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6.1认识经济全球化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6.1认识经济全球化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随处可见的“洋品牌”
你知道哪些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我们几乎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政治认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法治意识】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坚持正确义利观。
【公共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分钟,领略开放的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
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
【经济全球化 ≠ 经济一体化】
注意区分: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
区别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的一体化,即国家间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联系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又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1)生产全球化
中国产的C919飞机身上的零部件来自很多个国家,有法国的、德国的、美国的、英国等。
你还知道哪些产品是通过国际协作生产出来的?
过去,产品大多是本地生产、本地组装,如今则多国分散生产,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相关链接:比较优势
1.甲国和乙国都生产粮食和肉类商品。甲国无论生产粮食还是肉类,其每人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乙国。
2.但甲国生产粮食的劳动生产率与乙国的差距小于生产肉类与乙国的差距。甲国生产粮食的劳动生产率更具有优势。因此,甲国应该生产粮食,乙国应该生产肉类,然后两国进行贸易。
3.甲国向乙国出口粮食(赚取外汇),从乙国进口肉(代替自己生产);乙国向甲国出口肉(赚取外汇),从甲国进口粮食(代替自己生产) 。
【思考】甲乙两国存在的比较优势各是什么?甲国和乙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甲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800千克
或生产
600千克
乙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1000千克
或生产
1200千克
(2)贸易全球化(交换领域)
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表现: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范围:除了商品,服务、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
形式: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华为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十分抢眼。2022年下半年,高端智能机(P&Mate系列)在德国、波兰、日本等20多个大国市场,发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创下了发布28天全球销量超150万台的成绩。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拓展:贸易顺差和逆差
贸易顺差(出超): 出口额>进口额。
顺差表明一国外汇有净收入,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强,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贸易逆差(入超): 进口额>出口额。
逆差表明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贸易顺差越多越好?
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严重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长期大量贸易顺差,也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
(3)金融全球化(投资领域)
原因: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
表现: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华为在1996年确立了对外投资战略:
1997年,华为在巴西投入3000多万美元建立了合资企业。
2003年,华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签署金额超2000万美元的交换产品合同。
2017年11月,华为与英国电信宣布合作计划,投资2500万英镑成立剑桥研发小组。
2020年2月,华为提出将在法国建厂生产5G设备,项目预计带来10亿欧元的年产值。
2022年,华为投资8亿美元在巴西建设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市场。
注意:①对外投资办厂、海外并购、购买别国股票、债券,都属金融全球化的表现。
②注意区分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①生产全球化:强调在生产领域的全球合作。一种商品,多国生产。
②贸易全球化:强调在交换领域的全球销售。买遍全球,货通天下。
③金融全球化:强调在投资领域的资本流动。资本流动,全球投资。
区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
【思考】回顾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原因,归纳整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
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
科技、对外开放、国际分工、生产力发展、国际贸易发展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发达国家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
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
新的科技革命
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
经济全球化
要求
物质技术
基础
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
形成
运输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全球购物、投资!
2.根本动因: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资本)将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资本论》
思考: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除了逐利的主观因素,还离不开哪一客观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1) 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
(2)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市场经济体制(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势)
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域限制
世界市场(市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体制基础
打破
形 成
推 动
提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总部在中国深圳,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截至2024年底,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基于全球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俄罗斯建立了专门的算法研究所,借助俄罗斯人出色的数学计算能力;基于印度巨大的市场和印度IT人才优势,在印度成立研发中心, 印度政府为吸引华为的投资,为华为降低税收和土地使用费用。
在全球的生产、贸易、资本流通中,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呢?
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合作探究:
跨国公司的含义、地位、目的、运营方式、投资动机
时间:3分钟
(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 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企业
2、地位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3、目的 实现最大利益
4、运营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它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5、投资动机 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扩大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和克服贸易壁垒、从国外获取稳定廉价的生产资源、享有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垄断优势
贸易壁垒, 又称贸易障碍,主要指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
华为公司采取总部经济模式,进一步实现了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例如,华为P40,其主板和硬盘是由中、美两方技术人员在美国分公司研发提供的,光驱是由中、日两方技术人员在日本分公司研发提供的。此外,华为基于全球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俄罗斯建立了专门的算法研究所,借助俄罗斯人出色的数学计算能力,突破了移动网络的特殊瓶颈,带动了全球化进程。
②跨国公司推动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①跨国公司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资源配置的优化;
③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1)积极影响:
①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2)消极影响:
一些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逐渐显现垄断态势,许多国内企业遭到蚕食。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饮料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具有明显的垄断地位。
此外,一些跨国企业还成为了国家实现污染转嫁的工具,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80年代在印度成立了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滴灭威、西维因等杀虫剂。结果不久,这家工厂40吨毒气泄漏,引发了20世纪最著名的一场生态灾难。
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课堂小结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
根本动因——对利益的追求
市场经济体制
含义
目的和运营方式
影响(积极、消极)
地位
含义
投资动机
本单元框架结构
经济全球化
走进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认识经济全球化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生产力、强劲动力
挑战:不平衡、不确定性
做法→合作共赢
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 方向发展
建设 型世界经济
完善全球治理及遵循原则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进程
开放因素
建设贸易强国
维护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措施
关系:二者统一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经济格局
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
国际组织
易混易错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投资全球化。
矫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指的是一般商品的国际贸易,不包括服务、技术、劳务等。
矫正:贸易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商品,服务、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
3.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矫正: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4.我们一般把投资来源国称为东道国,接受国称为母国。
矫正:我们一般把投资来源国称为母国,接受国称为东道国。
5.跨国公司把公司的内部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把内部贸易发展为国际贸易。
矫正:跨国公司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
1.在深耕海外的众多中国品牌中,某品牌坚持“在全球造,为全球造”,从不断创新迭代产品到智慧家庭场景的搭建,以自主品牌的优势,逐渐跃身为海外市场的佼佼者,并在全球各国获得多项赞誉。坚持“在全球造,为全球造”(  )
①说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
②其根本动因是促进科技的发展进步
③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
④表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详解】坚持“在全球造,为全球造”说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紧密相连,而不是融为一体,①错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某品牌坚持“在全球造,为全球造”的根本动因是对本企业利益的追求,②错误。
2.“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材料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有(  )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②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发展深度交融
④各国在经济全球化面前都无法置身事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③④:“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这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发展深度交融,任何国家在经济全球化面前都无法置身事外,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①②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排除。
D
3.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沙特、埃及、伊朗中东三国时指出,中国装备性价比高,加上技术转让、人才培训、强有力融资支持等,可以帮助中东国家花较少的钱建立起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玻璃、汽车制造、电厂等急需产业,填补产业空白,培育新的比较优势。这表明( )
①生产要素的流动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
②我国提升开放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③经济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各国间的生产协作
④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①④:中国装备性价比高,加上技术转让、人才培训、强有力融资支持等,可以帮助中东国家花较少的钱填补产业空白,培育新的比较优势,这表明生产要素的流动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也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提到的是中国装备帮助中东国家建立急需产业,而不是对外投资,②不符合题意。③:各国间的生产协作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③说法错误。
B
4.跨国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布局促进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进一步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程。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工业体制,由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这表明( )
A.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
B.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C.经济全球化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D.世界绝大部分的技术转让是跨国公司控制的
A
5.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我国的跨国公司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跻身全球跨国公司前列。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
①缓解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②保护了我国投资的合法权益
③加快了我国“走出去”的步伐
④增强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