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解释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解释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解释
1. 简述用豌豆做杂交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2. 简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结果。
3. 学会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各方面的特征被称为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被称为相对性状。孟德尔选用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下图表示他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请阅读教材第2~3页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2) 什么是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什么是父本和母本?
(3) 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4) 对豌豆进行去雄和传粉的对象和时间分别是什么?
(5) 实验中进行两次套袋的作用是什么?
(6) 将下图的生物性状按相对性状进行归类。
右图表示的是孟德尔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P、×、 、F1 、F2的含义。
(2) 什么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3) 写出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孟德尔对发现的问题是如何解释的呢?
(1) 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用四句话描述孟德尔假说的要点。
(2)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分别由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假设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分别由遗传因子D和d控制,亲本均为纯合子。根据孟德尔的假说填写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
     
(3) 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F1)只出现显性性状的?
(4) 子二代(F2)为什么会出现隐性性状的个体?
(5) 子二代(F2)性状分离比为3∶1需要哪些条件?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解释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处理;花大易于操作。
(2) 一朵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作自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3) 去雄→套袋→采集花粉→传粉→套袋。
(4) 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待母本的雌蕊成熟时,授以另一植株的花粉。
(5)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6) A与I B与G C与F D与E H与J
活动二:
(1) 分别为亲本、杂交、自交、子一代和子二代。
(2) 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为性状分离。
(3) 为什么F1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为什么F2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为什么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活动三:
(1)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
(3) F1含隐性遗传因子和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在F1中不表现。
(4) F1(Dd)产生的雌配子d和雄配子d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发育成的植株为矮茎豌豆。
(5) F1(Dd)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中的D和d的比例为 1∶1,并且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各F2中各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成活率相同,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