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的全面开放新格局。2.掌握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难点)3.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4.掌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措施。(重点)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2)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3)特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1、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集团(5家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大国际经济组织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集团的合法席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份额国在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特别提醒】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注意: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由我国商务部支持投放的在美国的广告画面中:·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一名商务人士乘坐的飞机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思考:(1)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2)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当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面临什么挑战?(即劣势)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供应链优势。它的本质是一个网络,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产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市场的优势。中国的市场很大,大的市场能造就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优势。我们有很熟练的劳动力,而且很有纪律和责任心。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大而不强产品增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较低;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高端产业(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著名品牌占比较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优势逐步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壁垒严重。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②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于2024年9月25日至29日在杭州举办,以“国家级、国际化、数贸味”的目标定位为宗旨,以“一体运营,数实融合”为特色。本届数贸会共有1546家企业线下参展,3万余名专业客商采购洽谈,累计入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场内外签约项目113个,合计签约额1650.8亿元。数字贸易作为贸易新形态,正成为我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引擎”,也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贸易增长注入了新动能。贸易强国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在国际贸易交易当中具有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拥有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产品。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含义: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实质:它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行业。意义: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这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相关链接:负面清单管理④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1)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拓展提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1)我国国情: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2)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①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③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④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措施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课堂小结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两者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因必要性:我国的国情重要性: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出发点1.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累计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区内试行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制度,进一步放宽金融和制造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贸区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设立自贸区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自贸区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②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③探索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途径④全面开放市场,强化竞争机制,培育中国经济新优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牛刀小试2、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对外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农业、医疗、教育、旅游、电信、互联网、文化、金融、航空、海洋、经济、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大开放力度。由此可见(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基点②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③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④我国完善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3、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亚太国家共同发展,为本地区人民创造更多机遇。虽然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互利互惠的多边经贸关系,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仍然要立足国情和经济实力。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 )①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竞争的绝对优势②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③发挥宏观调控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