敢于破旧立新,先否定后肯定
④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