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1.1 国家是什么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1.1 国家是什么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导入:歌曲《国家》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原始社会瓦解
私有制出现
阶级形成
矛盾不可调和
国家产生
生产力发展
1. 国家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①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
②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
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注意: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迄今最全面、最科学的关于国家的认识与解释。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是可以缓和(补充)。
一、国家的本质
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天子”统治的地域叫“天下”,诸侯统治的领地叫“国”,卿大夫统治的采邑叫“家”。古代中国人的社会情怀和政治抱负,往往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
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 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探究:
(1)人口
(2)领土
(3)政权
(4)★主权
居民——国家的社会基础(主权国家的第一个基本
要素)
国家的自然基础,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政治上实行统治的权力,也指体现这种权力的政权机关(国家权力的中心和体现)
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权力。
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补写)
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2.国家的基本要素
①含义: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②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性质
统治阶级的性质
决定
国家的性质
观点一:
所有国家都要履行经济建设、公共服务、打击犯罪等国家职能,因而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无关。
观点二: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
观点三:
生产力越低下,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就越明显;反之,生产力越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就越明显。
评析上述观点,并谈谈你对国家的认识。
探究:
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4.国家的本质
5.国家的职能
(2)社会管理职能
(1)政治统治职能
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这就是专政。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国家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必不可少的工具。
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和维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
(3)两者关系
①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的基础;
②政治统治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保障。
(根本职能)
专政职能
①专政: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②民主:民主的实质是在统治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一、国家的本质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误区:超阶级的民主、全民的民主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人民
敌人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7. 国家的类型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1)类型: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
【想一想】历史上有哪些性质不同的国家类型?当代的国家类型有哪些?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比较 社会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点 享有民主的主体 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资产阶级
专政的对象 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对大多数人民实行专政
民主的特点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虚伪性和欺骗性
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资产阶级当家作主
相同点 ①都是现代民主制度,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都与专制相对;②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都服务于统治阶级;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是一定阶级的民主和对一定阶级的专政的结合
(2)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同
7. 国家的类型
结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 优于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自信)
【小结】一、国家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迄今最全面、最科学的的国家理论
2、认识国家(重点)
(1)产生: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
(3)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的阶级本质,即什么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4)国家本质: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5)国家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根本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重点)
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具有鲜明阶级性),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当今世界两类国家性质:资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观点一: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国家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国家性质只有几种类型。所以,不能说国体决定政体。
观点二:所谓国体决定政体,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所以,只能有一种政体适合特定的国体。
观点三:
国体不是决定政体的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国体与政体的理解。
探究:
1.国体与政体的含义
(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②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国体说的是“谁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政体说的是“如何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
二、认识国体与政体
1. 国体与政体的含义
2. 国体与政体的联系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
(2)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
国体
政体
决定
(内容)
体现
(形式)
相对独立性
国家制度(相关链接)
②影响因素:
政体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2.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政体的相对独立性
(1)“相对”说明政体由国体决定。
(2)“独立性”包括:
国体不同的国家,可能采取相似的政体;
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
在同一个国家,国体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
(1)含义:
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实行原因:(必要性)
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
②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3)作用:
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4)实质:
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
3.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代议制
国体 政体

别 含义 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国家制度 内容 形式
反映问题 强调“谁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权力归属) 强调“如何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权力分配)
联系 国体和政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①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②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
③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国体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归纳提升 关于国体和政体
课堂小结
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产生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国家性质及决定因素
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
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国家的本质
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国家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当今世界国家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国体和政体的含义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影响政体的因素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内容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鲜明理念,也有现实体现;既有制度程序,也有参与实践;既促进了中国发展,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机统一的民主体系。
在中国,国家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这些制度程序,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要求和期盼,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国家进步,让人民共同分享进步的成果,构建起了覆盖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多人民、56个民族的民主体系。讲民主,中国有自信、有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国体与政体”的知识,谈谈你对“讲民主,中国有自信、有底气”的理解。
【答案】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构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的制度程序,有效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②除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具有完整制度程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符合我国国情,有效保证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民主形式,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底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