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基础信息 课 题 第16课 三国鼎立 设计人教材版本 部编(2024)版七上 课时计划 1课 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课标分析 依据2022版课程标准,学生需要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学习,培养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开篇,上承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黄巾起义与军阀割据,下启西晋的短暂统一。教材主要介绍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清晰呈现了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再到局部统一的历史进程,为后续学习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三国故事有一定了解,多源于影视、文学作品,但对真实历史的认知较浅。他们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在发展中,需要在教学中借助直观材料和趣味活动,引导其深入探究历史,学会区分历史事实与文学演绎。目标叙写 1. 准确说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关键人物、过程及结果,分析两场战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2. 阐述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探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提升分析归纳能力。3. 列举魏、蜀、吴三国巩固统治与发展经济的措施,说明三国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增强历史联系意识。4. 客观、全面地评价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培养批判性思维。 评估指标教学活动导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估要点学情前测:展示《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提问学生熟悉的三国人物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真实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差异。 学习活动: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熟知的三国人物及相关情节,小组讨论分析文学创作与历史事实的不同之处。 评估要点:观察学生对三国故事的熟悉程度,了解其能否初步区分文学与历史,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知识储备。情境导课: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提问学生:“在这样混乱的局势下,如何才能实现局部统一?”引出官渡之战的学习。 学习活动: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并回答问题,对东汉末年的局势有初步认知,明确学习方向。 评估要点:考察学生对地图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判断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状态。任务一(官渡之战):展示官渡之战相关史料、地图,讲述曹操与袁绍势力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曹操取胜原因。 学习活动:学生阅读史料,结合地图,小组讨论后阐述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令诸侯、重视人才,经济上推行屯田,军事上战术得当是取胜关键。任务二(赤壁之战):播放赤壁之战动画视频,呈现孙刘联军与曹军兵力对比等史料,组织学生探讨曹操战败原因。 学习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分析史料,从曹操军队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孙刘联军战术巧妙、内部团结等角度阐述曹操战败原因。任务三(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展示三国政权建立的时间轴、地图,让学生梳理魏、蜀、吴建立的基本信息。 学习活动:学生准确说出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蜀,229年孙权建吴,并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在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任务四(三国经济发展):展示三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图片、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总结三国经济发展特点。 学习活动:学生归纳魏国屯田、兴修水利,蜀国发展蜀锦、改善民族关系,吴国造船业发达、加强与台湾联系等经济发展特点。任务五(历史人物评价):给出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正反两面史料,组织学生分组辩论,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活动:学生结合史料,在辩论中全面分析人物的功过,如曹操的政治军事成就与性格缺陷,诸葛亮的智慧忠诚与北伐的成败等。设计检测题,包括选择题(如“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 曹操与刘备 B. 曹操与袁绍 C. 刘备与孙权” )、填空题(如“赤壁之战为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材料分析题(给出官渡或赤壁之战的材料,分析胜负原因);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学习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自评后小组内互评,交流答题思路和疑惑;教师总结讲解,统计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对三国鼎立相关知识及历史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从知识回顾(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成及经济发展等内容)和历史感悟(三国时期的英雄精神、历史发展趋势等)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学习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学习收获,回顾重点知识,交流对三国历史的感悟;相互补充完善,形成对本课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解。 评估要点:通过学生小结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分层作业:基础作业为制作三国鼎立时期重大事件和人物的思维导图;拓展作业为撰写历史小论文,如《我眼中的曹操》或《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必然性》。 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作业,基础作业巩固知识体系,拓展作业锻炼分析和表达能力。 评估要点:分层评价,基础作业看思维导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拓展作业看观点的独特性、论述的充分性和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针对问题反馈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