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 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时间、地点及过程;了解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及划分势力范围图示。 2.历史解释:通过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解“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通过《时局图》,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 3.史料实证:阅读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4.家国情怀:体会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事迹,感悟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重点 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的内容;张謇“实业救国”思想。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法 学法 以“教学评一致性”教法为主,结合图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材料教学法进行教学。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并朗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见课件)。教师:我们知道,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是写给祖国失去的七块领土的。这首诗写的台湾是怎样离开祖国母亲的呢 诗中的“夏日”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1)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2)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 2.观看《甲午大海战》视频(见课件),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等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 答案:(1)爆发: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进程:①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②黄海海战:1894年9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受伤后仍坚持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率部孤军迎敌,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答案:(1)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2)部分官兵贪生怕死、临阵逃脱。 (3)李鸿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贻误战机。 4.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马关条约》的签订。 答案: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清政府被迫签订。 5.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 答案: 项目主要内容危害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设厂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答案:(1)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2)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 (3)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4)列强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5)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过渡语:《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板块二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阅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三国干涉还辽”的概况。 答案:《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 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阅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表现,谈谈你对漫画《时局图》(见课件)的认识。 答案:(1)瓜分中国的表现: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认识:《时局图》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3.阅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答案:(1)原因: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他顾。 (2)内容: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3)影响: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过渡语: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主要方式开始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列强瓜分中国,同样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阻碍。 板块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阅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指出张謇的主张和创办的实业。 答案:(1)历程:①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③此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主张:“实业救国”道路。 (3)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2.阅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答案:(1)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结束语: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意图一步步侵略中国,东学道人起义的偶发事件成为整个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中日相继爆发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等主要战役,在战役中涌现出邓世昌、林永升、徐邦道、丁汝昌等无数爱国英雄。但战争最终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导 与 学 过 程
板书 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当堂 达标
教学 反思   本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黄海海战中以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实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及视频的使用,使学生对事件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重难点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由于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和繁重,在设计时以知识体系贯穿整堂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时还是缺少一些灵活性和创新性,对于个别环节还需要多思考、多结合学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