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基础信息 课 题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设计人教材版本 部编(2024)版七上 课时计划 1课 型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课标分析 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重要科技发明(如造纸术)、医学成就(张仲景、华佗)、史学巨著(《史记》)以及宗教(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认识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体会其对中国及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关键内容,承接秦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展现科技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是理解古代中国文明演进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后续学习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故事充满好奇,已积累一定历史知识,但对历史现象的深层次分析能力较弱。他们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其深入探究秦汉科技文化成就 。目标叙写 1. 准确阐述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过程(包括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分析其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2. 清晰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如《伤寒杂病论》、麻沸散、五禽戏等),认识秦汉医学对中医学发展的奠基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3. 说出《史记》的作者、体例、记述范围,分析其史学和文学价值,体会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4. 简述道教产生和佛教传入的基本史实(时间、发源地、教义等),理解宗教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 评估指标教学活动导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估要点学情前测: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兵马俑、长城等),提问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时期除政治、军事外,在科技文化方面可能取得的成就。 学习活动: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秦汉时期的了解,提出关于秦汉科技文化的疑问。 评估要点:了解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的认知基础,判断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兴趣点,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情境导课:播放一段关于秦汉科技文化成就的纪录片片段(突出造纸术、《史记》等),提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项成就,激发学生对秦汉科技文化的探究欲望。 学习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和自身兴趣,分组讨论并发表对感兴趣成就的初步认识,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积极参与课堂。 评估要点: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视频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确认学生是否对课程主题产生兴趣,能否从视频中获取关键历史信息用于思考。任务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展示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竹简、丝帛等)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分析其缺点;呈现西汉造纸术相关史料和考古图片,讲解西汉发明造纸术;播放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改进造纸术的原料、优点和意义。 学习活动:分析出竹简笨重、丝帛昂贵等缺点;阐述西汉时已懂得造纸基本方法;准确说出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造纸,改进后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促进文化传播。任务二(医学成就):展示张仲景和华佗的人物画像,介绍其生活时代背景;呈现《伤寒杂病论》和麻沸散、五禽戏的相关史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二人医学成就和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学习活动:说出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提出“治未病”理论;阐述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二人对中医发展影响深远。任务三(史学巨著《史记》):展示司马迁游历地图和《史记》部分篇章内容,介绍司马迁生平经历;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史记》的体例(纪传体通史)、记述范围(从黄帝到汉武帝)及史学、文学价值。 学习活动:说出《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阐述其记述范围及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体会司马迁严谨治史、坚韧不拔的精神。任务四(宗教的发展):展示道教圣地和佛教寺庙图片,呈现《太平经》和佛经片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梳理道教产生(东汉、本土宗教、尊老子为教主)和佛教传入(西汉末东汉初、起源于古印度、教义主张生死轮回等)的基本信息,讨论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活动:准确说出道教产生时间、性质及核心主张,佛教传入时间、发源地及基本教义;分析宗教在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对古代社会的影响。设计检测题,包括选择题(如“改进造纸术的是( )A. 张衡 B. 蔡伦 C. 华佗”“《史记》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班固”)、填空题(如“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____》,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材料分析题(给出关于造纸术或《史记》的史料,要求分析其价值);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学习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自评后小组内互评,交流答题思路和疑惑;教师总结讲解,统计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秦汉科技文化成就及意义的掌握程度。从知识回顾(造纸术、医学、《史记》、宗教等领域的成就及意义)和历史感悟(秦汉科技文化的辉煌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对当代的启示等)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学习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学习收获,回顾本课重点知识,交流对秦汉科技文化成就的认识和从中得到的启示;相互补充完善,形成对本课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解。 通过学生小结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是否掌握重点知识、能否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分层作业:基础作业为制作“秦汉科技文化成就”知识卡片(分类整理各项成就及意义);拓展作业为撰写短文《我眼中的秦汉科技文化》,结合具体成就谈认识。 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作业,基础作业巩固知识体系,拓展作业锻炼分析和表达能力。 分层评价,基础作业看知识卡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拓展作业看观点的独特性、论述的逻辑性和对文化价值的理解深度,针对问题反馈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