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2课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第2课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
1. 概述孟德尔分离定律。
2. 初步运用分离定律解决问题。
3.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1. 材料用具:小桶2个,分别标记甲和乙;两种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各20个,一种标记D,另一种标记d;记录用的纸和笔。
2. 目的要求: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3. 方法步骤:
a. 分装彩球: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b. 混合彩球: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c. 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各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d. 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
e. 按步骤c和d重复做30次以上。
4. 汇总数据:
遗传因子组合 DD Dd dd
小组 次数
比例
全班 次数
比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什么?
(2) 为什么每个小桶内D小球和d小球的数目都是10个?两个小桶中的小球总数是否要相等?
(3) 分别从两个小桶中抓住一个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4) 全班的实验结果更加接近预期的原因是什么?
(5) 如果调整桶中彩球D和d的比例为2∶1,模拟后代中DD∶Dd∶dd应该是多少?这说明子代的性状分离现象与亲代产生的配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孟德尔为了验证其解释的正确性,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假设孟德尔的假设是正确的,请绘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预测实验结果。
(2) 孟德尔进行了测交实验,把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与预期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3) 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孟德尔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最终获得了成功。后人把其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的解释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请阅读教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孟德尔实验程序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该方法包括哪些步骤?
(2) 分离定律描述的对象是什么?是否支持融合遗传?
(3) 分离定律发生在什么时期?遗传因子如何遗传给后代?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种本来开白花的自花传粉的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将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在长出的126株新植物中,有46株开白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认为新出现的紫花植株的性状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为什么?
(2) 在长出的开紫花的新植株中,纯合子大约有多少株?
(3) 怎样获得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紫花植株?说出你的方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第2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小桶代表 、 生殖器官。桶中的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 确保两种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不需要。
(3) 模拟生殖过程中的 、 配子随机结合。
(4) 实验样本数量越大,统计结果越精确。
(5) 4∶4∶1。亲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数量比例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和分离比。
活动二:
(1)
(2) 假设是正确的。
(3) 隐性性状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隐性遗传因子,与其他配子结合不影响遗传因子在后代性状中的表现,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反映了F1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从而确定F1遗传因子类型。
活动三:
(1) 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包括的步骤: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推理想象,提出假说→根据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 分离定律描述的对象是遗传因子。不支持融合遗传,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3) 分离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活动四:
(1) 紫花为显性,紫花植株自交后代有白花。
(2) 27株。
(3) 将获得的紫花植株连续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花为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